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是高职院校队伍里的主力军,直接关系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而对于几年前由普通师范类中专升格而成的起点低、没有现成的办学经验和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的新办高职院校而言,教师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文章通过文献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新办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和探讨,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新办高职院校教师心理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许慧芳(1976—),女,湖北荆门人,北海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广西 北海 536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2006年“十一五”规划课题“当前教师心理状况调查与解决对策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6028)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29—0070—02
广西正处于多区域合作、多机遇叠加的快速发展时期,急需把职业教育作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建立过硬而稳定的师资队伍,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有这样一类高职院校:起点低,前身均为中等师范类专业学校;底子薄,校园面积小、各级政府投入远远不够,资金严重不足;教师学历层次低、职称低;没有现成的办学经验和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等,它们面临的教师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关注这类职业院校教师的心理状况就有了其特殊意义和价值。
一、新办高职院校教师心理状况调查
文章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新办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状态,探讨新办高职院校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对象是广西河池、北海和贵港三地同批由普通师范类中专升格的三所高职院校中从事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因其工作环境、发展层次、地域经济情况而呈现相似性,所以,文章只探讨由普通中专升格而成的新办高职院校的教师的心理状况,努力从学校层面探讨解决的对策。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即通过查阅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从总体上把握现有的研究状况,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系统地阐述教师心理状况。对属于调查对象的教师、人事管理人员、校内各级领导进行走访和访谈,获取相关资料。对广西河池、北海和贵港三所新办高职院校教师进行抽样调查。问卷的项目来源于文献综述、访谈及相关问卷中的一些题项,并请科研经验比较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中文三科的副教授对题目进行评定、检验,让总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调查由专人下发问卷表并负责回收寄回,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64份,有效问卷243份,有效回收率81%。利用SPSS11.0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新办高职院校教师心理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1.部分教师为师意识欠缺。为师意识包括示范意识、责任意识、育人意识、平等意识、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为师意识直接影响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而在调查中,高达45%的教师之所以选择这个职业是因为“教师工作相对稳定,教师有寒暑假”,并没有深切认识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崇高性,为师意识欠缺。课题组负责人在三所院校走访调查,75%的接受访谈者在肯定大部分教师表现不错的同时,对一小部分教师为师意识差、表现不良表示了不满意。部分教师在心理上忽略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忽视自己行为举止、道德水准、心理状态对青春期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2.一些教师开始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美国学者威尔逊(BR Wilson)认为,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承担多重社会角色的教师,经常陷入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在所调查的新办高职院校中,职业倦怠已公开找上了教师甚至青年教师。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直接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和激情,并成为难以发挥教育水平的重要原因。在调查中,19%的教师坦言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甚至出现了想逃离校园的情况;30%的教师对工作不是很热心和投入,总是被动地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更多的教师感觉特别累,压力比较大,不知道工作有何意义。
3.少数教师缺乏集体协作精神。调查中发现,在此类高职院校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中,一定程度上存在人际关系冷漠、自我中心、集体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较差的现象。在接受调查的300名教师中,19%的教师将教学视为分散独立的脑力劳动,团结协作差。7%的教师很少去关心学校集体,去关注所处的教师团队和学生。
4.部分教师工作的满意度差。在生活与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中,笔者及课题组成员设计了教师的工资收入、人际关系、物质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新办高职院校教师对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并不高,47%的教师工作满意度一般,11%的教师表示不满意,2%的教师表示非常不满意。所以,在所调查的三所职业院校里,青年教师考研离职辞职的、跳槽的、在外兼职等现象普遍存在,分别占到了10%、15%、28.7%和68%,对在职的教师心理影响较大。
三、新办高职院校教师心理状况不佳的原因
1.社会层面。第一,社会风气浮躁,对教师的负面影响大。目前的社会处于转型期,外来文化的冲击、自身制度的缺失、急功近利的心态、贫富差距的扩大等都容易使人产生焦虑心理。为减缓焦虑程度,部分高焦虑者可能产生轻度躁狂行为,以轻率急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看事处世,这就表现为社会性浮躁。如今,社会性浮躁已蔓延到教育领域和学术殿堂,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部分在职教师,他们认识的片面性和行为的急功近利导致了心浮气躁、冲动盲目,影响了他们的心理状态。
第二,经济待遇低,直接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心理状态。所调查的院校中,因为管理机制和所处地域的经济局限等问题,教师的经济待遇比较低,无法望衡普通高校和条件较好的职业院校,甚至比不上当地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在住房条件差、工资收入低、福利少等因素的影响下,思想上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不安心本职工作,严重影响了心理的健康状态和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的发挥。
第三,社会期望值过高,对教师造成的压力客观存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社会对之抱有非常高的期望,68%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值过高。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能求奉献,不能讲享受,认为教师就应该安贫乐道,任何事情都必须比一般人做得更好的高要求和高期望使教师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新办高职院校中,确实存在高教性难以实现、职教性少有人感兴趣的现象。因此,教师所面临的职业压力又多了一层。
2.学校层面。第一,学校各级领导对教师培养和教育的认识不足。调查中的新办高职院校多数注重抓教学、科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措施尚不健全,对教师在物质利益和业务能力上的关心不够,没有深入地解决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对教师的教育大多停留在传统的简单说教上,无法依据时代特点和教师群体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第二,学校评价和激励体系不合理,教师能力提升缺乏保障。公平、公正、积极地评价教师,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有力措施之一。在调查中,此三所职业院校都将收入的绝大多数用于硬件的投入和改善上,对教师进修和能力提升的投入不足。由于各校尚未建立起与教师的薪酬、奖励、发展机会挂钩的系统全面的激励措施,激励政策也缺乏对教师心理需求的分析,整个评价体系和激励体系的不尽合理导致了教师的能力提升没有切实保障,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
第三,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缺乏。学校的人文环境指学校的精神文化生活及氛围,包括学校的精神、学校的制度、文化景观、文化活动、校风和师生员工的价值观、道德观等。在走访调查中,多数教师对所在学校人文环境感到不太满意。教师大部分时间都被各项规章制度限定在课堂教学和校内工作上,学校对教师的生活也缺乏足够的关注和人文关怀。
第四,各类培训流于形式,对教师的成长帮助有限。新办高职院校由于生存的危机和资金的紧张,培训途径受到限制,脱产培训只能局限于极个别优秀的骨干教师。校内的培训目标不明晰、内容脱离实际、形式单一,培训的项目经常忽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直接导致培训缺乏实效性。企业的培训由于企业不能积极配合而难于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各类培训流于形式,效果较差。另外,目前社会对教师的培训集中在基础理论的培训上,专门的针对职业院校教师的系统培训缺乏,导致教师整体素质提升的途径受到了专业培训机构发展滞后的限制。
3.个人层面。第一,受到功利主义的诱惑。在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下,教师的传统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少数教师在物质利益面前没能处理好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表现在面对经济分配上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时,经不住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诱惑,心理上呈失衡状态。
第二,尚未形成明确的角色意识和规范的职业行为,职业认同不够。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的职业的目标、职业的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职业认同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心理基础。在所调查的高职院校任教的教师中,一些教师主观上缺乏“职业荣誉感”,没有形成明确的角色意识。另一些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并非师范类,他们除了应付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应试培训外,从未正式接受过正规而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教育思想滞后,教学技能也相对薄弱,不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教学基本规范。小部分教师对自己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不太认同,至今尚未形成明确的角色意识和规范的职业行为,职业认同不够。
第三,个人心理素质不强。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差的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善于面对和解决问题,容易产生心理困扰。在调查中发现,此类职业院校教师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走上讲台,从学校到学校的过程导致实践工作经验和生活经历缺乏,一部分教师心理承受能力不强,耐挫力差。少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遇到问题不容易开解,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心理障碍。
第四,生活压力大。处于此类新办高职院校的教师,相较于其他普通高校和经济条件稍好的职业院校而言,他们的经济压力无疑是更为突出的。在住房、恋爱、婚姻、教育子女和养育老人方面都承受着难以言说的压力,由于缺乏有效的前景指导,部分教师对前途感到渺茫。
加强对教师心理状况的了解和关注,关系到新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稳定性,关系到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新办高职院校教师心理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许慧芳(1976—),女,湖北荆门人,北海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广西 北海 536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2006年“十一五”规划课题“当前教师心理状况调查与解决对策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6028)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29—0070—02
广西正处于多区域合作、多机遇叠加的快速发展时期,急需把职业教育作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建立过硬而稳定的师资队伍,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有这样一类高职院校:起点低,前身均为中等师范类专业学校;底子薄,校园面积小、各级政府投入远远不够,资金严重不足;教师学历层次低、职称低;没有现成的办学经验和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等,它们面临的教师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关注这类职业院校教师的心理状况就有了其特殊意义和价值。
一、新办高职院校教师心理状况调查
文章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新办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状态,探讨新办高职院校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对象是广西河池、北海和贵港三地同批由普通师范类中专升格的三所高职院校中从事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因其工作环境、发展层次、地域经济情况而呈现相似性,所以,文章只探讨由普通中专升格而成的新办高职院校的教师的心理状况,努力从学校层面探讨解决的对策。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即通过查阅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从总体上把握现有的研究状况,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系统地阐述教师心理状况。对属于调查对象的教师、人事管理人员、校内各级领导进行走访和访谈,获取相关资料。对广西河池、北海和贵港三所新办高职院校教师进行抽样调查。问卷的项目来源于文献综述、访谈及相关问卷中的一些题项,并请科研经验比较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中文三科的副教授对题目进行评定、检验,让总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调查由专人下发问卷表并负责回收寄回,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64份,有效问卷243份,有效回收率81%。利用SPSS11.0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新办高职院校教师心理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1.部分教师为师意识欠缺。为师意识包括示范意识、责任意识、育人意识、平等意识、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为师意识直接影响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而在调查中,高达45%的教师之所以选择这个职业是因为“教师工作相对稳定,教师有寒暑假”,并没有深切认识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崇高性,为师意识欠缺。课题组负责人在三所院校走访调查,75%的接受访谈者在肯定大部分教师表现不错的同时,对一小部分教师为师意识差、表现不良表示了不满意。部分教师在心理上忽略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忽视自己行为举止、道德水准、心理状态对青春期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2.一些教师开始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美国学者威尔逊(BR Wilson)认为,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承担多重社会角色的教师,经常陷入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在所调查的新办高职院校中,职业倦怠已公开找上了教师甚至青年教师。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直接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和激情,并成为难以发挥教育水平的重要原因。在调查中,19%的教师坦言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甚至出现了想逃离校园的情况;30%的教师对工作不是很热心和投入,总是被动地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更多的教师感觉特别累,压力比较大,不知道工作有何意义。
3.少数教师缺乏集体协作精神。调查中发现,在此类高职院校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中,一定程度上存在人际关系冷漠、自我中心、集体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较差的现象。在接受调查的300名教师中,19%的教师将教学视为分散独立的脑力劳动,团结协作差。7%的教师很少去关心学校集体,去关注所处的教师团队和学生。
4.部分教师工作的满意度差。在生活与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中,笔者及课题组成员设计了教师的工资收入、人际关系、物质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新办高职院校教师对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并不高,47%的教师工作满意度一般,11%的教师表示不满意,2%的教师表示非常不满意。所以,在所调查的三所职业院校里,青年教师考研离职辞职的、跳槽的、在外兼职等现象普遍存在,分别占到了10%、15%、28.7%和68%,对在职的教师心理影响较大。
三、新办高职院校教师心理状况不佳的原因
1.社会层面。第一,社会风气浮躁,对教师的负面影响大。目前的社会处于转型期,外来文化的冲击、自身制度的缺失、急功近利的心态、贫富差距的扩大等都容易使人产生焦虑心理。为减缓焦虑程度,部分高焦虑者可能产生轻度躁狂行为,以轻率急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看事处世,这就表现为社会性浮躁。如今,社会性浮躁已蔓延到教育领域和学术殿堂,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部分在职教师,他们认识的片面性和行为的急功近利导致了心浮气躁、冲动盲目,影响了他们的心理状态。
第二,经济待遇低,直接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心理状态。所调查的院校中,因为管理机制和所处地域的经济局限等问题,教师的经济待遇比较低,无法望衡普通高校和条件较好的职业院校,甚至比不上当地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在住房条件差、工资收入低、福利少等因素的影响下,思想上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不安心本职工作,严重影响了心理的健康状态和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的发挥。
第三,社会期望值过高,对教师造成的压力客观存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社会对之抱有非常高的期望,68%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值过高。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能求奉献,不能讲享受,认为教师就应该安贫乐道,任何事情都必须比一般人做得更好的高要求和高期望使教师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新办高职院校中,确实存在高教性难以实现、职教性少有人感兴趣的现象。因此,教师所面临的职业压力又多了一层。
2.学校层面。第一,学校各级领导对教师培养和教育的认识不足。调查中的新办高职院校多数注重抓教学、科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措施尚不健全,对教师在物质利益和业务能力上的关心不够,没有深入地解决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对教师的教育大多停留在传统的简单说教上,无法依据时代特点和教师群体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第二,学校评价和激励体系不合理,教师能力提升缺乏保障。公平、公正、积极地评价教师,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有力措施之一。在调查中,此三所职业院校都将收入的绝大多数用于硬件的投入和改善上,对教师进修和能力提升的投入不足。由于各校尚未建立起与教师的薪酬、奖励、发展机会挂钩的系统全面的激励措施,激励政策也缺乏对教师心理需求的分析,整个评价体系和激励体系的不尽合理导致了教师的能力提升没有切实保障,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
第三,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缺乏。学校的人文环境指学校的精神文化生活及氛围,包括学校的精神、学校的制度、文化景观、文化活动、校风和师生员工的价值观、道德观等。在走访调查中,多数教师对所在学校人文环境感到不太满意。教师大部分时间都被各项规章制度限定在课堂教学和校内工作上,学校对教师的生活也缺乏足够的关注和人文关怀。
第四,各类培训流于形式,对教师的成长帮助有限。新办高职院校由于生存的危机和资金的紧张,培训途径受到限制,脱产培训只能局限于极个别优秀的骨干教师。校内的培训目标不明晰、内容脱离实际、形式单一,培训的项目经常忽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直接导致培训缺乏实效性。企业的培训由于企业不能积极配合而难于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各类培训流于形式,效果较差。另外,目前社会对教师的培训集中在基础理论的培训上,专门的针对职业院校教师的系统培训缺乏,导致教师整体素质提升的途径受到了专业培训机构发展滞后的限制。
3.个人层面。第一,受到功利主义的诱惑。在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下,教师的传统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少数教师在物质利益面前没能处理好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表现在面对经济分配上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时,经不住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诱惑,心理上呈失衡状态。
第二,尚未形成明确的角色意识和规范的职业行为,职业认同不够。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的职业的目标、职业的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职业认同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心理基础。在所调查的高职院校任教的教师中,一些教师主观上缺乏“职业荣誉感”,没有形成明确的角色意识。另一些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并非师范类,他们除了应付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应试培训外,从未正式接受过正规而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教育思想滞后,教学技能也相对薄弱,不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教学基本规范。小部分教师对自己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不太认同,至今尚未形成明确的角色意识和规范的职业行为,职业认同不够。
第三,个人心理素质不强。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差的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善于面对和解决问题,容易产生心理困扰。在调查中发现,此类职业院校教师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走上讲台,从学校到学校的过程导致实践工作经验和生活经历缺乏,一部分教师心理承受能力不强,耐挫力差。少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遇到问题不容易开解,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心理障碍。
第四,生活压力大。处于此类新办高职院校的教师,相较于其他普通高校和经济条件稍好的职业院校而言,他们的经济压力无疑是更为突出的。在住房、恋爱、婚姻、教育子女和养育老人方面都承受着难以言说的压力,由于缺乏有效的前景指导,部分教师对前途感到渺茫。
加强对教师心理状况的了解和关注,关系到新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稳定性,关系到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