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环境监测一直是环境保护事业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利用环境监测可以将环境质量中相关因素代表值充分反映出来,能够有助于人们判断环境污染的实时变化趋势以及污染程度情况。本文将对环境监测方法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读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作用;制约因素;措施;应用
1.前言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屡见不鲜,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产生活。比如,工厂生产热火朝天,但是废气废水和工业残渣也随处排放;农作物产量高了,但农药化肥等化学物损害了土壤和地下水;人们生活好了,但厨余垃圾、塑料袋等成为污染祸源。当环境问题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难题时,环境监察应运而生,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突破口和助推器。环境监察是对环境进行监督、强化执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环境的进行具体的、直接的、微观的执法行为,是环境管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举措。
2.环境监测在环评中的作用
2.1基础作用
可以说,环境监测是整个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一方面,一个有效的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充分将生态环境的整体环境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出来,为今后项目的环保建设与规划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将类似项目的历史环境监测数据作为参考,在项目建设前展开相应的环境影响类比分析和评价。
2.2预测作用
在展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环境本底的监测方案,之后再将本底监测结果结合项目的环境现状、环境容量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把未来一段时间内该部分区域的污染物源强和变化趋势预测出来。
2.3监督作用
实际上,环境监测通过对项目建成前后进行相应的环境监测,即可充分将该项目是否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以及会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反映出来,还可以监测出项目实际是否相对于水、噪声、大气等环境评价内容发生改变,从而为客观地参考环评报告结论、为企业的环保验收整改提供更直接的依据
3环境监测工作的制约因素
3.1客观原因
现代化是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新的威胁,环境问题除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污染外,还存在噪声污染、光污染等等,污染种类增多,污染成分也更复杂。此外,随着社会创业潮来临,越来越多小微企业出现,这些企业可能由于创业成本有限、力量薄弱等原因,忽视了必要的环保设备和环保措施,这就加重了环境的负担。而一些企业由于城市环境监察严格就向农村或偏远地区转移,使得污染源的分布更广泛、更隐蔽。这些都给环境监察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
3.2主观因素
(1)监察模式陈旧
传统的环境监察工作主要由人力来承担,无论是环保监督巡查、样本采集检测、数据统计分析还是出台应对措施,都是由工作人员来完成。而由于污染种类增多、污染源的分布更广泛等客观情况,传统的监察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下环保工作的需求。而我国目前污染监控相对缺乏,环监设备落后,无法利用智能终端形成动态监测,也不能将所有数据归纳整理形成数据化管理,监察模式陈旧,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能力不足,导致环境监察效率低下。
(2)监察力量薄弱
主要体现在监察人员数量不足和整体素质不高。环境监察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现有的监察人员数量少,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虽然通过社会招聘缓解了一定压力,但是大部分新入成员由于实践经验不足,专业能力较差,对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和环境纠纷案件缺乏及时合理应对的能力。并且,监察人员中对监察的新科技掌握有限,不能很好地运用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来为监察工作服务,制约了环境监察的水平。
4提升环境监察质量的有效措施
4.1提高环境监察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发展的最有力的武器,环境监察工作也不例外。相对而言,我国环保监察对科技利用不高,有必要搭建环保科技平台,将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划入到国家研究计划中,提升环境监察的技术水平。要结合当前监察的工作情况,组织科研人员开发适合我国的新技术,加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并要重视环保科技的推广,加快研发成果的应用转化,使科技真正起到提高环保监察质量的作用。
4.2提高环境监察人员素质
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执法的能力和水平。要组建一支专业的环境监察工作队伍,建立起环境监督、检查、检测和应急有效衔接的工作体系,各环节都要配备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可通过加强监察人员的培训,聘请相关专家或者行业内的优秀人才进行授课,并加强实战演练强化人员的实践应对能力。同时,加强与专业院校的合作,结合当前阶段环境监察工作的切实需求,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并积极地引进大数据管理人才,能很好地掌握和利用环境监察科技,让网络信息技术服务于监察工作。还要建立综合考核制度,用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来奖优罚劣,使考核结果与薪资、晋升等挂钩,提升监察人员工作积极性,强化监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助推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
4.3优化环境监察工作模式
鉴于我国环境监察方式比较落后,因此改进监察工作模式迫在眉睫。要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借鉴先进的环境监察方式方法,并通过实践调研,制定出符合当下的立体的工作模式,改善原来单一的低效的方法,不断开拓思路,融合创新,将现代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方法与技术应用于环境监察工作中,解放人力资源,使人才队伍投入更多精力到技术研发、方案研究等科技含量高的工作中。要完善环境监察体系,改事后追踪为主为事前监测预防为主,多关注污染源头的控制和防范,不断完善、优化监察工作的执法手段以及检查措施,切实有效地提高环境监察工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5.环境监测在环评中的应用———以建设项目为例
5.1调查阶段环境监测具体内容
当对监测方案进行制定时,需始终秉持着“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基本原则。换言之,对于那些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毒性大的污染物一定要优先进行监测,优先监测项目为那些污染程度呈明显增加趋势以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污染物;“经济实用性”基本原则。换言之,当对于设计监测方案、确定具体监测方法以及制定监测技术路线时,对于实用性以及经济性要充分考虑在内,不仅需确保监测质量,还要有效节约监测成本。环境问题本身就属于一种复杂问题,因此在实际进行项目环评时一定要基于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5.2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环境监测
竣工檢测这一环节尤为重要,不仅要求相关人员能够做好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方案的检查,确保相关设备的运行效果对其进行有效测试,同时还要求相关人员对环境保护名干点以及污染物排放监测进行重点验收。在竣工验收阶段,要求相关人员务必掌握工况的稳定性,75%以上的生产负荷设计能力即可达到标准,以初步设计中确定的污染因子为基础,将监测出的污染因子进行核对。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环境监测始终贯穿其中,无论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初期、建设过程、运行过程还是后期评价,以上这些工作环节始终要以环境监测数据作为数据支撑。由此可见,对于整个环境评价工作来说,环境监测不仅提供了技术基础支持,同时也将监督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葛建保.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方案的制订及应用[J].海峡科学,2019(7):36-38,43.
[2]赵秀玲,朱虹,耿立佳,等.现代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和海洋管理背景下的浮游生物监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35(10):31-38.
[3]卞兆娥,郑婷,刘东晓.辐射环境监测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风,2019(1):124-130.
关键词:环境监测;作用;制约因素;措施;应用
1.前言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屡见不鲜,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产生活。比如,工厂生产热火朝天,但是废气废水和工业残渣也随处排放;农作物产量高了,但农药化肥等化学物损害了土壤和地下水;人们生活好了,但厨余垃圾、塑料袋等成为污染祸源。当环境问题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难题时,环境监察应运而生,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突破口和助推器。环境监察是对环境进行监督、强化执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环境的进行具体的、直接的、微观的执法行为,是环境管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举措。
2.环境监测在环评中的作用
2.1基础作用
可以说,环境监测是整个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一方面,一个有效的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充分将生态环境的整体环境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出来,为今后项目的环保建设与规划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将类似项目的历史环境监测数据作为参考,在项目建设前展开相应的环境影响类比分析和评价。
2.2预测作用
在展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环境本底的监测方案,之后再将本底监测结果结合项目的环境现状、环境容量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把未来一段时间内该部分区域的污染物源强和变化趋势预测出来。
2.3监督作用
实际上,环境监测通过对项目建成前后进行相应的环境监测,即可充分将该项目是否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以及会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反映出来,还可以监测出项目实际是否相对于水、噪声、大气等环境评价内容发生改变,从而为客观地参考环评报告结论、为企业的环保验收整改提供更直接的依据
3环境监测工作的制约因素
3.1客观原因
现代化是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新的威胁,环境问题除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污染外,还存在噪声污染、光污染等等,污染种类增多,污染成分也更复杂。此外,随着社会创业潮来临,越来越多小微企业出现,这些企业可能由于创业成本有限、力量薄弱等原因,忽视了必要的环保设备和环保措施,这就加重了环境的负担。而一些企业由于城市环境监察严格就向农村或偏远地区转移,使得污染源的分布更广泛、更隐蔽。这些都给环境监察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
3.2主观因素
(1)监察模式陈旧
传统的环境监察工作主要由人力来承担,无论是环保监督巡查、样本采集检测、数据统计分析还是出台应对措施,都是由工作人员来完成。而由于污染种类增多、污染源的分布更广泛等客观情况,传统的监察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下环保工作的需求。而我国目前污染监控相对缺乏,环监设备落后,无法利用智能终端形成动态监测,也不能将所有数据归纳整理形成数据化管理,监察模式陈旧,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能力不足,导致环境监察效率低下。
(2)监察力量薄弱
主要体现在监察人员数量不足和整体素质不高。环境监察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现有的监察人员数量少,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虽然通过社会招聘缓解了一定压力,但是大部分新入成员由于实践经验不足,专业能力较差,对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和环境纠纷案件缺乏及时合理应对的能力。并且,监察人员中对监察的新科技掌握有限,不能很好地运用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来为监察工作服务,制约了环境监察的水平。
4提升环境监察质量的有效措施
4.1提高环境监察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发展的最有力的武器,环境监察工作也不例外。相对而言,我国环保监察对科技利用不高,有必要搭建环保科技平台,将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划入到国家研究计划中,提升环境监察的技术水平。要结合当前监察的工作情况,组织科研人员开发适合我国的新技术,加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并要重视环保科技的推广,加快研发成果的应用转化,使科技真正起到提高环保监察质量的作用。
4.2提高环境监察人员素质
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执法的能力和水平。要组建一支专业的环境监察工作队伍,建立起环境监督、检查、检测和应急有效衔接的工作体系,各环节都要配备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可通过加强监察人员的培训,聘请相关专家或者行业内的优秀人才进行授课,并加强实战演练强化人员的实践应对能力。同时,加强与专业院校的合作,结合当前阶段环境监察工作的切实需求,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并积极地引进大数据管理人才,能很好地掌握和利用环境监察科技,让网络信息技术服务于监察工作。还要建立综合考核制度,用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来奖优罚劣,使考核结果与薪资、晋升等挂钩,提升监察人员工作积极性,强化监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助推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
4.3优化环境监察工作模式
鉴于我国环境监察方式比较落后,因此改进监察工作模式迫在眉睫。要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借鉴先进的环境监察方式方法,并通过实践调研,制定出符合当下的立体的工作模式,改善原来单一的低效的方法,不断开拓思路,融合创新,将现代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方法与技术应用于环境监察工作中,解放人力资源,使人才队伍投入更多精力到技术研发、方案研究等科技含量高的工作中。要完善环境监察体系,改事后追踪为主为事前监测预防为主,多关注污染源头的控制和防范,不断完善、优化监察工作的执法手段以及检查措施,切实有效地提高环境监察工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5.环境监测在环评中的应用———以建设项目为例
5.1调查阶段环境监测具体内容
当对监测方案进行制定时,需始终秉持着“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基本原则。换言之,对于那些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毒性大的污染物一定要优先进行监测,优先监测项目为那些污染程度呈明显增加趋势以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污染物;“经济实用性”基本原则。换言之,当对于设计监测方案、确定具体监测方法以及制定监测技术路线时,对于实用性以及经济性要充分考虑在内,不仅需确保监测质量,还要有效节约监测成本。环境问题本身就属于一种复杂问题,因此在实际进行项目环评时一定要基于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5.2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环境监测
竣工檢测这一环节尤为重要,不仅要求相关人员能够做好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方案的检查,确保相关设备的运行效果对其进行有效测试,同时还要求相关人员对环境保护名干点以及污染物排放监测进行重点验收。在竣工验收阶段,要求相关人员务必掌握工况的稳定性,75%以上的生产负荷设计能力即可达到标准,以初步设计中确定的污染因子为基础,将监测出的污染因子进行核对。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环境监测始终贯穿其中,无论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初期、建设过程、运行过程还是后期评价,以上这些工作环节始终要以环境监测数据作为数据支撑。由此可见,对于整个环境评价工作来说,环境监测不仅提供了技术基础支持,同时也将监督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葛建保.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方案的制订及应用[J].海峡科学,2019(7):36-38,43.
[2]赵秀玲,朱虹,耿立佳,等.现代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和海洋管理背景下的浮游生物监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35(10):31-38.
[3]卞兆娥,郑婷,刘东晓.辐射环境监测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风,2019(1):12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