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佟琦

来源 :西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aopangp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概是三年前,有一阵阿坚约我喝酒总以“一个叫佟琦的特想聊聊小说”为由,并说佟琦把自己的小说打印了出来想让你看看。这样的约酒都被我推了,原因主要是我酒局太密,熟人都顾不过来,何况生人,更何况——这些年,酒局对于我变得越来越“纯粹”,就是喝,姑娘都多余,一个写小说的生人想象一下就头疼,尤其来自阿坚的朋友。多年来,阿坚身边时常聚集着一些精神状况岌岌可危但又自视甚高的难缠之人。
  后来应该是佟琦直接给我打电话了,我存了他的号码并把邮箱给了他,我说小说我先看看,喝酒不着急。这年头,像佟琦这么执着地想“聊聊小说”的,也还真不多。
  小说很快发了过来,我存了。没过几天,佟琦短信问我大哥你看了吗?我说还没,别急。类似的短信重复几次,时间又过去了一两个月吧。此刻我该为我的傲慢向佟琦表达歉意。
  后来看了,有个长篇,跳着看的;几个短篇,耐心看完了。感觉还行,有才华,但没有特别打动我,有点啰嗦,有点业余,还有那么点“正”,不狠,但其朴实和真诚又是我喜欢的。我把这些感觉如实回复了他,并说,接着写吧,还说,比现在市面上发表的绝大多数小说都好。这也是真心话。但有一句真心话我没跟他说,就是现在杂志上市面上发表的出版的烂小说太他妈多了。
  第一次见佟琦是有一天我在一个不怎么喝酒的饭局散场之后,我没喝透,还想喝点,那时大概晚上九十点钟,我印象是我主动给佟琦打了电话,说若没事可以聊聊(终于可以聊聊小说啦),佟琦二话没说,打车到我家楼下,当时我还从饭局上带了个多年未见不怎么喝酒也与文学无关的落魄发小。落魄发小看不惯时世,终日在微博微信上骂街度日,愈骂愈落魄,愈落魄愈骂,二十多年似乎就这么恶性循环地过来了。
  我们仨在航天桥我家楼下一个叫“华面粥道”的24小时快餐店坐定。佟琦戴着个眼镜,有点文静,普普通通,不张扬,不怪,似乎很符合他图书管理员的身份。我们要了啤酒,佟琦说他酒量一般,但也能喝,我那落魄发小倒了杯啤酒基本是摆样子。我和佟琦没说几句,发小就开始痛砭时事,搞得我很不耐烦,倒是佟琦好脾气,认认真真跟那老兄探讨了一番“历史和现状”,我那发小明显处于下风,佟琦也不追究,这样一来,争吵倒是免了,但三个人各怀心思喝得很没劲,于是很快就散了。记得那天我只是把我在邮件里对佟琦说的又重复了一遍。出了快餐店,我那发小因为多年前把市区的房子租了出去现在一个人单身住郊区,打车得不少钱,佟琦说他“基本”顺路,可以捎他。我们仨都是北京人,我和我那发小心里都明白,其实是基本不顺路,只不过没有南辕北辙罢了,但我俩谁也没说什么,就这么着,初次见面想聊聊小说的佟琦聊了一堆政治经济然后深更半夜绕道把一位脾气暴躁性格乖戾的陌生大哥送回了家。
  我想起佟琦在他的小说里多次写到他早年打车送女伴或女友的情节,神思恍惚,忐忑不安,磨磨唧唧,怅然若失,这些似乎是他坐在出租车里的经常心情。
  如他所说,佟琦的酒量确实一般(跟我们这帮酗酒的比),但他敢喝,丝毫没有许多酒量一般的人在酒桌上明哲保身的那一套。记得没过多久有一次我、阿坚、佟琦等去河北找王芝腾玩,我和阿坚等人坐火车,佟琦和他媳妇开车,佟琦当晚喝了好多当地白酒,第二天在那个空气清新阳光明媚的小县城我们起来后发现佟琦消失了,后得知他正昏睡在他媳妇开的车后座上往北京一路飞奔中。
  那时,王芝腾的小说特别被我、老弛、阿坚看好,对佟琦大家则语焉不详。对此,佟琦或许颇有些不解和不忿儿,他总问王芝腾是牛逼,我的哪不灵呢?我们说你的不够狠,佟琦问怎么叫狠呢?我们说你要撒开了来,别那么多顾忌,文体啊,结构啊,隐私啊,等等。佟琦没再说什么。
  说到狠,特朗普和希拉里竞选的时候,有次喝酒,我们打赌,我和老弛赌川普,佟琦赌希拉里,一顿酒的。竞选结果出来的当晚,佟琦在我家楼下既不可思议又只能心悦诚服地请了我和老弛阿坚一顿大酒。显然,在这次赌博里,佟琦不如我们狠,他输了。但从长远上来看,输的可能是我们。
  所以,如何叫“狠”,也是个挺复杂的事。
  后来,大概就是一年多前吧,我终于被佟琦的小说打动甚至震动了。具体哪篇我不记得了,因为他每次都发我好几篇。我在邮件里跟佟琦说,这篇太牛逼了。
  佟琦似乎开了窍了,原本被肤浅文学观念误导(比如要讲故事、要塑造人物、要有头有尾,要……)而分散的才华得以凝聚,他的小说得以在这个牛逼状态里喷涌而出。
  他终于“狠”了,但他的“狠”跟王芝腾不同,他埋得很深,这肯定不是有意为之(创作上的有意为之只会弄巧成拙),我想是性格使然。看佟琦的小说,你会知道他是性格比较“面”(北京话柔弱懦弱的意思)的一个家伙,对此,他的小说写得太精彩了,他肯定一辈子饱受“面”之折磨,这份折磨终于在他的小说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同时也映照出那些“不面”的家伙们的蠢态百出。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什么是软弱,什么是强大,这也是个挺复杂的事,有时正好跟表面上相反。
  曹寇评价佟琦小说用了“照镜子”这个比喻,我觉得挺有意思,我想曹寇大概是指佟琦的朴实无华,看着像照镜子一般,但绝非照搬现实。说白了,一个优秀的写作者为何写作,大约就是现实映射在自己内心的影像与大家的习见不符甚至冲突,这让他不吐不快。优秀的写作者内心自有一面魔镜甚至照妖镜,大千世界在他内心以独有的方式显现,逼迫他要表达出来。他的重心在内心,而不是镜子。我理解曹寇的“照镜子”,是指大多数作家(他们确实是“作家”)的重心在镜子,作品看上去花里胡哨,却无半丝真诚可言。
  那么可能就是有心沒心的事了,这一点,我越来越相信是天生。
  佟琦内心的那面魔镜到底是什么样呢?我不知道,我想他自己也不知道。我们不可能知道。也因此,写作才有意义,首先是对他自己,其次是对读者。
  最后,忽然觉得写作这事,其实细想有点荒诞,比如佟琦吧,除了有点天赋,他的写作首先是他碰上了这个环境,他的青春期赶上了文学回光返照一般的黄金年代(上世纪90年代),后来他在图书馆工作,后来他遇见了我们这帮人等等,这一切,让他目前醉心于小说,静下来想,多少有点莫名其妙吧?
  不过,一个人能醉心一件事,已经是我们天大的福分了,应该珍惜,因为它或多或少让我们免于浑浑噩噩……
其他文献
一  这是1987年解放新村一桩普通的家暴事件。  从地图上看,她跑成一个L形,停在桥头。娘家在东南方向,几星灯火,边沿起毛,勾丝,泪汤泡开金黄蛛网。桥下流水平滑无缝,盯半天,找不到一个可以容身的缺口。偶尔几个漩涡形成大洞,等她一脚勾住桥栏,早已顺流解散。她把这次失败归结为身体的笨重,进而归结为肚里这只小囡。阿是不想同妈妈一道死?她任眼泪干在脸皮上,蹒跚走回家。这个把戏她玩太多次了,他对暴力的使用
期刊
这是与一对母女有关的故事。先从母亲说起吧——     知青会      晚八点,广场舞准时结束。这是储丽华和一帮老姐妹与周边居民反复争吵乃至残酷斗争,最终达成的君子协定。   当别人觉得是噪音、一帮老姐妹听来是天籁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戛然而止,储丽华这才从左膀臂包中掏出手机,竟有五个来自同一号码的未接来电。她的头一反应是女儿,俗话说儿女在外母担忧:朱思君出门已经第七个年头,四年大学两年
期刊
詹姆斯·伍德在评价福楼拜时,说:“小说家感谢福楼拜,当如诗人感谢春天:一切从他开始。”他的赞美不是没有理由的,正是福楼拜开创了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写作的先河,也可以说开创了西方现代小说叙事的先河,说他是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一点也不为过。  福楼拜的现代性,正是从他作为作家的不介入文体、不感情用事开始,“作家在作品中必须像上帝在宇宙中那样,无处不在又无影无踪。”(福楼拜1852年的书信语录)他的弟子莫泊
期刊
《西湖》杂志本是小说新锐作家出发的地方,最近又开辟了一个“双重观察”,大体上是已经上路的作家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另外的作家,相当于印象记。我读过前面几期,都是男作家写男作家,女作家写女作家。这次我和朱山坡互为观察,却是一男一女,貌似不一样,却还是一样的,因为朱山坡同学“和娜彧在一起,从未想到过性别问题”。我当然不生气,反正我也不喜欢人家叫我女作家。再说,因为我姓朱,山坡一直都叫我本家,本家关系总要
期刊
在去南京读书之前,我已经在左岸文化论坛上知道了一个许多人都知道的娜彧。她写小说。在论坛上很活跃,很受欢迎。照片上的她,貌美如花,让我不敢贸然正视。但她给我留下了一个可以去巴结的理由。因为她本姓朱。那时候,她也以为我姓朱。姓朱的作家本来就不多,也许我们能惺惺相惜,相互把对方当成自己人,彼此提携,勇闯文坛。当我到南京两个月了吧,一直没有好意思联系她。因为一想到联系她,她肯定要请我吃饭;一想到跟一个从没
期刊
时间:2018年11月18日14∶00  地点:人民大学人文楼七层会议室  杨庆祥:这次联合文学课堂是和《人民文学》杂志社“圆桌派”读书沙龙合办的一次活动。请青年批评家赵依来主持。  赵依:非常开心,咱们在这与这本小说集《中年妇女恋爱史》发生关系,因为我们不是要变成中年妇女就是要与中年妇女发生关系的一群人,所以不可避免地要与这本小说集发生关系。张楚老师是一个致力于中短篇小说创作的作家,他不写长篇小
期刊
余果在水池上洗鼻血,突然想到只要看到女神,自己的鼻子就会遭殃。余果不相信自己是这么无趣的倒霉蛋。余果宁可相信巧合,也不相信這是必然。余果激烈思辨。余果停止动作,盯着镜中的自己。  余果从镜中看见老婆郑丽丽从厨房走出来,听见郑丽丽说,叫你雾霾天不要出门,你不听,鼻子吃脏了吧?  余果说,我洗鼻血。  郑丽丽快步走向余果,说,没事吧?  余果说,没事,还好不重,被小屁孩的砖头砸的。  郑丽丽说,小屁孩
期刊
过几天就是父母金婚大喜,母亲忽然打电话给我,说要跟父亲离婚。  我以为他俩又吵架了,没当回事,说:“妈,你们俩要离婚我都听了几百回了……”  母亲急了,喊了一声:“儿子你听着,这回是真的!”  这节骨眼上还来真的?我有点哭笑不得,嘴里抱怨母亲,“您老要去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啊?过完金婚办离婚!”  母亲以为我在讽刺她,勃然大怒,“你还觉得好笑?你和你爸都穿一条裤子,你们一起骗我。”  老太太把火撒我
期刊
1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然而,每年关于文学的各种排行榜最是应接不暇,此外还有诸多评奖,一二三四五,清清楚楚。在此文写作过程中的四五月之交,关于过去一年文学的榜单或评奖已然不少,似乎有的还处于到来的途中。  我为一个文学榜提名时,大都向年轻人倾斜,尤其是诗歌榜和长篇小说榜几乎只提名了年轻诗人和小说家。不过负责提名的批评家和学者实在多,所以,某个人的提名便显得不那么重要。主办方的初衷可能是提名的
期刊
前一阵我在读一本很厚的小说,每当拿起它的时候我都会想到纸质的书可能真的会消亡了。因为人们完全可以把它放在手机里,那样多轻便。我看不出这样做有何不妥。记得上中学的时候还在杂志上看到许多作家为纸质书会消亡一事痛心疾首,说出许多纸书的优点,当时的我不免也有些同意他们。但是现在想来,那不过是这些人的一厢情愿罢了,所说的种种优点也都站不住脚。同样都是阅读,形式就那么重要吗?其实他们说来说去无非一点,就是这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