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主要介绍了唐山市农田林网建设工程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农田林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唐山市农田林网建设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唐山;农田林网;现状;建议
农田防护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农业区的生态环境,还有利于农林业的高效增产,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等多种效益[1-2]。唐山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扩大规模、全域增绿与提升质量、补齐短板并重,围绕构建“两核、三区、七极、百园、千村、万企”的国土绿化总体布局,大力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为扎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24号)要求,确保防护林体系建设和耕地保护相得益彰,为维护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生态保障。为此,笔者对唐山市农田林网建设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全市农田林网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全市林业实际,提出了今后农田林网建设的建议措施。
1 唐山市农田林网建设基本情况
多年来,唐山市以农田林网为主体,河、渠、路绿化为骨架,村庄绿化为基点,水果经济林为突破口的平原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从50年代初,搞典型林网开始,到80年代初“三北”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世行贷款造林工程实施,田、河、渠、路综合绿化,使农田林网建设规模化发展。90年代初平原绿化达标,唐山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初步形成了农田防护林体系。但随着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由于农田林网造管机制相对滞后,林木胁地的利益矛盾越来越突出,影响了农田林网的保存和发展。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的实施,由于局部的胁地利益问题没能解决好,加之林网产权没有落实到人,责任制不明确,不能调动百姓的积极性,致使管护不严,已建成的农田林网老化并存在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南部平原地区已呈明显沙化趋势,发挥不了应有的防护效能[3]。
2 唐山市农田林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规划,林网建设缺乏全局性
唐山市加强农田林网建设,虽然沿海地区建设了较为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3],但是全市目前还没有出台过地方农田林网建设规划或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对于不同区域农田林网建设的标准、技术的步伐缺乏规范,导致全市南部沿海、中部沙区和北部山区农田防护林建设各行其是、随机性较大,所造林网缺乏全局性。
2.2 格局老化,不适宜农业机械化耕作
唐山市农田林网在上世纪80年代平原绿化达标的基础上,依托路网或河系水网兴建而成,2008-2009年全市开展绿化攻坚和持续绿化攻坚和2018-2020年国土绿化三年行动也对部分区域农田林网进行了完善补充。这就造成了林网格局相对老化,与现代农业土地流转集约化生产尤其是机械化作业不适应。
2.3树种单一、林网林相参差不齐
树种单一、品种老化、树龄偏大、树势衰弱、病虫害较重以及断带造成有些地方的防护林林相参差不齐。首先树种单一,全市90%以上的林网,树种基本是清一色的杨树,尤其是老林网,加拿大杨、北京杨居多,蛀干害虫比较严重;近几年发展的速生杨虽然虫害较少,但抗病能力差,目前发现干腐病危害较重。其次没有主副林带之分,一行或两行树较多,且没有辅助林带。第三是需要更新的林网,受采伐限额的限制,不能及时更新,只能修修补补,大树底下栽小树,导致林相欠整齐,影响防护效能的发挥。
2.4投入不足,资金瓶颈制约突出
农田林网建设需要修路、挖沟、购苗、栽植、管护,甚至还要对受损农户进行经济补偿。而在农田林网建设中,国家投入的资金远远不足,地方配套资金又不能及时到位。有的县、市、区因财政困难,只保人员工资,而无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田林网建设之中,严重影响了农田林网的快速发展。
2.5老化断带,防护效能日趋减弱
有些地区农田林网老化破坏、断带缺带比较严重,部分老林网因不能及时更新,人为毁坏林带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群众认为在田间栽树会影响近旁农作物的生长,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再者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个别群众法律意识淡薄,随意偷砍盗伐集体林木,更有甚者,批少砍多,甚至不经过批复,就任意砍伐林带,出现局部区域缺株断带现象,对农田林网建设产生一定影响,甚至不能发挥应有的防护效能。
3 加强唐山市农田林网建设的建议
3.1因地制宜,搞好科学规划
针对南部沿海、中部沙区和北部山区,科学制定与本地相适应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规划,解决营造防护林技术、机制和区域问题。组织专家论证,制作农田林网规划图。科学确定农田林网建设的模式、规模和标准。按照国务院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的相关文件要求,对规划成片造林的地类性质进行核实,对占用耕地造林的进行调整。突出适地适树,大力实施多树种、多林种相结合,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着力推广使用优新品种和优良的乡土树种,完善防护功能的同时,增加防护林体系的景观效果。
3.2制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投资大,必须多方面增加投入,建议出台农田林网建设补助办法。建立以市级投入为导向、县乡投入为主体、农民投工投劳栽植管护为支撑的机制和公司营林。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项目资金优先向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倾斜。同时,结合贷款贴息、社会造林、义务植树等手段,支持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地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注入活力。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和有偿使用机制,积极利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有利政策,建立巩固农田林网建设成效的长效补偿机制,以推动社会造林积极性[4] 。
3.3加强管护,规范采伐更新
“三分造,七分管”,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林木的经营管理。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到人,奖惩分明;严格防护林的抚育和采伐更新,科学使用森林采伐限额。不同采伐类型适用对象执行《农田防护林采伐作业规程》(LY/T1723-2008)相关标准。对破坏林网的案件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依法惩办;在做好现有林木管护的基础上,把破坏的林网恢复起来,并按规划要求分期分批营造新的林网,逐步实现整体规划。
3.4科学实施,提高营林质量
栽植质量是造林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造林成活率。造林苗木要统一使用良种壮苗,林网树种配置要根据林带“胁北不胁南,胁西不胁东”的规律进行。在遮荫胁地较重一侧避免配置高大乔木树种,而以灌木或窄冠型树种为宜。要选用适宜的造林密度,造林密度应满足《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规定的最低初植密度要求,并采用人工挖沟断根、压膜阻根等方式防止林木之间争夺营养与水分,降低林木胁地效应的影响,防止林带衰退[5] 。
参考文献:
[1]马利強,郝玉光,张秋良,等.不同配置农田防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9,40(3):303-308.
[2]董莉莉,于雷,韩素梅.我国农田防护林研究进展[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1,31(4):89-93.
[3]国家林业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唐山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年).2017:120-121.
[4]张睿.浅谈林业发展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及其相关对策[J].吉林蔬菜,2020(1):67~68.
[5]边颖.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J].中国对外贸易,2010(10):433.
作者简介:刘亿(1984-),男,本科,农艺师,E-mail:liuyi2000@126.com
通讯地址:唐山市北新西道23号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关键词:唐山;农田林网;现状;建议
农田防护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农业区的生态环境,还有利于农林业的高效增产,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等多种效益[1-2]。唐山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扩大规模、全域增绿与提升质量、补齐短板并重,围绕构建“两核、三区、七极、百园、千村、万企”的国土绿化总体布局,大力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为扎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24号)要求,确保防护林体系建设和耕地保护相得益彰,为维护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生态保障。为此,笔者对唐山市农田林网建设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全市农田林网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全市林业实际,提出了今后农田林网建设的建议措施。
1 唐山市农田林网建设基本情况
多年来,唐山市以农田林网为主体,河、渠、路绿化为骨架,村庄绿化为基点,水果经济林为突破口的平原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从50年代初,搞典型林网开始,到80年代初“三北”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世行贷款造林工程实施,田、河、渠、路综合绿化,使农田林网建设规模化发展。90年代初平原绿化达标,唐山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初步形成了农田防护林体系。但随着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由于农田林网造管机制相对滞后,林木胁地的利益矛盾越来越突出,影响了农田林网的保存和发展。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的实施,由于局部的胁地利益问题没能解决好,加之林网产权没有落实到人,责任制不明确,不能调动百姓的积极性,致使管护不严,已建成的农田林网老化并存在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南部平原地区已呈明显沙化趋势,发挥不了应有的防护效能[3]。
2 唐山市农田林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规划,林网建设缺乏全局性
唐山市加强农田林网建设,虽然沿海地区建设了较为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3],但是全市目前还没有出台过地方农田林网建设规划或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对于不同区域农田林网建设的标准、技术的步伐缺乏规范,导致全市南部沿海、中部沙区和北部山区农田防护林建设各行其是、随机性较大,所造林网缺乏全局性。
2.2 格局老化,不适宜农业机械化耕作
唐山市农田林网在上世纪80年代平原绿化达标的基础上,依托路网或河系水网兴建而成,2008-2009年全市开展绿化攻坚和持续绿化攻坚和2018-2020年国土绿化三年行动也对部分区域农田林网进行了完善补充。这就造成了林网格局相对老化,与现代农业土地流转集约化生产尤其是机械化作业不适应。
2.3树种单一、林网林相参差不齐
树种单一、品种老化、树龄偏大、树势衰弱、病虫害较重以及断带造成有些地方的防护林林相参差不齐。首先树种单一,全市90%以上的林网,树种基本是清一色的杨树,尤其是老林网,加拿大杨、北京杨居多,蛀干害虫比较严重;近几年发展的速生杨虽然虫害较少,但抗病能力差,目前发现干腐病危害较重。其次没有主副林带之分,一行或两行树较多,且没有辅助林带。第三是需要更新的林网,受采伐限额的限制,不能及时更新,只能修修补补,大树底下栽小树,导致林相欠整齐,影响防护效能的发挥。
2.4投入不足,资金瓶颈制约突出
农田林网建设需要修路、挖沟、购苗、栽植、管护,甚至还要对受损农户进行经济补偿。而在农田林网建设中,国家投入的资金远远不足,地方配套资金又不能及时到位。有的县、市、区因财政困难,只保人员工资,而无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田林网建设之中,严重影响了农田林网的快速发展。
2.5老化断带,防护效能日趋减弱
有些地区农田林网老化破坏、断带缺带比较严重,部分老林网因不能及时更新,人为毁坏林带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群众认为在田间栽树会影响近旁农作物的生长,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再者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个别群众法律意识淡薄,随意偷砍盗伐集体林木,更有甚者,批少砍多,甚至不经过批复,就任意砍伐林带,出现局部区域缺株断带现象,对农田林网建设产生一定影响,甚至不能发挥应有的防护效能。
3 加强唐山市农田林网建设的建议
3.1因地制宜,搞好科学规划
针对南部沿海、中部沙区和北部山区,科学制定与本地相适应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规划,解决营造防护林技术、机制和区域问题。组织专家论证,制作农田林网规划图。科学确定农田林网建设的模式、规模和标准。按照国务院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的相关文件要求,对规划成片造林的地类性质进行核实,对占用耕地造林的进行调整。突出适地适树,大力实施多树种、多林种相结合,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着力推广使用优新品种和优良的乡土树种,完善防护功能的同时,增加防护林体系的景观效果。
3.2制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投资大,必须多方面增加投入,建议出台农田林网建设补助办法。建立以市级投入为导向、县乡投入为主体、农民投工投劳栽植管护为支撑的机制和公司营林。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项目资金优先向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倾斜。同时,结合贷款贴息、社会造林、义务植树等手段,支持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地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注入活力。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和有偿使用机制,积极利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有利政策,建立巩固农田林网建设成效的长效补偿机制,以推动社会造林积极性[4] 。
3.3加强管护,规范采伐更新
“三分造,七分管”,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林木的经营管理。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到人,奖惩分明;严格防护林的抚育和采伐更新,科学使用森林采伐限额。不同采伐类型适用对象执行《农田防护林采伐作业规程》(LY/T1723-2008)相关标准。对破坏林网的案件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依法惩办;在做好现有林木管护的基础上,把破坏的林网恢复起来,并按规划要求分期分批营造新的林网,逐步实现整体规划。
3.4科学实施,提高营林质量
栽植质量是造林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造林成活率。造林苗木要统一使用良种壮苗,林网树种配置要根据林带“胁北不胁南,胁西不胁东”的规律进行。在遮荫胁地较重一侧避免配置高大乔木树种,而以灌木或窄冠型树种为宜。要选用适宜的造林密度,造林密度应满足《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规定的最低初植密度要求,并采用人工挖沟断根、压膜阻根等方式防止林木之间争夺营养与水分,降低林木胁地效应的影响,防止林带衰退[5] 。
参考文献:
[1]马利強,郝玉光,张秋良,等.不同配置农田防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9,40(3):303-308.
[2]董莉莉,于雷,韩素梅.我国农田防护林研究进展[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1,31(4):89-93.
[3]国家林业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唐山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年).2017:120-121.
[4]张睿.浅谈林业发展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及其相关对策[J].吉林蔬菜,2020(1):67~68.
[5]边颖.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J].中国对外贸易,2010(10):433.
作者简介:刘亿(1984-),男,本科,农艺师,E-mail:liuyi2000@126.com
通讯地址:唐山市北新西道23号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