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生命教育的发展与内涵、学校体育与生命教育的关系等进行分析,阐述了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提高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体现了生命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把生命教育内容融入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生命教育 大学体育教学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c)-0082-02
1 生命教育的发展与内涵
“生命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1968年杰·唐纳·华特士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思想;1979年澳大利亚明确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概念;1989年日本提出了“以尊重他人和对生命敬畏的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目标”;而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有学者开始关注生命教育的相关问题,倡导要关注、爱护、尊重和理解学生,这也是我国生命教育的早期体现。
我国的教育发展虽然历史悠久,也不乏一些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但是目前为止在我国还是以应试教育占主导,忽视了学生心理、意志和品质等方面的培养,缺少生命化的教育,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的意识和观念比较淡薄。例如近年来网络媒体上频繁曝出的学生自杀事件、伤害事件等。那么到底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实质到底是什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怎样实施生命教育?
有关生命教育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但大体可以归结为:生命教育是在遵从生命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生存本领和生存经验等,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看待生命、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并探索生命真正的意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社会做贡献。
生命教育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重视生命的意义,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爱护生命提供广阔的空间,为幸福和谐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本质是世界观、价值观尤其是人生观教育内容的拓展、细化与深化。
2 学校体育与生命教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以外,还要起到提高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增强体质,防治疾病,调节心理,强化思想教育,促进智力开发和培养审美意识等作用。学校体育和生命教育的主体都是人,在教育的功能上是有相通之处的,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生命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实现自身的价值;人的健康与生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众所周知“健康”是学校体育的教学核心,而“生命”则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健康是生命的基础,生命是健康的形式,因此,学校体育作为生命教育的基石,理应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和理念,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3 生命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3.1 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加大了体育在教育中所占的比重,但是受传统思想观念(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样的口号等)和目前人才选拔机制(如中考、高考等还是主要以文化课成绩为主)的影响,轻体育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因此体育始终游离于教育的边缘,没有取得其应有的地位。
长期以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运动实践技术教学轻理论教学,重专业素质的培养,轻道德素质的养成,这使得学生在体育课上除了掌握专项的运动技能之外,其他方面的知识(例如急救的常识等方面的内容)都有所欠缺。通常人们对体育在增强体质和培养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功能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并在此指导下来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忽视了体育教学在人的生命过程中所发挥的其他功能。
3.2 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内容的作用
国内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课教学基本采取选项课的形式,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各自项目的特点来融合并实施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
3.2.1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良好的意志品质并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通过后天的锻炼和培养,形成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准确说是在艰难困苦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体育活动具有竞争和对抗的特点,是需要学生克服困难来完成的一种活动。比如在跑步过程中,学生需要忍受肌肉的酸痛、呼吸的不畅等身体上的不适来完成运动,这对磨炼学生的意志,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有了这些坚强的意志品质,学生在面对危险时就会更加从容不迫,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就不会轻易低头,更不会一蹶不振。
3.2.2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
不同专业和班级的学生通过选项课的形式参与到同一节体育课中,分组教学是体育教学中常用到的教学方法,小组内的各成员可以通过共同协作或互相帮助来完成所选体育课程的学习。体育活动特别是群体对抗性的运动更能让学生认识到个体与团体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团体协作的重要性,因此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体育互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空间,增加与陌生人交往的机会,这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体意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一过程也是人的一个社会化过程,属于生命教育的范畴。
3.2.3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两个方面,体育除了有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之外,还具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对增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大学,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面对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时,经常会发生一些影响自己或他人生命的事件,所以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大学体育不仅仅是一门可以取得学分的课程,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动作技术的过程中释放内心压力,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3.2.4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体育不仅仅是身体的活动,同时也是思维和精神的运动。体育运动灵活多变,在动作做出的瞬间会有很多问题闪现在大脑中。例如在篮球的传球过程中,要判断传球和来球的方向、出手和接球的角度、力量和速度等,以便更好地配合,在这个过程中,既考验了队员之间的技战术配合,还锻炼了双方的思维、紧急应变能力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学生在面对危险或困难时,才能准确快速地做出反应,保护自己同时也保护身边的人。
4 结语
体育教学以后应该如何继续发展,这是一个众说纷纭、引人深思的问题。把体育教学的目的归结为掌握动作技术和提高身体素质,是片面的狭隘的,这也是导致大学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内容缺少的根本原因。体育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也是人格发展过程。体育教学的对象是人,人是有生命的个体,这就赋予了体育教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体育教学最终要回归到人,以育人为目标,回归到生命,促进生命的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孟凡花,尤传豹.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缺憾与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10):90-92.
[2] 童锦,纵艳芳.“生命”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2010,17(1):50-53.
[3] 郑颂平.青少年学生生存教育模式研究——从体育角度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5(6):122-123.
[4] 趙迎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2,2(10):77-78.
[5] 王晓虹.生命教育论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1-13.
[6] 刘晓莲.生命教育与体育教学改革[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7(1):73-75.
[7] 王宇.大学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J].体育世界,2013(11):135-136.
关键词:生命教育 大学体育教学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c)-0082-02
1 生命教育的发展与内涵
“生命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1968年杰·唐纳·华特士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思想;1979年澳大利亚明确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概念;1989年日本提出了“以尊重他人和对生命敬畏的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目标”;而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有学者开始关注生命教育的相关问题,倡导要关注、爱护、尊重和理解学生,这也是我国生命教育的早期体现。
我国的教育发展虽然历史悠久,也不乏一些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但是目前为止在我国还是以应试教育占主导,忽视了学生心理、意志和品质等方面的培养,缺少生命化的教育,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的意识和观念比较淡薄。例如近年来网络媒体上频繁曝出的学生自杀事件、伤害事件等。那么到底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实质到底是什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怎样实施生命教育?
有关生命教育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但大体可以归结为:生命教育是在遵从生命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生存本领和生存经验等,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看待生命、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并探索生命真正的意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社会做贡献。
生命教育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重视生命的意义,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爱护生命提供广阔的空间,为幸福和谐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本质是世界观、价值观尤其是人生观教育内容的拓展、细化与深化。
2 学校体育与生命教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以外,还要起到提高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增强体质,防治疾病,调节心理,强化思想教育,促进智力开发和培养审美意识等作用。学校体育和生命教育的主体都是人,在教育的功能上是有相通之处的,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生命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实现自身的价值;人的健康与生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众所周知“健康”是学校体育的教学核心,而“生命”则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健康是生命的基础,生命是健康的形式,因此,学校体育作为生命教育的基石,理应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和理念,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3 生命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3.1 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加大了体育在教育中所占的比重,但是受传统思想观念(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样的口号等)和目前人才选拔机制(如中考、高考等还是主要以文化课成绩为主)的影响,轻体育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因此体育始终游离于教育的边缘,没有取得其应有的地位。
长期以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运动实践技术教学轻理论教学,重专业素质的培养,轻道德素质的养成,这使得学生在体育课上除了掌握专项的运动技能之外,其他方面的知识(例如急救的常识等方面的内容)都有所欠缺。通常人们对体育在增强体质和培养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功能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并在此指导下来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忽视了体育教学在人的生命过程中所发挥的其他功能。
3.2 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内容的作用
国内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课教学基本采取选项课的形式,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各自项目的特点来融合并实施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
3.2.1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良好的意志品质并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通过后天的锻炼和培养,形成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准确说是在艰难困苦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体育活动具有竞争和对抗的特点,是需要学生克服困难来完成的一种活动。比如在跑步过程中,学生需要忍受肌肉的酸痛、呼吸的不畅等身体上的不适来完成运动,这对磨炼学生的意志,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有了这些坚强的意志品质,学生在面对危险时就会更加从容不迫,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就不会轻易低头,更不会一蹶不振。
3.2.2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
不同专业和班级的学生通过选项课的形式参与到同一节体育课中,分组教学是体育教学中常用到的教学方法,小组内的各成员可以通过共同协作或互相帮助来完成所选体育课程的学习。体育活动特别是群体对抗性的运动更能让学生认识到个体与团体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团体协作的重要性,因此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体育互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空间,增加与陌生人交往的机会,这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体意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一过程也是人的一个社会化过程,属于生命教育的范畴。
3.2.3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两个方面,体育除了有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之外,还具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对增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大学,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面对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时,经常会发生一些影响自己或他人生命的事件,所以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大学体育不仅仅是一门可以取得学分的课程,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动作技术的过程中释放内心压力,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3.2.4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体育不仅仅是身体的活动,同时也是思维和精神的运动。体育运动灵活多变,在动作做出的瞬间会有很多问题闪现在大脑中。例如在篮球的传球过程中,要判断传球和来球的方向、出手和接球的角度、力量和速度等,以便更好地配合,在这个过程中,既考验了队员之间的技战术配合,还锻炼了双方的思维、紧急应变能力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学生在面对危险或困难时,才能准确快速地做出反应,保护自己同时也保护身边的人。
4 结语
体育教学以后应该如何继续发展,这是一个众说纷纭、引人深思的问题。把体育教学的目的归结为掌握动作技术和提高身体素质,是片面的狭隘的,这也是导致大学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内容缺少的根本原因。体育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也是人格发展过程。体育教学的对象是人,人是有生命的个体,这就赋予了体育教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体育教学最终要回归到人,以育人为目标,回归到生命,促进生命的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孟凡花,尤传豹.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缺憾与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10):90-92.
[2] 童锦,纵艳芳.“生命”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2010,17(1):50-53.
[3] 郑颂平.青少年学生生存教育模式研究——从体育角度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5(6):122-123.
[4] 趙迎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2,2(10):77-78.
[5] 王晓虹.生命教育论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1-13.
[6] 刘晓莲.生命教育与体育教学改革[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7(1):73-75.
[7] 王宇.大学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J].体育世界,2013(1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