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山地和丘陵的国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山地建筑已经成为未来的必然趋势。因此,对山地建筑设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山地建筑的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总结,旨在为山地建筑设计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山地建筑;环境;地形地貌
1、山地建筑的特点
广义的山地建筑是指在地势起伏、坡度大的用地上建设的建筑项目。狭义的山地建筑是指山地环境中的建设项目。地势起伏的特点决定了山地建筑在形态、景观、交通、技术等诸方面会产生于平地建筑不同的技术要求。山地建筑从空间层次看,其主要形式可分为地表式,即建筑与倾斜地面直接接触;地下式,比如窑洞;架空式,如吊脚楼。从形体上看,则主要可分为融入型,即强调建筑融入周边山地环境;共构型,即强调建筑与周边山地环境共同塑造符合山地环境的景观。山地建筑的特点在于它是立体的,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步移景迁,或蜿蜒而上,或蔓延而下,俯首为景,仰首为美,是一种包裹在风景里的建筑形态。
2、山地建筑设计难点
2.1脆弱的山地自然生态环境
山地自然生态环境普遍山水交融、植被茂密,自然景观资源十分优越,优秀的山地建筑设计往往使得建筑与周边山地自然环境互融共生,形成山地建筑所独具的风格和魅力。不过山地环境在给山地建筑带来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灾害的隐患。山地自然生态环境往往脆弱而敏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抗干扰能力弱,山地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的异质性,生态敏感度高,因此极易造成建设性破坏。气候、水文、地质、地形、和植被等因素中的任何一方发生变动都会引起山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改变,甚至导致整个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如人们开山、伐木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山体地表会因为植被的破坏而形成裸露从而引起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其次,山地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差,一旦遭到较大破坏后很难自身修复,生态环境的恶化就不可避免。然而许多山地建筑项目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却忽视了山地自然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的特点,“破坏性的建设”或“建设性的破坏”现象屡见不鲜,自然山水景观资源遭到破化的情况非常普遍,不仅使山地建筑丧失了应有的生态之美,同时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了许多难以修复的破环。因此在进行山地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把对山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
2.2复杂的山地地形地貌
山地自然环境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具有不同视觉空间特征,这一特点对于形成山地建筑与外部山地自然环境的视觉联系,构成不同的景观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复杂的山地地形地貌也对建筑设计带来了很多限制与挑战,山地建筑设计需要把因此而造成的各种复杂影响综合到一起, 整体解决诸如合理的建筑布局、合理的挖方与填方、合理的挡土墙及边坡, 合理的道路设计、合理的给排水措施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山地建筑规划的早期, 就必须注意雨水的收集、山体的排洪。并要注意通风防潮的问题及消防的问题。特别是高层的山地建筑, 在规划道路时, 就应考虑走消防车的道路坡度问题。
3、山地建筑设计要点
3.1建筑与山地自然环境相融合
对于山地建筑尽量要融入原有的山地环境, 是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形式。山地环境往往自然景色优美,山地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山地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将建筑融于山地自然环境,促进山地建筑与山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通过共构等手法,结合环境美学的相关知识创建出符合山地特色的建筑景观, 形成良好的山地建筑景观效应。
3.2保护山地生态环境
相对于一般的建筑环境, 山地自然生态环境在地形、地貌、地物、地景、土壤、植被和气候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特殊性,十分敏感脆弱。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 山地建筑设计往往习惯性沿用平原地区建筑设计的一些方法与理论,造成了大量的建设性的破坏。如有的建设项目过于追求场地平坦开阔和轴对称关系,从而盲目削平整个山头,,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破坏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失去了山地建筑本应有的特色。还有许多建设项目不惜开山填沟、改变河道、毁坏植被从而扩大建设用地,极大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为此,想要做好山地建筑设计,首先要树立生态优先的意识,以“保护植被, 保持水土, 谨慎动土”为原则,避免建筑对山地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3建筑布局顺应地形、依山就势
山地建筑在进行总体规划布局时应注重依山就势的原则,建筑应尽量顺应等高线布置,避免垂直于等高线,这样既可在建筑施工中节省土方用量加快建设工期, 还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成本。在建筑平面规划布局中我们科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 依据山地建筑的不同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将不同体块分设于不同标高处, 而后利用连廊、踏步、坡道等方式设计将各体块进行相通连接, 体现错落有致的设计效果。同时,山地建筑应多架空,尽量避免建筑接地的设计现象, 有效降低建筑空间布局对山地原有地貌的破坏。当然在设计中我们不应一味的完全顺应地形, 而是应辩证的继承, 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据建筑功能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改造。
3.4道路系统立体化、多样化
受山地环境地形地貌的影响,山地建筑的道路系统往往比较复杂。山地道路的线性取决于地形,一般为曲线,较为自由,多为尽端式。同时,山地道路系统具有立体化、景观化以及多样化的特点。在进行山地建筑设计时,应当注意因地制宜, 充分考虑地形、建筑与交通之间的结合, 尽量减少对原有地形的改变。在设计过程中, 应顺应地势, 避免大量的土方工程, 达到节约成本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山地建筑也将呈现出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趋势。为了有效解决山地建筑设计的难点,促进山地建筑与山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建筑师在进行山地建筑设计的时候应当注意山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掌握山地建筑的设计要点,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独具特色且与生态环境有机统一的优秀山地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王翠翠.山地建筑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规划设计,2017(9):86.
[2]曾军.山地建筑设计与规划的重要性及其设计方法探讨[J] .江西建材,2017(16):26,31.
[3]和一凡.山地建筑設计方法与创作思考[J] .建设科技,2016(04):72,73.
【关键词】山地建筑;环境;地形地貌
1、山地建筑的特点
广义的山地建筑是指在地势起伏、坡度大的用地上建设的建筑项目。狭义的山地建筑是指山地环境中的建设项目。地势起伏的特点决定了山地建筑在形态、景观、交通、技术等诸方面会产生于平地建筑不同的技术要求。山地建筑从空间层次看,其主要形式可分为地表式,即建筑与倾斜地面直接接触;地下式,比如窑洞;架空式,如吊脚楼。从形体上看,则主要可分为融入型,即强调建筑融入周边山地环境;共构型,即强调建筑与周边山地环境共同塑造符合山地环境的景观。山地建筑的特点在于它是立体的,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步移景迁,或蜿蜒而上,或蔓延而下,俯首为景,仰首为美,是一种包裹在风景里的建筑形态。
2、山地建筑设计难点
2.1脆弱的山地自然生态环境
山地自然生态环境普遍山水交融、植被茂密,自然景观资源十分优越,优秀的山地建筑设计往往使得建筑与周边山地自然环境互融共生,形成山地建筑所独具的风格和魅力。不过山地环境在给山地建筑带来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灾害的隐患。山地自然生态环境往往脆弱而敏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抗干扰能力弱,山地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的异质性,生态敏感度高,因此极易造成建设性破坏。气候、水文、地质、地形、和植被等因素中的任何一方发生变动都会引起山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改变,甚至导致整个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如人们开山、伐木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山体地表会因为植被的破坏而形成裸露从而引起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其次,山地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差,一旦遭到较大破坏后很难自身修复,生态环境的恶化就不可避免。然而许多山地建筑项目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却忽视了山地自然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的特点,“破坏性的建设”或“建设性的破坏”现象屡见不鲜,自然山水景观资源遭到破化的情况非常普遍,不仅使山地建筑丧失了应有的生态之美,同时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了许多难以修复的破环。因此在进行山地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把对山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
2.2复杂的山地地形地貌
山地自然环境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具有不同视觉空间特征,这一特点对于形成山地建筑与外部山地自然环境的视觉联系,构成不同的景观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复杂的山地地形地貌也对建筑设计带来了很多限制与挑战,山地建筑设计需要把因此而造成的各种复杂影响综合到一起, 整体解决诸如合理的建筑布局、合理的挖方与填方、合理的挡土墙及边坡, 合理的道路设计、合理的给排水措施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山地建筑规划的早期, 就必须注意雨水的收集、山体的排洪。并要注意通风防潮的问题及消防的问题。特别是高层的山地建筑, 在规划道路时, 就应考虑走消防车的道路坡度问题。
3、山地建筑设计要点
3.1建筑与山地自然环境相融合
对于山地建筑尽量要融入原有的山地环境, 是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形式。山地环境往往自然景色优美,山地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山地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将建筑融于山地自然环境,促进山地建筑与山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通过共构等手法,结合环境美学的相关知识创建出符合山地特色的建筑景观, 形成良好的山地建筑景观效应。
3.2保护山地生态环境
相对于一般的建筑环境, 山地自然生态环境在地形、地貌、地物、地景、土壤、植被和气候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特殊性,十分敏感脆弱。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 山地建筑设计往往习惯性沿用平原地区建筑设计的一些方法与理论,造成了大量的建设性的破坏。如有的建设项目过于追求场地平坦开阔和轴对称关系,从而盲目削平整个山头,,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破坏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失去了山地建筑本应有的特色。还有许多建设项目不惜开山填沟、改变河道、毁坏植被从而扩大建设用地,极大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为此,想要做好山地建筑设计,首先要树立生态优先的意识,以“保护植被, 保持水土, 谨慎动土”为原则,避免建筑对山地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3建筑布局顺应地形、依山就势
山地建筑在进行总体规划布局时应注重依山就势的原则,建筑应尽量顺应等高线布置,避免垂直于等高线,这样既可在建筑施工中节省土方用量加快建设工期, 还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成本。在建筑平面规划布局中我们科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 依据山地建筑的不同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将不同体块分设于不同标高处, 而后利用连廊、踏步、坡道等方式设计将各体块进行相通连接, 体现错落有致的设计效果。同时,山地建筑应多架空,尽量避免建筑接地的设计现象, 有效降低建筑空间布局对山地原有地貌的破坏。当然在设计中我们不应一味的完全顺应地形, 而是应辩证的继承, 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据建筑功能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改造。
3.4道路系统立体化、多样化
受山地环境地形地貌的影响,山地建筑的道路系统往往比较复杂。山地道路的线性取决于地形,一般为曲线,较为自由,多为尽端式。同时,山地道路系统具有立体化、景观化以及多样化的特点。在进行山地建筑设计时,应当注意因地制宜, 充分考虑地形、建筑与交通之间的结合, 尽量减少对原有地形的改变。在设计过程中, 应顺应地势, 避免大量的土方工程, 达到节约成本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山地建筑也将呈现出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趋势。为了有效解决山地建筑设计的难点,促进山地建筑与山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建筑师在进行山地建筑设计的时候应当注意山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掌握山地建筑的设计要点,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独具特色且与生态环境有机统一的优秀山地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王翠翠.山地建筑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规划设计,2017(9):86.
[2]曾军.山地建筑设计与规划的重要性及其设计方法探讨[J] .江西建材,2017(16):26,31.
[3]和一凡.山地建筑設计方法与创作思考[J] .建设科技,2016(0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