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多年探索总结出适宜淮北地域不同养殖条件的稻田“稻蟹共作”综合种养模式。该模式利用水养动物和水体中微生物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多物种共存循环转化种养模式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并确定适宜稻田种养的主要水产养殖经济种类的养殖模式和技术要点。推广应用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推进水产养殖业向节约、生态、高效、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全面地提升水产养殖业的水平。
关键词:稻蟹共作;综合种养;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964.2 文献标识码:C
2016年1月项目单位将土地流转承包后,根据低洼滩涂情况对其进行了整体改造,形成西南部120亩的水稻种植区、东北部30亩的沟槽区,维修生产路3条。经过多年的探索,建立了“稻蟹共作”综合种養模式150亩,达到亩产水稻500公斤以上,水产品40公斤以上;生产出的水稻、河蟹产品等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以上级别,部分力争达到有机产品。实现一地多用,一水多用,从而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益,以小见大促使淮北地域现代化农业生态环境得到良好发展。
1 模式与养殖品种
1.1 模式
“稻蟹共作”模式生产过程:3月10日从宣城购进规格160~200只/公斤仔蟹370公斤,要挑选体质好,大小相近,行动敏捷,没有损伤的蟹苗。5月3日再次购进规格80~100只/公斤幼蟹(要检查里面不能混入性成熟的蟹),投放前清洗一下幼蟹,避免有害菌和寄生虫的滋生,310公斤投放到项目基地,6月18日投放规格1000尾/公斤鳙鱼苗73公斤、规格1200~1400尾/公斤鲢鱼苗22.5公斤、600尾/公斤团头鲂苗51.5公斤。在7月~9月用生石灰对沟槽进行泼洒3次,对沟槽及稻田撒施磷酸二氢钙2次,在杀菌消毒的同时,补充水体中的钙及无机盐类,提高水体肥度。
1.2 互利共生
稻蟹综合种养模式可提高田地利用率,河蟹能为水稻松土、除草、捉虫、施肥,其排泄物经过腐化可增加稻田耕作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促进水稻生长,提升稻米品质。
稻田浅水生物多,水稻可为河蟹净化环境,提供遮蔽场所和丰富的天然饵料,这样既减少了投饵量,又降低了投入成本。稻田水浅、遮光,便于河蟹隐蔽和蜕壳,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有利于河蟹生长。
2 生产管理
2.1 加强种养管理
整地,蟹池开挖为扣塘式,深浅大小要适宜,一般围沟面宽2米左右,沟深75~80厘米,种植水稻面积约占60%左右。稻蟹每次出售后及时修整塘池,种稻部分及早耕翻晒垡,并清除水花生残根。4月下旬,对种稻部分的水花生里用使它隆加苄磺隆灭草,并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或漂白粉25公斤进行蟹塘消毒。
2.2 田间管理
因为蟹塘需要长期灌存深水,所以选稻种应选抗倒、抗病、抗虫优良品种,并且播种量也尤为重要,水稻栽种应采取扩大株行距,稀播种的方法,如:金丰的播种量为2.7~3公斤/亩,株行距在35厘米×45厘米之间,这样为幼蟹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水稻种养期间,6月份中旬人工除草1次,追肥1次。7月上旬第一次烤田,8月中旬第二次烤田,9月上旬穗期保健1次。水稻孕穗前,秧苗较矮,使用农药时,稻田水层应保持10~20厘米;孕穗后期,稻田水层保持15~25厘米。时常注意排积水,重新灌入新鲜的水,坚持半月一次水质检测,避免或减轻药害。期间也要加强螃蟹投喂管理。根据蟹龄不同调整投放饵料的数量与次数,促进螃蟹的生长,尽快蜕壳,直至性成熟。成蟹规格越大,价格越高,因此在整个饲养阶段,包括蜕壳前后,仍需给予较多营养,并尽可能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比例,使之实现同步蜕壳,减少螃蟹之间相互残杀,有条件的可投喂全价配合饲料。10月中旬水稻收割时,通过多次灌水和排水,使蟹种集中到围沟的水花生中,然后排除平台上的水,再进行水稻收割。机械收割时,机器前行速度应稍缓,以减少蟹种损伤。收稻后再注入满塘水,加强饲养管理。
2.3 病虫害防控
稻田养蟹应注意水稻病虫害防治用药,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只有水稻病虫害达到中等偏上时才可考虑使用化学药剂防治,选择允许使用的农药,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既不影响河蟹的成长,又能有效防止水稻病虫害,这样才对螃蟹影响不大甚至没有影响。需要喷施农药时,稻田水位要抬高,避免农药对螃蟹的危害。平常田间可以增设一些杀虫灯或者害虫诱捕器,田道及堤坝边也可以多种植南瓜等蜜源植物,改善天敌生存环境,尽量不用药剂防治虫害。由于田间种植密度稀,以及河蟹与水稻相互促进的作用,水稻纹枯病等病害发生很轻,也不用化学防治。
3 经济效益分析
种植项目区水稻亩均产量576公斤,蟹20~25公斤/亩、鱼6~8公斤/亩。水稻总产量33800公斤,水稻平均售价2.8元/公斤、蟹平均售价70元/公斤(规格基本在2两以下、2~2.5两、2.5两以上)、鱼10元/公斤计,亩均产值:水稻1612元;河蟹1625元;鱼60元,合计每亩总产值3297元,扣除生产成本每亩1050元,亩均利润2247元。项目区当年建成投产,实现总产值39.56万元,创利润26.9万元。通过”稻蟹共生”可持续性的低碳种养模式以小见大来发展潜力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相信通过日后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推广,稻蟹共养能成为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结语
稻蟹共生种养,能够净化水质,增加水中溶氧,达到互利共生,加强种养管理,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加强宣传力度,实现水稻和河蟹立体开发、绿色高效的效果。有效落实农业三减工作,推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稻蟹共作;综合种养;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964.2 文献标识码:C
2016年1月项目单位将土地流转承包后,根据低洼滩涂情况对其进行了整体改造,形成西南部120亩的水稻种植区、东北部30亩的沟槽区,维修生产路3条。经过多年的探索,建立了“稻蟹共作”综合种養模式150亩,达到亩产水稻500公斤以上,水产品40公斤以上;生产出的水稻、河蟹产品等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以上级别,部分力争达到有机产品。实现一地多用,一水多用,从而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益,以小见大促使淮北地域现代化农业生态环境得到良好发展。
1 模式与养殖品种
1.1 模式
“稻蟹共作”模式生产过程:3月10日从宣城购进规格160~200只/公斤仔蟹370公斤,要挑选体质好,大小相近,行动敏捷,没有损伤的蟹苗。5月3日再次购进规格80~100只/公斤幼蟹(要检查里面不能混入性成熟的蟹),投放前清洗一下幼蟹,避免有害菌和寄生虫的滋生,310公斤投放到项目基地,6月18日投放规格1000尾/公斤鳙鱼苗73公斤、规格1200~1400尾/公斤鲢鱼苗22.5公斤、600尾/公斤团头鲂苗51.5公斤。在7月~9月用生石灰对沟槽进行泼洒3次,对沟槽及稻田撒施磷酸二氢钙2次,在杀菌消毒的同时,补充水体中的钙及无机盐类,提高水体肥度。
1.2 互利共生
稻蟹综合种养模式可提高田地利用率,河蟹能为水稻松土、除草、捉虫、施肥,其排泄物经过腐化可增加稻田耕作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促进水稻生长,提升稻米品质。
稻田浅水生物多,水稻可为河蟹净化环境,提供遮蔽场所和丰富的天然饵料,这样既减少了投饵量,又降低了投入成本。稻田水浅、遮光,便于河蟹隐蔽和蜕壳,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有利于河蟹生长。
2 生产管理
2.1 加强种养管理
整地,蟹池开挖为扣塘式,深浅大小要适宜,一般围沟面宽2米左右,沟深75~80厘米,种植水稻面积约占60%左右。稻蟹每次出售后及时修整塘池,种稻部分及早耕翻晒垡,并清除水花生残根。4月下旬,对种稻部分的水花生里用使它隆加苄磺隆灭草,并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或漂白粉25公斤进行蟹塘消毒。
2.2 田间管理
因为蟹塘需要长期灌存深水,所以选稻种应选抗倒、抗病、抗虫优良品种,并且播种量也尤为重要,水稻栽种应采取扩大株行距,稀播种的方法,如:金丰的播种量为2.7~3公斤/亩,株行距在35厘米×45厘米之间,这样为幼蟹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水稻种养期间,6月份中旬人工除草1次,追肥1次。7月上旬第一次烤田,8月中旬第二次烤田,9月上旬穗期保健1次。水稻孕穗前,秧苗较矮,使用农药时,稻田水层应保持10~20厘米;孕穗后期,稻田水层保持15~25厘米。时常注意排积水,重新灌入新鲜的水,坚持半月一次水质检测,避免或减轻药害。期间也要加强螃蟹投喂管理。根据蟹龄不同调整投放饵料的数量与次数,促进螃蟹的生长,尽快蜕壳,直至性成熟。成蟹规格越大,价格越高,因此在整个饲养阶段,包括蜕壳前后,仍需给予较多营养,并尽可能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比例,使之实现同步蜕壳,减少螃蟹之间相互残杀,有条件的可投喂全价配合饲料。10月中旬水稻收割时,通过多次灌水和排水,使蟹种集中到围沟的水花生中,然后排除平台上的水,再进行水稻收割。机械收割时,机器前行速度应稍缓,以减少蟹种损伤。收稻后再注入满塘水,加强饲养管理。
2.3 病虫害防控
稻田养蟹应注意水稻病虫害防治用药,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只有水稻病虫害达到中等偏上时才可考虑使用化学药剂防治,选择允许使用的农药,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既不影响河蟹的成长,又能有效防止水稻病虫害,这样才对螃蟹影响不大甚至没有影响。需要喷施农药时,稻田水位要抬高,避免农药对螃蟹的危害。平常田间可以增设一些杀虫灯或者害虫诱捕器,田道及堤坝边也可以多种植南瓜等蜜源植物,改善天敌生存环境,尽量不用药剂防治虫害。由于田间种植密度稀,以及河蟹与水稻相互促进的作用,水稻纹枯病等病害发生很轻,也不用化学防治。
3 经济效益分析
种植项目区水稻亩均产量576公斤,蟹20~25公斤/亩、鱼6~8公斤/亩。水稻总产量33800公斤,水稻平均售价2.8元/公斤、蟹平均售价70元/公斤(规格基本在2两以下、2~2.5两、2.5两以上)、鱼10元/公斤计,亩均产值:水稻1612元;河蟹1625元;鱼60元,合计每亩总产值3297元,扣除生产成本每亩1050元,亩均利润2247元。项目区当年建成投产,实现总产值39.56万元,创利润26.9万元。通过”稻蟹共生”可持续性的低碳种养模式以小见大来发展潜力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相信通过日后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推广,稻蟹共养能成为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结语
稻蟹共生种养,能够净化水质,增加水中溶氧,达到互利共生,加强种养管理,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加强宣传力度,实现水稻和河蟹立体开发、绿色高效的效果。有效落实农业三减工作,推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