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波澜起伏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叙文写作之
  【写作目标】
  掌握将记叙文写得波澜起伏的常用方法,并试着在记叙文中制造波澜。
  【技法指津】
  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文章如同记流水账,使人感到乏味、单调,不忍卒读。而富于变化的文章则情节波澜起伏,结构曲折多变,读起来使人感到兴味盎然,手不释卷,让读者随着情节的起伏、人物的悲喜或屏息凝神,或蹙眉动容……那么,怎样才能让记叙文的情节变得波澜起伏呢?有以下方法可供大家借鉴:
  一、运用抑扬手法。常用的有“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人们认识事物开始时会因为了解不全面而产生误解,等了解深入后态度才会发生一定的转变。
  二、运用铺垫手法。对要写的人和事先不直说,而是作种种铺垫,给人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然后不吝笔墨,渲染气氛,烘云托月,再入妙境。运用这种手法写作,往往具有“山外有山”的表达效果。
  三、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比、蓄势、插叙、擒纵、张弛等表现手法构成文章的波澜。值得注意的是,情节的波澜是由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决定的。因此我们写文章时,要在符合情理的情况下追求行文的曲折多变,不可为曲而造曲,以至于违背事理,贻笑大方。
  综上所述,我们在把记叙文写得富有波澜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两点:第一、注意情节的合理性,不故弄玄虚;第二、注意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而服务。
  【牛刀小试】
  那从前的影子
  □邱 洁
  有一个人,时刻如影子般萦绕在我的脑海。他就是徐峰,我的小学老师。
  在习惯了女老师的教学之后,徐老师的出现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于是,每次上他的课时,我总是低着头。等到我上五年级的时候,我依旧是一个内向腼腆,从不敢回答老师问题的孩子。直到那一天,才让我对徐老师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改观。
  一个炎热的夏日正午,我因身体虚弱导致胃病发作,痛苦不已,只好被身边的同学一次次地搀扶进厕所,那段时间是我最难受的时候。就在我绝望之际,他出现了,把我搀扶进了教室,倒热水给我喝,并打电话给我爸妈。恍惚间,我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家。妈妈对我说:“徐老师打电话来时,我都吓坏了,你现在好些了吗?”听了妈妈的话,我才知道,原来是徐老师帮助了我。
  从那以后,我内心就对徐老师充满了感激。
  课堂外,徐老师不仅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也关注着我们的家庭生活。有时,我们也会把家里发生的愉快或不愉快的事情告诉他,他总是默默地听着每一件事,所以就成了我们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有一天,徐老师生病了,这件事被我们班的“传声筒”知道了,在班里传得沸沸扬扬的。我们也注意到,发现他每次上课都故意调高嗓音,不让我们听出,可是我们仍然察觉出了他洪亮的说话声中夹杂的一丝沙哑。于是,我们便开始了“关心徐老师”的活动。每到下课,都会有一部分同学到徐老师的办公室外放风,在确定里面没有人后才像做贼一样溜进去,在他的水杯中放入一些菊花——这菊花可不是一般的菊花,这是我妈妈在家乡种的,润嗓子可好了;我们还会在他的办公桌上放一些梨或其他水果。不过,好景不长,徐老师很快就发现了我们的“小动作”。
  当徐老师来询问我们的时候,我们齐声说:“徐老师,我们学雷锋做好事,从来不留姓名的。”引得徐老师一阵充满爱意的“责备”。
  徐老师爱我们,我们也爱徐老师。他的爱像影子一样,永远伴随着我们成长。
  点评:本文主要写了一位叫徐峰的男老师给“我们”所带来的关爱。跟一般写老师的作文相比,贵在其情节富有波澜。起先听到来的是男老师,“我”心中充满不安;但是,“我”生病时徐老师对“我”的照顾马上改变了自己对老师的看法;最为精彩的是,在徐老师的潜移默化下,“我们”学会了关心老师。全文通过记叙师生之间互相关爱的故事,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同时也使徐老师的形象深入人心。
  【误区警示】
  一是不讲顺序,缺乏时空转换。如果能够在开篇用倒叙,中间用插叙或者是补叙的方法来构思,文章自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二是不分详略,平均花费笔墨。同学们在动笔前要精心构思,尤其是详写的细节要考虑好,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是不设悬念(铺垫),缺少张弛开合。如果能够把那些紧张生动的与平淡舒缓的部分穿插开来,或者设悬念、埋伏笔,就会使文章显得张弛有度,悬念迭生。
  【延伸训练】
  请以“我依然懂你”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讲述你的故事,倾吐你的心声,展现你的才华。要求: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误解。也许你曾鄙视过心目中的英雄,也许你曾痛恨过深爱你的亲人,也许你曾背叛过关心你的朋友……但随着岁月变迁,你终究会懂得那一颗颗火热的心。
  在理解了文意后,文章的情节仍需要精心安排;但不管怎么写,大家都要注意在情节上设置波澜。
其他文献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  1.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作用:因为她看到“母亲那双手,干裂、黝黑,手指上還缠着层层胶布”,心疼母亲,彰显出她性格上善解人意、懂事的一面,为下文写她对母亲态度的转变作铺垫。2.(1)勤劳俭朴:母亲起早贪黑地帮别人修鞋赚钱养家供她上学,双手干裂,还缠着层层胶布,自己却连一件好衣服也没有。(2)善解人意,爱女儿:知道女儿因为自己修鞋而自卑时主动跑到更远的地方去修鞋。3.设置悬
期刊
【写作目标】  1.学会观察景物的特征。  2.学会在记叙文中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写景状物。  【技法指津】  描写景物要抓住特征,细致观察就是抓住景物特征的前提。写作前,大家首先要选好观察点,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做到融情于景。具体来说,同学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  写作时,同学们要对所描绘的景物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这样才能纵览整体,把握局部,捕捉特征,
期刊
【阅读前言】  排比是指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大致相同、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总之,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有较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雨  王 蒙  我喜欢雨,从小。  “细雨鱼儿出,微
期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相信大家对“子在川上曰……”这句话非常熟悉,它多用来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这里,“川”的本意是指水道、河道,其造字思路与“水”基本相同,而且在古代的字形结构中,“川”与“水”的形态也非常相像。  且看下图中“川”字的演变过程:  “水”的甲骨文的中间是一条实线,两侧为虚线,着眼点在于河道中的
期刊
【诗词展示】  桃花人面各相红,  不及天然玉作容。  总向风尘尘莫染,  轻轻笼月倚墙东。  【鉴赏品析】  诗歌前两句用桃花的红艳来反衬梨花的洁白,赞美了梨花的清新淡雅。在诗人看来,“桃花”“人面”的红艳,怎能比得上梨花本色的洁白。“不及”二字,品评出次第高下,显示出诗人的情爱所钟。次句“不及天然玉作容”则蕴含了诗人对“天然”的向往与赞美。统观诗的前两句可知,诗人不只是在写梨花的外表,而是把梨
期刊
【写作目标】  1.了解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顺序及其所起的作用。  2.根据文章中心和人物感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景物描写顺序行文。  【技法指津】  在一篇非单纯写景的记叙文中,景物描写应点到为止,不宜过多铺排。因此,同学们要想抓住景物特征,除了要从细节上凸显景物的与众不同外,还要精心设计描写景物的角度,做到景中有序。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按照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描写
期刊
记叙文阅读之  【阅读前言】  在记叙文中,语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文中的修辞手法,定能为文本增色不少。  比喻就是一种常用且常见的修辞手法。写作时,若能恰当地运用比喻修辞,对事物的特征进行一定的描绘和渲染,就可以使事物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素颜如雪  □李 娟  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
期刊
渐暖的天气,破冰的流水,渐绿的柳枝,吐芽的苞蕾,这些春的使者驱散了料峭的寒风,送来了温暖的气息。放眼望去,滔滔湖水泛起层层涟漪,隐约间,远处出现了一只小小的船,一个披着旧棉衣的人正匆忙驶回岸边。那个人就是我的爷爷。  爷爷是一个退休了很长时间的保安,他个子不高,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淡淡的眉毛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总是戴着一顶破草帽,露在帽沿外边的头发已经斑白了。我知道,爷爷已经没有年轻时那么
期刊
【阅读前言】  借代指的是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指出所描述的对象,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手法。准确地把握借代修辞,有助于更好地体会文章语言的表达效果,理解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有些人  □张晓风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即使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
期刊
生活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大书,只有加上一个轻轻的微笑,才能减去一些失意的痛苦;生活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长路,只有多一些坦然的微笑,才会少一些跋涉的艰辛;生活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只有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与感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