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镜头修饰,没有任何掩饰,拍摄技术忽高忽低,他们执着于展现田间的农活忙碌,展现农人真实的生活。在满坑满谷的才艺主播、颜值主播、搞怪搞笑主播中,他们能够依靠真正的农活儿走红吗?答案是很难,却也并非全无机会,事实是,有一些人已经脱颖而出。他们不是顶流,不是头部,甚至难以从自己的网红身份中创收,但劳动本身就值得尊敬,网络时代的土味,通过他们实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无数次隔空对话。他们,或许才是最应该“红”起来的人。
日前,记者采访了小有人气的乡村网红。他们,想红,却更热爱脚下这片土地,想红,却永远牵挂田野里的丰收。
2017年,王军玲注册成为一位短视频平台用户,名字就是“种水稻王富贵”,随手拍一拍她的稻田和种植日常,技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唯一优点是内容足够真实。“我最初拍短视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农民的辛苦,尤其是种水稻的辛苦,现在仍坚持在拍也是为了这个!”王军玲称。
这句话确实是王军玲的心声。
2017年,她和丈夫结婚后把家从牡丹江搬到了齐齐哈尔。王军玲从小没干过农活,丈夫虽然来自农村家庭,但对于农业种植也是一位“小白”。看准了齐齐哈尔的东北水稻市场,夫妻俩借了几万块钱,承包了90亩地,就此成了庄稼人。
夫妻俩都是水稻种植的门外汉,别人买什么种子,他们就跟着买;别人插秧、打药,他们就跟着插秧、打药……累没少受,苦没少吃,结果一年到头,同样的90亩地,人家收入十几万,他俩收入只有几万,差了整整一倍。
当时,这个数字一下就刺激到王军玲了,第三年起,她买回了一堆工具书。水稻发生了病害,她就对照着书研究这种病虫害的来龙去脉,再回想自己的整个种植过程,直到发现症结所在,最终彻底弄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日复一日,王军玲对于水稻种植有了一些知识储备和技术经验。
4年过去了,王军玲的稻田从90亩到400亩,又从400亩到今年的900亩,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植大户。
这期间,短视频拍摄也从未断过。眼瞅着粉丝不断上涨,从几十个涨到了现在16.5万个,王军玲说,她的拍摄初心从没改变过。
“刚开始拍视频的时候,我还挺使劲儿的,但成绩非常一般,时至今日,也不过才有几个爆款。其中一个还是齐齐哈尔下暴雪把我家大棚压坏了的视频。”
王军玲也在慢慢摸索里面的“门道儿”,渐渐改变了拍摄的内容和风格,这些天,“增粉”效果不错。
白天边干活边拍视频,晚上直播间里和网友互动,每天坚持拍摄推送视频成为王军玲的一种习惯。
穿云箭,价值288元,这是直播间里粉丝送给王军玲最昂贵的一件礼物了。和一些顶流直播时常见的千元甚至万元打赏相比,微不足道。
“咱不羡慕。”王军玲直言,做农业短视频,涨粉就是很慢,粉丝也多是农民,没钱打赏。
但靠销售工作服、叶面肥等实用性很强的涉农产品,王军玲还是通过短视频获得了一些“外快”。现在,她每天花费在短视频上的精力拼拼凑凑大概在两个小时,带来的实际收入占她所有收入三成,另外七成来自老本行种水稻。
粉丝16.5万,没法和大V比,居然也吸引了几家企业来谈合作。王军玲说,她在视频平台销售的每一件产品都是自己在日常种植过程中使用过,效果确实不错才敢跟粉丝说。
虽然是半路出家,但现在的王军玲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她深知农民的辛苦。
流量的背后隐藏着收益。王军玲以前也认真研究过播放量为什么低的问题,探究过用户的心理。可现在假若从天而降几百万粉丝,王军玲说,她还真招架不住,“谁让咱是‘实力派’呢!”
这句话听起来矛盾,但其實不然。这几年下来,王军玲最大的感触是——做农业短视频,还是得有真本事。勤勤恳恳地种水稻,认认真真地分享交流,坚持不懈地拍摄,这才是持久涨粉、持久有人支持的秘籍。
张宏远强调,他的确很想红。
这位51岁的棉农种了半辈子棉花,中途也临时起意做过几次生意,经历了大风大浪之后,觉得还是待在田地里最踏实,种棉花的日子才是实实在在的。2013年,张宏远回到村里,承包土地重新种起了棉花。
2018年前后,他在短视频平台注册了自己的账号,并开始拍摄自己和棉花的点点滴滴,但数据一直惨淡。直到去年5月,他在棉田里敲着架子鼓,唱着一首小虎队的经典歌曲《爱》的短视频让“新疆棉花哥”在短视频圈里着实小红了一把。
今年3月份,“新疆棉”登上了网络热搜,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棉农,张宏远非常气愤,决定在第一时间用自己的方式发声。他定制了红色的横幅,站在棉花田地里,打着架子鼓,唱起了《龙的传人》等歌曲,身后是两架农用无人机在棉田上空盘旋。
“从没想过要蹭热度炒作自己,就是觉得这个时候必须站出来,为新疆棉花说句实话。”
张宏远说,他想要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想把新时代新疆棉农真实生活呈现出来,看看棉农是怎么劳动的,看看新疆的棉花质量是多么好。至今,相关视频片段都还在张宏远的短视频账号主页置顶位置。
张宏远小的时候,当地鼓励种植棉花,张宏远家便也种了5亩地,没想到第二年这些棉花就给家里带来了2000多元的收入。“那会儿的2000元相当于现在的十几万。”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张宏远对棉花有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早些年种棉花还要用小毛驴,后来有了小型的拖拉机,再后来发展成了大型拖拉机,大概在2000年,新疆种植棉花基本实现机械化。”张宏远称,他和当地众多棉农一样,是新疆棉花种植发展的见证人。
“棉花雪白柔软得像云彩,可天上的云是虚幻的,新疆的棉花是真实、温暖的。”张宏远表示。
几块木头搭起架子,几个大小不一的“二手鼓”用麻绳固定,从网上购买的各种配件,张宏远拿着鼓槌敲击得十分带劲儿,看起来、听起来都挺摇滚。
太阳很大,农活很累,而只要有点时间,张宏远坚持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心声。
“我的歌声、我的视频就是新疆棉农生活写照之一。如今实现了机械化,我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张宏远称。
张宏远的鼓是用邻居准备丢到垃圾桶的废旧架子鼓改装成的,开始跟着专业的老师上过几次课,还交了1000块钱学费,结果老师却只教会了他如何区分架子鼓上的各种零件儿,想要接着学就得继续交钱。张宏远干脆跟着手机视频自学起了架子鼓。
“可能还真有那么一点儿天赋,原本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学会的课程,我花一个多月就会打了。”
终日在棉田里劳作,张宏远突然灵机一动,干脆直接把鼓拉到了棉花地里练习。“村里的棉田绵延好几公里,再怎么敲也吵不到他人。每次在棉田里敲鼓,我就觉得特别幸福和满足,有一种‘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的澎湃激情。”张宏远的视频号里,用歌声唱出“新时代新疆农民的幸福生活”的日子自此拉开序幕。
张宏远火遍了家乡,毕竟和众多大网红比起来,他在平台的粉丝只有4.3万。幸运的是,张宏远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尝到了流量、曝光度带给他的甜头。
除了拍摄短视频,张宏远此前会定期开直播,在直播间里带货新疆棉制作的棉被。“其实利润很小,但因为家乡的棉花就是好,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盖上新疆棉被。”
种植棉花时戴草帽,打鼓唱歌时戴鸭舌帽,这个看起来摇滚范儿十足的“新疆棉花哥”张宏远甚至借着自己的流量帮着身边的农民解决过农产品滞销的问题。这种“成就感”让张宏远在现实生活中也赢得了不少人气。
关注张宏远的网友如今发现,近段时间他的更新频次明显减缓了。原来,新疆迎来旅游旺季,现在他更多的时间是帮朋友打理哈密市伊吾县前山乡域龙时光民俗风情园民宿。民宿里有当地的村民,也有利用暑假打工的大学生。
“最近太忙了。”张宏远说,虽然一直想红,但他觉得还是老老实实种棉花、开开心心唱歌的生活最实在。旅游旺季打理民宿,网红的身份居然也有帮助,有的游客很想亲身感受一下农家生活,有的游客认出了他,想和他一起在棉田合唱。对于大家的这些愿望,张宏远一一给予满足。
除了敲鼓、唱歌,张宏远还喜欢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日常生活,有时是欢乐的情景剧,有时是跟妻子的合唱,“生活越来越好了,我觉着精神生活就该丰富起来,大胆追梦,永远不晚。”张宏远表示。
32岁的吴瑞瑞是一个“资深”的新麦客,从16岁开始,买了第一台收割机,每年粮食收获的时候,他都会开着车走南闯北,在一个又一个村庄里收割。16年来,收割机都换了好多台,但收割的路线却基本没变过。
成小丹则是一个新“网红”,2019年4月,她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第一个短视频,没有编辑,除了美颜镜头和平台自带的音效,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甚至镜头都是晃动的。
两年多来,成小丹和吴瑞瑞每年出门收割,一路拍摄,手机里存了许许多多收割的视频。这是她的“仓库”,干活的时候没工夫发,等休息了再翻出来,一点点发布在平臺上。
这些视频都很短,甚至也没有什么情节,绝大部分都是收割机在麦田里作业的场面,似乎她的视频主角,就是不停向前的收割机。偶尔也会有生活的场景出现,一般都是工作间隙的休息场景,这样的场景并不多,对于这些奔波千里的麦客来说,昼夜不停地抢收是常态。
简单的场景,重复的画面,成小丹的账号中,大部分都是类似的视频,和那些精心经营的网红不同,她没有“出圈”的追求,也没有盈利的目标,更没有提前设计好的情节,只是简单地记录真实的工作和生活。
但也恰恰如此,成小丹的视频打动了很多人,两年多来,也积累了不少粉丝,偶尔还会有一两条视频登上热门,那是她最开心的时候。
“我的视频有时候能上热门,上千个点赞。”说起视频来,成小丹有很多想法,“这个视频点赞也说不好,我感觉吧……标题很重要,起个好标题就有了。”
闲暇的时候,成小丹也想学点儿拍视频和剪视频的技术,但这样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到现在为止,她仍在用那些平台自带的简单功能,起一个标题,配几行文字,加一段音乐,就是她的极限了。
“我看人家有发得特别好的,就是不知道怎么弄,一直想学,也不知道去哪儿学。”在不少人看来挺容易的事情,对她来说,并不容易实现。
其实,在农机手的圈子里,也有一些真正的“网红”,那些依赖短视频谋生,或者至少能从短视频中获利的人。
成小丹告诉记者,有一个曾和他们一起外出收割的农机手,现在已经转行,专业拍视频了,“这个人在我们农机手的圈子里挺有名的,他以前也开收割机,后来不干了,专门拍视频。每年收获的时候,他就开着车到处拍,哪里庄稼熟了,哪里需要收割机,都会拍成视频发出来,好多农机手都从他的视频里找信息,我们也会看。”
成小丹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网红”——一个以拍视频为职业的人,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拍视频就是喜欢,当一个游戏,真要生活,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干活儿。”
日前,记者采访了小有人气的乡村网红。他们,想红,却更热爱脚下这片土地,想红,却永远牵挂田野里的丰收。
种水稻王富贵:想红,但咱是“实力派”
2017年,王军玲注册成为一位短视频平台用户,名字就是“种水稻王富贵”,随手拍一拍她的稻田和种植日常,技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唯一优点是内容足够真实。“我最初拍短视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农民的辛苦,尤其是种水稻的辛苦,现在仍坚持在拍也是为了这个!”王军玲称。
这句话确实是王军玲的心声。
2017年,她和丈夫结婚后把家从牡丹江搬到了齐齐哈尔。王军玲从小没干过农活,丈夫虽然来自农村家庭,但对于农业种植也是一位“小白”。看准了齐齐哈尔的东北水稻市场,夫妻俩借了几万块钱,承包了90亩地,就此成了庄稼人。
夫妻俩都是水稻种植的门外汉,别人买什么种子,他们就跟着买;别人插秧、打药,他们就跟着插秧、打药……累没少受,苦没少吃,结果一年到头,同样的90亩地,人家收入十几万,他俩收入只有几万,差了整整一倍。
当时,这个数字一下就刺激到王军玲了,第三年起,她买回了一堆工具书。水稻发生了病害,她就对照着书研究这种病虫害的来龙去脉,再回想自己的整个种植过程,直到发现症结所在,最终彻底弄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日复一日,王军玲对于水稻种植有了一些知识储备和技术经验。
4年过去了,王军玲的稻田从90亩到400亩,又从400亩到今年的900亩,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植大户。
这期间,短视频拍摄也从未断过。眼瞅着粉丝不断上涨,从几十个涨到了现在16.5万个,王军玲说,她的拍摄初心从没改变过。
“刚开始拍视频的时候,我还挺使劲儿的,但成绩非常一般,时至今日,也不过才有几个爆款。其中一个还是齐齐哈尔下暴雪把我家大棚压坏了的视频。”
王军玲也在慢慢摸索里面的“门道儿”,渐渐改变了拍摄的内容和风格,这些天,“增粉”效果不错。
白天边干活边拍视频,晚上直播间里和网友互动,每天坚持拍摄推送视频成为王军玲的一种习惯。
穿云箭,价值288元,这是直播间里粉丝送给王军玲最昂贵的一件礼物了。和一些顶流直播时常见的千元甚至万元打赏相比,微不足道。
“咱不羡慕。”王军玲直言,做农业短视频,涨粉就是很慢,粉丝也多是农民,没钱打赏。
但靠销售工作服、叶面肥等实用性很强的涉农产品,王军玲还是通过短视频获得了一些“外快”。现在,她每天花费在短视频上的精力拼拼凑凑大概在两个小时,带来的实际收入占她所有收入三成,另外七成来自老本行种水稻。
粉丝16.5万,没法和大V比,居然也吸引了几家企业来谈合作。王军玲说,她在视频平台销售的每一件产品都是自己在日常种植过程中使用过,效果确实不错才敢跟粉丝说。
虽然是半路出家,但现在的王军玲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她深知农民的辛苦。
流量的背后隐藏着收益。王军玲以前也认真研究过播放量为什么低的问题,探究过用户的心理。可现在假若从天而降几百万粉丝,王军玲说,她还真招架不住,“谁让咱是‘实力派’呢!”
这句话听起来矛盾,但其實不然。这几年下来,王军玲最大的感触是——做农业短视频,还是得有真本事。勤勤恳恳地种水稻,认认真真地分享交流,坚持不懈地拍摄,这才是持久涨粉、持久有人支持的秘籍。
新疆棉花哥:新疆棉花是真实的、温暖的
张宏远强调,他的确很想红。
这位51岁的棉农种了半辈子棉花,中途也临时起意做过几次生意,经历了大风大浪之后,觉得还是待在田地里最踏实,种棉花的日子才是实实在在的。2013年,张宏远回到村里,承包土地重新种起了棉花。
2018年前后,他在短视频平台注册了自己的账号,并开始拍摄自己和棉花的点点滴滴,但数据一直惨淡。直到去年5月,他在棉田里敲着架子鼓,唱着一首小虎队的经典歌曲《爱》的短视频让“新疆棉花哥”在短视频圈里着实小红了一把。
今年3月份,“新疆棉”登上了网络热搜,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棉农,张宏远非常气愤,决定在第一时间用自己的方式发声。他定制了红色的横幅,站在棉花田地里,打着架子鼓,唱起了《龙的传人》等歌曲,身后是两架农用无人机在棉田上空盘旋。
“从没想过要蹭热度炒作自己,就是觉得这个时候必须站出来,为新疆棉花说句实话。”
张宏远说,他想要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想把新时代新疆棉农真实生活呈现出来,看看棉农是怎么劳动的,看看新疆的棉花质量是多么好。至今,相关视频片段都还在张宏远的短视频账号主页置顶位置。
张宏远小的时候,当地鼓励种植棉花,张宏远家便也种了5亩地,没想到第二年这些棉花就给家里带来了2000多元的收入。“那会儿的2000元相当于现在的十几万。”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张宏远对棉花有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早些年种棉花还要用小毛驴,后来有了小型的拖拉机,再后来发展成了大型拖拉机,大概在2000年,新疆种植棉花基本实现机械化。”张宏远称,他和当地众多棉农一样,是新疆棉花种植发展的见证人。
“棉花雪白柔软得像云彩,可天上的云是虚幻的,新疆的棉花是真实、温暖的。”张宏远表示。
几块木头搭起架子,几个大小不一的“二手鼓”用麻绳固定,从网上购买的各种配件,张宏远拿着鼓槌敲击得十分带劲儿,看起来、听起来都挺摇滚。
太阳很大,农活很累,而只要有点时间,张宏远坚持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心声。
“我的歌声、我的视频就是新疆棉农生活写照之一。如今实现了机械化,我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张宏远称。
张宏远的鼓是用邻居准备丢到垃圾桶的废旧架子鼓改装成的,开始跟着专业的老师上过几次课,还交了1000块钱学费,结果老师却只教会了他如何区分架子鼓上的各种零件儿,想要接着学就得继续交钱。张宏远干脆跟着手机视频自学起了架子鼓。
“可能还真有那么一点儿天赋,原本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学会的课程,我花一个多月就会打了。”
终日在棉田里劳作,张宏远突然灵机一动,干脆直接把鼓拉到了棉花地里练习。“村里的棉田绵延好几公里,再怎么敲也吵不到他人。每次在棉田里敲鼓,我就觉得特别幸福和满足,有一种‘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的澎湃激情。”张宏远的视频号里,用歌声唱出“新时代新疆农民的幸福生活”的日子自此拉开序幕。
张宏远火遍了家乡,毕竟和众多大网红比起来,他在平台的粉丝只有4.3万。幸运的是,张宏远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尝到了流量、曝光度带给他的甜头。
除了拍摄短视频,张宏远此前会定期开直播,在直播间里带货新疆棉制作的棉被。“其实利润很小,但因为家乡的棉花就是好,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盖上新疆棉被。”
种植棉花时戴草帽,打鼓唱歌时戴鸭舌帽,这个看起来摇滚范儿十足的“新疆棉花哥”张宏远甚至借着自己的流量帮着身边的农民解决过农产品滞销的问题。这种“成就感”让张宏远在现实生活中也赢得了不少人气。
关注张宏远的网友如今发现,近段时间他的更新频次明显减缓了。原来,新疆迎来旅游旺季,现在他更多的时间是帮朋友打理哈密市伊吾县前山乡域龙时光民俗风情园民宿。民宿里有当地的村民,也有利用暑假打工的大学生。
“最近太忙了。”张宏远说,虽然一直想红,但他觉得还是老老实实种棉花、开开心心唱歌的生活最实在。旅游旺季打理民宿,网红的身份居然也有帮助,有的游客很想亲身感受一下农家生活,有的游客认出了他,想和他一起在棉田合唱。对于大家的这些愿望,张宏远一一给予满足。
除了敲鼓、唱歌,张宏远还喜欢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日常生活,有时是欢乐的情景剧,有时是跟妻子的合唱,“生活越来越好了,我觉着精神生活就该丰富起来,大胆追梦,永远不晚。”张宏远表示。
收麦子小夫妻:没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网红”
32岁的吴瑞瑞是一个“资深”的新麦客,从16岁开始,买了第一台收割机,每年粮食收获的时候,他都会开着车走南闯北,在一个又一个村庄里收割。16年来,收割机都换了好多台,但收割的路线却基本没变过。
成小丹则是一个新“网红”,2019年4月,她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第一个短视频,没有编辑,除了美颜镜头和平台自带的音效,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甚至镜头都是晃动的。
两年多来,成小丹和吴瑞瑞每年出门收割,一路拍摄,手机里存了许许多多收割的视频。这是她的“仓库”,干活的时候没工夫发,等休息了再翻出来,一点点发布在平臺上。
这些视频都很短,甚至也没有什么情节,绝大部分都是收割机在麦田里作业的场面,似乎她的视频主角,就是不停向前的收割机。偶尔也会有生活的场景出现,一般都是工作间隙的休息场景,这样的场景并不多,对于这些奔波千里的麦客来说,昼夜不停地抢收是常态。
简单的场景,重复的画面,成小丹的账号中,大部分都是类似的视频,和那些精心经营的网红不同,她没有“出圈”的追求,也没有盈利的目标,更没有提前设计好的情节,只是简单地记录真实的工作和生活。
但也恰恰如此,成小丹的视频打动了很多人,两年多来,也积累了不少粉丝,偶尔还会有一两条视频登上热门,那是她最开心的时候。
“我的视频有时候能上热门,上千个点赞。”说起视频来,成小丹有很多想法,“这个视频点赞也说不好,我感觉吧……标题很重要,起个好标题就有了。”
闲暇的时候,成小丹也想学点儿拍视频和剪视频的技术,但这样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到现在为止,她仍在用那些平台自带的简单功能,起一个标题,配几行文字,加一段音乐,就是她的极限了。
“我看人家有发得特别好的,就是不知道怎么弄,一直想学,也不知道去哪儿学。”在不少人看来挺容易的事情,对她来说,并不容易实现。
其实,在农机手的圈子里,也有一些真正的“网红”,那些依赖短视频谋生,或者至少能从短视频中获利的人。
成小丹告诉记者,有一个曾和他们一起外出收割的农机手,现在已经转行,专业拍视频了,“这个人在我们农机手的圈子里挺有名的,他以前也开收割机,后来不干了,专门拍视频。每年收获的时候,他就开着车到处拍,哪里庄稼熟了,哪里需要收割机,都会拍成视频发出来,好多农机手都从他的视频里找信息,我们也会看。”
成小丹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网红”——一个以拍视频为职业的人,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拍视频就是喜欢,当一个游戏,真要生活,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干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