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纳入“十一五”规划,从此“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成为未来一个阶段中国农村发展建设的方向和要求。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一大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目前,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政治文化相对落后,经济生活相对贫困,语言不通且整体素质相对偏低,已成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和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瓶颈。
一、和田地区农村农民素质现状
(一)农村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执政理念急需提高
农村一些基层干部由于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商品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开放进取意识淡薄,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和非理性的措施,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农民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致富能力不强
国家西部“两基”攻坚计划的实施,使农村中小学入学率大幅提高,但绝大多数初中毕业生不再升学,回乡务农,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全国乃至全疆。大量农民没有接受过基本的职业技术教育,缺乏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加之语言不通、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导致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农业科學知识知之甚少,使科技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不了优势,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三)农民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偏低
农民市场意识相对薄弱,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信息接受和反馈能力不足,经营管理知识与经验缺乏,在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严重制约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
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培育新农民的必要措施
采取中等职业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对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增强其就业创业的能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长治久安、稳疆固边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执政能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农村基层干部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前沿,在群众的眼中党的形象由他们直接体现。由于处在反分裂斗争的前沿,农村基层干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将是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大对现有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是提高村干部队伍执行政策、引领发展、抵制渗透、维护稳定、教育群众、服务群众能力的主要途径。依托农广校,一是对村干部开展正规的学历教育,提高现有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从2005年起与组织部联合进行村干部学历教育,培养了1800多名村干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有计划、有目标地培育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以初中毕业生为主体,针对他们年龄尚小,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一技之长,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被“三股”势力所利用的问题,开展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提高文化素质,增强鉴别能力,掌握一技之长,为新农村建设持续提供人才保证。
(二)抓住机遇,强化农民技能培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又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了物质保证。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应把良好的文化基础、必要的农业科技知识、较强的现代科技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以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管理能力,列为教育培训的目标和内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三)做好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在发展思路上增强市场意识,规范管理,走出一条具有农村职业教育特点的办学道路。强化质量意识,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一支有活力、知识新、业务强、管理严的新型办学队伍。加强培训更新知识,通过“三进村”、“致富早班车”活动,将示范村作为教师技能培训基地,提升业务水平;推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选聘本地各行业中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壮大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师资力量。
一、和田地区农村农民素质现状
(一)农村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执政理念急需提高
农村一些基层干部由于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商品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开放进取意识淡薄,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和非理性的措施,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农民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致富能力不强
国家西部“两基”攻坚计划的实施,使农村中小学入学率大幅提高,但绝大多数初中毕业生不再升学,回乡务农,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全国乃至全疆。大量农民没有接受过基本的职业技术教育,缺乏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加之语言不通、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导致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农业科學知识知之甚少,使科技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不了优势,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三)农民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偏低
农民市场意识相对薄弱,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信息接受和反馈能力不足,经营管理知识与经验缺乏,在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严重制约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
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培育新农民的必要措施
采取中等职业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对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增强其就业创业的能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长治久安、稳疆固边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执政能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农村基层干部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前沿,在群众的眼中党的形象由他们直接体现。由于处在反分裂斗争的前沿,农村基层干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将是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大对现有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是提高村干部队伍执行政策、引领发展、抵制渗透、维护稳定、教育群众、服务群众能力的主要途径。依托农广校,一是对村干部开展正规的学历教育,提高现有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从2005年起与组织部联合进行村干部学历教育,培养了1800多名村干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有计划、有目标地培育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以初中毕业生为主体,针对他们年龄尚小,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一技之长,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被“三股”势力所利用的问题,开展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提高文化素质,增强鉴别能力,掌握一技之长,为新农村建设持续提供人才保证。
(二)抓住机遇,强化农民技能培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又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了物质保证。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应把良好的文化基础、必要的农业科技知识、较强的现代科技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以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管理能力,列为教育培训的目标和内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三)做好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在发展思路上增强市场意识,规范管理,走出一条具有农村职业教育特点的办学道路。强化质量意识,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一支有活力、知识新、业务强、管理严的新型办学队伍。加强培训更新知识,通过“三进村”、“致富早班车”活动,将示范村作为教师技能培训基地,提升业务水平;推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选聘本地各行业中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壮大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师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