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诚信教育不到位
1 纪律教育不够。调查表明,经常性的考前纪律教育能有效减少考试作弊的发生。如:加大考试制度的宣传,让学生了解考试违规行为及学校的相关处罚条例;每次考试前辅导员召集各班学生开考风动员大会,进一步强调考风考纪;监考老师考前认真宣读作弊处罚措施等。但遗憾的是,除了一些国家级大型考试外,很多高校忽视了考前对纪律的强调,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那些怀有冒险心理和侥幸心理的学生以可乘之机。
2 诚信教育不够。有学者作过调查,42.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校园考试作弊成风原因是高校诚信教育不到位,诚信的学生在面对不诚信学生考试作弊这样的非公平竞争时,自身的正当利益受到严重地损害,只好也采取作弊保护自身利益,这是近来出现好学生也作弊的原因之一。
(二)教学管理不科学
1 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一是一些必备的专业课不开设,一些不必要的非专业课又强制性地开设;部分高校在新办专业上仍按照老专业安排课程,体现不出专业的独特性,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微弱。二是学生感兴趣的对学生的专业发展有利的专业课程设置过少,不具灵活性,学生被动学习,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三是课时的设置不合理,课时的多少不应按课时的重要性来安排,而应按综合指标来设置,对于难度较低的应适当地减少课时,对于难度较高的应适当增加课时,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应增加试验课时。
2 教学任务定得不科学。许多高校把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许多关键性的问题完全交给任课教师或教研室来确定,其中有的缺乏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实用性。有的教研室在确定教学任务的时侯敷衍了事,每学期都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选用一些过时的教材,讲授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3 教学质量监管不科学。不少高校教师或忙于兼职赚钱,或忙于著书立说,忙于评职称、得学位,荒于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上课照本宣科,语言极不标准,授课方式呆板,内容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有少数教师修养不够、师德不高,随意下课、调课、延课,这都将影响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接受和应试态度。
(三)考务管理不规范
考务管理的得力与否,是决定高校学风、考风和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严肃规范的学风和考风又是预防和减少考试作弊现象的至关重要因素。多方面的调查表明,高校的教务管理处于松懈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考场监督不规范。这主要表现在监考教师身上:少数监考教师工作缺乏责任感,学生考试作弊时,或不愿得罪学生假装没看见;或出于盲目同情心理,怕学生考不好毕不了业,影响学生的前途,当好好先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见怪不怪,不抓不管,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此外,许多高校对考场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学校教务部门对考场情况一无所知。凡此种种助长了考风的不正。笔者所在学院的学生曾私下评出“四大名捕”,在学生中广泛散布,每逢这些老师监考,学生通常会比较收敛,作弊情况明显减少;而遇到“善良”的老师则很放肆,考试的严肃性大打扣折,在这方面监考老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 试题命制不规范。部分老师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所带的学生、班级成绩好了,就会得到各方面的好评,于是就缩小考试范围,并确定所谓的“重点”,甚至直接透题,还有少数教师直接将往届考题一题不改的作为考题,平时不怎么学习的学生便将这些内容当成考试法宝,制成“夹带”考试作弊。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考前“透题”或“划重点”的考试结束后,考场通常都是遍地的缩印和手抄答案。
3 考试安排不规范。一方面考场安排不恰当,对于一些统考科目,考务部门往往将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考试,并提前编排和公布考试座位序号,这很容易导致集体作弊。另外,考试教室过小,学生挤在一起考试,作弊容易发生;另一方面是考试时间的安排也不恰当,对于期末结业考试,考试科目之间的间隔时间过长、过短都会间接地导致学生作弊。调查表明,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挤在一起考试,比专业、班级交叉混合考试作弊的情况严重;“两周考一科或一周考三科”比“一周考一科”考试作弊更容易发生。
4 阅卷评分不规范。有的教师在评改所教学生的试卷时,放松要求、降低标准,甚至给学生送分,让那些平时不怎么学习的学生及格,助长了他们的侥幸心理和投机心理;另外,部分教师在家中阅卷,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难以保证阅卷的公平、公正性。比如,一个班级在同一门考试中成绩为60分的多达5人,这很容易使人对考试成绩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四)作弊处理不严厉
大学生考试作弊涉及到纪律管理。纪律管理是预防考试作弊、惩治考试作弊和帮助教育作弊学生的制度性保障。考试是严肃的,是一种公平竞争。放任作弊或投机取巧获得分数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刻苦学习、诚实答卷学生的一种打击,也是对不学无术、弄虚作假、投机取巧行为的姑息。所以修改后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文规定:考试作弊是最不耻于学生本分的行为,对严重作弊的可以开除学籍。
然而,目前各高校对考试作弊行为的惩处力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主要表现为:
1 对学生的处罚具有随意性。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处罚措施,没有建立完善的考试作弊处罚制度。有专家曾对部分高校“对于作弊学生的态度”进行调查,54.8%的高校是“一律严格处分”,41.5%的高校“视情况而定”,4.5%的高校“理解學生,不予追究”。
2 对作弊学生有意保护。通常情况下,作弊者会受到留级、退学等方面的处理,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本身的发展,影响学校的就业率和声誉,也给学生家庭带来压力,所以一般高校在执行处罚时往往会采取避重就轻的方式低调处理。
3 缺乏对监考不力的老师及教务管理人员的责任追究,致使相关不称职人员一直在充当考试作弊者的同谋。目前,高校对于考试作弊的管理主要针对大学生,对与考试有关人员的管理还很薄弱,这实际上也为大学生考试作弊留下了一个缺口。
二 针对高校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以上高校中所存在的管理问题的分析,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应对策略,以期能对遏制考试作弊不正之风具有一定的功效。
1 加强诚信教育。首先,学校的全体领导和教职员工应起到表率作用,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到诚实守信,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其次,学生工作部门应经常组织学生听取一些诚信道德方面的报告或讲座,并长期坚持开展一些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比如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再次,每次考前可将《考场规则》、《考试纪律》、《考试违纪处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张贴于各教学楼等学生出入比较频繁的场合,以起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
2 严格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包括备课、讲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试验和实践环节等,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是必不可少的。为确保教学质量,各高校应经 常选派调研人员深入到各院系、班级进行调研,随堂听课、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了解任课教师的课程进度等。另外,教学管理部门要广开言路,及时了解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协商解决。
3 建立考试题库。建立各课程的试题库和试卷库,做到教学与考试分离,它能够保证试题的公正性和完整性。其本身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学过程必须严格按大纲进行,约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随机性和随意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能有效地防止泄题、套题、划重点的情况发生,从而迫使一部分学生扎实学习,作弊现象也会相应地减少。
4 强化考务管理。严格监考制度,提高教师的监考意识;加强考场巡视,由教务部门牵头,各院系和有关职能部门选派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敢于大胆管理和坚持原则的老师组成考试巡视组,各院系成立二级巡视组,有考场的教学楼都要有一名巡视员,负责巡视本楼的考场,如实记录监考人员的到位情况、考场纪律情况等,考完交教务部门汇总。此外,在一些统考过程中采用A、B卷制度,交叉排坐,在单科课考试中随机排坐,年级混合编排考场;严格发卷、收卷程序,实施责任制等措施,都会对遏制考试作弊现象起到一定作用。
5 改革评价体系。改革统一的闭卷考试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可采取搞调查、写论文、开卷考试、开卷闭卷结合等形式,在考试内容上减少记忆性题目,增加主观性题目,不但要考学生的知识,而且要考学生的能力及其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不仅要考单科知识,而且要考学生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对于小班上课的可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小班人数少,教师易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成绩可合理提升至总成绩的50%。
6 加强阅卷管理。考试完毕后由专人(非任课教师)将学生的答卷封存后直接交到教务部门,由教务部门安排地点集中进行评卷,阅卷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地点当场阅卷评分,批改后的试卷交由教务部门管理,以保证成绩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外,还可实施“教、评、改”严格分离制度,即评卷老师、出题老师、授课老师严格分开,即能保证评卷的公正性,又能保证试卷的绝密性,这同时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 加大惩罚力度。建立监控机制,加大对作弊者的惩罚力度。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设立考试违纪举报电话、举报箱。对作弊学生及时处罚、严厉处罚,决不姑息迁就。将作弊学生公开告知所有学生,予以警示。还可尝试对作弊学生所在的班级给予适当的处罚(如取消班级年度评优评先资格等)。另外,可采取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方法,尝试举办思想品德学习班,对情节较轻的作弊者強制其参加一定时间的品德学习班,直到作弊者彻底澄清糊涂认识,改过自新为止。
参考文献
1 廖迎春,从大学生考试作弊谈高校教学管理[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6):131-133
2 胡生泳.加强考试管理工作杜绝考试作弊现象[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1):147-149
3 刘朝霞,路献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4):123-124
4 刘一楠,从考试作弊现象看高校诚信建设[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1):39-40
(一)诚信教育不到位
1 纪律教育不够。调查表明,经常性的考前纪律教育能有效减少考试作弊的发生。如:加大考试制度的宣传,让学生了解考试违规行为及学校的相关处罚条例;每次考试前辅导员召集各班学生开考风动员大会,进一步强调考风考纪;监考老师考前认真宣读作弊处罚措施等。但遗憾的是,除了一些国家级大型考试外,很多高校忽视了考前对纪律的强调,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那些怀有冒险心理和侥幸心理的学生以可乘之机。
2 诚信教育不够。有学者作过调查,42.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校园考试作弊成风原因是高校诚信教育不到位,诚信的学生在面对不诚信学生考试作弊这样的非公平竞争时,自身的正当利益受到严重地损害,只好也采取作弊保护自身利益,这是近来出现好学生也作弊的原因之一。
(二)教学管理不科学
1 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一是一些必备的专业课不开设,一些不必要的非专业课又强制性地开设;部分高校在新办专业上仍按照老专业安排课程,体现不出专业的独特性,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微弱。二是学生感兴趣的对学生的专业发展有利的专业课程设置过少,不具灵活性,学生被动学习,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三是课时的设置不合理,课时的多少不应按课时的重要性来安排,而应按综合指标来设置,对于难度较低的应适当地减少课时,对于难度较高的应适当增加课时,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应增加试验课时。
2 教学任务定得不科学。许多高校把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许多关键性的问题完全交给任课教师或教研室来确定,其中有的缺乏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实用性。有的教研室在确定教学任务的时侯敷衍了事,每学期都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选用一些过时的教材,讲授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3 教学质量监管不科学。不少高校教师或忙于兼职赚钱,或忙于著书立说,忙于评职称、得学位,荒于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上课照本宣科,语言极不标准,授课方式呆板,内容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有少数教师修养不够、师德不高,随意下课、调课、延课,这都将影响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接受和应试态度。
(三)考务管理不规范
考务管理的得力与否,是决定高校学风、考风和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严肃规范的学风和考风又是预防和减少考试作弊现象的至关重要因素。多方面的调查表明,高校的教务管理处于松懈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考场监督不规范。这主要表现在监考教师身上:少数监考教师工作缺乏责任感,学生考试作弊时,或不愿得罪学生假装没看见;或出于盲目同情心理,怕学生考不好毕不了业,影响学生的前途,当好好先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见怪不怪,不抓不管,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此外,许多高校对考场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学校教务部门对考场情况一无所知。凡此种种助长了考风的不正。笔者所在学院的学生曾私下评出“四大名捕”,在学生中广泛散布,每逢这些老师监考,学生通常会比较收敛,作弊情况明显减少;而遇到“善良”的老师则很放肆,考试的严肃性大打扣折,在这方面监考老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 试题命制不规范。部分老师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所带的学生、班级成绩好了,就会得到各方面的好评,于是就缩小考试范围,并确定所谓的“重点”,甚至直接透题,还有少数教师直接将往届考题一题不改的作为考题,平时不怎么学习的学生便将这些内容当成考试法宝,制成“夹带”考试作弊。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考前“透题”或“划重点”的考试结束后,考场通常都是遍地的缩印和手抄答案。
3 考试安排不规范。一方面考场安排不恰当,对于一些统考科目,考务部门往往将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考试,并提前编排和公布考试座位序号,这很容易导致集体作弊。另外,考试教室过小,学生挤在一起考试,作弊容易发生;另一方面是考试时间的安排也不恰当,对于期末结业考试,考试科目之间的间隔时间过长、过短都会间接地导致学生作弊。调查表明,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挤在一起考试,比专业、班级交叉混合考试作弊的情况严重;“两周考一科或一周考三科”比“一周考一科”考试作弊更容易发生。
4 阅卷评分不规范。有的教师在评改所教学生的试卷时,放松要求、降低标准,甚至给学生送分,让那些平时不怎么学习的学生及格,助长了他们的侥幸心理和投机心理;另外,部分教师在家中阅卷,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难以保证阅卷的公平、公正性。比如,一个班级在同一门考试中成绩为60分的多达5人,这很容易使人对考试成绩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四)作弊处理不严厉
大学生考试作弊涉及到纪律管理。纪律管理是预防考试作弊、惩治考试作弊和帮助教育作弊学生的制度性保障。考试是严肃的,是一种公平竞争。放任作弊或投机取巧获得分数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刻苦学习、诚实答卷学生的一种打击,也是对不学无术、弄虚作假、投机取巧行为的姑息。所以修改后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文规定:考试作弊是最不耻于学生本分的行为,对严重作弊的可以开除学籍。
然而,目前各高校对考试作弊行为的惩处力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主要表现为:
1 对学生的处罚具有随意性。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处罚措施,没有建立完善的考试作弊处罚制度。有专家曾对部分高校“对于作弊学生的态度”进行调查,54.8%的高校是“一律严格处分”,41.5%的高校“视情况而定”,4.5%的高校“理解學生,不予追究”。
2 对作弊学生有意保护。通常情况下,作弊者会受到留级、退学等方面的处理,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本身的发展,影响学校的就业率和声誉,也给学生家庭带来压力,所以一般高校在执行处罚时往往会采取避重就轻的方式低调处理。
3 缺乏对监考不力的老师及教务管理人员的责任追究,致使相关不称职人员一直在充当考试作弊者的同谋。目前,高校对于考试作弊的管理主要针对大学生,对与考试有关人员的管理还很薄弱,这实际上也为大学生考试作弊留下了一个缺口。
二 针对高校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以上高校中所存在的管理问题的分析,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应对策略,以期能对遏制考试作弊不正之风具有一定的功效。
1 加强诚信教育。首先,学校的全体领导和教职员工应起到表率作用,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到诚实守信,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其次,学生工作部门应经常组织学生听取一些诚信道德方面的报告或讲座,并长期坚持开展一些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比如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再次,每次考前可将《考场规则》、《考试纪律》、《考试违纪处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张贴于各教学楼等学生出入比较频繁的场合,以起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
2 严格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包括备课、讲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试验和实践环节等,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是必不可少的。为确保教学质量,各高校应经 常选派调研人员深入到各院系、班级进行调研,随堂听课、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了解任课教师的课程进度等。另外,教学管理部门要广开言路,及时了解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协商解决。
3 建立考试题库。建立各课程的试题库和试卷库,做到教学与考试分离,它能够保证试题的公正性和完整性。其本身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学过程必须严格按大纲进行,约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随机性和随意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能有效地防止泄题、套题、划重点的情况发生,从而迫使一部分学生扎实学习,作弊现象也会相应地减少。
4 强化考务管理。严格监考制度,提高教师的监考意识;加强考场巡视,由教务部门牵头,各院系和有关职能部门选派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敢于大胆管理和坚持原则的老师组成考试巡视组,各院系成立二级巡视组,有考场的教学楼都要有一名巡视员,负责巡视本楼的考场,如实记录监考人员的到位情况、考场纪律情况等,考完交教务部门汇总。此外,在一些统考过程中采用A、B卷制度,交叉排坐,在单科课考试中随机排坐,年级混合编排考场;严格发卷、收卷程序,实施责任制等措施,都会对遏制考试作弊现象起到一定作用。
5 改革评价体系。改革统一的闭卷考试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可采取搞调查、写论文、开卷考试、开卷闭卷结合等形式,在考试内容上减少记忆性题目,增加主观性题目,不但要考学生的知识,而且要考学生的能力及其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不仅要考单科知识,而且要考学生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对于小班上课的可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小班人数少,教师易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成绩可合理提升至总成绩的50%。
6 加强阅卷管理。考试完毕后由专人(非任课教师)将学生的答卷封存后直接交到教务部门,由教务部门安排地点集中进行评卷,阅卷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地点当场阅卷评分,批改后的试卷交由教务部门管理,以保证成绩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外,还可实施“教、评、改”严格分离制度,即评卷老师、出题老师、授课老师严格分开,即能保证评卷的公正性,又能保证试卷的绝密性,这同时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 加大惩罚力度。建立监控机制,加大对作弊者的惩罚力度。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设立考试违纪举报电话、举报箱。对作弊学生及时处罚、严厉处罚,决不姑息迁就。将作弊学生公开告知所有学生,予以警示。还可尝试对作弊学生所在的班级给予适当的处罚(如取消班级年度评优评先资格等)。另外,可采取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方法,尝试举办思想品德学习班,对情节较轻的作弊者強制其参加一定时间的品德学习班,直到作弊者彻底澄清糊涂认识,改过自新为止。
参考文献
1 廖迎春,从大学生考试作弊谈高校教学管理[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6):131-133
2 胡生泳.加强考试管理工作杜绝考试作弊现象[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1):147-149
3 刘朝霞,路献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4):123-124
4 刘一楠,从考试作弊现象看高校诚信建设[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