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这么一句话:“想象比知识更加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能拥抱整个世界。”学生,不应成为填充知识的容器,而应成为点燃智慧的火炬。所以,给孩子留点童话,而不是一味地教授给他们知识,使他们过早地进入成为世界。
【关键词】语文;阅读;联系
某大学教授曾做过这么一个调查,他们问大学生们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上语文课你们有的看小说,有的跑阅览室而不好好听课?”一位女大学生是这样回答的:“你们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压力,不给我们魅力。如果你们的课堂教学充满魅力,我们何尝不愿意好好听呢?”这位女大学生的回答真是一针见血,发人深省。我们的语文课看见的是打瞌睡的孩子,看见的是安安静静坐着,面无表情的孩子……难道我们的语文课真的是食无滋味,毫不吸引嗎?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枯燥的语文课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形势,孩子需要的语文课到底是怎样?
第一,语文课要有感悟,让学生有所收获。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播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完美的体验。”如此看来,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要有感悟,让他们在自己领悟的感情中去判断事非、事情的真、善、美。如《蒲公英》是通过介绍可爱的蒲公英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洒落在黑黝黝的泥土才能生根长叶,让学生懂得不要只贪图美丽的东西。在教学教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当其他蒲公英小种子要落在金光闪闪的沙漠,要落在波光粼粼的湖面时,我让学生们静静地闭上眼睛,让他们感受这些小种子会有什么后果?看到它们的结局,你会忍心让他落下沙漠、湖泊吗?学生们在懂得道理之余还让课文深入他们的内心深处,提高他们对事物的领悟能力。每篇课文教师尽量从一两点去让孩子说说他们的感受,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可以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简单说说你对课文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对学生的要求不必过分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逐渐提高便可以。如果每节语文课中都能让学生有一点感悟,相信他们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第二,语文课要有拓展,让学生“异想天开”。有这么一句话:“想象比知识更加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能拥抱整个世界。”学生,不应成为填充知识的容器,而应成为点燃智慧的火炬。所以,给孩子留点童话,而不是一味地教授给他们知识,使他们过早地进入成为世界。新课标是十分注重学生的想象能力,我在教学中也十分注重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让他们觉得读书十分有趣,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那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在教学《三袋麦子》时,我特地安排这样一个讨论:“小猪把麦子做成各种食品、小猴把麦子保存起来、小牛把麦种下了地,你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如果是你,会怎么做?”最后,我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编故事:土地爷爷把一袋麦子又送给了谁呢?又发生什么事?……有时,知识不一定要规规矩矩地教,教无定法,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结合,要适合自己班级特点。
第三,语文课要抓课内外阅读的联系。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课堂上向学生输入的信息,只有在一定的信息背景下,才有可能变换储存,再输出。学生知识面宽,有效信息丰富,思维才会左右逢源而“畅流”。因此,要创造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必须扩大信息源,把学生阅读的天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外阅读所得引进课内,二者珠联璧合,自然和谐地统一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才能使之相互补充,互相转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积极寻求二者自然结合的联系点。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课前我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去了解邱少云;课内我让学生透过趴在火堆里的邱少云纹丝不动的外表,去想象英雄的内心。就在同学们的心被英雄的行为深深打动的时候,有位同学却谈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我觉得作者写得不太真实。既然火势那么猛,邱少云叔叔身上背的弹药为什么不爆炸呢?”……话语不多,可挺有份量。我从其他同学的眼神和表情上,看到这位同学的疑问,已引起不少同学的共鸣。
“是啊,火势那么旺,邱少云身上背的弹药为什么不爆炸呢?哪位同学能解答这个问题?”我的反问为课外阅读过有关资料的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时机。
一位同学站起来,说:“邱少云叔叔从小有咳嗽病,潜伏时,他挖了一个土坑,准备咳嗽时,把脸对着坑,使声音不向外扩散。身上着火后,他马上轻轻地把子弹深埋坑里……因此,避免了发生爆炸……”字字句句落地有声,有根有据地解释消除了同学心中的疑问,使邱少云的英雄形象高高矗立在学生们的心坎上。
学生运用课堂学习中获得的读书方法,去进行课外阅读,又将课外阅读获取的知识、信息,及时、恰当地引入课内,课内外密切结合,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扩大了认识领域。
总之,教师要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学习身心得到发展,最大程度上锻炼自己,铸造自己,感受学习的成功愉快。让我们的语文课能经常听到学生的笑声、能经常看到学生那若有所思、若有所悟的情景,能经常看到学生那笑咪咪地幻想情景。
【关键词】语文;阅读;联系
某大学教授曾做过这么一个调查,他们问大学生们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上语文课你们有的看小说,有的跑阅览室而不好好听课?”一位女大学生是这样回答的:“你们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压力,不给我们魅力。如果你们的课堂教学充满魅力,我们何尝不愿意好好听呢?”这位女大学生的回答真是一针见血,发人深省。我们的语文课看见的是打瞌睡的孩子,看见的是安安静静坐着,面无表情的孩子……难道我们的语文课真的是食无滋味,毫不吸引嗎?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枯燥的语文课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形势,孩子需要的语文课到底是怎样?
第一,语文课要有感悟,让学生有所收获。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播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完美的体验。”如此看来,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要有感悟,让他们在自己领悟的感情中去判断事非、事情的真、善、美。如《蒲公英》是通过介绍可爱的蒲公英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洒落在黑黝黝的泥土才能生根长叶,让学生懂得不要只贪图美丽的东西。在教学教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当其他蒲公英小种子要落在金光闪闪的沙漠,要落在波光粼粼的湖面时,我让学生们静静地闭上眼睛,让他们感受这些小种子会有什么后果?看到它们的结局,你会忍心让他落下沙漠、湖泊吗?学生们在懂得道理之余还让课文深入他们的内心深处,提高他们对事物的领悟能力。每篇课文教师尽量从一两点去让孩子说说他们的感受,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可以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简单说说你对课文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对学生的要求不必过分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逐渐提高便可以。如果每节语文课中都能让学生有一点感悟,相信他们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第二,语文课要有拓展,让学生“异想天开”。有这么一句话:“想象比知识更加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能拥抱整个世界。”学生,不应成为填充知识的容器,而应成为点燃智慧的火炬。所以,给孩子留点童话,而不是一味地教授给他们知识,使他们过早地进入成为世界。新课标是十分注重学生的想象能力,我在教学中也十分注重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让他们觉得读书十分有趣,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那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在教学《三袋麦子》时,我特地安排这样一个讨论:“小猪把麦子做成各种食品、小猴把麦子保存起来、小牛把麦种下了地,你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如果是你,会怎么做?”最后,我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编故事:土地爷爷把一袋麦子又送给了谁呢?又发生什么事?……有时,知识不一定要规规矩矩地教,教无定法,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结合,要适合自己班级特点。
第三,语文课要抓课内外阅读的联系。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课堂上向学生输入的信息,只有在一定的信息背景下,才有可能变换储存,再输出。学生知识面宽,有效信息丰富,思维才会左右逢源而“畅流”。因此,要创造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必须扩大信息源,把学生阅读的天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外阅读所得引进课内,二者珠联璧合,自然和谐地统一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才能使之相互补充,互相转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积极寻求二者自然结合的联系点。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课前我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去了解邱少云;课内我让学生透过趴在火堆里的邱少云纹丝不动的外表,去想象英雄的内心。就在同学们的心被英雄的行为深深打动的时候,有位同学却谈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我觉得作者写得不太真实。既然火势那么猛,邱少云叔叔身上背的弹药为什么不爆炸呢?”……话语不多,可挺有份量。我从其他同学的眼神和表情上,看到这位同学的疑问,已引起不少同学的共鸣。
“是啊,火势那么旺,邱少云身上背的弹药为什么不爆炸呢?哪位同学能解答这个问题?”我的反问为课外阅读过有关资料的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时机。
一位同学站起来,说:“邱少云叔叔从小有咳嗽病,潜伏时,他挖了一个土坑,准备咳嗽时,把脸对着坑,使声音不向外扩散。身上着火后,他马上轻轻地把子弹深埋坑里……因此,避免了发生爆炸……”字字句句落地有声,有根有据地解释消除了同学心中的疑问,使邱少云的英雄形象高高矗立在学生们的心坎上。
学生运用课堂学习中获得的读书方法,去进行课外阅读,又将课外阅读获取的知识、信息,及时、恰当地引入课内,课内外密切结合,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扩大了认识领域。
总之,教师要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学习身心得到发展,最大程度上锻炼自己,铸造自己,感受学习的成功愉快。让我们的语文课能经常听到学生的笑声、能经常看到学生那若有所思、若有所悟的情景,能经常看到学生那笑咪咪地幻想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