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的运用让课堂绚丽多彩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_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诱发动因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寻求真理探究科学知识的内驱力。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灵活应用现代教育媒体为学生创乐学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投入到学习中去。灵活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旦激发了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幽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五彩斑斓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语言兴趣。现代化教学手段正好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渗透力极强的教育信息。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运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通过将教学内容进行创造和再加工,将原来冗长的文字叙述通过声音和形象表达出来,使教学内容更加集中简练,紧紧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教学中,当遇到教师不易讲清和学生不易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时,可以运用计算机设计与生活贴近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知语言、理解语言,有效地掌握学习的重点内容,并能化难为易。同时运用多媒体通过学生视觉与听觉双重通道的刺激,引导学生去想象文学形象所包含的意义,使学生加快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现代化教学媒体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直观、更形象、效率更高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学习,大脑的开发,智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有效的途径,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学生喜欢表现自己,让他们来充当教学的主角。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都会高涨,就更能深刻地体会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选好适合的问题,针对文章的主旨及知识构建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探索研究、搜集材料,然后展开讨论,整理成文,互相交流。因为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资料有限,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上网查找资料。通过使用现代教育媒体让学生积累材料,进行自主探索、研究。
  在学习《天上的街市》一文后,出示了探究性练习题,提示:在对全文阅读,筛选出重要信息的基础上,请变换角度,从某种特定需要或特定身份出发,进行择要式筛选信息的练习:(1)作者为什么要改编“牛郎织女”的故事。(2)作者为什么写“天上的街市”而不写“人间的集市”学生结合写作背景讨论回答。(3)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诗人,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4)请同学们欣赏几张星空的图片,面对美丽的星空你想到了什么呢?(5)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构想呢?如何表述出来?这是一组开放型的讨论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昂,自主地进行探索、研究。
  
  四、运用多媒体,增大容量,加快节奏,提高效率
  
  语文知识有繁、多、杂的特点。如果学生不注意方法,学起来就可能会逐渐感到困难,甚至渐渐失去兴趣。由此我发现,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可进一步吸引学生,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言、文字的环境中,让教学内容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大课堂容量,加快课堂节奏,可以给学生更多地听说训练的机会,有效地提高听说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的知识更多、更深入、更全面、效果更好。
  
  五、适度利用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只能通过教师的范读来直接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可是语文教师的朗读水平又是良莠不齐,标准的教师朗读太少,这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存在极大的局限性。此时,语文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诵读媒体资源在课堂上播放,以起到示范阅读的效果。同时,丰富的感情是学生阅读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朗读情感的变化,这时我们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将声音、图象和文字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文本文字中所包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当然我们不能够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朗读资源,教师饱含情感的课堂阅读还是不可缺少的,毕竟这才能架构起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
  总之,我们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实践课堂,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性,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无可替代的选择,它是当代语文教师必备的一种教学手段。在跨世纪的今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并探讨在教学中更多更好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走出一条语文教学的现代化之路!
其他文献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伴君一生”“安全出口,保持畅通”“地面湿滑,小心摔倒”“垃圾,请丢入垃圾桶”“小草也有生命”“请说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等等。在强调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欣喜的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温馨提示出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像春风拂面真正让人倍感温馨舒畅。有了这些温馨提示,违法交通的人少了;有了这些温馨提示,破坏环境的人少了;有了这些温馨提示,社会更加和谐,世界更加美丽。  温馨提示不仅
期刊
阅读,并非简单的读书,学生不但要从文章中读出文学,还要读懂人生;不仅要能读各类文章,还要在文章中学会写作。但是残酷的现实警醒我们:学生们早已经习惯了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所以,我认为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找到一种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的阅读有法可依,从而建立起科学的阅读规范。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为此,我向学生提出了在阅读的时候作批注的要求。具
期刊
精讲多练作文教学法,是指作文写前指导要少而精,多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与实践的一种作文训练方法。精讲多练的关键是边讲、边练,边练边讲,讲练结合,缩短指导——写作——讲评周期,要当堂作文当堂评,甚至现写现评,一堂多写多评,以说代写,以议代评。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精讲多练作文教学法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审题训练    审题是写作的前提,在大作文训练和考试中,很多学生因审题失误,失
期刊
一、 爱心———转变差生的首要一环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更是转变双差生的必要条件。爱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可以打开学生心灵深处的枷锁,渗透学生内心世界,以塑造美好的心灵。尤其是对成绩不好、纪律不好的学生。本来他们已被列为了“双差生”,我们作为老师更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挖苦他们;而应主动亲近他们,关心他们,帮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期刊
怎样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改变这种局面,使学生从讨厌文言文到喜欢文言文?从畏学文言文到爱学文言文呢?根据本人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经验,我认为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抓好文言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讲解文言文的社会功能,让学生领略文言文的魅力     文言文在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华儿女应该继承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语文教学是保持这种传承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
期刊
一谈到《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大家一定会想到刘备、诸葛亮、曹操等历史人物。书中,作者把刘备写成仁义、宽厚、忠义的理想君主;把诸葛亮写成贤能之人,智慧的化身,堪称“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把曹操写成奸诈、阴险、自私的人,堪称“一代奸雄”;把刘禅写成一位昏庸无能,白白断送刘备江山的第一罪人。但事实上,这些人物是否真的如罗贯中所写的那样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从总体线索看,罗贯中是根据“尊刘贬曹”这思路去写
期刊
一、 表演的意义    (1)激发语文兴趣  首先,我们的教学方式一直以课堂上的“讲———听———练”为基本模式,千篇一律,这种模式有利于老师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式学生获得的是现成的知识,失去的是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初中生正处于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年龄阶段。初中阶段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活动使他们在视觉、听觉和动觉等方面得到很快地发展。其自
期刊
一、用音乐创设教学情景    创设教学情景指的是创设与作品基调相吻合的课堂氛围。它是一种无声的教学语言,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极大地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以情传情”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造情”艺术修养,根据作品的特定内容要求,准确体味和把握作者(或人物)的特有情绪,并将这种特有情绪和想法及时传导给学生,
期刊
在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学史上,歌唱爱国主义一直是最为壮丽的一道风景。南宋时“赶走入侵之敌是志士仁人的理想壮志,收复失地是中原遗民的强烈愿望。”因此,抨击妥协投降,抗敌御侮,表现爱国主义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坛突出的主题。其中,英雄辛弃疾和女词人李清照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被合称为“济南二安”。清代著名学者王士祯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易安,幼安为济南二安,难乎为继。”  辛弃疾,
期刊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先学后教,进行合作阅读、思维激发训练与培养,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坚持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师转变观念,营造初中语文课堂和谐的氛围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