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水利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效率和效能的历史过程。水利信息化可以提高信息采集、传输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吹响了全面加快水利建设的新号角,各地纷纷加大投资力度,在政策利好刺激下,区域性水利信息化发展必将加速。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建设管理
1.前言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解决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恶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四大水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水利现代化的技术保障。在新的历史时期,水利信息化既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2.水利信息化的必要性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是改造传统水利、发展民生水利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推动水利部门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各类水利信息及其处理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全面提升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建設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技术手段。
3.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水利信息综合采集系统,建成水利信息骨干广域网络和水利数据中心。目前已建成了连接全国流域机构和各省(市、区)的实时水情信息传输计算机广域网,建设400多个水利卫星通信站,为水利数据的实时快速传输创造了条件。在水利信息资源开发方面,初步建成各流域、各省(市、区)的水文数据库和国家级水利政策法规数据库,能够对外提供初步的查询服务。建成水文信息自动监测系统有:雨水情自动化监测系统、墒情自动化监测系统、地下水及海水入侵自动化监测系统、河道及潮水位水位自动化监测系统。同时还有一批数据库,如水利空间数据库、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库、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数据库、全国防洪工程库和全国蓄滞洪区社会经济信息库等正在启动建设中。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水利信息化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认识不到位、投资不足、缺乏统一规划、缺乏公用信息平台、自动化水平低、信息共享差、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尚不能满足水利现代化的要求。此外,由于水利信息具有量大、结构复杂、标准化程度低的特点,且不断的动态变化,更增加了信息化的困难。从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中可以发现,由于人才的不足,直接导致了信息化进程的缓慢。大部分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不具备计算机专长,而计算机专业人员又无法在短期内搞明白各项水利专业技术,这也是水利信息化建设中标准化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4.水利信息化成果
4.1金水工程
“金水工程”是从“九五”期间开始实施的、覆盖水利信息化全性的重大工程,“十五”期间要加快建设步伐,从此一定时期内还要继续向纵深发展。“金水工程”又称“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计划搭建一个先进、实用、高效、可靠并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覆盖7大江河重点防洪地区和易旱地区,为各级防汛抗旱部门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类防汛抗旱信息,并能较准确地作出降雨、洪水和旱情的预测报告,为防洪抗旱调度决策和指挥抢险救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4.2水利普查及其成果应用
国家信息化委员会的报告和《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中都指出了数据的核心地位。全面查清我国江河湖泊和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系统掌握我国江河湖泊开发治理保护状况,摸清经济社会用水状况,了解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信息支撑和保障。
普查成果数据的应用一定要体现实用性,一切为水利六大核心业务服务;要体现数据的先进性,体现空间信息科学、计算机、水利计算、数据模型等先进思想;要发挥数据的富矿作用,成为水利相关应用的基础、落脚点、共享中心。
4.3水利数据中心建设
水利数据中心的近期(2009-2011年)建设目标:主要建成水利数据中心基本框架与基础设施,初步形成基于空间和信息关联的集成信息服务系统,进一步推动水利基础数据库建设,丰富信息种类与数量,确保能用、好用。
水利数据中心的中远期(2012-2015年)建设目标:将已建的各类数据库按主题进行重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信息的深层开发应用,实现基于主题的信息聚合,支撑新一代水利业务应用。
5.水利信息化建设建议
5.1进一步提高对水利信息化的认识
水利信息化是防洪减灾、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是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效能、水利管理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水利政务公开、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把水利信息化工作纳入水利重点工作进行部署,要像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一样重视水利信息化工作,并把水利信息化工作作为各单位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增强紧迫感,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
5.2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建设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功能比较完备的水利业务应用、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和安全可靠的保障系统,构建与水利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初步实现水利信息化,为国家、流域、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对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提供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支撑。要在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大框架下,各级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工作的实际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能力,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5.3高度重视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利基础数据库建设涉及的业务部门较多,须加强协调调度,统一组织实施。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支撑平台技术,实施各业务应用系统间的信息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要加快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数据格式,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换与互联互通。要制定相应的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开放相应的水利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信息共享服务。
5.4切实加强对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
水利信息化建设要健全机制,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保障,落实信息化主管部门,建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保障机构。既要发挥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和作用,更要高度重视各种资源的整合与信息共享。要进一步明确信息中心的职责,理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充分发挥信息化专业部门的作用,加强软硬件环境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坚决避免重复立项、重复建设,避免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的浪费,稳步推进水利信息化进程。
6.结语
尽管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要真正搞好水利信息化却仍是任重道远的事。目前,党和政府不断大力推进相关工作,如水利行业信息化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信息安全与共享等等,而且,有前瞻性的企业也开始关注这个新兴的行业市场。只要我们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有力的对策和措施,就能够解决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推进水利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峰.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研究[J].吉林大学,2009
[2]孟祥军,王广会,魏文志.关于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08
[3]寇继虹.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
[4]刘武艺,邵东国,张鹏.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5
[5]李芳.水利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和技术发展[J].广东水利水电,2002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建设管理
1.前言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解决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恶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四大水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水利现代化的技术保障。在新的历史时期,水利信息化既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2.水利信息化的必要性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是改造传统水利、发展民生水利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推动水利部门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各类水利信息及其处理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全面提升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建設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技术手段。
3.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水利信息综合采集系统,建成水利信息骨干广域网络和水利数据中心。目前已建成了连接全国流域机构和各省(市、区)的实时水情信息传输计算机广域网,建设400多个水利卫星通信站,为水利数据的实时快速传输创造了条件。在水利信息资源开发方面,初步建成各流域、各省(市、区)的水文数据库和国家级水利政策法规数据库,能够对外提供初步的查询服务。建成水文信息自动监测系统有:雨水情自动化监测系统、墒情自动化监测系统、地下水及海水入侵自动化监测系统、河道及潮水位水位自动化监测系统。同时还有一批数据库,如水利空间数据库、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库、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数据库、全国防洪工程库和全国蓄滞洪区社会经济信息库等正在启动建设中。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水利信息化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认识不到位、投资不足、缺乏统一规划、缺乏公用信息平台、自动化水平低、信息共享差、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尚不能满足水利现代化的要求。此外,由于水利信息具有量大、结构复杂、标准化程度低的特点,且不断的动态变化,更增加了信息化的困难。从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中可以发现,由于人才的不足,直接导致了信息化进程的缓慢。大部分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不具备计算机专长,而计算机专业人员又无法在短期内搞明白各项水利专业技术,这也是水利信息化建设中标准化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4.水利信息化成果
4.1金水工程
“金水工程”是从“九五”期间开始实施的、覆盖水利信息化全性的重大工程,“十五”期间要加快建设步伐,从此一定时期内还要继续向纵深发展。“金水工程”又称“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计划搭建一个先进、实用、高效、可靠并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覆盖7大江河重点防洪地区和易旱地区,为各级防汛抗旱部门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类防汛抗旱信息,并能较准确地作出降雨、洪水和旱情的预测报告,为防洪抗旱调度决策和指挥抢险救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4.2水利普查及其成果应用
国家信息化委员会的报告和《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中都指出了数据的核心地位。全面查清我国江河湖泊和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系统掌握我国江河湖泊开发治理保护状况,摸清经济社会用水状况,了解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信息支撑和保障。
普查成果数据的应用一定要体现实用性,一切为水利六大核心业务服务;要体现数据的先进性,体现空间信息科学、计算机、水利计算、数据模型等先进思想;要发挥数据的富矿作用,成为水利相关应用的基础、落脚点、共享中心。
4.3水利数据中心建设
水利数据中心的近期(2009-2011年)建设目标:主要建成水利数据中心基本框架与基础设施,初步形成基于空间和信息关联的集成信息服务系统,进一步推动水利基础数据库建设,丰富信息种类与数量,确保能用、好用。
水利数据中心的中远期(2012-2015年)建设目标:将已建的各类数据库按主题进行重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信息的深层开发应用,实现基于主题的信息聚合,支撑新一代水利业务应用。
5.水利信息化建设建议
5.1进一步提高对水利信息化的认识
水利信息化是防洪减灾、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是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效能、水利管理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水利政务公开、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把水利信息化工作纳入水利重点工作进行部署,要像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一样重视水利信息化工作,并把水利信息化工作作为各单位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增强紧迫感,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
5.2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建设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功能比较完备的水利业务应用、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和安全可靠的保障系统,构建与水利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初步实现水利信息化,为国家、流域、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对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提供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支撑。要在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大框架下,各级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工作的实际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能力,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5.3高度重视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利基础数据库建设涉及的业务部门较多,须加强协调调度,统一组织实施。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支撑平台技术,实施各业务应用系统间的信息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要加快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数据格式,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换与互联互通。要制定相应的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开放相应的水利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信息共享服务。
5.4切实加强对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
水利信息化建设要健全机制,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保障,落实信息化主管部门,建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保障机构。既要发挥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和作用,更要高度重视各种资源的整合与信息共享。要进一步明确信息中心的职责,理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充分发挥信息化专业部门的作用,加强软硬件环境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坚决避免重复立项、重复建设,避免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的浪费,稳步推进水利信息化进程。
6.结语
尽管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要真正搞好水利信息化却仍是任重道远的事。目前,党和政府不断大力推进相关工作,如水利行业信息化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信息安全与共享等等,而且,有前瞻性的企业也开始关注这个新兴的行业市场。只要我们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有力的对策和措施,就能够解决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推进水利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峰.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研究[J].吉林大学,2009
[2]孟祥军,王广会,魏文志.关于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08
[3]寇继虹.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
[4]刘武艺,邵东国,张鹏.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5
[5]李芳.水利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和技术发展[J].广东水利水电,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