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了“化工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课程改革,通过分析化工设备点检员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本课程目标,依据职业能力培养的特点构建了项目化学习情境,按照行动导向方法的设计教学环节,并制定考核方案。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化工机械;状态监测;故障诊断;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冯秀(1975-),女,江苏徐州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机械技术系,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004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9-0092-02
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占有特殊地位。高职院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然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仍然面临着这样的尴尬情形:一方面是高职院校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我国仍然缺乏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每年有大量的高职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但就业率并不是很高。根本原因在于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毕业生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切实需求。因此,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1,2]因此,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3]基于此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在《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提出,应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教学模式这种课程模式要求,在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一体化的情况下,引领学生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基于这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理念,对高职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化工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改革思路如下。
一、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1.职业岗位(群)分析
通过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跟踪行业、企业对化工设备专业人才的需求,明确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3到5年就业的职业目标岗位群如图1所示。
本课程主要是为完成设备管理员岗位中化工设备中级点检员所必须的检测与诊断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设备点检员是我国第十一次发布的新职业(2008年)中的一个新职业。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日益向大型、连续、高速和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全面停产,打乱整个生产计划,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一些工业企业改变生产设备的维修模式,由传统的周期性计划维修模式和事后检修模式转向点检定修制下的设备状态维修模式。设备状态维修模式是对生产设备(系统)的关键设备点,通过在线人工和智能诊断系统及设备寿命周期分析评价系统进行检测、监控和集成,准确判断运行设备劣化程度,确定设备是否需要检修以及何时检修,制定维修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全程监控。这种模式能够帮助人们准确预测设备的使用寿命,避免了周期性计划检修和事后维修的弊端,为设备(系统)的安全运行,降低设备事故,实现效益最大化奠定了基础。这种维修模式的推广应用,催生了设备点检员这一新职业。[4]
2.整体设计思路
依据点检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设计了本课程整体思路,如图2所示。
二、课程目标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化工设备常用检测仪器、仪表及工具,对在线化工设备进行定点、定期的检查,对照标准发现设备的异常现象和隐患,分析、判断其劣化程度,提出检修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监控,达到化工设备点检员中级工的水平和要求。同时,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及与人协作的能力,培养敬业精神、环保与安全意识,为将来从事化工设备点检、检维修工作打下基础。为了要实现这个总体目标,具体要具备:(1)七个能力目标:具有选择和使用设备检测仪器(故障听诊仪、泄漏检测仪、冲击脉冲计、测振仪、测温仪)能力;具有确定检测设备测量点能力;具有信号分析处理能力;具有依据标准诊断设备状态能力;具有根据化工设备常见的故障现象,准确诊断其故障类型、产生的部位及严重程度,并提出检修方案能力;具有事后故障分析处理能力;具有监控维修全过程的能力。(2)七个知识目标:熟悉化工设备点检工操作规程;了解化工设备点检过程中的安全知识;了解常用检测仪器的结构、原理、性能指标,并掌握其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了解、掌握信号常用分析与处理方法;掌握化工设备常见故障类型及症状;掌握化工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掌握典型化工设备及其零部件英文专业词汇。(3)四个素质目标:通过动手实践训练,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通过合作完成化工设备点检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及与人协作的能力;通过汇报及答辩,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与人交流能力;通过查找资料自行设计和编制点检程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精神和再学习的能力。
三、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1.能力训练项目载体设计说明
因为本课程研究对象是化工机械,依据工作原理化工机械分为静设备和动设备,在静设备中典型设备是换热器,动设备中典型设备是泵。因此本课程能力训练项目载体设计如图3所示。
2.能力训练项目内容
依据学习知识由易到难的规律及设备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确定了课内项目一和项目二及课外项目一和项目二。具体实施的项目名称及任务见下表1所示。
四、“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过程设计
1.教学情景设计
在本门课程学习中,将课堂学习设置成工作过程的情境,老师的身份是检维修公司巡检员(布置任务、监督、指导和验收),学生为检维修公司点检员,如图4所示。将化工设备班学生分为10个点检班组,每个班组民主推荐检点检班长一人。由巡检员对这些班长进行任务分配,班长接任务后再给成员进行分工和任务分配,并明确每人的职责,保证本班组按期高质量完成项目任务。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整个工作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做解惑、评价等辅助性工作。
2.具体训练项目的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主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式。在上次课的最后,巡检员向点检员布置下次课工作任务。学生们在课余以工作小组为单位分头查阅各种参考资料来确定点检方案,并分析、汇总资料做成汇报材料。上课时首先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观点,然后巡检员从方案的可行性、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点评,指出不当之处,并指导他们改正。经过修改完善点检方案以后,点检员在实训室进行点检操作,此时巡检员巡视、纠正点检员不当操作。点检操作结束之后,小组成员对操作过程进行讨论,探讨改进之处,交流分享心得体会,巡检员对工作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布置课外训练项目及下节课工作任务。
3.考核方案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建立新的考核评价方案,统一标准,力求做到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全面性以及可操作性。在新的评价体系中,打破了单由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现状,而是采用了多元评价主体、多种评价内容以及多样评价的方式。为培养学生实操能力,考核把重点放在了平时的项目训练上,两大项目共占60%,平时成绩占25%,期末理论闭卷考试成绩占15%,总分由各项目分数相加而得。课程评分采用百分制即: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项目考核成绩(综合个人情况与小组考核情况)+期末试卷成绩。项目打分主要看态度、操作过程、分析和处理结果、在合作项目中所起的作用。如在项目任务训练中有弄虚作假的情况,本次任务为零分。发现三次,本课程无成绩。
五、结语
对“化工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课程进行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教学,不仅强化了专业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团队合作、沟通等社会能力及创新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在后续课程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学习中,学生们表现出了较强的文献检索能力和方案组织与实施能力,思维活跃,学习主观能动性强,毕业论文的学术水平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利.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2]赵金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3]刘小廷.“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J].正德学院学报,2009,7(1):4-7.
[4]设备点检员[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388654.html.
(责任编辑:刘辉)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化工机械;状态监测;故障诊断;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冯秀(1975-),女,江苏徐州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机械技术系,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004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9-0092-02
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占有特殊地位。高职院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然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仍然面临着这样的尴尬情形:一方面是高职院校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我国仍然缺乏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每年有大量的高职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但就业率并不是很高。根本原因在于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毕业生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切实需求。因此,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1,2]因此,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3]基于此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在《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提出,应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教学模式这种课程模式要求,在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一体化的情况下,引领学生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基于这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理念,对高职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化工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改革思路如下。
一、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1.职业岗位(群)分析
通过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跟踪行业、企业对化工设备专业人才的需求,明确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3到5年就业的职业目标岗位群如图1所示。
本课程主要是为完成设备管理员岗位中化工设备中级点检员所必须的检测与诊断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设备点检员是我国第十一次发布的新职业(2008年)中的一个新职业。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日益向大型、连续、高速和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全面停产,打乱整个生产计划,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一些工业企业改变生产设备的维修模式,由传统的周期性计划维修模式和事后检修模式转向点检定修制下的设备状态维修模式。设备状态维修模式是对生产设备(系统)的关键设备点,通过在线人工和智能诊断系统及设备寿命周期分析评价系统进行检测、监控和集成,准确判断运行设备劣化程度,确定设备是否需要检修以及何时检修,制定维修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全程监控。这种模式能够帮助人们准确预测设备的使用寿命,避免了周期性计划检修和事后维修的弊端,为设备(系统)的安全运行,降低设备事故,实现效益最大化奠定了基础。这种维修模式的推广应用,催生了设备点检员这一新职业。[4]
2.整体设计思路
依据点检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设计了本课程整体思路,如图2所示。
二、课程目标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化工设备常用检测仪器、仪表及工具,对在线化工设备进行定点、定期的检查,对照标准发现设备的异常现象和隐患,分析、判断其劣化程度,提出检修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监控,达到化工设备点检员中级工的水平和要求。同时,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及与人协作的能力,培养敬业精神、环保与安全意识,为将来从事化工设备点检、检维修工作打下基础。为了要实现这个总体目标,具体要具备:(1)七个能力目标:具有选择和使用设备检测仪器(故障听诊仪、泄漏检测仪、冲击脉冲计、测振仪、测温仪)能力;具有确定检测设备测量点能力;具有信号分析处理能力;具有依据标准诊断设备状态能力;具有根据化工设备常见的故障现象,准确诊断其故障类型、产生的部位及严重程度,并提出检修方案能力;具有事后故障分析处理能力;具有监控维修全过程的能力。(2)七个知识目标:熟悉化工设备点检工操作规程;了解化工设备点检过程中的安全知识;了解常用检测仪器的结构、原理、性能指标,并掌握其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了解、掌握信号常用分析与处理方法;掌握化工设备常见故障类型及症状;掌握化工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掌握典型化工设备及其零部件英文专业词汇。(3)四个素质目标:通过动手实践训练,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通过合作完成化工设备点检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及与人协作的能力;通过汇报及答辩,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与人交流能力;通过查找资料自行设计和编制点检程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精神和再学习的能力。
三、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1.能力训练项目载体设计说明
因为本课程研究对象是化工机械,依据工作原理化工机械分为静设备和动设备,在静设备中典型设备是换热器,动设备中典型设备是泵。因此本课程能力训练项目载体设计如图3所示。
2.能力训练项目内容
依据学习知识由易到难的规律及设备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确定了课内项目一和项目二及课外项目一和项目二。具体实施的项目名称及任务见下表1所示。
四、“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过程设计
1.教学情景设计
在本门课程学习中,将课堂学习设置成工作过程的情境,老师的身份是检维修公司巡检员(布置任务、监督、指导和验收),学生为检维修公司点检员,如图4所示。将化工设备班学生分为10个点检班组,每个班组民主推荐检点检班长一人。由巡检员对这些班长进行任务分配,班长接任务后再给成员进行分工和任务分配,并明确每人的职责,保证本班组按期高质量完成项目任务。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整个工作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做解惑、评价等辅助性工作。
2.具体训练项目的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主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式。在上次课的最后,巡检员向点检员布置下次课工作任务。学生们在课余以工作小组为单位分头查阅各种参考资料来确定点检方案,并分析、汇总资料做成汇报材料。上课时首先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观点,然后巡检员从方案的可行性、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点评,指出不当之处,并指导他们改正。经过修改完善点检方案以后,点检员在实训室进行点检操作,此时巡检员巡视、纠正点检员不当操作。点检操作结束之后,小组成员对操作过程进行讨论,探讨改进之处,交流分享心得体会,巡检员对工作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布置课外训练项目及下节课工作任务。
3.考核方案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建立新的考核评价方案,统一标准,力求做到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全面性以及可操作性。在新的评价体系中,打破了单由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现状,而是采用了多元评价主体、多种评价内容以及多样评价的方式。为培养学生实操能力,考核把重点放在了平时的项目训练上,两大项目共占60%,平时成绩占25%,期末理论闭卷考试成绩占15%,总分由各项目分数相加而得。课程评分采用百分制即: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项目考核成绩(综合个人情况与小组考核情况)+期末试卷成绩。项目打分主要看态度、操作过程、分析和处理结果、在合作项目中所起的作用。如在项目任务训练中有弄虚作假的情况,本次任务为零分。发现三次,本课程无成绩。
五、结语
对“化工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课程进行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教学,不仅强化了专业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团队合作、沟通等社会能力及创新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在后续课程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学习中,学生们表现出了较强的文献检索能力和方案组织与实施能力,思维活跃,学习主观能动性强,毕业论文的学术水平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利.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2]赵金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3]刘小廷.“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J].正德学院学报,2009,7(1):4-7.
[4]设备点检员[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388654.html.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