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有时候是细腻的,就来自于我们心中一霎那的感受,像在阴霾的天空下抬头,突然看到从树杈间透出了一丝阳光。
就像诗人柳宗宣的这首《即兴曲》——命运给我们准备的一首即兴曲——不管我们有多少奔波的苦楚,只要我们缓下匆匆的步履,卸下心灵的重负,它的旋律就会不经意地在我们周围轻轻回荡。
出租车上,路边国槐
洒落它细碎的花蕊
诗人有一段北漂的经历,人到中年,在异乡讨生活。槐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诗歌起笔写的是在一辆出租车上看到路边国槐的凋落。是这一刻途中的缓慢才让他注意到槐花已从热烈开到荼蘼?诗人没有明言,但我看到其中所省略掉的,一个人埋首于生活,偶尔歇下来看到花朵后内心的欢悦和酸楚。
淡青色的槐花
轻敷了一地
接着诗人用一个“敷”字来形容淡青色的槐花对地面浅浅的覆盖,轻轻的,像是诗人自己在轻抹;有一丝丝的怜惜,但并不伤感,甚至还有一种轻轻的抚慰。有人说,每一个词语都是我们内心的显现,这个“敷”字,我相信它仍然是代表着一种细心的、温情的呵护。是槐花对大地的呵护,也是对诗人此刻孤寂心灵的呵护。
嗡嗡鸣响的市声中
它们悄无声息地播撒
在喧嚣的市声中,这些槐花其实不是凋落,而是悄无声息的播撒。至此,诗人又悄悄地把笔锋一转,将槐花的凋落比作在播撒着什么。播撒什么?是不是因为前面的呵护,此刻这些花要结成了果实,并作为种子播撒出去?闹和静衬托出的是诗人心境的悄然变化,他已经欣喜于这些花在喧闹中的出现。
有时,落在你的颈脖
或小学生的背包上
“你”是谁?和诗人一样飘泊在北京的人?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落在颈脖的这种切肤感。这个第二人称拉近的人和人的关系,强调的是感同身受,共同的见证,不是冷漠的旁观。诗人欣喜于槐花对和自己同命运的人的播撒,同样也欣喜它落在那些小学生的书包上——这也是在这座城市急促奔波的人,他希望槐花也播撒在这些弱小的心灵里。
你正从编辑部出门
踩到它们细小的身子
“你”从编辑部出来,正如我来到编辑部门口,这是一种遭遇。但因为槐花,今天的遭遇与以前的遭遇是不一样的,他们都被路边的槐花所惊动。诗人这里将槐花作了一个人格化处理,说朋友踩到了槐花细小的身子,给了槐花以人一样的生命。我觉得这其实是人和物的一种相互激活,是诗人的心也开出了花朵。
地面的颜色和灰暗心境
被改变。时序已进入初夏
至此,灰暗的柏油地面因为槐花的洒落有了明亮的色彩,“我”灰暗的心境也被改变。中国诗歌传统特别注重情与景的关系,或因景生情,或因情生景,诗人这里明显的是因景生情,是槐花的明亮映照了诗人灰暗的心境。我相信在那一刻诗人的心也是明亮的,即使槐花开到初夏,在凋零,诗人的心也要捧住它的飘落。
这残存的美可以留恋
惟一的六月北方的槐花
诗人最后写到“残存的美”,与前面那种淡淡的温情相比,陡然多了一种伤感的味道。是感慨槐花之美的即将凋落,还是感慨人生华年的流逝,我想二者兼而有之。在六月的北方,槐花在时光中的坚持像多少人在寂寞中的坚守啊,这就是命运的旋律,这就是诗人与人生欢悦而又酸楚的较量。
就像诗人柳宗宣的这首《即兴曲》——命运给我们准备的一首即兴曲——不管我们有多少奔波的苦楚,只要我们缓下匆匆的步履,卸下心灵的重负,它的旋律就会不经意地在我们周围轻轻回荡。
出租车上,路边国槐
洒落它细碎的花蕊
诗人有一段北漂的经历,人到中年,在异乡讨生活。槐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诗歌起笔写的是在一辆出租车上看到路边国槐的凋落。是这一刻途中的缓慢才让他注意到槐花已从热烈开到荼蘼?诗人没有明言,但我看到其中所省略掉的,一个人埋首于生活,偶尔歇下来看到花朵后内心的欢悦和酸楚。
淡青色的槐花
轻敷了一地
接着诗人用一个“敷”字来形容淡青色的槐花对地面浅浅的覆盖,轻轻的,像是诗人自己在轻抹;有一丝丝的怜惜,但并不伤感,甚至还有一种轻轻的抚慰。有人说,每一个词语都是我们内心的显现,这个“敷”字,我相信它仍然是代表着一种细心的、温情的呵护。是槐花对大地的呵护,也是对诗人此刻孤寂心灵的呵护。
嗡嗡鸣响的市声中
它们悄无声息地播撒
在喧嚣的市声中,这些槐花其实不是凋落,而是悄无声息的播撒。至此,诗人又悄悄地把笔锋一转,将槐花的凋落比作在播撒着什么。播撒什么?是不是因为前面的呵护,此刻这些花要结成了果实,并作为种子播撒出去?闹和静衬托出的是诗人心境的悄然变化,他已经欣喜于这些花在喧闹中的出现。
有时,落在你的颈脖
或小学生的背包上
“你”是谁?和诗人一样飘泊在北京的人?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落在颈脖的这种切肤感。这个第二人称拉近的人和人的关系,强调的是感同身受,共同的见证,不是冷漠的旁观。诗人欣喜于槐花对和自己同命运的人的播撒,同样也欣喜它落在那些小学生的书包上——这也是在这座城市急促奔波的人,他希望槐花也播撒在这些弱小的心灵里。
你正从编辑部出门
踩到它们细小的身子
“你”从编辑部出来,正如我来到编辑部门口,这是一种遭遇。但因为槐花,今天的遭遇与以前的遭遇是不一样的,他们都被路边的槐花所惊动。诗人这里将槐花作了一个人格化处理,说朋友踩到了槐花细小的身子,给了槐花以人一样的生命。我觉得这其实是人和物的一种相互激活,是诗人的心也开出了花朵。
地面的颜色和灰暗心境
被改变。时序已进入初夏
至此,灰暗的柏油地面因为槐花的洒落有了明亮的色彩,“我”灰暗的心境也被改变。中国诗歌传统特别注重情与景的关系,或因景生情,或因情生景,诗人这里明显的是因景生情,是槐花的明亮映照了诗人灰暗的心境。我相信在那一刻诗人的心也是明亮的,即使槐花开到初夏,在凋零,诗人的心也要捧住它的飘落。
这残存的美可以留恋
惟一的六月北方的槐花
诗人最后写到“残存的美”,与前面那种淡淡的温情相比,陡然多了一种伤感的味道。是感慨槐花之美的即将凋落,还是感慨人生华年的流逝,我想二者兼而有之。在六月的北方,槐花在时光中的坚持像多少人在寂寞中的坚守啊,这就是命运的旋律,这就是诗人与人生欢悦而又酸楚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