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三语文考试复习中,诗歌鉴赏是学生一大难点。造成学生诗歌鉴赏答题障碍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难以理解诗意。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首先就要关注诗歌的标题。很多学生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没有标题意识。实际上,标题中包含很多有效信息,比如《咏素蝶诗》这个标题,“素蝶”说明这首诗以“素蝶”为写作对象,而以具体的物象为写作对象的诗歌往往都是咏物诗,前面的“咏”则进一步确认此诗的体裁是咏物诗,主要手法是托物言志。获得了这些信息,再去阅读诗歌内容,方向就很明确了。那么到底应该关注诗歌标题中的那些要素呢?
第一,要关注点明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这些都属于标题中的显性信息。“时间”可以指一天中的早晚,亦可指具体的季节或节日,而一些特定的季节或节日往往成为理解诗歌情感的重要依据。如“暮春”经常表达诗人因百花凋残而产生的伤春之情,以及时间飞逝的感慨。“地点”信息有时需要结合注解来理解,有些地名与典故相联系,比如《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京口北固亭”就是孙权建立霸业和刘裕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地方,由这个典故我们得知诗人在此地怀古很有可能就是表达想要建功立业的豪情或者是壮志未酬的伤感。“人物”信息一般能揭示出诗歌中的写作对象,如《征人怨》,这标题中的人物有时是揭示一种身份或关系,而诗人的情感往往与这种身份或关系有着密切的关联。
第二,关注提示诗歌体裁的词。如《春日忆李白》中的“忆”说明这是一首怀人之作;《送魏二》中的“送”说明这是一首送别诗;《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怀古”则说明这是一首咏史怀古类的诗歌。明确了诗歌的具体体裁就能更清晰地了解诗人的情感。而且诗歌体裁亦能暗示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
第三,关注标题中直接点明情感的词。如《征人怨》中的“怨”;《春夜喜雨》中的“喜”;《书愤》中的“愤”;《七哀诗》中的“哀”等。看到了这些词,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整首诗歌的情感基调。
其次要关注诗歌的作者。诗歌是诗人对在特定背景特定情境下产生的情感的一种主观表达,即便是面对同一题材,不同的诗人也会写出不同的情感,因此知人论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复习诗歌的过程中,对一些较知名的诗人,应要求学生熟悉他们的主要经历以及主要的诗歌风格。如果是陌生的作者,则要结合诗后所给的注解来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
再次,理解诗意要凭借诗歌的具体内容,即理解诗歌主体部分。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初读诗歌。这一遍阅读的主要任务在于熟悉诗歌内容,并且圈划出诗歌中的关键词。所谓关键词主要是指能暗示情感的词以及诗人所选取的重要意象。下面以《水调歌头·登多景楼》为例来具体解读这个过程: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初读诗歌,我们能圈划出这样一些关键词:寒、乱、悲、冷、感慨、可怜、报国无路、空白头、憔悴、沙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解读可以把握住诗歌的情感内涵。上片中的“寒”“乱”“冷”等字既写出了自然环境的荒寒凄冷,又一语双关地点出人物凄寒烦乱的心境;一个“悲”字直接点明情感;下片“感慨”一词点出诗人由登楼所见之景转入内心情感的抒发,“报国无路”直接阐明“可怜”的原因,壮志未酬之憾清晰可见;“空白头”则表达出诗人年华老去的暗自神伤;“憔悴”一词既能让我们看到诗人外在形容的消损,又能让我们真切地感知诗人内心的满腔悲愤。最后一句中的“沙鸥”则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具有丰富的意蕴,经常被用来表达淡泊名利、自适归隐的情感以及对身心自由的一种追求。凭借这些大致可以确认诗人在这首词中抒发了年华老去而壮志难酬的悲慨,而且如此心境让诗人有了归隐的想法。虽然我们还没有仔细阅读这首词,但对于整首词的情感基调已基本把握。
第二步精读诗歌。精读就是逐句逐联地理解诗歌内容,从而进一步详细具体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了解诗歌常见的结构章法。大多数诗歌前半部分写景或叙事,后半部分抒情,包括词也是如此。另外,解读诗歌应该充分运用想象联想,由景生境,由境通情。此时还应注意诗歌之外的一些暗示信息,比如诗后的注解和问题的题干都能帮助我们来理解诗歌内容。注解中往往会介绍诗人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生平经历,还有就是对诗歌中涉及到的一些典故和地名进行补充介绍,读诗的时候应该把这些信息与诗歌内容紧密结合,以便全面具体准确地把握诗歌含义以及情感。
羊 琳,教师,现居江苏靖江。
首先就要关注诗歌的标题。很多学生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没有标题意识。实际上,标题中包含很多有效信息,比如《咏素蝶诗》这个标题,“素蝶”说明这首诗以“素蝶”为写作对象,而以具体的物象为写作对象的诗歌往往都是咏物诗,前面的“咏”则进一步确认此诗的体裁是咏物诗,主要手法是托物言志。获得了这些信息,再去阅读诗歌内容,方向就很明确了。那么到底应该关注诗歌标题中的那些要素呢?
第一,要关注点明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这些都属于标题中的显性信息。“时间”可以指一天中的早晚,亦可指具体的季节或节日,而一些特定的季节或节日往往成为理解诗歌情感的重要依据。如“暮春”经常表达诗人因百花凋残而产生的伤春之情,以及时间飞逝的感慨。“地点”信息有时需要结合注解来理解,有些地名与典故相联系,比如《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京口北固亭”就是孙权建立霸业和刘裕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地方,由这个典故我们得知诗人在此地怀古很有可能就是表达想要建功立业的豪情或者是壮志未酬的伤感。“人物”信息一般能揭示出诗歌中的写作对象,如《征人怨》,这标题中的人物有时是揭示一种身份或关系,而诗人的情感往往与这种身份或关系有着密切的关联。
第二,关注提示诗歌体裁的词。如《春日忆李白》中的“忆”说明这是一首怀人之作;《送魏二》中的“送”说明这是一首送别诗;《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怀古”则说明这是一首咏史怀古类的诗歌。明确了诗歌的具体体裁就能更清晰地了解诗人的情感。而且诗歌体裁亦能暗示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
第三,关注标题中直接点明情感的词。如《征人怨》中的“怨”;《春夜喜雨》中的“喜”;《书愤》中的“愤”;《七哀诗》中的“哀”等。看到了这些词,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整首诗歌的情感基调。
其次要关注诗歌的作者。诗歌是诗人对在特定背景特定情境下产生的情感的一种主观表达,即便是面对同一题材,不同的诗人也会写出不同的情感,因此知人论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复习诗歌的过程中,对一些较知名的诗人,应要求学生熟悉他们的主要经历以及主要的诗歌风格。如果是陌生的作者,则要结合诗后所给的注解来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
再次,理解诗意要凭借诗歌的具体内容,即理解诗歌主体部分。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初读诗歌。这一遍阅读的主要任务在于熟悉诗歌内容,并且圈划出诗歌中的关键词。所谓关键词主要是指能暗示情感的词以及诗人所选取的重要意象。下面以《水调歌头·登多景楼》为例来具体解读这个过程: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初读诗歌,我们能圈划出这样一些关键词:寒、乱、悲、冷、感慨、可怜、报国无路、空白头、憔悴、沙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解读可以把握住诗歌的情感内涵。上片中的“寒”“乱”“冷”等字既写出了自然环境的荒寒凄冷,又一语双关地点出人物凄寒烦乱的心境;一个“悲”字直接点明情感;下片“感慨”一词点出诗人由登楼所见之景转入内心情感的抒发,“报国无路”直接阐明“可怜”的原因,壮志未酬之憾清晰可见;“空白头”则表达出诗人年华老去的暗自神伤;“憔悴”一词既能让我们看到诗人外在形容的消损,又能让我们真切地感知诗人内心的满腔悲愤。最后一句中的“沙鸥”则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具有丰富的意蕴,经常被用来表达淡泊名利、自适归隐的情感以及对身心自由的一种追求。凭借这些大致可以确认诗人在这首词中抒发了年华老去而壮志难酬的悲慨,而且如此心境让诗人有了归隐的想法。虽然我们还没有仔细阅读这首词,但对于整首词的情感基调已基本把握。
第二步精读诗歌。精读就是逐句逐联地理解诗歌内容,从而进一步详细具体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了解诗歌常见的结构章法。大多数诗歌前半部分写景或叙事,后半部分抒情,包括词也是如此。另外,解读诗歌应该充分运用想象联想,由景生境,由境通情。此时还应注意诗歌之外的一些暗示信息,比如诗后的注解和问题的题干都能帮助我们来理解诗歌内容。注解中往往会介绍诗人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生平经历,还有就是对诗歌中涉及到的一些典故和地名进行补充介绍,读诗的时候应该把这些信息与诗歌内容紧密结合,以便全面具体准确地把握诗歌含义以及情感。
羊 琳,教师,现居江苏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