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0年前后,抗日战争进入艰苦的岁月。日军集中兵力,疯狂对山西敌后根据地进行扫荡,加之山西又遭到了百年不遇的旱、蝗、涝等自然灾害,造成严重的困难局面。阎锡山为摆脱困境,提出了兵农合一等政策,开展生产自救、纺线织布活动。当时处于阎管区(亦称二战区)的晋南一带办起了织布传习所,以解决抗战部队短缺服装的状况。
当时,乡宁县34个村公所都办起了织布传习所。在城边有大石头、碾角、樊家坪、内阳等。传习所的学习分为三级:一级是县,各村公所选拔较有素质妇女,集中在田家原村县办"织布工厂"培训,技术达到要求为教员,负责二级培训;二是村公所再从各闾抽调年轻媳妇,分期分批集中到村办织布传习所,经过学习,技术达到要求再回各闾,技术优先者为教员;三级是各闾,同样也是挑选年轻媳妇,集中到本闾传习所,在教员的指导下,进行织布技术学习。
其中,碾角村公所织布传习所就设在本村相邻两座院内的三孔土窑中。所长是罗河村的杜隆,会计是麻子角村的关钧,伙管员是柏凹村的王世春,女管理员是罗河的阎清灵。教员有3名,两名女教员为田家原村高起章妻和高师傅,男者姓王,外籍人。灶房另设一处,炊事员是该村的贾会祥、邓国五。每天两顿饭,以玉米面为主,隔几天可以吃一次面条,生活十分艰苦。
参加第一期(1941年春)培训的学员有:罗河村的贺花子、吴兰英,石碣村的曹花子、杜爱梅、张玉枝,任家河的高秀珍、冯贵珍,刘家原的陈二女,集庄沟的丁改子,万家沟的史秀英等40余人。学习期间集中生活,军事化管理。每天起床以吹哨为令,集合上操,上课听讲,分开学习。晚上由女管理员教学文化、认字、唱歌,有时开会或加班,制度很严,要求小事不请假,大事少请假。
开始时,所里只有8台织布机,10余辆纺线车,随着学员的增加,最后发展到18台织布机、14台纺线车。学员按操作的程序:处置线纽-浆线-倒线-勾线-装机-织布,分工轮流学习。每台机最多装6匹(36丈)布的线,至少也不低于两匹,目的是便于不同类型的学员操作。为不影响织布速度,当织有两匹布时,就得剪下来凉干,交给保管员,到一个月时,县上验收员和所里干部共同查验,清数上缴。
在学习中,学员们还开展比赛活动,看谁学得快、织得多、质量好,进行奖励。第一年终,就有曹花子、贺花子、丁改子等5人,因每天织布超过3丈,且织得平光无疵,被评为优秀,每人发衣服一身(即发当时织的灰布3.2丈)。学习期满或技术熟练者,可提前回到各闾任教,为三级教员。
罗河闾织布传习所设在本村上场三间大瓦房内,所长是阎武瑞(闾长兼),教员是贺花子,学员有任芝兰、张桂娣、杨小娥等10余人,织布机由2台增加到6台,纺线车每户都有,也是集体生活、统一管理。
"织布传习所"的创办,使乡宁县家庭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有所提高,家庭式的手工纺织业开始兴起,生产力得到发展。(责编 晓言)
当时,乡宁县34个村公所都办起了织布传习所。在城边有大石头、碾角、樊家坪、内阳等。传习所的学习分为三级:一级是县,各村公所选拔较有素质妇女,集中在田家原村县办"织布工厂"培训,技术达到要求为教员,负责二级培训;二是村公所再从各闾抽调年轻媳妇,分期分批集中到村办织布传习所,经过学习,技术达到要求再回各闾,技术优先者为教员;三级是各闾,同样也是挑选年轻媳妇,集中到本闾传习所,在教员的指导下,进行织布技术学习。
其中,碾角村公所织布传习所就设在本村相邻两座院内的三孔土窑中。所长是罗河村的杜隆,会计是麻子角村的关钧,伙管员是柏凹村的王世春,女管理员是罗河的阎清灵。教员有3名,两名女教员为田家原村高起章妻和高师傅,男者姓王,外籍人。灶房另设一处,炊事员是该村的贾会祥、邓国五。每天两顿饭,以玉米面为主,隔几天可以吃一次面条,生活十分艰苦。
参加第一期(1941年春)培训的学员有:罗河村的贺花子、吴兰英,石碣村的曹花子、杜爱梅、张玉枝,任家河的高秀珍、冯贵珍,刘家原的陈二女,集庄沟的丁改子,万家沟的史秀英等40余人。学习期间集中生活,军事化管理。每天起床以吹哨为令,集合上操,上课听讲,分开学习。晚上由女管理员教学文化、认字、唱歌,有时开会或加班,制度很严,要求小事不请假,大事少请假。
开始时,所里只有8台织布机,10余辆纺线车,随着学员的增加,最后发展到18台织布机、14台纺线车。学员按操作的程序:处置线纽-浆线-倒线-勾线-装机-织布,分工轮流学习。每台机最多装6匹(36丈)布的线,至少也不低于两匹,目的是便于不同类型的学员操作。为不影响织布速度,当织有两匹布时,就得剪下来凉干,交给保管员,到一个月时,县上验收员和所里干部共同查验,清数上缴。
在学习中,学员们还开展比赛活动,看谁学得快、织得多、质量好,进行奖励。第一年终,就有曹花子、贺花子、丁改子等5人,因每天织布超过3丈,且织得平光无疵,被评为优秀,每人发衣服一身(即发当时织的灰布3.2丈)。学习期满或技术熟练者,可提前回到各闾任教,为三级教员。
罗河闾织布传习所设在本村上场三间大瓦房内,所长是阎武瑞(闾长兼),教员是贺花子,学员有任芝兰、张桂娣、杨小娥等10余人,织布机由2台增加到6台,纺线车每户都有,也是集体生活、统一管理。
"织布传习所"的创办,使乡宁县家庭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有所提高,家庭式的手工纺织业开始兴起,生产力得到发展。(责编 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