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移动和微信没有根本的矛盾。” 电信行业资深分析师付亮说。
2013年1月,微信用户突破3亿。可是,腾讯CEO马化腾和他的微信团队还没来得及欢呼,微信就遇到了诞生以来最大的“坎”——中国移动高层连续放话,将微信视为大的威胁,而微信收费的论调也成了最让马化腾头疼的“谣言”。
中国移动虽然是国内最大的运营商,但这次明显不如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表现得那么淡定。这里面当然有更深层的原因——相较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微信对中国移动的管道与资源伤害更大。
“中国移动并不是技术运营商,只有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才是。也就是说,中国移动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资源相对匮乏,大部分与中国移动签约的互联网企业均把内容资源部署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上。”这是业内皆知的事实。微信3亿用户产生的流量,不但给中国移动带来沉重的网络负担,而且由于中国超过90%的服务器和骨干网都掌握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手中,所以中国移动还要因网间结算再为微信向中国联通或中国电信埋一次单。
而这个结算价格体系是2007年底制定的,到现在已经至少5年了。
微信 “压垮”中国移动
在业务增长放缓、资源又极短缺的情况下,中国移动终于对微信动手了,而且要赶在微信压倒运营商之前。
就在“微信收费”消息传出后,《计算机世界》记者曾多次试图联系微信团队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但对方始终表现得十分谨慎。“微信一定不会对用户收费,但现在也不方便安排采访。”微信公关部门相关人员表示,“普通用户正常使用微信的情况下是绝对不会收费的。我们相信同时也期盼,运营商和OTT公司的关系未来发展成鱼和水的关系或水乳交融,大家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繁荣、和谐共赢。”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微信内部的确正在与工信部和运营商探讨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及针对2.5G网络的技术优化方案。
“微信已经使以中国移动为主的三大运营商的国际漫游、短信、彩信业务受到重大影响。”电信行业资深分析师付亮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以国际长途业务为例,联通固话直接拨打美国长途是8元/分钟,加拨10193 IP电话,是在市话基础上加0.39元/分钟。移动全球通打美国长途,最低资费标准是0.4元/分钟。电信的资费标准则是,打到美国的费用是市话的基础上再加2.4元/分钟,如果买电信推出的专打美国的17900 IP卡电话,最低资费标准是市话再加0.3元/分钟。以这个资费标准来看,尽管运营商近几年多次下调资费标准,但与免费的微信比起来还是没有任何竞争力。
根据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年报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净赚1293亿元,净利增幅创下近3年来的最低。一位中国通信学会专家在采访时透露,“中国移动在前两年就曾私下呼吁专家帮忙向工信部和发改委反映微信收费问题。”但他同时表示,这个话题很敏感,并一再强调,希望记者在文中不要提及他的姓名。
中国移动不傻,“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不是不懂,但它却在对微信收费问题上冲在了最前面。
对此,电信评论家项立刚表示:“中国移动由于缺少宽带牌照,没有固网运营权限,因此,才会对移动业务的发展特别敏感。”固网指固定电话网络,截至2007年底,中国的固网公司有中国网通、中国电信、中国铁通。2008年电信重组后,拥有固网运营资格的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移动借此曲线运营着固网业务。
“如果中国移动计划推出一些捆绑固网的业务,或者与固网关联的促销,都会受到没有宽带牌照的限制——虽然目前也有一些踩界的业务推出。而且中国铁通的固网用户体验很差,现在仍然需要规模投入,这笔钱肯定由中国移动来出。但是,中国移动的流动资金大都在上市公司中国移动里。”付亮说。
2012年5月,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在股东大会上曾表示,希望监管部门可以取消不对称管制,让中国移动早日获得全业务运营牌照。根据工信部出台的686号文件规定:中国移动只能经营利用TD-SCDMA网络开展的无线宽带接入业务,有线宽带业务授权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
除此之外,在网络层面,无论是2G网络还是3G网络,标准都是按照通信网设计的,通信网设计的概念是先保证通话,上网功能是叠加在通话功能之上的,一旦上网占用大量通话资源,就会对中国移动现有业务造成冲击。而微信,恰恰是踩到了中国移动这个最痛的地方。
移动路在何方?
面对中国移动的囧境,很多电信行业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中国移动可以通过管道收费,即调整流量资费标准。”中国通信学会理事张庆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此前香港电信运营商电讯盈科PCCW联合微信推出了8港元包月不限流量使用套餐。在内地,类似的应用模式已经存在,比如中国联通曾在2011年向用户赠送“免费定向流量”,使用人人网等社交平台。目前这样的模式还应用于音悦台、唱吧等App,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包月付费后,该应用所产生的流量全部免费。
此外,更有专家建议,中国移动借用自己的管道优势,自己也推出新的飞信业务,这是一款类似于微信的应用。
近日,中移动广东公司已经对外发起了飞信业务的四个子项目招标,在中标后的一年中,中移动将向这些项目投资6.38亿元。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开始启动新的飞信服务商的招标工作,以往由神州泰岳独家提供服务的局面或将成历史。
“但互联网思维的转变要从运营商本身开始,不能仅仅依靠服务商或者代理商。”付亮说。
对此项立刚也表示:“运营商的根本还在于把管道和服务做好,既做管道,又做业务,会导致运营商更加垄断。”
同时,项立刚还建议运营商做业务管理和计费平台。例如苹果的AppStore,对来自企业的应用与服务进行管理、整合。目前,中国移动有两大平台,即实体营业厅和通信平台10086,“但是它们成本高、效率低,解决的内容也不是很强大。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完全给中国移动提供了提高服务质量、节省成本的潜力,中国老百姓会愿意为好的服务付费。”
另外,业内专家呼吁,不只中国移动,移动互联市场的快速发展,会把三个运营商都赶到4G上。“移动互联网本身对通信网的冲击,是所有电信运营商都会碰到的,运营商们必须在新的形势下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付亮说。
有坊间笑谈,3G时代,中国移动抓了把TD烂牌,很难打。自3G发牌以来,受困于TD-SCDMA产业链不够完善,中国移动相比其他两家运营商明显缺乏3G明星终端——例如苹果不支持TD网络,大量传统全球通用户被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蚕食”。目前虽然中国移动官方数据称TD用户超过1亿,但3G网络使用率并不高,很多省份甚至低于15%。
因此,4G成为中国移动重新抢占市场的新契机。“随着TD-LTE的成熟,中国移动的投资也会逐渐转移,加大对4G的投资。”近日,中国移动高层表示,今年4G建网的开支将会大幅攀升到417亿元。
但是,中国移动内部人士曾表示:“由于大部分应用服务器仍掌握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手中,中国移动自己的IDC暂时还无法满足网民对4G的互联网需求。”
业内分析认为,中移动如果不扩容,自身除了每年要向竞争对手支付高额的费用外,同时在微信等OTT服务的压力下,其网络负担将越来越重,可能会对4G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资源利用率低和实践经验不足是当下中国移动发展IDC业务的主要短板。”该人士表示。
另外,根据全国“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苗圩透露,4G牌照有望今年发放。除了发放时间,业界更关注的是4G牌照为何种制式。目前,中国移动计划将于年内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中国联通仍按照既定的FDD战略方向做准备,中国电信则大力呼吁政府发放牌照为其“指明方向”。
2013年1月,微信用户突破3亿。可是,腾讯CEO马化腾和他的微信团队还没来得及欢呼,微信就遇到了诞生以来最大的“坎”——中国移动高层连续放话,将微信视为大的威胁,而微信收费的论调也成了最让马化腾头疼的“谣言”。
中国移动虽然是国内最大的运营商,但这次明显不如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表现得那么淡定。这里面当然有更深层的原因——相较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微信对中国移动的管道与资源伤害更大。
“中国移动并不是技术运营商,只有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才是。也就是说,中国移动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资源相对匮乏,大部分与中国移动签约的互联网企业均把内容资源部署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上。”这是业内皆知的事实。微信3亿用户产生的流量,不但给中国移动带来沉重的网络负担,而且由于中国超过90%的服务器和骨干网都掌握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手中,所以中国移动还要因网间结算再为微信向中国联通或中国电信埋一次单。
而这个结算价格体系是2007年底制定的,到现在已经至少5年了。
微信 “压垮”中国移动
在业务增长放缓、资源又极短缺的情况下,中国移动终于对微信动手了,而且要赶在微信压倒运营商之前。
就在“微信收费”消息传出后,《计算机世界》记者曾多次试图联系微信团队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但对方始终表现得十分谨慎。“微信一定不会对用户收费,但现在也不方便安排采访。”微信公关部门相关人员表示,“普通用户正常使用微信的情况下是绝对不会收费的。我们相信同时也期盼,运营商和OTT公司的关系未来发展成鱼和水的关系或水乳交融,大家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繁荣、和谐共赢。”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微信内部的确正在与工信部和运营商探讨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及针对2.5G网络的技术优化方案。
“微信已经使以中国移动为主的三大运营商的国际漫游、短信、彩信业务受到重大影响。”电信行业资深分析师付亮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以国际长途业务为例,联通固话直接拨打美国长途是8元/分钟,加拨10193 IP电话,是在市话基础上加0.39元/分钟。移动全球通打美国长途,最低资费标准是0.4元/分钟。电信的资费标准则是,打到美国的费用是市话的基础上再加2.4元/分钟,如果买电信推出的专打美国的17900 IP卡电话,最低资费标准是市话再加0.3元/分钟。以这个资费标准来看,尽管运营商近几年多次下调资费标准,但与免费的微信比起来还是没有任何竞争力。
根据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年报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净赚1293亿元,净利增幅创下近3年来的最低。一位中国通信学会专家在采访时透露,“中国移动在前两年就曾私下呼吁专家帮忙向工信部和发改委反映微信收费问题。”但他同时表示,这个话题很敏感,并一再强调,希望记者在文中不要提及他的姓名。
中国移动不傻,“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不是不懂,但它却在对微信收费问题上冲在了最前面。
对此,电信评论家项立刚表示:“中国移动由于缺少宽带牌照,没有固网运营权限,因此,才会对移动业务的发展特别敏感。”固网指固定电话网络,截至2007年底,中国的固网公司有中国网通、中国电信、中国铁通。2008年电信重组后,拥有固网运营资格的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移动借此曲线运营着固网业务。
“如果中国移动计划推出一些捆绑固网的业务,或者与固网关联的促销,都会受到没有宽带牌照的限制——虽然目前也有一些踩界的业务推出。而且中国铁通的固网用户体验很差,现在仍然需要规模投入,这笔钱肯定由中国移动来出。但是,中国移动的流动资金大都在上市公司中国移动里。”付亮说。
2012年5月,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在股东大会上曾表示,希望监管部门可以取消不对称管制,让中国移动早日获得全业务运营牌照。根据工信部出台的686号文件规定:中国移动只能经营利用TD-SCDMA网络开展的无线宽带接入业务,有线宽带业务授权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
除此之外,在网络层面,无论是2G网络还是3G网络,标准都是按照通信网设计的,通信网设计的概念是先保证通话,上网功能是叠加在通话功能之上的,一旦上网占用大量通话资源,就会对中国移动现有业务造成冲击。而微信,恰恰是踩到了中国移动这个最痛的地方。
移动路在何方?
面对中国移动的囧境,很多电信行业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中国移动可以通过管道收费,即调整流量资费标准。”中国通信学会理事张庆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此前香港电信运营商电讯盈科PCCW联合微信推出了8港元包月不限流量使用套餐。在内地,类似的应用模式已经存在,比如中国联通曾在2011年向用户赠送“免费定向流量”,使用人人网等社交平台。目前这样的模式还应用于音悦台、唱吧等App,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包月付费后,该应用所产生的流量全部免费。
此外,更有专家建议,中国移动借用自己的管道优势,自己也推出新的飞信业务,这是一款类似于微信的应用。
近日,中移动广东公司已经对外发起了飞信业务的四个子项目招标,在中标后的一年中,中移动将向这些项目投资6.38亿元。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开始启动新的飞信服务商的招标工作,以往由神州泰岳独家提供服务的局面或将成历史。
“但互联网思维的转变要从运营商本身开始,不能仅仅依靠服务商或者代理商。”付亮说。
对此项立刚也表示:“运营商的根本还在于把管道和服务做好,既做管道,又做业务,会导致运营商更加垄断。”
同时,项立刚还建议运营商做业务管理和计费平台。例如苹果的AppStore,对来自企业的应用与服务进行管理、整合。目前,中国移动有两大平台,即实体营业厅和通信平台10086,“但是它们成本高、效率低,解决的内容也不是很强大。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完全给中国移动提供了提高服务质量、节省成本的潜力,中国老百姓会愿意为好的服务付费。”
另外,业内专家呼吁,不只中国移动,移动互联市场的快速发展,会把三个运营商都赶到4G上。“移动互联网本身对通信网的冲击,是所有电信运营商都会碰到的,运营商们必须在新的形势下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付亮说。
有坊间笑谈,3G时代,中国移动抓了把TD烂牌,很难打。自3G发牌以来,受困于TD-SCDMA产业链不够完善,中国移动相比其他两家运营商明显缺乏3G明星终端——例如苹果不支持TD网络,大量传统全球通用户被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蚕食”。目前虽然中国移动官方数据称TD用户超过1亿,但3G网络使用率并不高,很多省份甚至低于15%。
因此,4G成为中国移动重新抢占市场的新契机。“随着TD-LTE的成熟,中国移动的投资也会逐渐转移,加大对4G的投资。”近日,中国移动高层表示,今年4G建网的开支将会大幅攀升到417亿元。
但是,中国移动内部人士曾表示:“由于大部分应用服务器仍掌握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手中,中国移动自己的IDC暂时还无法满足网民对4G的互联网需求。”
业内分析认为,中移动如果不扩容,自身除了每年要向竞争对手支付高额的费用外,同时在微信等OTT服务的压力下,其网络负担将越来越重,可能会对4G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资源利用率低和实践经验不足是当下中国移动发展IDC业务的主要短板。”该人士表示。
另外,根据全国“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苗圩透露,4G牌照有望今年发放。除了发放时间,业界更关注的是4G牌照为何种制式。目前,中国移动计划将于年内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中国联通仍按照既定的FDD战略方向做准备,中国电信则大力呼吁政府发放牌照为其“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