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著名的翻译家张谷若的翻译不仅对原作忠实,而且译语地道,被称为“哈代专家”。本文通过对张谷若地道翻译特色的简要分析,旨在总结、发掘译界前辈的译事经验和翻译理论见解,给后人以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翻译特色 地道 张谷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069-02
【Abstract】Translator Zhang Guruo, with the use of idiomatic Chinese language, he evolves a style of his own and is appraised as an “expert on Hardy”. The thesis giv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iomaticity in him and discovers some translation experience and insight of previous translators in order to enlighten us.
【Key words】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s Idiomaticity Zhang Guruo
译家张谷若因研究和翻译哈代、狄更斯等英国著名作家的作品蜚声海内外,以译品信达流畅独树一帜,成为译界楷模。本文通过对其翻译特色——地道的语言,总结和发掘张谷若的译事经验及理论见解,以此给后人以启示和借鉴。
一、译家张谷若总述
张谷若(1903-1994),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学者。原名张恩裕,山东烟台人。以处女作《还乡》名震译坛。在翻译托马斯?哈代的作品的过程中,张谷若找到了自己与哈代精神气质相契合的地方,因此成就了自己的翻译事业,被誉为“哈代专家”。张谷若的翻译目的性强,他将教研与翻译相结合因此能地道译。翻译实践过程中他有自己明确的翻译理念,即“地道的原文,地道的译文”。尽管张谷若一生注重翻译实践,发表的译论不多,但他来自实践的理论更具说服力,更有应用价值,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二、张谷若地道的翻译理念
张谷若做翻译时的重要指导原则,即“地道的译文,地道的原文”。他在1980年中国翻译第一期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就叫“地道的原文,地道的译文”,成为了他翻译观的标志性成果,在译界产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响。
“地道”由“道地”发展而来,张谷若先生在《德伯家的苔丝?牟言》中用的就是“道地”。在《辞海》里,对“道地”立有一词条,释义如下:①亦作“地道”。真实,真正。多指产品。《牡丹亭?炯药》:“好道地的药材。”②代入事先疏通,以留余地。……“道地”在近数十年中用得较少,“地道”取而代之。“张谷若先生以‘地道’谈论翻译,其实就是为了保证‘译效’。”原文用原语创造,自然要遵守原语准则,译文用译语再造,自然也要遵循译语准则。如果汉译英时不遵守汉语的准则,就会出现一些中不中、英不英的晦涩文字,张谷若先生反对这种文字。
英语中“地道”翻译为idiomatic,指的是合乎某一语言的自然的词法、句法或结构特征。在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中对idiomatic translation有这样一个解释:
…a translation strategy which aims for a TT which reads as naturally as possible. The approach is similar to that of DYNAMIC EQUIVALANCE, in that it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reproducing the original’ impact on the target audience. An idiomatic translation is thus defined as one “which has the same meaning as the source language but is expressed in the natural form of the receptor language,” and one in which “the meaning, not the form, is retained”.
由此我们必然会想到奈达给翻译下的定义: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 of the sourc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of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由上可知,用地道的译文再现地道的原文,中外论者都是有共识的。地道译法包括:
(1)一方面需信于原文的意义,另一方面表达要合乎译语语言习惯,具有与原作相当的艺术特色。
(2)“自然”是最重要的特征,不能为了保留原文形式而使译文语言晦涩难懂。
(3)张谷若先生的翻译实践告诉我们,地道译法并不排除适度的异化译法;相反,适度的异化法是必须的,一是为了选用最佳表达方式,二是意在引入一些异域表达法。
总之,地道译法是高标准译法,我们不能给“地道”下一个狭隘的定义,用它指“固有的传统习用的表达方法”,排除它本来隐含的兼容性,并继而宣布它虽在历史上发挥过重大作用,现在却应退出历史舞台了。“地道”的内涵是丰富、发展的,完全能够而且已经通过张先生的出神入化的译笔进入当代译论用语,成为其中一个关键词汇。 三、地道之人与地道之文
张先生在《地道的原文,地道的译文》中说他的翻译宗旨是“用地道的译文翻译地道的原文”。在文章最后说“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做人地道”。做人的地道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踏踏实实、尊重翻译规律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体现在译者的才识修养如何。张先生在这两方面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张先生是个地道之人,他尊重翻译规律,对翻译本质有较深刻的认识,教、研、译相结合,一字一句都精益求精。他对翻译的科学精神使他的一些译作成为译界楷模。译者的“才”指语言文字水平,各方面知识的掌握,脑筋是否灵活,先天的因素不可抹杀,但主要是后天的勤奋与磨砺。张先生语言水平高,知识丰富,他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在译文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因他自小就熟读四书五经,涉猎了《论语》、《孟子》、《庄子》、《尚书》、《史记》、《三国志》等古典名著,能背许多名篇,且博览群书,孜孜不倦。中学毕业之际的《同学录》,卷首的骈体文《序》,洋洋洒洒,文才飞扬,情真意切,就是出于这位才子之手。译者的“识”主要是:对译事规律有见识,洞悉翻译规律;对文艺作品的意境和表现手法有识别、鉴赏能力。
张先生的“地道”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踏踏实实的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不仅要掌握好外语,更应该学好自己的母语,这是做翻译的先决条件。②对翻译的本质及规律要有深刻认识。做翻译的人对翻译的本质和规律没有深刻认识,又怎能做好翻译呢?③在翻译实践中,要有正确的翻译理念,如张先生的“地道译文,地道原文”。④要有科学精神,不仅对原作了如指掌,对涉及原作的相关方面也应了然于胸。
四、结束语
张先生因其译文的地道、注释的丰富,常被誉为译作楷模,深受读者的称赞与喜爱。他翻译的英国文学作品已成为译界的经典之作。他做人地道,译风严谨,具有科学的研究精神,在翻译实践中有明确的翻译理念:“地道原文,地道译文”。他教、译、研相结合,为我国培养翻译人才及英国文学在我国的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成功经验和理论见解值得我们学习,译作也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参考文献
1 Shuttleworth&MarkCowie, Moria(1997):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Manchester: St.Jerome Publishing.
2 郭著章.翻译名家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 奚永吉.文学翻译比较美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4 孙迎春主编.译学大词典[M].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9
5 张谷若.地道的原文,地道的译文[J].中国翻译,1980(1)
6 夏征农主编.辞海(缩印本[音序])[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关键词】翻译特色 地道 张谷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069-02
【Abstract】Translator Zhang Guruo, with the use of idiomatic Chinese language, he evolves a style of his own and is appraised as an “expert on Hardy”. The thesis giv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iomaticity in him and discovers some translation experience and insight of previous translators in order to enlighten us.
【Key words】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s Idiomaticity Zhang Guruo
译家张谷若因研究和翻译哈代、狄更斯等英国著名作家的作品蜚声海内外,以译品信达流畅独树一帜,成为译界楷模。本文通过对其翻译特色——地道的语言,总结和发掘张谷若的译事经验及理论见解,以此给后人以启示和借鉴。
一、译家张谷若总述
张谷若(1903-1994),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学者。原名张恩裕,山东烟台人。以处女作《还乡》名震译坛。在翻译托马斯?哈代的作品的过程中,张谷若找到了自己与哈代精神气质相契合的地方,因此成就了自己的翻译事业,被誉为“哈代专家”。张谷若的翻译目的性强,他将教研与翻译相结合因此能地道译。翻译实践过程中他有自己明确的翻译理念,即“地道的原文,地道的译文”。尽管张谷若一生注重翻译实践,发表的译论不多,但他来自实践的理论更具说服力,更有应用价值,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二、张谷若地道的翻译理念
张谷若做翻译时的重要指导原则,即“地道的译文,地道的原文”。他在1980年中国翻译第一期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就叫“地道的原文,地道的译文”,成为了他翻译观的标志性成果,在译界产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响。
“地道”由“道地”发展而来,张谷若先生在《德伯家的苔丝?牟言》中用的就是“道地”。在《辞海》里,对“道地”立有一词条,释义如下:①亦作“地道”。真实,真正。多指产品。《牡丹亭?炯药》:“好道地的药材。”②代入事先疏通,以留余地。……“道地”在近数十年中用得较少,“地道”取而代之。“张谷若先生以‘地道’谈论翻译,其实就是为了保证‘译效’。”原文用原语创造,自然要遵守原语准则,译文用译语再造,自然也要遵循译语准则。如果汉译英时不遵守汉语的准则,就会出现一些中不中、英不英的晦涩文字,张谷若先生反对这种文字。
英语中“地道”翻译为idiomatic,指的是合乎某一语言的自然的词法、句法或结构特征。在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中对idiomatic translation有这样一个解释:
…a translation strategy which aims for a TT which reads as naturally as possible. The approach is similar to that of DYNAMIC EQUIVALANCE, in that it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reproducing the original’ impact on the target audience. An idiomatic translation is thus defined as one “which has the same meaning as the source language but is expressed in the natural form of the receptor language,” and one in which “the meaning, not the form, is retained”.
由此我们必然会想到奈达给翻译下的定义: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 of the sourc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of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由上可知,用地道的译文再现地道的原文,中外论者都是有共识的。地道译法包括:
(1)一方面需信于原文的意义,另一方面表达要合乎译语语言习惯,具有与原作相当的艺术特色。
(2)“自然”是最重要的特征,不能为了保留原文形式而使译文语言晦涩难懂。
(3)张谷若先生的翻译实践告诉我们,地道译法并不排除适度的异化译法;相反,适度的异化法是必须的,一是为了选用最佳表达方式,二是意在引入一些异域表达法。
总之,地道译法是高标准译法,我们不能给“地道”下一个狭隘的定义,用它指“固有的传统习用的表达方法”,排除它本来隐含的兼容性,并继而宣布它虽在历史上发挥过重大作用,现在却应退出历史舞台了。“地道”的内涵是丰富、发展的,完全能够而且已经通过张先生的出神入化的译笔进入当代译论用语,成为其中一个关键词汇。 三、地道之人与地道之文
张先生在《地道的原文,地道的译文》中说他的翻译宗旨是“用地道的译文翻译地道的原文”。在文章最后说“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做人地道”。做人的地道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踏踏实实、尊重翻译规律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体现在译者的才识修养如何。张先生在这两方面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张先生是个地道之人,他尊重翻译规律,对翻译本质有较深刻的认识,教、研、译相结合,一字一句都精益求精。他对翻译的科学精神使他的一些译作成为译界楷模。译者的“才”指语言文字水平,各方面知识的掌握,脑筋是否灵活,先天的因素不可抹杀,但主要是后天的勤奋与磨砺。张先生语言水平高,知识丰富,他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在译文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因他自小就熟读四书五经,涉猎了《论语》、《孟子》、《庄子》、《尚书》、《史记》、《三国志》等古典名著,能背许多名篇,且博览群书,孜孜不倦。中学毕业之际的《同学录》,卷首的骈体文《序》,洋洋洒洒,文才飞扬,情真意切,就是出于这位才子之手。译者的“识”主要是:对译事规律有见识,洞悉翻译规律;对文艺作品的意境和表现手法有识别、鉴赏能力。
张先生的“地道”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踏踏实实的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不仅要掌握好外语,更应该学好自己的母语,这是做翻译的先决条件。②对翻译的本质及规律要有深刻认识。做翻译的人对翻译的本质和规律没有深刻认识,又怎能做好翻译呢?③在翻译实践中,要有正确的翻译理念,如张先生的“地道译文,地道原文”。④要有科学精神,不仅对原作了如指掌,对涉及原作的相关方面也应了然于胸。
四、结束语
张先生因其译文的地道、注释的丰富,常被誉为译作楷模,深受读者的称赞与喜爱。他翻译的英国文学作品已成为译界的经典之作。他做人地道,译风严谨,具有科学的研究精神,在翻译实践中有明确的翻译理念:“地道原文,地道译文”。他教、译、研相结合,为我国培养翻译人才及英国文学在我国的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成功经验和理论见解值得我们学习,译作也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参考文献
1 Shuttleworth&MarkCowie, Moria(1997):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Manchester: St.Jerome Publishing.
2 郭著章.翻译名家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 奚永吉.文学翻译比较美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4 孙迎春主编.译学大词典[M].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9
5 张谷若.地道的原文,地道的译文[J].中国翻译,1980(1)
6 夏征农主编.辞海(缩印本[音序])[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