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江赶海的时代交响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019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之长,百川交汇;海之大,万流归一。站在南通圆陀角瞭望,浩瀚长江由此入海,东海黄海在此分界,壮丽的景色绘出南通鲜明的江海特征。
  百余年前,先贤张謇兴实业、办教育、发展各类社会事业,一座江海之城开启了近现代文明的征程,人们赞誉南通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如今,南通以拥黄海浩荡、揽长江奔腾的豪情,拓海优江、陆海统筹,进行着一场名城复兴的伟大实践。经济增长稳中向好。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53亿元,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50亿元,增长13.2%,二者增幅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9、3.1个百分点;深化改革展开布局。积极争取国家级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形成50多项改革意见和方案;开放开发深入推进。获批江苏省“走出去”先行先试试点城市;通关“单一窗口”基本形成,外贸进出口总额首超300亿美元,增幅居沿江八市首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国家生态市建设通过环保部考核验收;村庄环境整治通过省级全域性考核验收,获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中国梦的南通篇章从这里点染、升腾、激荡。南通,聚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之优势,抢国家陆海统筹发展战略之先机,谋港产城融合之良策,正在奋力打造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建设新南通、迈出新步伐” 的铿锵乐章,已在700万江海儿女的追江赶海、弄潮创业中奏响。
  陆海江的激荡
  ——从依江傍海走向追江赶海,打造独特优势
  昔日南通,虽依江傍海,但有江无桥、有海无港,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一度被人称为“难通”。今日南通,大桥梦、港口梦一个个变为现实,南通不再“难通”,“通企”争相“出海”,这座“近代第一城”又一次扬起了追江赶海的风帆。
  放大江海优势。依托沿江沿海“T”字型主轴线交汇点优势,着力构建江海联运的重要枢纽,长江中上游及苏中苏北地区重要的出海门户。打开过江通道。围绕实现与长三角地区互联互通、跨江发展,在166公里沿江岸线上,建设崇启大桥、崇海大桥、苏通大桥、沪通铁路公铁大桥,打开四个过江通道,让长江天堑变通途。编织高速公路网络。以南通城区为中心,建设海启高速和锡通高速等项目,形成“两环四射”的高速公路网布局,覆盖所有县级及沿江、沿海地区重要节点,市域内半小时即可进高速。构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七横九纵”普通干线公路网,密布全市;“三纵四横”内河航道网实现江、海、河联动发展,实现沿海三个港区三级航道疏港,千吨级货轮通江达海;“七客八货”公路运输枢纽布局打造综合运输枢纽,实现客货运输无缝衔接。
  激活陆海资源。资源活,陆海兴。南通陆域面积80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接近10000平方公里。只有通过陆海统筹破解资源和环境等要素制约,才能让沉寂的资源活跃起来。破解瓶颈制约。以往沿海区域与中心城市(城镇)之间建设用地空间匹配不平衡现象相当突出;建设用地利用粗放、效率较低;陆海资源统筹利用及管理衔接和协调不够;海洋资源开发缺乏有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护。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让市场在陆海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优化开发格局。沿江地区不断优化,适当转移沿江工业,进行提升转型,创造更多的生活和生态岸线,创造良好的亲水空间,彰显出滨江城市特色;沿海地区着力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以港口引领、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使沿海前沿区域成为城市建设的龙头。科学配置资源。推进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设,探索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研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政策和制度设计,逐步实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的目标,构建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弘扬江海精神。浩瀚的大海孕育了江海儿女海纳百川的坦荡胸怀,奔腾的长江养成了江海儿女百折不挠的坚强品格,二者共同铸就了南通“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灵秀隽永的江海文化。厚重的楚汉文化和灵秀的吴越文化在这里融汇激荡,碰撞出南北兼容的江海文明和北雄南秀的江风海韵。6500年前,伴随着南通的成陆而孕育的青墩遗址是江淮东部原始文化最重要的代表,环濠河建成的20多座博物馆成为江淮文化与吴越文化相互交融的江海特色文化地标。弄潮创业的江海儿女。南通先后走出三国名臣吕岱、明代名医陈实功、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以及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等历史名人,孕育了表演艺术家赵丹、著名诗人卞之琳、数学家杨乐、书画大师范曾等当代名家,诞生了两院院士38位,世界体育冠军18位,其中奥运冠军7位。追江赶海的江海精神。千百年来,南通先民围堰造田、开荒煮盐,盐海变桑田,蛮荒成福地。近代,张謇开风气之先,在南通缔造了第一所师范学校等10多个全国第一,南通由此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当代,南通作为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体育之乡、长寿之乡、文博之乡、平安之乡、新侨之乡,正焕发出蓬勃生机。
  大战略的叠加
  ——从江海联动走向陆海统筹,描绘广阔图景
  江海联动,结束了“有江无桥、有海无港”的历史。陆海统筹,承载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新世纪头10年,走出了一条江海联动、跨江融合发展的特色道路;近几年,陆海统筹绘就了未来发展的广阔图景。
  大视野决策。决策事关长远、事关成败。站在历史的高度看未来。面对沿江地区转型升级的困境和沿海地区开发开放的需求,着力解决陆地与海洋、沿海与腹地、沿江与沿海之间有利有序可持续的互动关系问题,最大限度激活和释放海陆江河的开发潜能,以新的思路、新的改革举措破解一系列发展难题,以体制机制变革向深化改革要“红利”、向创新驱动要活力。站在南通的角度看全国。随着对陆海统筹认识的深化,国家提出了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南通陆海统筹发展正当其时。站在世界的角度看南通。南通具有沿江开发和向海开放的独特优势,扩大开放、融入世界是历史选择、现实选择、战略选择,必须确立开放包容、互惠共赢的理念,以通江海、达天下的胸襟,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世界经济大局中落子布阵、寻求出路,打造长江经济带面向太平洋的重要门户,早日建成“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和“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大布局引领。布局新则发展新,布局活则发展活。在陆海衔接上,整合陆域与海洋资源,推进陆海发展定位、陆海发展规划、陆海资源有效利用、陆海生态环境建设、陆海统筹管理、陆海减灾防灾体系“六个衔接”,形成内陆、浅海、深海互动发展的良性格局。在空间优化上,把沿江“腾笼换凤”与沿海“筑巢引凤”有机结合,构建沿海、沿江、沿上海、沿大通道、沿重要节点“五沿”产业发展格局。在产业集聚上,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配套条件等,突出产业重点,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一核两带三片多点”的产业空间总体布局。在海洋经济上,重点打造通州湾区域开发“一个新引擎”、沿海蓝色产业发展带和沿江新兴产业发展带“两个发展带”、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洋工程船舶及重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等“八大集聚区”的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格局。
  大手笔推进。目标既定,关键在执行,重点在落实。总体方案推进。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结合南通实际,制定5个具体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把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分解成100多项。各地区、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滚动编制年度推进计划,细化和深化具体工作方案,确保了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地。先行先试探路。肩负着为全国全省发展探索新路的历史使命,积极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开展海域使用权证与土地使用证换发证等试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市级中心镇和沿海“区镇合一”管理改革等试点;推动“苏通经济圈”建设,共建中新金融合作试验平台等。组织考评保障。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陆海统筹改革工作列入政府重点经济工作考核内容,将工作推进有力、改革成效明显的相关事项优先纳入“政府创新奖”评比。设立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定期研究重大问题,按季度做好重点改革任务进展情况的收集汇总和督导落实。
  港产城的融合
  ——从陆海二元走向三位一体,探索统筹新路
  “以港促产,以港兴城,港以城兴,港城共荣”,是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南通人深谙其道,以国际化的大视野,确立“港产城”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打破了以往陆海二元分割的局面,探索了沿海城市陆海统筹发展的新路径。
  用科学规划引领融合。先进的规划引领高水平发展。精准定位导航。规划建设产业升级的创新地带、生态文明的绿色走廊、与苏南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加大沿海地区成片开发、混合开发、融合开发力度,建设新兴基础产业基地和海洋产业集聚区,打造东部沿海的新增长极、接受上海辐射的先导区。高点规划引领。高起点规划港产城融合发展,统筹配置港产城资源,以城市功能为产业、港口发展提供支撑,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功能组合,把“江景留给城市,产业建到海边”,形成一体化开发、差别化竞争、特色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核心区域突破。规划引导临港型、基地型大项目布局沿海,推动国家大型石化、能源等项目落户。围绕沿海开发、陆海统筹改革试验的核心区和先导区建设,重点“开发通州湾、建设新港城”,规划发展高端装备、船舶海工、粮油加工、仓储物流、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把通州湾建设成“苏东门户、产业航母、海上新城”。
  用创新发展促进融合。创新是融合的手段,融合是创新的目的。完善创新体系。健全科技投入、科技服务、知识产权、成果分配、人员激励机制,加快港产城融合互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型港口、创新型产业。建设创新载体。把创新的要素融入到港产城的融合发展之中,创建国家级高新区、自主创新核心区,引导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各类园区向创新型园区转型。加快产业研究院、云计算中心、大学科技园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延伸创新链条。打造“产—学—研—金”复合链,加快孵化基地和人才特区建设,创建国际化人才高地,以高端人才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截至目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54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5%;新兴产业产值超45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
  用体制机制保障融合。港产城融合根本在体制。优化行政管理体系。按照区镇合一、产城融合的思路,推进8个沿海前沿重点园区、城镇规划一体化修编工作,加快推进沿海前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强化载体平台支撑。全面实施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工程,以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建设为重中之重,努力释放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沿海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多个国家战略叠加的优势。全面推进与上海、苏州、武汉等地合作,深化各类合作共建园区发展内涵,着力打造产业集聚平台、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平台等“八类平台”。完善政策服务功能。创新财税、金融等政策,整合产业、科技、人才等扶持政策和引导资金,赋予开发园区在投融资、行政审批、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先行先试权。研究陆海一体发展、陆海统筹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制定海域使用二级市场建设、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等方案,推进海域管理制度改革、金融配套改革、农业结构调整、户籍制度等改革。
  试验区的破题
  ——从政府主导走向市场配置,增强发展动力
  陆海统筹,改革先行。南通将创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围绕“强市场、好政府”目标,制定11项38条深化改革举措、50多项改革方案,取消、整合、下放147项审批项目,形成以“5张清单、5个平台、5项重点改革、5大监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基本框架。
  在海域使用管理上突破。南通发展的空间在海域、潜力在海域。针对海洋经济结构不尽合理,新兴产业比重较低;海洋科技基础较为薄弱,科技带动能力不强;海洋环境质量不容乐观,难以支撑持续发展等问题,实施了海域使用管理制度改革,用市场的巨大力量盘活用好有限的海域资源。抓好国家海岸带综合管理试点,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港口发展规划等与海洋功能区划的有效对接。创新海域使用权管理,完善产权登记、海域价值评估、海域占用补偿等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海域使用权、海上构筑物的海洋资源产权交易平台,推进经营性建设用海使用权市场化配套。深入实施海域使用权“直通车”制度,全面推行用海项目凭海域使用权证直接办理基本建设审批、工商登记等手续。   在陆海土地统筹利用上变革。按照以政策创新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以“多规融合”统筹土地利用规划,以“开发强度”配置建设用地规模,以生态、生活、生产空间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以生态优先合理开发滩涂资源的改革思路,谋划实施“节约集约创新”、“空间布局优化”、“耕地保护升级”、“土地整治示范”和“生态建设优先”五大专项行动。建设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开展海域使用权证与土地使用证换发证试点,探索推进陆域土地与新围垦土地统筹利用机制;优先保护陆海生态空间、合理安排农业(渔业)生产空间、统筹优化建设发展空间,有效拓展建设用地规模;开展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创新,探索重大项目补充耕地统筹办法、耕地占补平衡市场化方式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模式,确保耕地质量有提升,建设用地总量有减少,群众利益不受损,生态环境有保障。
  在金融改革上深化。金融肩负着连接各类要素市场、实施资源配置的重要职能。在推进陆海统筹中,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普遍存在,融资规模的提升空间和融资结构、金融政策的优化空间依然很大,金融改革任重道远。引进国内外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来通设立分支机构,支持设立民营金融机构,推动金融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加快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发展,力争2015年创投机构总数突破100家。推进资产证券化、企业债发行,为开展地方政府债试点奠定基础。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功能型离岸金融服务平台。在跨境人民币结算和离岸业务上先行先试,不断丰富金融业态。创新金融产品和工具,鼓励发展“商圈贷”“供应链融资”“个人信誉贷”等新型融资方式,推广知识产权、海域使用权、海上构(建)筑物抵质押贷款业务,为陆海统筹发展提供更多融资平台。
  在全面接轨上海上创新。接轨上海就是大机遇,跨江入海就是大发展。制定实施全面接轨上海行动计划,主动对接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在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等六大领域积极寻求合作机会,争取进入江苏建设自贸区申报范围。加快南通综合保税区建设,在创新投资管理体制、拓展金融新型业务、创新海关国检监管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争取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综合创新实践区,努力把综保区建成上海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优选区,为进一步对接上海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交响乐的变奏
  ——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奏响时代乐章
  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是南通人追江赶海、超越自我演奏出的时代交响。在这首恢宏乐曲的变奏中,陆海统筹作为一个整体发展理念、区域发展过程、可持续发展状态,通过陆海资源优势互补、生态环境资源统一保护,实现了陆海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
  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实践证明,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是陆海统筹发展的核心要义。这是一道必须跨过的“坎”。虽然主要经济指标在苏中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但发展质态上还有差距,生态环境等指标还没有达到苏中平均水平。过去,印染、化工等行业的污染是南通的“心头之痛”;如今,南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局和长远的突出位置,作为科学发展的硬任务、转变发展方式的硬举措、考核各级干部的硬指标。这是一个必须跨越的台阶。八年前,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国家生态市动员大会,正式启动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八年后,验收通过,在建成国家生态市的基础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守护好大江大海生态家底。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绿色战争。按照“治企、降尘、管车、控煤、禁烧、联防”12字方针,打好大气污染防治组合拳;以零容忍的态度、最浩大的行动,把住“两高一资”督查关;出台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资源环境责任审计等,铸就绿色发展的制度利剑。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视察时,对全球规模最大首套制浆造纸尾水零排放成套工艺装置给予充分肯定,该装置正是由南通建设,日处理尾水能力达到4万吨,相当于新增一个再生水厂。
  必须坚持向海而兴、蓝色崛起。世界发达国家兴起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背海而弱、向海则兴,封海而衰、开海则盛。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南通抢抓国家发展战略机遇,高高扬起追江赶海的风帆。向海开放拓展新空间。大手笔规划建设沿海岸线200多公里、8个工业园区沿海经济带,吸纳数千亿元投资,以更高的起点、更长远的规划建设通州湾,依托“三水夹两沙”的自然禀赋,规划400平方公里临港产业用地,筹建5-30万吨级码头群。向海延伸发展新经济。打造海洋经济发达的富饶海洋、海洋环境优美的美丽海洋、海洋管控和服务手段全面信息化的数字海洋,努力实现“海洋经济、海域管理、海洋环保、海洋预报减灾、现代渔业”五个领先,形成船舶海工、临港产业、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等特色鲜明的产业板块。保护海洋优化新环境。让黄色的陆地和蓝色的海洋在绿色发展中有机统一,形成绿色发展的新态势。制定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生态红线规划、生态环境应急预案,实施环境保护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完善陆海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必须坚持统筹并举、永续发展。在发展理念上。陆海统筹突破了重陆轻海的区域发展传统思维,从全局的、系统的、整体的角度将海域和陆域看作是既相对独立又地位平等更相互影响的地理要素,在资源开发、空间利用、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相互协调。在发展过程上。由重视陆域经济向陆域、海域并重转变,探索实现陆地、沿海、海洋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布局与利用,推进陆域产业、临海产业及海洋产业的协调发展,使海域和陆域技术、人才、土地、海洋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在发展状态上。通过统一筹划陆地和海洋两大系统的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区域政策,为突破陆地资源要素束缚和海洋资源无序开发的瓶颈提供可能,以资源的合理流动为两者发展提供新动力,实现海陆生态系统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大海的潮涌,给南通无限遐想的发展空间;沿海的腾飞,将让南通更加璀璨地崛起在江海之滨。陆海统筹,将鲜明地写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旗帜上;陆海统筹,将促使南通建成经济强市、现代化港口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并向着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城市阔步前行!
  (调研组成员:朱维宁、苗成斌、杭邦华、尤展、袁文、许筠、赵扬波)
  责任编辑:袁 文
  “精彩南通”更多内容请关注群众网“精彩南通”板块,网址:http://www.qunzh.com。《群众》杂志微博、微信、app平台,求是网,《南通日报》、南通政府网、南通网、江海明珠网将联袂推出,敬请关注。
其他文献
编者:乘着文化体制改革东风,近年来民营文化企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依靠自身灵活而富于创新的优势,在各地政府的重视、扶持下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有些领域已成为主力军。据统计,电视剧产业中70%以上投资来自于民营资本。文化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文化行业的增长主要依靠数量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必须进一步加大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破除阻碍其发展壮大的体制障碍
期刊
编者按:2014年12月27日,省社科联、群众杂志社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召开“深化改革与群众实践研讨会”。会上,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群众杂志社、南信大、省信息中心等领导同志和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太仓市、泰兴市黄桥镇、红豆集团等6家群众工作实践基地的负责同志先后发言。现择要刊出第三期发言要点,以飨读者。  依靠群众深化改革改革成果惠及群众  耿元进  近年来,黄桥镇在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中,坚持
期刊
作为“淮北领头羊”、“苏北第一区”,徐州市铜山区站在转型发展的前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建设“国家级生态区”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的“铜山样本”。  顶层设计为生态文明“留白”  画里有山有水,不过,山是荒芜的、水是黑色的、天空是灰蒙蒙的。这是20世纪末期在徐州市铜山区广为人知的一个小朋友的画作。当老师问这位小朋友为什么要把画画成这样时,小朋友回答,因为他看到
期刊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做好新形势下的监狱工作,就是要深刻领会新要求、把握新趋势、落实新举措,自觉把监狱工作摆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切实以依法治监为落脚点,全面提升法治化水平,为建设现代监狱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价值规范和行为模式。  一、深刻把握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以多元的视角增强依法治监新认同  更加突出法治的作用和地位,坚持从监狱固有的政治属性、法律属性
期刊
今天,从政府到民间,人们都强烈地感受到了网络舆论的冲击。互联网已成为百姓讨论公共事务、表达意见、进行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平台。中国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网络民意”在中国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政府在对待网络民意观念上也正在出现一种转变:从防范到疏导,再到良性互动。  源起:让网民成为发现线索的“电子眼”  2014年5月,为提升职务犯罪案件的办案质效,洪泽县人民检
期刊
记者: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美好江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好江苏”,江苏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还面临哪些严峻挑战?  许津荣: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突破资源承载力不足瓶颈,实现科学发展、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必由之路。通过十余年不懈努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为实现“美好江苏”愿景奠定了坚实基础,具体来说
期刊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省参加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省级机关各部门的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对照检查、总结反思在“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立学立行、即知即改,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作风,落实到工作岗位的各个环节,努力向全省人民交出合格的答卷。为深入贯彻好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使教育实践活动有力有序深入开展,本刊组织几位厅局长结合本单位实际,讲活动成效,谈做法体会,供参阅。  简政放权转职能 优
期刊
7月25日,省委中心组召开学习会,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罗志军主持会议并讲话。我们要按照省委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期刊
大型革命史诗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中央文献研究室、江苏省委、共青团中央联合摄制),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全景式的叙事风格,生动再现了上世纪20年代前后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光辉历程,成功塑造了周恩来、邓小平、赵世炎、蔡和森等早期共产主义者的群像,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赴法青年中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为寻找救国救民道路而不懈探索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是一部史诗品格与青春励志相结合的优秀作品
期刊
引语:“俱怀选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是我国古代豪放派诗人李白的名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的豪迈诗句。当今时代,这些气势磅礴的描绘,已然成为现实。  2012年6月16日,3名中国航天员乘坐“神舟九号”,向离地球300多公里外进发,在浩瀚的地球外层空间,“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实现了四大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展示了“中国精度”。6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