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资本是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探讨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显得尤其重要。心理资本的培育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及创业团队的建立等,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
关键词:心理;大学生;创新创业
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致辞,指出“只要大力破除对个体和企业创新的种种束缚,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中国发展就能再上新水平。”继而在2015年两会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到要“把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就一定能够迎来万众创新的新浪潮。”由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开始引发公众关注,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也成为2015年热点事件之一。
一、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群体作为就业创业大军中的重要力量,其创新创业意向显得尤其重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其心理资本有着重要的关系。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心理资本是企业除了财力、人力、社会三大资本以外的第四大资本,是Luthans等人于2004年提出的概念,包括自我效能感(自信)、希望、乐观、坚韧四个方面。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在面对充满挑战的工作时,有信心并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希望指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必要的时候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乐观指对现在和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想法和归因;韧性指当个体深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且超越,以取得成功的能力。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是财力,不是技术,而是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而其根源在于人的心理资本。
柯林.博尔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义为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具备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关于创新知识的学习和创业能力的挖掘,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对大学生心理品质和塑造和培养。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是关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创业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资本的培养。
二、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
(一)心理资本的培育影响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就业择业时倾向于选择轻松稳定的工作,很少有人主动选择进行创业。同时,面对创业的挑战时,由于缺少创业经验和创业的榜样,学生缺少信心,存在着害怕困难的情绪,担心失败带来的经济的损失或精神的伤害。由于对家庭有较强的依赖心态,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计划性等创业所必备的心理素质,面对创业风险,他们很可能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心理承受能力较脆弱。
(二)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心理资本发挥重要作用
经济学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资本是促进个人各方面成长和有效绩效提升的关键资源,能对员工或领导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心理资本高的个体能有效的面对和解决心理问题,同时拥有更强烈的积极的情感,这些情感使他们喜欢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和新思想,具有更强的创造性。在创业活动中,心理资本丰富的学生能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选择更有效的途径去实现目标,即使在遇到困难时也会坚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挫折。
(三)心理资本影响着大学生创业团队
大量的心理学与管理学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对创业团队中成员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并且证实了心理资本与创业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存在正相关,并且作为一种积极情绪直接影响成员的情绪情感稳定性和行为的有效性。在创业过程中,如果创业团队成员有较高的自信心或自我效能感,能够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和迎接挑战,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实现目标。如果团队成员的自我效能较低,对创业的挑战没有做好准备,则容易产生消极的认知和情绪,甚至导致创业失败。乐观和希望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希望在创业时具有目标导向作用,乐观则体现了创业团队的信念。当创业团队面临困境时,希望和乐观的态度和信念能够帮助成员以积极的行为去认知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具有希望、乐观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在面临挑战、遭遇困难时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韧性指个体在遭遇到困难挫折时能够坚信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韧性在大学生创业团队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团队和团队成员都能够坚定信念、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应对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的环境。研究表明,具有较高韧性个体在面临应激情境时应对能力较强,能够以积极的行为方式面对压力和挑战,并且寻求有效的方式排解压力,选择正确的危机处理方式,帮助团队解决问题,取得创业成功。
综上所述,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深远的影响,丰富而稳定的心理资本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必要保证,因此在创业团队的构建以及在创业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都应该有意识的提升团队和团队成员的心理资本,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韧性,充满希望以及高水平的自我效能,从而获得创业上的成功。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能否创业成功的基本保障,在心理素质训练等课程中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心理资本。创业本身是有风险的,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要给学生营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学会认识并接受失败,积极引导学生在失败中认识总结,激励自己重新找回成长的勇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韧性,提高挫折承受能力,这是创业者必须具有的积极心理品质。
人的发展、成功和幸福不仅需要环境和社会文化等,更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掘个人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心理资本是将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心理学的角度拓寬管理视野,掌握帮助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和心理辅导的技术,引导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工作,从而激发团队活力和激情,促进工作绩效提,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敏.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3年7月.
[2]罗琳.心理资本理论对大学生创业团队构建的影响[J].商界论坛,2015年11月.
作者简介:
郭晓霞(1982—),女,山东泰安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格与心理测评。
关键词:心理;大学生;创新创业
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致辞,指出“只要大力破除对个体和企业创新的种种束缚,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中国发展就能再上新水平。”继而在2015年两会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到要“把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就一定能够迎来万众创新的新浪潮。”由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开始引发公众关注,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也成为2015年热点事件之一。
一、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群体作为就业创业大军中的重要力量,其创新创业意向显得尤其重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其心理资本有着重要的关系。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心理资本是企业除了财力、人力、社会三大资本以外的第四大资本,是Luthans等人于2004年提出的概念,包括自我效能感(自信)、希望、乐观、坚韧四个方面。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在面对充满挑战的工作时,有信心并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希望指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必要的时候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乐观指对现在和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想法和归因;韧性指当个体深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且超越,以取得成功的能力。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是财力,不是技术,而是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而其根源在于人的心理资本。
柯林.博尔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义为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具备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关于创新知识的学习和创业能力的挖掘,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对大学生心理品质和塑造和培养。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是关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创业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资本的培养。
二、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
(一)心理资本的培育影响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就业择业时倾向于选择轻松稳定的工作,很少有人主动选择进行创业。同时,面对创业的挑战时,由于缺少创业经验和创业的榜样,学生缺少信心,存在着害怕困难的情绪,担心失败带来的经济的损失或精神的伤害。由于对家庭有较强的依赖心态,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计划性等创业所必备的心理素质,面对创业风险,他们很可能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心理承受能力较脆弱。
(二)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心理资本发挥重要作用
经济学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资本是促进个人各方面成长和有效绩效提升的关键资源,能对员工或领导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心理资本高的个体能有效的面对和解决心理问题,同时拥有更强烈的积极的情感,这些情感使他们喜欢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和新思想,具有更强的创造性。在创业活动中,心理资本丰富的学生能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选择更有效的途径去实现目标,即使在遇到困难时也会坚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挫折。
(三)心理资本影响着大学生创业团队
大量的心理学与管理学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对创业团队中成员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并且证实了心理资本与创业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存在正相关,并且作为一种积极情绪直接影响成员的情绪情感稳定性和行为的有效性。在创业过程中,如果创业团队成员有较高的自信心或自我效能感,能够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和迎接挑战,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实现目标。如果团队成员的自我效能较低,对创业的挑战没有做好准备,则容易产生消极的认知和情绪,甚至导致创业失败。乐观和希望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希望在创业时具有目标导向作用,乐观则体现了创业团队的信念。当创业团队面临困境时,希望和乐观的态度和信念能够帮助成员以积极的行为去认知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具有希望、乐观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在面临挑战、遭遇困难时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韧性指个体在遭遇到困难挫折时能够坚信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韧性在大学生创业团队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团队和团队成员都能够坚定信念、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应对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的环境。研究表明,具有较高韧性个体在面临应激情境时应对能力较强,能够以积极的行为方式面对压力和挑战,并且寻求有效的方式排解压力,选择正确的危机处理方式,帮助团队解决问题,取得创业成功。
综上所述,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深远的影响,丰富而稳定的心理资本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必要保证,因此在创业团队的构建以及在创业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都应该有意识的提升团队和团队成员的心理资本,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韧性,充满希望以及高水平的自我效能,从而获得创业上的成功。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能否创业成功的基本保障,在心理素质训练等课程中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心理资本。创业本身是有风险的,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要给学生营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学会认识并接受失败,积极引导学生在失败中认识总结,激励自己重新找回成长的勇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韧性,提高挫折承受能力,这是创业者必须具有的积极心理品质。
人的发展、成功和幸福不仅需要环境和社会文化等,更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掘个人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心理资本是将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心理学的角度拓寬管理视野,掌握帮助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和心理辅导的技术,引导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工作,从而激发团队活力和激情,促进工作绩效提,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敏.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3年7月.
[2]罗琳.心理资本理论对大学生创业团队构建的影响[J].商界论坛,2015年11月.
作者简介:
郭晓霞(1982—),女,山东泰安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格与心理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