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读后感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yang_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后感是小学生必写的作文形式之一,但是很多小学生在读过文章之后,提起笔来却很是茫然,不知从何写起。有些学生虽然勉强写出来了,但只是寥寥数语,感想不深,又不会联系实际,无法展开写,导致读后感内容干瘪,感想牵强。本文从仔细阅读原文,认真领会文章精神做起,再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密切联系实际,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读后感,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指导 小学生 读后感
  1引言
  有人把读后感的写法归纳为五个字:感、悟、析、联、结。
  所谓“感”即读、观的内容或者感点;“悟”,这里特指在对你感受最深,启迪最大的启示、感悟,即观点。“析”,分析说理,举例证明;“联”,即联系社会情况或作者自己的实际,说明不该怎么做或应该怎么做。“结”,即归纳引申。这五者之间的关系为:“感”是“悟”的基础,“析”是“悟”的根据,“联”是“析”的发挥,“结”是对全文的收束。
  那么,怎样写好读后感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必须把关。:
  一、2仔细阅读原文,认真领会文章精神
  仔细阅读原文,认真领会文章精神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一)2.1.仔细阅读原文
  “感”是从读中产生的,不认真读,就不能深刻领会原文的精神实质,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如果对原文都没读懂,那也就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感想来。
  (二)2.2. 边读边想,边读边记
  怎么读呢?要边读边想,边读边记。哪些地方使你激动不已,哪些地方使你感慨万千都不要放过。要反复读,边读边体会文章的实质,联系自己生活的实践,加以对照、比较,同时要在原作上作上记号,如圈、点、划,或在空白处写上简略的看法等,以便读后好查找重点之处。
  二、
  3选准感点,独抒新意
  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一)3.1. 落实“悟”项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同时也悟出许多道理。但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但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因此,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二)3.2. 写好“析”项
  寫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4密切联系实际
  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一)4.1. “联”项得当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二)4.2.感想明确
  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时,一般都是结合作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学生就谈学习)和社会当前的热点、动向,作出适当的评述。重点说明作者自己怎么去做或不应怎么做,态度要明确,旗帜要鲜明,不能顾左右而言他,也不可模棱两可。
  四、5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
  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一)5.1.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有的同学在写读后感时,用大量的篇幅去复述原作的内容或叙述大量的事例,只在结尾发表几句感想。这样写就不符合要求了。
  (二)5.2.重点突出,篇章完整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6结论
  总而言之,读后感的写法,种类很多,但写好读后感基本上离不开以上几点,只要你依照这些规律,刻苦练习,就能写出生动感人的读后感。望同学们好好体会、理解、吸收,切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附:作者联系地址、姓名:广西百色市西林县那劳镇中心小学 麦文广
  邮编:533502 手机:18074769542 QQ:458326243 】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阅读能力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在阅读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觉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此以往,学生阅读能力增强了,知识储存变得丰富了,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关键词:阅读 方法 质疑 比较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就必须对学生阅读过程的一般特点有
期刊
语文教学侧重的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恰到好处地融合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课前针对教学大纲的创新设计是关键环节,课堂上因材施教的多角度实施步骤乃重要途径,课后激发学生兴趣的创新作业设计为巩固延伸知识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让扩散思维设计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扎根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在不断循环往复的教学中寻觅着新的教学方法,让“新鲜的血液”不断输入自己的大
期刊
初三毕业班总复习学习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同学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能切实提高数学的复习效率和质量呢?下面是我对初三数学总复习的几点建议。:  1.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  。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概念不清,寸步难行”。如果心中没有一棵知识树,没有扎实的根基,空谈提高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总览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
期刊
三月的乌鲁木齐,气温还在零下10度徘徊,时常还夹杂着零星小雪。对于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应对不利天气,有效进行体育教学,成为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客观事实。受到条件限制我们没有大的教室和室内场馆,对于气温偏低,教师可以采取素质练习、足球等受温度影响较小的体育项目来调整教学,然而对于雨、雪或雨夹雪天气来讲,室内体育课就成为了必然。  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的学生,我们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采取不
期刊
随着课改向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方向深入,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相关训练点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怎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落实课堂训练点,只有训练点落实了,学生才会聚沙成塔,积水成河,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才能得以逐步落实。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训练点,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一、.抓住重点词语,设计落实训练点  要迅速读懂一篇文章就要抓文章的中心句,要理解中心
期刊
听朋友讲到一则笑话:单位上有位同事,文化水平不高。有次为报材料就打电话问:“喂,是XX站长吗?我的复历表已经寄去了,你们收到了吗?”人家听不懂:“什么,什么复历表?”他急:“就是你们要我寄的那个个人复历表啊……”我们在旁边早笑歪了。“履历表”说成“复历表”……  听完之后,我并不觉得可笑,反而觉得很可悲。作为语文老师我忽然问自己:“语文老师的职责是什么?为什么如今我们的国人,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会说
期刊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受到很大冲击,并促使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正在逐步走进学校,直进课堂,在它进入课堂的那一刻起,便受到师生的欢迎,得到大家的赞同,是因为它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展示语文课的情节、景物、背景材料,并逐步打破“一块黑
期刊
历史学科本来是有趣的,学生是喜欢的,并且也是学得懂的,他们担心的是记不住,害怕的是考试。如果有好的记忆方法,让他们学得轻松,考得愉快,相信所有的同学都会喜欢历史。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在多年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性地体验一下。  一、趁热打铁法  指学生在学完一定教学内容后,有目的地及时复习和巩固知识的学习方法。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
期刊
导语:  拼音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基础,也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同时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不吸引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把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圆满地解决好这个难题,首先就要从了解一年级新生的认知特点入手。 依据一年级新生这样的认知特点,我在拼音教学中
期刊
教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时,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的部分教学内容更适合于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的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教学赋予教材以生命。”教师应怎样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进行科学的定位?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探讨的问题,以下本人谈一点肤浅的认识以供同行讨论。  一、教学目标,应促进农村儿童发展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