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3D版《智取威虎山》取材于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以低碳的美学理论为指导,对红色革命经典的演绎进行了又一次的开拓尝试。在当代高碳文化盛行的情况下,该部影片始终坚持基于艺术真实的低碳创作。不仅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而且还普及了红色经典教育。本文就是从低碳美学的角度出发,从香港导演对文本的合理改造,真实可信的故事情节,演员的低碳表演,陶冶型的自由情感四个角度来分析《智取威虎山》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智取威虎山;低碳美学;美学;红色经典
该部影片的故事内容是改编于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它所描述的是关于一支英勇善战的解放军小分队与一窝常年盘踞在东北山林上的土匪斗志斗勇的故事。自林海雪原小说问世以来,就在当时的社会上就引起了强大的轰动。作为红色经典小说,因此当曲波的《林海雪原》面世后,就出现了非常多次的改编,而就是这样一个被改编了无数次的小说在远离战争的今天又被改编成了电影并且大获成功。智取威虎山成功的原因通过研究不难发现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香港导演处理的角度文本的合理改造
在《智取威虎山》里,这是一个非常纯粹的江湖故事。我们知道香港导演徐克历年来的作品大多带有一股行侠仗义的江湖气。导演的个人气质是非常鲜明的。这就是江湖本有的模样,江湖本身就是险恶,但是整个影片也没有偏离主题,刻意的渲染江湖的杂乱,而是让人在影片中看到了戏魂的纯净。这就是徐克所要表现的江湖,徐克的电影。因此直到看完《智取威虎山》后我们才明白了徐克的电影很纯净,他的江湖很纯净,没有那么多大义也没有那么多舍己的升华,没有发动群众一起革命,没有感化敌人,一切都是那么干干净净。他们虽然是解放军战士,但也是一群充满热血的江湖侠士,当人民被土匪压榨,我们就应该去惩恶扬善。因为香港导演对红色经典的认知,也使得整个故事内容中关于中共对抗的形态完全消除。进而更简单的回归到“军队打土匪”的这一香港电影最擅长的警匪片模式,剧本故事上更加的收放自如,在商业的发行上也就没有了任何壁垒。虽说做了文本的改变,但红色经典的内核却原汁原味的保留下来,也更好的和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吻合,被我们当代人所接受。引起了人们对于革命历史题材所应该承载的民族精神、爱国传统的思考和认识,也进一步诠释和升华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英雄人物所呈现出的崇高信念与追求。再次激活了红色经典影片对观众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使得改编后的智取威虎山有着强烈的德行价值。
二,善于编创真实可信的故事情节
1—人物的塑造真实
首先在人物的塑造上是真实感人的之相匹配的,众所周知,在原版的智取威虎山中革命英雄的角色是高大的脸谱化得同时也是生硬的。但是徐克就把人物塑造的非常的接地氣,个性鲜明,作为男一号的张涵予就没有了以往样板戏中的陈旧老气,作为一个革命先辈,张涵予说说脏话,会耍二人转,如此接地气的形象拉近了人物和观众的距离。而大反派座山雕长得尖嘴猴腮,整个人都阴沉沉的。这一切的细节都无时无刻的体现出人物的真实生动。
2—叙事的真实
电影在叙事上采用了第一人称,以倒叙的故事开始,刻意的在片头就说明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增强了观众对故事的融入效果。随着“我”的述说,缓缓的抖落出一段发生在爷爷时期的故事。这就使整个故事的主线设计符合历史真实和生活逻辑。
三,演员的低碳表演
在智取威虎山中张涵予作为男一号,影片的灵魂人物,可谓重中之重。从徐克决定拍摄《智取威虎山》到筹备,历时四年的时间,其间经历各种变故,但有一点导演自始至终的坚持一点——饰演扬子荣的人选只能是张涵予。徐克导演说,张涵予第一次试装的时候,就完全相信他就是杨子荣。徐克导演认为演员必须和其饰演的角色有一点的相同之处。在现实生活中张涵予生于北京是从小在部队大院中长大的。看到军人会去敬礼,听到国歌会热血彭拜,闲暇时间喜欢写写字,看看书,这样一个老干部式的张涵予无疑和我们的革命英雄有某种共同之处。张涵予作为大陆硬汉形象的代表性演员,塑造了《集结号》的谷子地,《风声》的吴志国等等,不只一次的出演军人这一形象,但令人惊喜的是他的军人形象没有同质化,他的表演没有统一化,所以我们在智取威虎山中看到的是一身黑色皮毛衣帽,画着浓重的眼影,留着络腮胡子,满嘴黑话的杨子荣。这是张涵予带给我们的又一次完美表演,也让杨子荣这个角色和之前在样板戏、电影或话剧中的经典红色英雄形象截然不同。
在电影中,张涵予版的杨子荣一出场就与众不同,因为独特的形象被首长少剑波怀疑真假。自此,张涵予给观众呈现出了一个不像侦察员的侦察员。随着和土匪矛盾的激化,张涵予与当地军队主管203对于作战的计划越来越不同。特别是203看到他将土匪的虎皮大袄穿在身上的时候,203长叹一口气,不禁怀疑这真是一个共产党员吗。对这个阶段杨子荣的演绎,面对203 的命令口服心不服,眼神坚定自有自的想法。好戏当然还在后头,张涵予打进土匪老巢,要让土匪相信自己是胡彪,此时,张涵予孤身入虎滩,经受可怖的层层试探。于是一脸大胡子,满嘴说黑话,会讲故事,会唱二人转的胡彪就出现了。张涵予在一招一式、 一言一行中,山崩于前不变色,虎啸于后而不惊。在杨子荣被押在大殿,座山雕的手下对张涵予进行拷问时,头目问张涵予为何脸红了,这个时候我们观众可想而知张涵予是多么的紧张。但我们却在一个特写镜头看到了张涵予抬起头,面部表情十分放松说“防冷涂的蜡”。这样细致入微的镜头数不胜数,在随后张涵予面对座山雕举着枪的时候的,张涵予顶抢而上,面不改色,差点领观众也以为张涵予就是土匪,回顾整个智斗座山雕片段,这样细微的特写镜头数不胜数。从这些折服观众的细节,不难看出,正如张涵予自己所说,对杨子荣的情绪掌控,心思揣度都是一次次把自己投入其中的结果
四.善于激发陶冶型的自由情感
在智取威虎山当中,我们不止一次的被感动着,革命的先辈们为了我们的和平盛世而奋斗着。电影中,韩庚的爷爷‘“小栓子”爸爸被土匪杀死,妈妈被土匪拐走,可怜还是孩子的‘“小栓子”到处流浪。有一个细节相信让我们观众影响深刻,在“小栓子”明白203他们是好人的时候,爬到雪地里把之前被他打烂的玉米棒子一颗颗小心翼翼的捡起来。多么懂事可怜的孩子啊,和我们今天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当代,高碳文化因其低俗化,虚假化,泛娛乐化等特点充分适应了人性的欲求,从而蓬勃发展,但是这种文化仅仅满足于人们短暂的猎奇心,没有过多的德行价值在其中。而智取威虎山注重发掘和锻炼艺术作品的正面美学价值,新版的智取威虎山善于运用具象化的镜头语言,创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挖掘其中的人性光辉,给观众以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陶冶,让观众反复的领会,细心的感悟,用全部的心灵去探究和领悟。智取威虎山所有的这些艺术特征都彰显出明显的低碳美学色彩。
红色经典电影可以引起一代一代观影群众的共鸣,红色电影的价值和意义是无与伦比的。激活红色经典影片的精神补钙机能,并认真加以引导,对于我们做好塑魂育人世纪工程大有裨益。正如电影智取威虎山,他打破了所有的代沟,给我们每一个人以感动。真希望中国的电影界能多些这样的佳作,让电影真正的激起我们的自由情感。
参考文献:
[1]杨一威:《徐克导演电影》,2016年第1期。
[2]马立新:《论低碳表演—一种新型影视表演艺术理念的构建》
[3] 马立新:《自由情感美学与低碳美学论要》
作者简介:贾亚曙(1993—),女,汉族,籍贯:山东菏泽,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关键词】:智取威虎山;低碳美学;美学;红色经典
该部影片的故事内容是改编于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它所描述的是关于一支英勇善战的解放军小分队与一窝常年盘踞在东北山林上的土匪斗志斗勇的故事。自林海雪原小说问世以来,就在当时的社会上就引起了强大的轰动。作为红色经典小说,因此当曲波的《林海雪原》面世后,就出现了非常多次的改编,而就是这样一个被改编了无数次的小说在远离战争的今天又被改编成了电影并且大获成功。智取威虎山成功的原因通过研究不难发现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香港导演处理的角度文本的合理改造
在《智取威虎山》里,这是一个非常纯粹的江湖故事。我们知道香港导演徐克历年来的作品大多带有一股行侠仗义的江湖气。导演的个人气质是非常鲜明的。这就是江湖本有的模样,江湖本身就是险恶,但是整个影片也没有偏离主题,刻意的渲染江湖的杂乱,而是让人在影片中看到了戏魂的纯净。这就是徐克所要表现的江湖,徐克的电影。因此直到看完《智取威虎山》后我们才明白了徐克的电影很纯净,他的江湖很纯净,没有那么多大义也没有那么多舍己的升华,没有发动群众一起革命,没有感化敌人,一切都是那么干干净净。他们虽然是解放军战士,但也是一群充满热血的江湖侠士,当人民被土匪压榨,我们就应该去惩恶扬善。因为香港导演对红色经典的认知,也使得整个故事内容中关于中共对抗的形态完全消除。进而更简单的回归到“军队打土匪”的这一香港电影最擅长的警匪片模式,剧本故事上更加的收放自如,在商业的发行上也就没有了任何壁垒。虽说做了文本的改变,但红色经典的内核却原汁原味的保留下来,也更好的和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吻合,被我们当代人所接受。引起了人们对于革命历史题材所应该承载的民族精神、爱国传统的思考和认识,也进一步诠释和升华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英雄人物所呈现出的崇高信念与追求。再次激活了红色经典影片对观众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使得改编后的智取威虎山有着强烈的德行价值。
二,善于编创真实可信的故事情节
1—人物的塑造真实
首先在人物的塑造上是真实感人的之相匹配的,众所周知,在原版的智取威虎山中革命英雄的角色是高大的脸谱化得同时也是生硬的。但是徐克就把人物塑造的非常的接地氣,个性鲜明,作为男一号的张涵予就没有了以往样板戏中的陈旧老气,作为一个革命先辈,张涵予说说脏话,会耍二人转,如此接地气的形象拉近了人物和观众的距离。而大反派座山雕长得尖嘴猴腮,整个人都阴沉沉的。这一切的细节都无时无刻的体现出人物的真实生动。
2—叙事的真实
电影在叙事上采用了第一人称,以倒叙的故事开始,刻意的在片头就说明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增强了观众对故事的融入效果。随着“我”的述说,缓缓的抖落出一段发生在爷爷时期的故事。这就使整个故事的主线设计符合历史真实和生活逻辑。
三,演员的低碳表演
在智取威虎山中张涵予作为男一号,影片的灵魂人物,可谓重中之重。从徐克决定拍摄《智取威虎山》到筹备,历时四年的时间,其间经历各种变故,但有一点导演自始至终的坚持一点——饰演扬子荣的人选只能是张涵予。徐克导演说,张涵予第一次试装的时候,就完全相信他就是杨子荣。徐克导演认为演员必须和其饰演的角色有一点的相同之处。在现实生活中张涵予生于北京是从小在部队大院中长大的。看到军人会去敬礼,听到国歌会热血彭拜,闲暇时间喜欢写写字,看看书,这样一个老干部式的张涵予无疑和我们的革命英雄有某种共同之处。张涵予作为大陆硬汉形象的代表性演员,塑造了《集结号》的谷子地,《风声》的吴志国等等,不只一次的出演军人这一形象,但令人惊喜的是他的军人形象没有同质化,他的表演没有统一化,所以我们在智取威虎山中看到的是一身黑色皮毛衣帽,画着浓重的眼影,留着络腮胡子,满嘴黑话的杨子荣。这是张涵予带给我们的又一次完美表演,也让杨子荣这个角色和之前在样板戏、电影或话剧中的经典红色英雄形象截然不同。
在电影中,张涵予版的杨子荣一出场就与众不同,因为独特的形象被首长少剑波怀疑真假。自此,张涵予给观众呈现出了一个不像侦察员的侦察员。随着和土匪矛盾的激化,张涵予与当地军队主管203对于作战的计划越来越不同。特别是203看到他将土匪的虎皮大袄穿在身上的时候,203长叹一口气,不禁怀疑这真是一个共产党员吗。对这个阶段杨子荣的演绎,面对203 的命令口服心不服,眼神坚定自有自的想法。好戏当然还在后头,张涵予打进土匪老巢,要让土匪相信自己是胡彪,此时,张涵予孤身入虎滩,经受可怖的层层试探。于是一脸大胡子,满嘴说黑话,会讲故事,会唱二人转的胡彪就出现了。张涵予在一招一式、 一言一行中,山崩于前不变色,虎啸于后而不惊。在杨子荣被押在大殿,座山雕的手下对张涵予进行拷问时,头目问张涵予为何脸红了,这个时候我们观众可想而知张涵予是多么的紧张。但我们却在一个特写镜头看到了张涵予抬起头,面部表情十分放松说“防冷涂的蜡”。这样细致入微的镜头数不胜数,在随后张涵予面对座山雕举着枪的时候的,张涵予顶抢而上,面不改色,差点领观众也以为张涵予就是土匪,回顾整个智斗座山雕片段,这样细微的特写镜头数不胜数。从这些折服观众的细节,不难看出,正如张涵予自己所说,对杨子荣的情绪掌控,心思揣度都是一次次把自己投入其中的结果
四.善于激发陶冶型的自由情感
在智取威虎山当中,我们不止一次的被感动着,革命的先辈们为了我们的和平盛世而奋斗着。电影中,韩庚的爷爷‘“小栓子”爸爸被土匪杀死,妈妈被土匪拐走,可怜还是孩子的‘“小栓子”到处流浪。有一个细节相信让我们观众影响深刻,在“小栓子”明白203他们是好人的时候,爬到雪地里把之前被他打烂的玉米棒子一颗颗小心翼翼的捡起来。多么懂事可怜的孩子啊,和我们今天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当代,高碳文化因其低俗化,虚假化,泛娛乐化等特点充分适应了人性的欲求,从而蓬勃发展,但是这种文化仅仅满足于人们短暂的猎奇心,没有过多的德行价值在其中。而智取威虎山注重发掘和锻炼艺术作品的正面美学价值,新版的智取威虎山善于运用具象化的镜头语言,创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挖掘其中的人性光辉,给观众以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陶冶,让观众反复的领会,细心的感悟,用全部的心灵去探究和领悟。智取威虎山所有的这些艺术特征都彰显出明显的低碳美学色彩。
红色经典电影可以引起一代一代观影群众的共鸣,红色电影的价值和意义是无与伦比的。激活红色经典影片的精神补钙机能,并认真加以引导,对于我们做好塑魂育人世纪工程大有裨益。正如电影智取威虎山,他打破了所有的代沟,给我们每一个人以感动。真希望中国的电影界能多些这样的佳作,让电影真正的激起我们的自由情感。
参考文献:
[1]杨一威:《徐克导演电影》,2016年第1期。
[2]马立新:《论低碳表演—一种新型影视表演艺术理念的构建》
[3] 马立新:《自由情感美学与低碳美学论要》
作者简介:贾亚曙(1993—),女,汉族,籍贯:山东菏泽,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