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王书记名叫王平堂,是一名来自北京的驻村第一书记。
记者见到王平堂后,马上就对他有了一种亲切感。中等身材的他,看上去很敦实。说起话来快言快语,山东口音很明显。国字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一双大眼睛闪动着自信的光。2017年9月,54岁的王平堂离开北京,来到了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明月镇龙泉村任第一书记。来村之前他的职务是中央政策研究室副巡视员,一名地地道道的“厅官”却要去当一名“村官”。从北京中南海到东北小山沟,1400多公里的路程,坐在疾驰如飞的高铁列车上,一路上,王平堂翻来覆去地想,是什么原因让龙泉村成为贫困村?从哪里入手能彻底拔掉穷根?
扶心志:村民从“不买账”到“跟你干”
来到龙泉村后,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王平堂没开过一次会,没部署过一件事项。于是村民开始议论:“新来的王书记啥也不干,看来就是来这里镀镀金的。”实际上王平堂却 一刻也没闲着,自打入村以来,他就开始了摸底工作,首先和镇里以及户政等部门沟通,调取了村情现状和村民信息,并一一比对,做到熟记于心。同时,在村书记的帮助下,挨家挨户了解情况,谁是贫困户、谁家有什么实际困难、谁家发展什么产业、谁家是致富能手,都记录下来,并通过调查问卷、谈心谈话等方式深入了解村民所思所想,渐渐地,他对全村情况有了初步了解,思路举措也进一步明晰,当过20多年兵的王平堂说,这叫“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龙泉村自然环境优越,虽然土地不多,但由于特殊的气候以及地形条件,发展农特产业具有先天优势。常年来龙泉村一直是县内扶贫的重点难点,面对年年扶贫、年年贫困的状况,让村里百姓感慨“我们何时才能脱贫致富奔小康”?龙泉村长久不能脱贫的根子在于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效应还没有形成,百姓脱贫致富的“精氣神”还不够足,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王平堂打算从整治村内环境卫生开始入手,做一件看似简单、却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先让村容村貌变个样。
一番摸底调研后,王平堂召开了三次大会。
第一个是妇女大会。王平堂调研时发现,村里大多住户都是女人当家,妇女工作做好将会事半功倍。“首先要克服张家长李家短的坏风气,让女同志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管好家人,培育良好的村风家风。”王平堂说。
第二个是村班子会。王平堂对村班子提出工作基调:严党风、强作风、正民风、促发展。“先立规矩,有章可循”,王平堂给班子成员每人发个笔记本,想到什么、干了什么都记下来,培养想事干事的习惯。两年多时间,王平堂自己的5本笔记里记录了他的许多“灵感”,班子成员也在每周的碰头会上贡献了很多“金点子”。
记者在村部看到,一面墙上张贴着王平堂牵头制订的《龙泉村干部管理规定》,班子成员的工作职责和流程、党员承诺等内容一目了然。“规矩多一点,麻烦就少一点。培养村干部的规矩意识,互相监督,严抓落实。”王平堂说。
第三个是党员大会。王平堂策划开展了“对照承诺找差距,落实承诺见行动”和争先创优等主题党日活动,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通过一系列举措,村民对王平堂和村班子的满意度、信任度越来越高。悄悄放在村部门口的水豆腐、地瓜、饺子等农家饭菜,无声表达了村民对王平堂 和村班子的认可和支持。“以心换心,村民拿我当亲人看,也愿意和村干部一起干。”王平堂说。扶贫先扶志。王平堂树立了7个致富典型,佩带大红花,颁发荣誉证书,奖励500元奖金。从物质到荣誉,让致富典型“有里有面”,也让其他村民心向往之。王平堂对村民提出3点要求:知足、感恩、争气。他说:“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要感恩祖国、感谢党,勤劳致富奔小康,一家一户卫生区,要有志气搞得比别人好。”两年多来,村民自主发展致富的意识显著提升,奔小康的心气儿也上来了。
谋发展:宁可出去“碰壁”,也不在家“面壁”
眼看大家的“精气神”逐渐被调动起来了,但脱贫归根结底要让群众享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龙泉村的传统产业是粮食、蔬菜、食用菌等,存在各自为战,系统性、产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立足实际,通过调研分析、征求村班子成员和村内产业大户意见,王平堂确定了依托资源优势,打绿色有机牌的思路,着力打造龙泉韭菜、泉水大米、冰泉煎饼品牌。
在一次次走访、一遍遍征求意见的过程中,王平堂了解到,龙泉村以种植粮食为主,几乎家家户户都爱吃煎饼,也擅长自己摊煎饼。他心想,何不把优势做成产业?
为了把想法变成现实,王平堂先后赴北京、山东、长春等地20余次与企业单位进行接洽,一次次碰壁让他越挫越勇,最终用诚意争取到了多家单位的大力支持,累计筹集资金520余万元,投资建设25个有机韭菜大棚和一座670平方米的煎饼加工厂;建成8公顷生态大米农场,年产有机大米4万公斤。
眼看煎饼厂和生态大米农场建起来了,现在又面临谁来管、怎么管和谁来卖、怎么卖的问题。
这时,在外经营的本村村民赵春红和大学生郑宝峰主动请缨回乡创业,担起了重任。“北京现在污染严重,老百姓不怕东西贵,就怕吃不到绿色生态的好东西。”外地客户的一句话让王平堂嗅到了商机,他一方面抓原料、抓生产,保证纯天然、高品质,另一方面为产品做代言,寄样品、搞订制,仅仅2个月,煎饼销售额就达62万元。
磨面、摊煎饼、叠煎饼、装箱……当记者来到村部后面的煎饼厂内,不少村民正忙碌着。
“摊一斤煎饼能挣2元钱,我一天最多的时候摊了92斤的煎饼,一天就挣了快200元,还破了建厂以来的记录。”正在煎饼加工厂工作的脱贫户王汝梅笑着告诉记者,现在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如今不出村就可以找到工作,在农闲时每月也有不少的固定收入,小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劲儿。
厂长郑宝江告诉记者,煎饼厂解决了村里30多人的就业问题,其中包括11户贫困户。如今,煎饼厂每天可以出产煎饼1000多斤,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
曾经不起眼的煎饼,转身变成了全村精准扶贫的支柱产业,不但有效解决了村民的收入问题,还促进了邻里和谐相处。
短短两年多时间,村里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村里环境好了、风气正了,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提升了,产业项目红火了,村民们腰包鼓了、脸上笑容更多了……
付真心:浇树浇根,帮人帮心
刚驻村时,王平堂吃住在村,平时就居住在村部旁边的一个移动板房里,夏天不透风、冬天不保暖,时间长了,百姓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村民做了好菜总要拉着他上家里喝一盅,他也乐得借此机会与村里人聊聊家常、讨论村集体发展思路。碰到百姓干农活,也经常上前搭把手,对于村里的红白事,他都尽量参加。渐渐地,村里百姓对他的称呼也从“王书记”变为“老王”。每当有人来村考察,王平堂都自豪地说:“百姓待我如亲人,龙泉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干部脚下有土,群众心里不堵;干部重视民生,才能赢得掌声。想要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自己得像个百姓,威信不是靠装出来的,这是王平堂通过驻村实践得到的切身感悟。
贫困户李某致贫原因复杂,夫妻二人均年近70岁,长期积劳成疾,儿子入狱服刑、儿媳离家出走、孙女右眼患疾,王平堂了解情况后,将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多次入户慰问送钱送物,组织“党员突击队”帮助务农,并且自掏腰包,每月资助其孙女200元,减轻其上学的经济负担。村民赵某身患绝症,治病花去了家中所有积蓄,一时间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王平堂得知这一情况,立即以个人名义送去慰问金,并组织班子成员入户慰问,看到赵某满含热泪重拾对生活的希望,王平堂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是放下了。类似的事情王平堂做过很多,很多人问他“自掏腰包是不是傻”,他却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咬咬哪个都心疼,只要你给群众一份爱,群众还你十分情。”
在村部的党员承诺板上,写着王平堂的承诺——视龙泉为故乡,视百姓为亲人。驻村两年多,王平堂一步一个脚印地兑现着他的承诺。村民们也真心愿意跟着这位“实在亲戚”在脱贫致富路上实实在在地干下去,最终彻底拔掉穷根。
责任编辑/李 文
记者见到王平堂后,马上就对他有了一种亲切感。中等身材的他,看上去很敦实。说起话来快言快语,山东口音很明显。国字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一双大眼睛闪动着自信的光。2017年9月,54岁的王平堂离开北京,来到了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明月镇龙泉村任第一书记。来村之前他的职务是中央政策研究室副巡视员,一名地地道道的“厅官”却要去当一名“村官”。从北京中南海到东北小山沟,1400多公里的路程,坐在疾驰如飞的高铁列车上,一路上,王平堂翻来覆去地想,是什么原因让龙泉村成为贫困村?从哪里入手能彻底拔掉穷根?
扶心志:村民从“不买账”到“跟你干”
来到龙泉村后,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王平堂没开过一次会,没部署过一件事项。于是村民开始议论:“新来的王书记啥也不干,看来就是来这里镀镀金的。”实际上王平堂却 一刻也没闲着,自打入村以来,他就开始了摸底工作,首先和镇里以及户政等部门沟通,调取了村情现状和村民信息,并一一比对,做到熟记于心。同时,在村书记的帮助下,挨家挨户了解情况,谁是贫困户、谁家有什么实际困难、谁家发展什么产业、谁家是致富能手,都记录下来,并通过调查问卷、谈心谈话等方式深入了解村民所思所想,渐渐地,他对全村情况有了初步了解,思路举措也进一步明晰,当过20多年兵的王平堂说,这叫“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龙泉村自然环境优越,虽然土地不多,但由于特殊的气候以及地形条件,发展农特产业具有先天优势。常年来龙泉村一直是县内扶贫的重点难点,面对年年扶贫、年年贫困的状况,让村里百姓感慨“我们何时才能脱贫致富奔小康”?龙泉村长久不能脱贫的根子在于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效应还没有形成,百姓脱贫致富的“精氣神”还不够足,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王平堂打算从整治村内环境卫生开始入手,做一件看似简单、却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先让村容村貌变个样。
一番摸底调研后,王平堂召开了三次大会。
第一个是妇女大会。王平堂调研时发现,村里大多住户都是女人当家,妇女工作做好将会事半功倍。“首先要克服张家长李家短的坏风气,让女同志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管好家人,培育良好的村风家风。”王平堂说。
第二个是村班子会。王平堂对村班子提出工作基调:严党风、强作风、正民风、促发展。“先立规矩,有章可循”,王平堂给班子成员每人发个笔记本,想到什么、干了什么都记下来,培养想事干事的习惯。两年多时间,王平堂自己的5本笔记里记录了他的许多“灵感”,班子成员也在每周的碰头会上贡献了很多“金点子”。
记者在村部看到,一面墙上张贴着王平堂牵头制订的《龙泉村干部管理规定》,班子成员的工作职责和流程、党员承诺等内容一目了然。“规矩多一点,麻烦就少一点。培养村干部的规矩意识,互相监督,严抓落实。”王平堂说。
第三个是党员大会。王平堂策划开展了“对照承诺找差距,落实承诺见行动”和争先创优等主题党日活动,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通过一系列举措,村民对王平堂和村班子的满意度、信任度越来越高。悄悄放在村部门口的水豆腐、地瓜、饺子等农家饭菜,无声表达了村民对王平堂 和村班子的认可和支持。“以心换心,村民拿我当亲人看,也愿意和村干部一起干。”王平堂说。扶贫先扶志。王平堂树立了7个致富典型,佩带大红花,颁发荣誉证书,奖励500元奖金。从物质到荣誉,让致富典型“有里有面”,也让其他村民心向往之。王平堂对村民提出3点要求:知足、感恩、争气。他说:“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要感恩祖国、感谢党,勤劳致富奔小康,一家一户卫生区,要有志气搞得比别人好。”两年多来,村民自主发展致富的意识显著提升,奔小康的心气儿也上来了。
谋发展:宁可出去“碰壁”,也不在家“面壁”
眼看大家的“精气神”逐渐被调动起来了,但脱贫归根结底要让群众享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龙泉村的传统产业是粮食、蔬菜、食用菌等,存在各自为战,系统性、产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立足实际,通过调研分析、征求村班子成员和村内产业大户意见,王平堂确定了依托资源优势,打绿色有机牌的思路,着力打造龙泉韭菜、泉水大米、冰泉煎饼品牌。
在一次次走访、一遍遍征求意见的过程中,王平堂了解到,龙泉村以种植粮食为主,几乎家家户户都爱吃煎饼,也擅长自己摊煎饼。他心想,何不把优势做成产业?
为了把想法变成现实,王平堂先后赴北京、山东、长春等地20余次与企业单位进行接洽,一次次碰壁让他越挫越勇,最终用诚意争取到了多家单位的大力支持,累计筹集资金520余万元,投资建设25个有机韭菜大棚和一座670平方米的煎饼加工厂;建成8公顷生态大米农场,年产有机大米4万公斤。
眼看煎饼厂和生态大米农场建起来了,现在又面临谁来管、怎么管和谁来卖、怎么卖的问题。
这时,在外经营的本村村民赵春红和大学生郑宝峰主动请缨回乡创业,担起了重任。“北京现在污染严重,老百姓不怕东西贵,就怕吃不到绿色生态的好东西。”外地客户的一句话让王平堂嗅到了商机,他一方面抓原料、抓生产,保证纯天然、高品质,另一方面为产品做代言,寄样品、搞订制,仅仅2个月,煎饼销售额就达62万元。
磨面、摊煎饼、叠煎饼、装箱……当记者来到村部后面的煎饼厂内,不少村民正忙碌着。
“摊一斤煎饼能挣2元钱,我一天最多的时候摊了92斤的煎饼,一天就挣了快200元,还破了建厂以来的记录。”正在煎饼加工厂工作的脱贫户王汝梅笑着告诉记者,现在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如今不出村就可以找到工作,在农闲时每月也有不少的固定收入,小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劲儿。
厂长郑宝江告诉记者,煎饼厂解决了村里30多人的就业问题,其中包括11户贫困户。如今,煎饼厂每天可以出产煎饼1000多斤,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
曾经不起眼的煎饼,转身变成了全村精准扶贫的支柱产业,不但有效解决了村民的收入问题,还促进了邻里和谐相处。
短短两年多时间,村里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村里环境好了、风气正了,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提升了,产业项目红火了,村民们腰包鼓了、脸上笑容更多了……
付真心:浇树浇根,帮人帮心
刚驻村时,王平堂吃住在村,平时就居住在村部旁边的一个移动板房里,夏天不透风、冬天不保暖,时间长了,百姓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村民做了好菜总要拉着他上家里喝一盅,他也乐得借此机会与村里人聊聊家常、讨论村集体发展思路。碰到百姓干农活,也经常上前搭把手,对于村里的红白事,他都尽量参加。渐渐地,村里百姓对他的称呼也从“王书记”变为“老王”。每当有人来村考察,王平堂都自豪地说:“百姓待我如亲人,龙泉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干部脚下有土,群众心里不堵;干部重视民生,才能赢得掌声。想要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自己得像个百姓,威信不是靠装出来的,这是王平堂通过驻村实践得到的切身感悟。
贫困户李某致贫原因复杂,夫妻二人均年近70岁,长期积劳成疾,儿子入狱服刑、儿媳离家出走、孙女右眼患疾,王平堂了解情况后,将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多次入户慰问送钱送物,组织“党员突击队”帮助务农,并且自掏腰包,每月资助其孙女200元,减轻其上学的经济负担。村民赵某身患绝症,治病花去了家中所有积蓄,一时间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王平堂得知这一情况,立即以个人名义送去慰问金,并组织班子成员入户慰问,看到赵某满含热泪重拾对生活的希望,王平堂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是放下了。类似的事情王平堂做过很多,很多人问他“自掏腰包是不是傻”,他却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咬咬哪个都心疼,只要你给群众一份爱,群众还你十分情。”
在村部的党员承诺板上,写着王平堂的承诺——视龙泉为故乡,视百姓为亲人。驻村两年多,王平堂一步一个脚印地兑现着他的承诺。村民们也真心愿意跟着这位“实在亲戚”在脱贫致富路上实实在在地干下去,最终彻底拔掉穷根。
责任编辑/李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