银发贵族的不老梦想1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a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有人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中年的战场,老人的坟墓。其实,这种说法,相当表面,即使是社会上没有多少的敬老文化,美国的资深公民挟着强大且团结的选票,早已经占尽了国家许多的资源,甚至还排挤了儿童(偏偏就没有选票)的社会福利与教育大饼。在东方,或许是受儒家与佛道文化影响,更普遍存有“以老为尊”的心态,有时甚而是处处可见“倚老卖老”、“祖宗家法”式的不求进取、停滞的氛围。在如此文化脉络与气压之下,最近日本的年轻人,就在网络上串连“反老人运动”,作为对年长者占尽所有要职与资粮的抗议。此风实不可取,很容易造成社会对立,也不利多元包容之公民社会长成。
  因此,无怪乎,日本名作家有川浩之名著《三个欧吉桑》,即描述三个大叔在小区默默地行侠仗义的故事,令人体会到何止“家有一老,犹有一宝”呢!小区如果有几位维持安宁、保护妇孺的银发志愿者,不仅有助治安,也将直接提升老人之正面形象。在台湾确实有很多很活跃的长辈,除了担任志工、行善为乐外,还能以身作则,激励人心,好比在大街小巷从事垃圾回收的资深慈济人,又比如最近风行全台、感人至深的“不老骑士”及其所展现的风采。
  2
  当您被问道:“有一天当你八十岁,还有多少做梦的勇气?”您将如何回答呢?最近台湾电影院放映一部纪录片《不老骑士—欧兜迈的环台日记》(以下简称《不老骑士》),片中爷爷奶奶们勇敢追梦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也为“青春”写下另一个新的批注。然而,与此同时,这部影片也带大家将镜头拉回到我们真实生活的每一天,重燃我们对长辈的关怀,也对尊老敬老、高龄化社会、老人在地老化等议题,加以关心,甚至也能正视自己现在和未来人生,并投入更多的关注与省思。
  《不老骑士》是一个发生在台湾的真实故事,其背后主要推手是现任弘道老人福利基金会执行长林依莹。弘道老人福利基金会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其实很多银发贵族的梦想是“环岛”,但是整个社会的无形压力,却让他们觉得自己什么事都不能做,慢慢退化。要怎么样让大家喜欢老人,为了寻找台湾高龄社会新契机,林依莹说,许多老人往往觉得自己身体不好或与家人疏离、缺乏关爱,愈来愈不会有想法,因此,她期盼小区、非营利组织能够多鼓励长辈诉说生命故事,走出来、动起来。
  “人活到八十岁后,就好像被社会抛弃。搭公交车被嫌弃、歧视;旅游有人陪了,不过旅游团也不爱接;甚至连保险业务员看到老人家都闪得远远的,好像连为自己生命保个险的机会都没了。”在片中担任团长的赖清炎爷爷生前曾感叹地告诉林依莹,“你们没活到八十岁,不知道我们的感想,只要给我们机会,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其实很多!”因此,这告诉大家,长者不是只能坐在电视机前面,老人也应该有梦,有梦就要去实现。
  林依莹决定要帮助长辈实现“欧兜迈环岛梦”,期望改变社会对老人的刻板印象,更期盼用老人的力量鼓舞老人。于是,《不老骑士》的故事,就这样揭开了序幕。2007年11月13日,17位平均81岁的长者,经过6个月的准备,开始了为期13天的骑摩托车环岛壮举,他们从台中出发,一路往南行经台南、高雄、屏东、台东、花莲、宜兰、台北,再回到台中,总路程长达1178公里。而这17位长者中,有两位曾罹患癌症,四位需戴助听器,五位患有高血压,而每一位都有退化性关节炎,途中历经险峻的苏花公路,赖清炎爷爷甚至历经三进三出医院,但他们一一克服困难,用无惧的心、热血的行动,完成了这个在外人眼中“不可能的梦想”,也一度被银行业者相中,拍成广告。
  3
  这17位长者的生命历程各不相同,他们有的来自本土台湾、有的随国民党军队来台,职业有警察、退伍军人、牧师、书法老师、理发师等。事实上,爷爷奶奶的故事,比骑摩托车环岛纪实的本身更吸引人。他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带着各自的梦想,从环岛的旅程拉到了人生的旅程,透过摄影机的镜头,记录了他们的生命轨迹。
  《不老骑士》最初只是一个影像纪录、一个克服困难完成梦想的故事,没想到原来故事比想象的要更丰富。因为,镜头传达的不只是17位爷爷奶奶的希望和梦想,更让人看到他们勇敢接受挑战的生命力与生命的丰厚。从责任、爱情、承诺、乐观、知足到民间习俗,以及他们生长的那个大时代,一段段充满智慧的对话,可以说是非常精粹的人生道理。再加上,那些岁月带不走的梦想和勇气,他们用行动证明:无论老年人或年轻人,人人都有逐梦、圆梦的权利与能力。一位爷爷说,“追求梦想时,你会忘记自己几岁”。
  五年后的今天,完整记录这段旅程的纪录片在台湾各电影院的大屏幕播送,但其中三位已经离开人世,不过,他们所激发出的不老精神、不老梦想以及不老语录的生命热情,依然还在人们心中不断地燃烧,鼓舞着更多人:追求梦想,永不嫌晚。同时,也带出人性最好的一面,生命不停止、身体不停止,梦想也不会停止,热血勇敢追梦。今天开始,让自己的生命更丰富、更多彩多姿。这样精彩的长者及其动人的生命故事,就活在你我之间,看到他们在人生舞台,尽情地粉墨登场,挥洒生命的光辉到夕阳将临,我们除了动容与敬礼外,是否也因而受到鼓舞,重新启动对生命之爱与对生活之喜呢?老子的理想境界是回到婴儿般的纯真,“不老骑士”不正是老子眼中的不老生命吗?
其他文献
今天我谈两个题目,一个是收入分配,另外一个就是关于城市化和土地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很多学者认为财税制度改革是一个关键,这个我是同意的,究竟怎么改,路径可能大不相同。  财税改革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财政这一块,在现代国家当中,财政收入大多是中央占大头,地方占小头,中央向地方再做转移支付。  财政体制的核心是财政预算的公开和透明,很多人关注。在中国,财政透明涉及更难的利益调整,就是税收制度。现在西方
期刊
青岛市北区的登北社区老年公寓,是青岛唯一一家可以接收“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养老院,这里的30多个床位常年满员,供不应求,因为仅有的床位并没有办法满足全市众多的患病老人。敬老院的客厅里,十几名老人静静地坐在沙发或者轮椅上,他们或者闭着眼睛,或者默默地看着窗外,或者就这样坐着,无声无息。安静,是这种疾病的后期症状。  在没有人探望的日子,他们中大多数人可以静静地坐在那里,用尽一天的时间。即使遇到前来看
期刊
从广州市中心出发,坐地铁3号线到终点站番禺市桥站,再坐半小时公交车,一个小时的行程隔出两个世界。这个名为“旧水坑”的地方仿佛一个“女儿国”——街上十有八九是20岁左右、身穿工作服的女孩。而周边的建筑却几乎都是灰色的厂房及密集的宿舍,电线杆上贴满“无痛人流”的广告,小巷深处则藏着各种低端小吃店和光线昏暗的网吧。这是一个电子工业区,精细的手工操作需要大量心灵手巧的年轻女工。  女儿国里的“向阳花”  
期刊
海清承担了一个明星的社会责任,无报酬地化身为模特、记者、演讲家参与公益,其中涉及环保、女性健康、扶贫、助学等纷繁复杂的公益项目,持续不断的公益之旅,也带来了她见证自我的改变,她说“公益改变了我对世界的看法”。  2012年9月24日,在2012全球新媒体与社会公益峰会上,以乐施大使的身份受邀演讲的海清紧跟着李连杰上台发言。海清悠然走上演讲台,向着台下1000多位观众,不好意思地说:“我一演讲就紧张
期刊
在雾霾的天气下,行人戴着医用口罩的画面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在最近几个月,口罩销量创下历史纪录。在北京,今年1月某个特别严重的阴霾天,口罩单日销量就超过10万个。  为此,国际设计公司Frog上海分部对口罩进行了重新设计,希望将空气污染这个日益紧迫的城市问题与佩戴型智能装置的潮流相结合。  在他们的最新设计中,口罩变成一款带有蓝牙的智能产品,随时随地采集分享空气质量数据,提醒人们回避城市中
期刊
2004年,我国开始起草第一版《自然保护地法》草案,其后相继更名为《自然保护区域法》、《自然遗产保护法》。2012年10月,备受争议的《自然遗产保护法》再度立法搁浅。  今年3月,来自全国13个省市的数十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再次将“关于制定《自然保护地法》的议(提)案”带上全国两会。  一部有志于保护中国生态安全底线的法律,兜兜转转、十年不成,近百名中国科学家的自然保护梦与现实差距到底有多
期刊
银杏伙伴成长计划对于林炉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支持。  如果从大一加入北师大农民之子社团算起,如今林炉生跨入公益界已经快十年了。2006年,在北师大后勤工作一年后,他和农民之子社团出来的老会员共同发起成立民间公益组织——北京农民之子文化发展中心。机构运行5年后,虽已在业界有一定知名度,但仍挣扎于生存线上,林炉生自己每月也只能领3500元的工资,长期以来对家庭的歉疚感,使他开始考虑是否应该退到理事会层
期刊
一个106岁,一个99岁,曾经的“桃姐”和大学生,经历了波折动荡的一生,最后相遇于人生的最后一站——敬老院。10年前,两个老人成了敬老院里关系最亲密的朋友,相互照顾。如今,很多时间里,两个人就是坐在各自的床边,安静地陪着对方,偶尔聊聊天,偶尔拌拌嘴。  “我们老了,不来结婚那一套。我们就像姐弟一样,互相照顾就可以了”,老人黄建开说。然而,他们的爱情故事,却打动了身边很多人。  106岁的黄建开被护
期刊
陈坤后来讲道,将来万一等到他贫穷时,还会不会有能力组织起行走的活动。相较于他对批评的敏感,以及不可自控的强人作风,这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疑惑。如果身份不是因修行放下,而是被外力强拆,一个人如何面对往事随风之身份“留白”,真的接近禅意了。  演员陈坤年初出了一本书,书名是《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搁在快餐读物盛行的时下,这本书算是旧书。可最近重读,也还是想再说点什么。因为这本书中的陈坤,竭力地要摆脱他赖以
期刊
“Not in my back yard”——兴建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医院这些看起来必不可少却又带着某种环境威胁的公共设施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没有人同意它们建在自己的后院,那建到谁的后院去好呢?  你成天为食品安全提心吊胆,抱怨工厂污染空气、河流和土壤,希望有人站出来兜走所有的污染,为你的生活质量打上包票。不过,当这个人把兜走的垃圾倒在你家门口,你又不乐意了。“Not in my back y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