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我国教育中的主要学科,小学的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从学生步入学习生涯起,着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探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合作学习的开展对于小学生而言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相互促进,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水平。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意义,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大部分小学生都认为语文课是枯燥乏味的,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难以进一步提升。开展合作学习,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在小组成员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融洽的学习氛围影响下,学生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与传统的学习模式不同,合作学习有利于缩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在进行分组时,教师会充分考虑小组成员间的平衡性,使小组成员在学习中能够实现优缺点互补,这样在进行讨论时,能够呈现“强扶弱”的学习趋势,帮助学差生提高学习能力,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异,实现同学间的共同进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三)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小学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义务教育的办学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学生沟通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较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在协调小组成员不同意见的同时,强化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还可以让学生懂得站在他人角度上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提高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的
教学策略
(一)改变教学方式,创设合作情境
教师要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合作学习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这需要教师贯彻“以人文本”的学生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恰当的合作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入体会学习的乐趣,强化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知,为今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部编教材小学三年级《秋天的雨》的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间进行讨论,谈一谈大家对秋天这个季节的印象,让学生在同学的描述过程中,感受不一样的秋天美,强化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讨论的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开展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小组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共同总结秋天的雨的特点,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感悟秋雨的“五彩缤纷”,体会秋雨的“气味香甜”,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二)注重技巧引导,培养学生合作技能
掌握学习技巧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促进小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升。首先,在合作学习中,沟通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由于合作学习是以集体的形式开展的,在学習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同,讨论中产生的想法自然不同,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传授相关的沟通技巧,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其次,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在讨论过程中难免出现主意拿捏不定的情况,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有效促进合作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部编教材四年级《蝙蝠和雷达》的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明确蝙蝠探路的方式和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设置问题:蝙蝠是动物,雷达是探测器,两个属性不同的事物有什么联系呢?让学生自读课文,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得出统一的结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当学生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从实际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
(三)明确学习任务,确定合作学习方向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为了避免学生合作的盲目性,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导向性,确保合作学习的有序进行。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精心为每个小组划分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分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合作学习情况,合理把控学习进度,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部编教材小学四年级《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是学生需要扎实掌握的宋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先带领学生了解宋词的基本知识,与诗人辛弃疾的简介,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层次地进行分析,如: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走进村子作者看到了什么?②“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走进茅屋,作者是先看到了这对老夫妇吗?③“大儿锄豆溪东,小儿正织鸡笼”,是作者什么时候看到的?用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四)科学分组,确保小组结构平衡
小组的结构平衡是确保学习效率的基础,教师要改变固有的分组习惯,避免进行随机分配,确保小组结构平衡,进而达到学生间互帮互助的学习目的。在进行分组时,教师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保障小组分配的科学性,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尽可能地做到组内成员优势互补,进而达到弥补学生群体中个体差异的效果,促进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共同成长。此外,教师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方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进行高效的语文学习,要想确保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升,就需要教师立足于教学现状,增强与学生的沟通,在交流中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利于进行科学分组,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合作学习的开展对于小学生而言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相互促进,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水平。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意义,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大部分小学生都认为语文课是枯燥乏味的,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难以进一步提升。开展合作学习,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在小组成员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融洽的学习氛围影响下,学生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与传统的学习模式不同,合作学习有利于缩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在进行分组时,教师会充分考虑小组成员间的平衡性,使小组成员在学习中能够实现优缺点互补,这样在进行讨论时,能够呈现“强扶弱”的学习趋势,帮助学差生提高学习能力,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异,实现同学间的共同进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三)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小学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义务教育的办学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学生沟通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较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在协调小组成员不同意见的同时,强化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还可以让学生懂得站在他人角度上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提高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的
教学策略
(一)改变教学方式,创设合作情境
教师要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合作学习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这需要教师贯彻“以人文本”的学生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恰当的合作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入体会学习的乐趣,强化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知,为今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部编教材小学三年级《秋天的雨》的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间进行讨论,谈一谈大家对秋天这个季节的印象,让学生在同学的描述过程中,感受不一样的秋天美,强化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讨论的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开展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小组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共同总结秋天的雨的特点,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感悟秋雨的“五彩缤纷”,体会秋雨的“气味香甜”,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二)注重技巧引导,培养学生合作技能
掌握学习技巧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促进小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升。首先,在合作学习中,沟通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由于合作学习是以集体的形式开展的,在学習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同,讨论中产生的想法自然不同,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传授相关的沟通技巧,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其次,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在讨论过程中难免出现主意拿捏不定的情况,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有效促进合作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部编教材四年级《蝙蝠和雷达》的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明确蝙蝠探路的方式和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设置问题:蝙蝠是动物,雷达是探测器,两个属性不同的事物有什么联系呢?让学生自读课文,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得出统一的结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当学生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从实际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
(三)明确学习任务,确定合作学习方向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为了避免学生合作的盲目性,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导向性,确保合作学习的有序进行。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精心为每个小组划分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分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合作学习情况,合理把控学习进度,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部编教材小学四年级《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是学生需要扎实掌握的宋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先带领学生了解宋词的基本知识,与诗人辛弃疾的简介,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层次地进行分析,如: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走进村子作者看到了什么?②“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走进茅屋,作者是先看到了这对老夫妇吗?③“大儿锄豆溪东,小儿正织鸡笼”,是作者什么时候看到的?用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四)科学分组,确保小组结构平衡
小组的结构平衡是确保学习效率的基础,教师要改变固有的分组习惯,避免进行随机分配,确保小组结构平衡,进而达到学生间互帮互助的学习目的。在进行分组时,教师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保障小组分配的科学性,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尽可能地做到组内成员优势互补,进而达到弥补学生群体中个体差异的效果,促进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共同成长。此外,教师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方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进行高效的语文学习,要想确保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升,就需要教师立足于教学现状,增强与学生的沟通,在交流中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利于进行科学分组,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