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区生态护岸景观设计分析研究

来源 :中国绿色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soft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滨水区生态护岸景观设计属于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传统设计理念的影响,使得护岸景观设计在平面形态、断面形态、材料选用、文化体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分析其中的原理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才能保证城市滨水区生态护岸景观具有美观性、亲水性、防洪涝等作用,促进城市的园林绿化的长久发展。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生态护岸;景观设计
  【引言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区域,它的空间范围范围为200-300m的水域空间和相邻的地域空间,是自然生态与人工建设的结合体,存在历史文化、景观情趣、人群集中等特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中更加注重舒适、安全、环保,城市滨水区作为重要休闲娱乐的区域,自然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滨水区景观系统设计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具体呈现,但是由于人流影响、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存在,如何从现代化的角度出发,运用景观设计、生态学知识等促进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避免滨江区环境容量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失衡,保证城市景观生态系统有序、正常的运作,这对于城市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1.城市滨水区生态护岸所存在的问题
  生态护岸工程属于城市园林建设的一部分,由于传统设计理念的渗透、护岸安全性问题的考虑等因素的存在,在设计的过程中自然是以“安全为第一”,从而忽视工程建筑与河流环境、城市生态之间的关系,使得城市滨水区的生态护岸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平面形态的固定化。出于设计经费、设计安全、施工进程等各方面的考虑,使得城市生态护岸在在平面形态上过于直线化或渠道化,自然與生态城市建设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更好地为城市居民带来体验。第二,断面形式的局限性。在断面形式上,现有的护岸仍沿用传统的矩形断面或梯形断面。第三,材料选用的单一性。在材料的选择上,护岸的材料主要是运用浆砌块石护岸或现浇混凝土护岸。第四,整体景观的文化缺失。在整体景观上,大多数的护岸设计过于主要注重安全性,使得其设计与城市文化、生态环境、周边建筑带有一定的不协调性,使得护岸设计没有有效地发挥其生态价值、人文价值,这对于城市现代化发展极为不利[1]。
  2.城市滨水区护岸景观设计策略
  2.1注重城市滨水区护岸的平面形态
  在城市滨水区护岸设计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护岸过于固定化,相关设计人员可以借鉴自然环境中的滨水区护岸平面形态,诸如运用巨石使得河岸两边形成自然河岸的凸凹岸,其河道表现为一定的弯曲形状或者在河岸种植相应的植物,更好地隔开江水与人群的距离,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当然,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护坡的有无加以合理运用,若是存在一定的护坡,设计人员可以借助草皮、块石等形成自然状态下的坡面,以便很好地阻止雨水和浪潮的冲刷,保证护岸的稳定性(如图1)。生态驳坡也是护岸设计的常见方式,是运用自然岸坡,构建相应的重力式、板桩等挡土墙结构,避免城市路面出现不均匀的沉降。生态驳岸具有节约用地的优点,符合城市建设的需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平面形态(如图2)。
  2.2注重多样化断面形态设计
  为了避免断面形态设计的单一性,设计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抓住地形特点,运用多种断面形式,既要保证护岸的功能需要,提升其亲水性、通达性,还要保证景观设计的舒适性、人文性。在设计过程中,断面的形式可以有四种形式,分别为复式断面、梯形断面、矩形断面、双层断面[2]。
  复式断面(如图3)占地面积比较大,可以运用河滩比较广阔的河道,枯水期时,河道流域小,河水在主河槽中流过;洪水期时,河道流量大,此时允许洪水漫滩。复式断面具有河道疏通的作用,有利于水生生物、双栖动物的生存,使得护岸景观更加生态化、美观化,便于城市居民居住和休闲。
  与复式断面相比,梯形、矩形断面占地面积较少,用于城镇河道这种断面形式可以提高河道的过流能力,促进污水的排放,但是降低了河道本身的美感,破坏了水生物空间,不利于水生态环境保护[3]。
  梯形断面,是以土坡作为基础,在正常水位上毛石堆砌成斜坡,在断面之上设置相应的保护带,保护带主要是由花草树木等组成。这种断面设计可以增加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消减船行波等冲刷,有助于人们休闲娱乐,是当下比较常见的断面形式。
  双层断面生态护岸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护岸,将河道分为两层,上面一层为明河,下面一层为暗河[4]。明河的水位比较低,一般在20cm左右的水深,其水质一般比较好,在其中可以放养各种鱼类,在周边可以适当地构建休息凉亭、游乐场等娱乐设施,明显具有生态、景观、亲水、休闲、观赏等功能;暗河具有过滤水分、防洪排涝等特点。双层断面生态护岸不仅注重景观的设计,更加注重防洪排涝的设计,因而,这种设计结构比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投入成本较高,在城市内河比较常见。
  2.3生态护岸的类型
  散铺卵石护岸
  散铺卵石护岸遵循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原则,将鹅卵石置于浅水中,使得护岸更加具有生态化,有利于两栖类动物的栖息,也便于人们休闲娱乐。卵石不仅可以刺激人体脚板穴位,促进人体健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到水边水。 鹅卵石护岸(如图4)主要运用在坡度较缓的区域,为了避免卵石滚落、冲落等情况的发生,会以铁丝加以固定。由于卵石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有利于各种水生植物的生长,避免其他动植物对其进行侵害。在当下追求绿色城市理念下, 散铺卵石护岸的形式是比较受设计者推崇的护岸形式。
  框格混凝土护岸
  传统的护岸保证了河流的洪水排水能力,但是在不同程度上毁坏了河流的生态系统,这严重影响河流的可持续运用。生态护岸的建设作为全新的理念,将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和河流健康发展并重,从而有效地保证河流的生态化、功能化和美观化。通过生态工程技术保护河岸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之间联系性,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现有的以工程为主的河道整治措施,它使河道线形、河道护岸材料硬质化。在增加河水的防洪能力的同时,他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系统。框格式混凝土生态护岸(如图5)设计,它既满足了防洪堤的要求,又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在环境工程建设中保持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
  2.4生态护岸设计材料的选用
  生态护岸设计材料的选用应该从实际出发,考虑地质特点、气候环境、地形结构、周边建筑、城市文化等多种因素,选用生物材料和具有美观性、亲水性、透水性的非生物材料。非生物材料主要是选用木材、石材、石笼、人造砌块等,生物材料主要是选用被植物、水生植物、乔木等根部固土、叶片调节环境的生物材料[5]。两种材料相结合,才能保证生态护岸设计成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地物质和精神需求。
  2.5生态护岸设计与城市文化特点的结合
  在城市滨水区设计生态护岸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护岸设计与城市文化直接的关系,密切将城市文化、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在设计中加以运用。换一句话说,就是在设计生态护岸的时候,设计人员不仅要抓住护岸的生态特性,还要抓住人文特性,彰显人文情怀,即密切抓住人们生活需求点,把控护岸设计与城市居民的协调性,充分考虑地区人文特性、历史文脉与护岸景观的统一,使得城市滨水区护岸景观设计更加符合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变化、人的审美观念、文化脉络等,避免城市滨水区护岸景观设计的单一性、孤立性,便于有效地满足城市居民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6]。因而,城市滨水区护岸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园林建设与区域文化、风俗习惯、周边建筑等因素的协调性,把控个性化与多元化设计相统一的原则,设计出城市文化和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生态护岸。同时,还应该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指导的作用,使得城市滨水区与城市环境、城市文化相适应,以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结语
  城市园林建设作为一项利民工程,不仅有助于社会安稳,还有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转。城市滨水区的生态护岸景观作为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其设计理念应该根据区域百姓的实际需求,坚持“安全第一”,“生态为主’”、“景观优先”和“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把控城市园林建设的功能性、生态性和美观性之间的统一,融入区域文化特色,从而提升城市滨水区的舒适性、美观性、系統性,促进城市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现代化城市园林建设增添助力。
  【参考文献】:
  [1]黄贵良. 城市滨水区生态护岸景观设计探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 2016,03(7):00142-00142.
  [2]唐大川. 城市滨水区生态护岸景观设计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 2008.
  [3]罗岩, 廖怡岚. 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研究与实践[J]. 美与时代·城市, 2014,11(7):25-25.
  [4]万华, 甘灿. 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概述及思考[J]. 湖南农机, 2007,03(11):31-32.
  [5]李丽娜, 初晓, 苏浩然. 浅谈景观生态规划在城市滨水区的应用[J]. 低温建筑技术, 2011, 33(3):38-39.
  [6]沈宇龙.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及应用浅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03(9):125-126.
  作者简介:王翠翠(1992年04月29日)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河北 唐山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职称:硕士研究生 学位:硕士 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其他文献
[摘要]:校园绿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构建绿色的生态环境,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和谐良好的自然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以校园园林绿化为例,主要对校园园林植物的重要作用,配置的基本原则,校园园林植物种类以及配置分析作出科学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校园绿化;园林植物种类;配置分析  [前言]:  在校园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植物的美化作用,还要重视校园的特色建设,着重体现出植物的功能效果。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植物绿化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探讨植物绿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作用  【引言】:就这几年的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快,许多原生的植物被大量破坏,园林植物造景就成为了目前比较急迫的任务。园林植物造景中植物的绿化更是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任务。植物的绿化对于园林景观设计展现实用、美观、经济的效果的影响的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研
期刊
【摘 要】:新的时代背景下,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重点探讨了国内外居住区景观研究概况、居住区景观植物的选择及居住区植物配置形式,以期为今后居住区景观植物选择与配置提供经验及帮助。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植物选择;植物配置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购房的过程中,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居住区植物景观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期刊
【摘要】:园林绿化施工建设工程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优化城市的生态布局,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形象建设上,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园林作为城市文明建设的代表标志之一,在城市建设及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人们对环境的建设需要,在园林工程建设的时候,就要进行合理布局,通过利用植物群和人造景观进行搭配,尽量做到绿化功能的最大化。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养护管理  【引言】:在经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民绿化意识的不断提升,市政园林工程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地区也加大了对该类工程的资金投入力度,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城市的市政园林工程的质量还有待提升。本文从当前我国市政园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进一步分析其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并对市政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市政园林; 施工; 质量管理  [引言]:现代城市的规模日益扩大,于
期刊
【摘要】:现阶段,我国开始重视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风景园林的建设能够使人们感受城市的美丽和风情。但当前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上存在误区,各地大兴土木,随着而来的是无差异的园林构造,毫无城市特点和时代标志。城市失去了独自的特色,在雷同的建设里不仅耗费了人力、物力、财力,甚至还会破坏环境,造成极严重的影响。本文就此展开探讨和研究,提出解决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对策。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问题  【前言
期刊
【摘要】:古树名木是城市园林中重要的景观资源,为改变城市形象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城市园林中古树名木的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对城市园林中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其物业化管理可行性进行探讨。把物业化管理引入到城市园林古树名木管理中,实现城市园林古树名木的管养分离,让现代化管理模式提升古树名木的管理效率。  【关键词】:城市园林;古树名木;物业化管理  1、城市园林古
期刊
【摘要】: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情况下,本文对广西省金线莲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在不同培养基组分的情况下,对金线莲组培苗壮苗生根的影响进行不断分析。首先,试验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不断剖析,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希望能为相应农业技术人员提供一些借鉴性建议,以促进金线莲产量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培养基;金线莲;培苗壮苗  【引言】:金线莲具有许多不同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园林化建设越来越受重视,成为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也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施工质量水平在不断提高。园林工程的建设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要全面加强园林绿化的施工质量管理,利用现代化技术,选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管。  【关键词】:绿化养护;影响因素;管理方法  1
期刊
【摘要】: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对园林花卉的栽培力度也在不断提升。好的园林绿化建设不仅可以美化城市,为城市增添靓丽的风景线,同时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使人们放松心情。因此,文章将对园林花卉苗木繁殖培育的技术以及栽培管理进行探讨,从而为园林绿化工作提供优质的花卉苗木。  【关键词】:花卉苗木;繁殖培育;栽培管理  【引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