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前,航空母舰,交付,皮划艇:银行的AI模型上线有多难?

来源 :数字商业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湖里有了人工智能是喜事一桩。
  人工智能(AI)模型上了线,大家都说,银行可以变“聪明”,而银行的普遍状态是,变“迷糊”。
  AI模型“上班”,带着“想干翻银行”的勇气出门。AI模型“下班”,被银行干得服服的。AI模型也有情绪,它只是不会发朋友圈罢了。
  本文的AI模型上线是指,在IT开发环境用历史数据做模型(训练),然后把模型拿到生产进行上线(推理)。其他情况,暂不讨论。
  更正式的说法是,通常的AI模型生产过程是,在训练端做模型开发,也就是模型训练或者叫线下开发。
  然后把训练好的模型推送到推理端进行部署,然后进行模型服务也就是模型上线部署、发布与服务。
  当走到AI模型上线这一步,金主爸爸对AI有一定认知,但是对“AI模型上线”这件事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思想守旧。
  故事的大部分素材,来源于采(吐)访(槽)。
  采访人说,如果实名,就拉黑本文作者,名字是化名,资深售前张喵。
  故事一开始,是这样的。

扯淡的AI技术?


  一般来说,客(金)户(主)的财力和吼声的音量成正比,财力特别雄厚,那么吼声,也会特别大,比如,银行。
  其实,银行也会根据资产规模分个大中小。
  第一梯队,工农中交建。第二梯队,股份商业银行。第三梯队,城市商业银行。
  银行在落地人工智能项目的时候,往往有这么个镜头,客户爸爸拍桌一声怒吼:“就AI项目幺蛾子多,还能不能干?什么时候干好,什么时候给钱!再干不好就卷铺盖走人,钱也不给!”
  客户一声怒吼,道出了AI科技公司的几种惨状。
  作为炙手可热的“新技术”,为啥会这样?不仅如此,很多知名的AI明星公司(技术提供厂商)扎紧裤腰带,精打细算,开始考核销售团队利润率。
  张喵售前坦言:“金额100万的项目,预付款只有10万,软件验收条款一大堆。干着干着项目就超期了,干着干着,利润就见底了。”银行考核乙方技术团队,那是相当有一套的。
  AI公司,干著干着就亏本了。
  不少IPO中止的AI明星公司,虽然不是只服务银行,但对此也应该深有体会。AI模型落地早期,小白银行(没有任何懂AI的技术团队)能接受“不确定性”这个新鲜事物,但是,这个“不确定”是有条件的。
  一般说来,客户会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基线”,然后拟定一个提升所要达到的标准,比如准确率达到多少,覆盖率达到多少,“达到”即满意,也就是可以“验收”。
  这里的“基线”可能是百分比,也可能是数字,根据业务情况不同而不同。但毕竟,新技术是有空子可钻的。比如有些公司把AI模型做得很漂亮,但是,智能化大生产的时候达不到事先承诺的“成绩”,再和客户扯皮。
  这里,我揭秘一下AI厂商骚操作,也就是扯皮的重(下)要(作)手段:拉低客户预期。2021年,不是AI厂商出门做生意的第一年。
  很多情况下,“AI厂商”是知道结果的,但并不会和客户说清楚。举个最最浅显的例子,某AI厂商做AI模型在历史数据下做得很好,但AI模型本身泛化性不好,导致上线后效果急剧下降。一场悲剧,即将发生。责任心强的AI厂商会积极投入,调整模型,为达到要求而努力。
  反之,无责任心的AI厂商就开始扯皮,逼迫客户降低预期。
  最后,客户妥协。这种流氓AI厂商会活得好吗?一时不会都死光。
  但是,这种骚操作可以拿到订单,客户受损,凄凄凉凉。老实厂商,越来越难生存,吹牛厂商,糊弄,收钱,割韭菜,跑路。
  长此以往,AI技术信用破产。相信有的银行已经经历过那种“说的效果和实际效果完全不是一回事儿”的悲剧,一边看本文,一边默默地擦眼泪。的确,漏屋偏逢连夜雨,数据中台、数智平台、智慧大脑等营销术语,徒然增加了沟通成本。
  数据科学、统计学、机器学习、非结构化数据等富有知识感的词汇,也来捣乱。更有迁移学、强化学习、联邦学习、神经网络等包涵“学术背景”“专家风范”的用语,让人产生权威畏惧。
  一时四下混沌,对技术路线的选择,不是“真假难辨“,而是是无从下手、无从选择。客户误以为他们能做到航空母舰,最后,交付了一只皮划艇。
  这种是真假难辨。总是有好有坏。
  可悲的是,客户不懂AI产品,不学AI,更别提深入研究了。
  可叹的是,金主对新技术没有敬畏心,还以为自己老一套玩得转。无知者无畏的结果是,听信一些“虚假宣传”,走极端,要么认为人工智能无所不能,要么误认为人工智能是智障。
  张喵售前工作经验十来年,作为企业级软件产品解决方案的售前人员,练就了一身本事,对此也压力山大。毕竟,这是人的问题,技术解决不了。
  有一次,在某沿海城市,合作伙伴帮张喵售前约见到一位城商行领导。可惜,听完大概介绍,张喵售前心里凉了半截,需求不匹配。在电梯里,实心儿的张喵售前嘴巴跑得比脑子还快,脱口而出:“这项目估计干不了。”合作伙伴一听,瞬间翻脸,立刻口吐芬芳,场面失控。要不是电梯里空间狭小,腿脚伸展不开,搏击赛即将上演。
  张喵售前反省:“合作伙伴对银行爸爸也是跪式服务,可能受了不知多少的委屈,才有了见面的机会。一听机会没了,心态当场崩了。”客户无法辨“忠奸”,一不小心把“说实话”的公司排除在外,其结果就是成单之后,这些“虚假宣传”的公司无法实现承诺,甚至有的AI大品牌“店大欺客“,晾着客户,项目迟迟无法交付,最后烂尾。很多银行对起诉是谨慎,因为执法的过程会曝光银行的“商业秘密”。
  以前,甲方验收一个项目,达到“验收标准”,就交差。银行交易系统,转账成功了,收工。银行流程自动化,实现了,收工。甚至,到了大数据那一波,把银行的数据集中起来,存好,算好,收工。   但是,到了AI就扯淡了。

丑陋的银行客户?


  落后的观念、守旧的思想,傲慢的团队……对此,AI都无能为力。
  这句话该写在教科书里。整体看银行这类客户,要齐刷刷理解AI技术,可能还需要2到3年左右。
  有些银行客户走在前列,有的则起步较晚,表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但即便是那些AI探索多年的银行,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以前用算盘,现在用键盘。银行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演进有自己的节奏,智能最终是“标配“,谁也躲不了。在没有AI之前,IT系统好多年了,有不少“奇葩”的历史遗留问题。
  甚至,有人说IT系统就是:“能跑起来不出问题就行,别动,别改”。银行是个传统生意,银行IT系统都是阶段性建设的,新的,旧的,各时期的技术剪裁拼接凑也是常见的。银行的基础的技术支撑类系统复杂到让人一言难尽,更别说AI上线所需要的线上服务器环境、离线训练环境、数据库、存储系统,它们之间都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现如今,机器学习平台产品在银行有较好的落地场景,距离Gartner首次定义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平台(2017年2月),已经过去了好几年。
  这个说法,有点像《辞海》的風格,听上去挺万能的。但是,没有说“什么万万不能”。有时候知道“不能干什么”,比知道“能干什么”,更重要。“集成”牵出来了平台型AI软件大大有别于“传统IT软件”的一点:
  它是个大组件,需要和银行现有系统有效融合,也就是上下游都得搞得定。上游全面对接上游各式各样的数据和系统,下游为各种业务系统以及周边基础设施以及产品提供良好的AI服务。左右逢源,你懂吧。所以,AI模型上线“玩(策)法(略)”就五花八门了,一刀切的想法“很天真”。
  通常,我们把和AI模型上线有关的环境,称之为AI的生产环境。
  不同的生产环境,想大规模复现模型,并有相同的效果,是非常漫长的任务,甚至会耗费数月,半年时间。模型上线,一方面得符合所有IT运维的要求,高可用,灾备、稳定性,性能等等。
  另一方面,AI自己不要面子的吗?要符合AI流程的一些东西。银行,这种在数智化里跑得快的行业。对于AI模型上线,一直存在无数问题。
  你别不信,有些银行真的就是这样。
  客气一点的说,就是每家银行所处的“时代”业不一样。
  有的在秦朝吃土味烧烤,有的在宋朝吃东坡肘子。那些被银行虐多了的AI厂商会说,AI模型部署有三种可能:可能是集中部署统一提供服务,可能是远端部署,可能是边缘部署。
  集中部署统一提供模型服务,那可能会出现一个模型真正触达要服务的业务端,流转好几个系统和网关,中间就会产生特别多的“麻烦”。
  仅靠远端,仅靠边缘部署,灵活性又不够,比如模型调整和优化就没办法有效实施。银行高管吐槽:我一看到AI的项目,就往后排期。
  执行团队瑟瑟发抖,雷公雷母随机抽取一个幸运观众,最好别是自己。但是,有的节奏慢,场景罕见、长尾场景、、费用有限、试错成本不能高、领导忍耐力有限。能不能避免踩雷,坐等AI产品彻底成熟?醒一醒吧。AI模型“轻松”上线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吗?显然不是。
  AI模型从实验室走出来,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但是,到了企业里,生产中,尊严被按在地上摩擦。AI模型上线,这是一个成熟的AI平台公司面临的问题.
  有些机器学习平台产品,没有人用,就快挂掉了,“死前”还没有遇到这个痛点:AI模型上线和数据、工具、流程等关键点,同时迭代创新难不难?AI模型承载业务,银行业务是一个饱含创造力的事情。业务创新难不难?所以,别妄想AI模型上线的产品100%成熟了,一切就省力了,创造力“永不休眠”。

正道的光


  初期,家家银行都会面临模型落地生产困难的问题,谁也逃不掉。
  AI模型手工上线过程十分复杂,你别不信,我给你再列几个,每个都让人浑身难受。开发过程单一,算法、环境、模型、版本等管理混乱,无法协作开发,上线模型无法有效监控,软硬件资源管控缺失,上线模型模型效果衰减后的优化升级工作困难等等。因此,“老三样”建模手段已经无法有效支撑建模和模型上线和运维。
  哪三样?第一,传统的作坊式的手工建模。第二,早期BI系统提供的简单建模。第三,不考虑系统,孤立建模。劳资钱多,花钱砸团队AI科学家团队的规模能“铲除”问题吗?
  恭喜你,答案是,不能。一是成本奇高,让人力资源负责人给你拿一份人工智能科学家薪酬报告,看看年薪中位数,清醒一下。二是原有的人才得不到良好的发展,滋生团队内部消极学习的风气。某些银行,完全不懂数字化转型是啥,还蜜汁自信:“我不懂你说的机器人在学习是什么,也不想懂”。
  不要讥讽别人的无能,因为这不能取代我们对自身的反思。当然,这类型的客户的数量也在日益变少,尤其是进入银行科技规划的预算项目,招标的时候指名道姓“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深度学习”。
  银行软件开发部门的领导,表面上,工作经验二十几年,手握重金,底气十足。私下里,焦虑得要死,每年投入以亿计,数智化结果在哪?
  银行是和数(金)字(钱)打交道的生意,刚需就是要对数据多分析,才能赚更多钱,分析数据也意味着消耗更多人力资源。爱情不是独角戏,用好新技术,需要双方的努力。
  真正努力的银行应该怎么做?想通了,就会将新老人才组织在一起工作(开发作业),把数据工程师和银行业务人员迅速转化为专家。
  真正努力的AI技术提供商应该怎么做?狠狠心,玩命打磨产品,市面上所有要求的格式全套提供,所有的硬件和技术架构上做开放性支持。
  为什么这么做才是正途?因为产品化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否则,就是永无宁日的量身剪裁,跪式服务。
  在To B服务里,偏场景的定制化开发是避免不了的。但是,没有产品化,AI公司就是个装修施工队,哪里施工哪里去。AI公司商业模式就是吹牛皮,哪里韭菜多,哪里去。本质更像人力外包公司,高端人才的人力外包。
  只有西红柿首富会说:“这个项目,我王多鱼,投了。”一位AI大神曾当面告诉我:“早期,我们对于AI的激动,激动于AI算法改变了世界。这肯定有对的成分,但AI落地也不那么容易。很多人都把AI的落地看成一件算法改变世界的事情,而今,我把它看成一个架构升级的事情。”
其他文献
2021年7月21日,英特尔英特尔携手腾讯会议、海信商显、MAXHUB等生态合作伙伴于北京InfoComm China 2021展出了在协作办公及智能会议领域的一系列领先产品与创新方案。  在疫情期间所习惯的视频会议这一办公模式,似乎已成为了部分企业的主流。甚至许多公司的品牌宣传、拓展客户及大型会议都在以视频会议的模式去进行。整个中国的视频会议市场的竞争,从疫情期间便异常火爆。那么疫情之后,视频会
期刊
“把书读下去,让孩子们走出去,这就是我们的初衷。”现代汽车社会贡献部申在珉在回答为何要执着教育公益事业时谈到。伴随中国社会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成为政府、民众等多方共同关注的事业,越来越的企业开始将自己业务同公益将结合,意图打造出可持续的公益发展模式,現代汽车针对公益教育提出的“梦想之屋”计划便源于此。  2011年,现代汽车(中国)发起一项公益活动,该活动由企业、经销商、车主、媒体等多方参与,为贫困
期刊
尽管刘强东不再露面,但京东却越来越高调。  7月13日,京东集团高调的发布涨薪通知,称要用两年时间,将员工平均年薪由14薪逐步涨至16薪,也就是涨两个月的薪水。  京东高调涨薪的消息,瞬间登上微博热搜排行榜第一,不少网友表示羡慕,想去京东上班;还有网友表示,这是最好的招聘广告。  涨薪这波操作很溜,不用花一分钱广告费,搞的众人皆知,一片赞美和感叹,京东背后一定有高人。  这个高人不是别人,正是刘强
期刊
2019年,某一峰会,灯光如昼。京东物流技术发展部2025实验室负责人者文明刚刚结束演讲,便被一位陌生人挡住了去路。来人是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编辑。  “能否和您约一部书稿,名为《5G在物流行业的应用》?”编辑满脸都是新书的灵感,显然他受到了启发。 5G尚未开放,人们只能住在已知世界里。而者文明在京东物流的工作就是萃取5G的灵性和想象力。  “5G,万物互联”。那到底什么联在一起?  北京大兴黄村,京
期刊
“当工业互联网(或工业物联网)的概念,被包括企业用户在内的全行业普遍接受以后,在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中,关于如何利用工业互联网,却产生了不同的技术实践方法的路线之争。  需要明确一点,各种技术路线关于工业云的描述上有普遍共识的,数字孪生(或数字双胞胎)是最常用来作为描述工业互联网构成的关键词:由传统工业软件、各种SaaS服务、云平台,以及各种云原生应用所构成的数字虚拟世界,与产品、设备所构成的物理世界
期刊
紫光集团联席总裁兼新华三首席执行官 于英涛  当前,新基建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建设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2020年初至今,我和众多专家、学者也多次深度探讨过关于这个命题的内涵、外延和變革趋势。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一股新动能,新基建将以数据流为核心,与传统基础设施“铁公基”相互促进,赋能百行百业的智能化发展,提升社会运转与产业升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关注核心:经济发展新要素——数据流  
期刊
企服行业的春天到了吗?  这个问题似乎并不难回答。2018年到2020年的三年时间里,企业服务一直是资本市场最为活跃的赛道,仅2020年披露的融资就高达621笔,融资总金额约为632亿元,且大多进入到了A轮及以上阶段。  同时坊间开始流行起这样一种论调:就像移动互联网对生活方式的重塑,在企服市场保持年均30%增速的势头下,数字化浪潮将为人类的生产方式带来颠覆性的效率革命,将是下一个10年甚至20年
期刊
紫光集团破产重整?这个消息越传越离谱,牵动着不少关心国产芯片的国人,事实上,不是紫光要破产重整,而是债权人向法院申请紫光集团破产重整。  7月9日,紫光集团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通知书》,相关债权人以该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具备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行性为由,向法院申请对紫光集团进行破产重整。  对此,紫光已经回应,法院是否受理、集团是否进入重整程序
期刊
又到了暑假,很多家长希望在暑假里给孩子补课,实现弯道超车。往年暑假,线下辅导班都是人气爆棚,而今年由于政策因素,很多辅导班关停了。这让想要给孩子补课的家长犯了难。  有人开玩笑说,一年级你辅导作业对孩子吼叫,到了四年级发现自己竟然也有不会做的题了。所以到了初中,高中,家长更是没能力给孩子辅导和补课了。那么,这个暑假有没有办法帮助孩子在家里自主补课呢?  前几日,笔者收到刚刚发布的科大讯飞AI学习机
期刊
西门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兼数字化工业集团CEO 何睿祺  中国的“新基建”战略从某种程度上,是对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是向数字经济的全面转。那么对于工业企业来讲,“新基建”是否意味着要对现有的工业体系和秩序进行调整?工业企业要如何转型,才能真正搭上“新基建”这班驶向数字经济彼岸的列车?  “未来,数字化和自动化二者的结合将成为工业转型的关键。”何睿祺,西门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兼数字化工业集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