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读碑窠石图》和《阿尔卡迪亚的牧人》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son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时代应该有属于这个时代的伟大画家和艺术作品。李成、普桑是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伟大的画家,他们的代表作品《读碑窠石图》和《阿尔卡迪亚的牧人》对观众来说,同为读碑情景,却呈现出不同的景象,这不得不令人好奇和深思。本文通过他们的生平经历、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对这两幅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说明两位艺术家的伟大之处,以及对我们当今艺术创作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李成;读碑窠石图;普桑;阿尔卡迪亚的牧人;绘画思想;绘画风格;艺术特点
  一个时代应该有属于这个时代的伟大画家和艺术作品。李成是五代后期北宋初期最伟大的山水画家,而普桑却是17世纪最伟大的法国古典主义画家。但是,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统,其艺术特点还是有不同之处,现在就结合画家的成长背景对他们的代表作《读碑窠石图》和《阿尔卡迪亚的牧人》作简单的分析和比较。
  李成(919—967)是唐朝宗室后裔,后来因为五代战乱,举家迁居到山东营丘,人称李成为“李营丘”,齐鲁大地原野的自然环境给来自关中的李成新鲜而深切的感受,使他在画面形式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他师造化,用我法,开创了画枯藤寒树的“蟹爪”法和画山石的“卷云皴”法,画面明快透亮,有“烟峦轻动”之感,开启一代新的画风,后人把李成、关仝和范宽合称“三家山水”。可以说后世凡有成就的大画家都多少受到其艺术的熏陶,比如燕文贵、郭熙等人。
  李成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他重视感受生活,独抒性灵,不趋附达官贵人审美爱好,“学不为人,自娱而已。”①情感上多流露出伤感和孤寂,反映出五代战乱中无法实现理想但又无可奈何的情绪,其山水画成就最为突出,被誉为“古今第一”。
  “李成作画善用淡墨表现丰富的层次和虚旷的空间,以活脱的笔致画出寒林的情态,以‘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景色抒发胸襟。”② 因此,“李成的画给人以清刚、淡雅的美感。以气论之,则其气是清气;以韵论之,则其韵是淡韵。”③
  《读碑窠石图》(图1)采取平选法构图,中景:一乱石丛生的小土坡上生长着几棵大枯树,在树的右后方屹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碑前有一老一小两个行人;近景:写低矮斜山坡,山脚地面浑厚阔达;远景:为起伏迷蒙的小山丘,小山丘后面似乎还有空旷绵延无际的原野。在艺术表现上,画家先用细劲的线条勾勒山石树木,然后淡墨皴写,层层加深,墨色滋润,苍茫浑厚。画中物象造型精当,严于裁剪,水墨沉雄文秀,在一片冷冷清清、萧疏的荒野上,一位骑着骡的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一手持木杖的书童牵引下,仰望着巨大的墓碑,古碑下的神龟昂首望着来人,人物沉浸在静静的哀思中,给人以悲凉、肃穆感。《图画见闻录》说此画“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 ④画中,巨大质朴的石碑在荒寒气象中显得特别沉重,或许是因为碑上诉说的兴衰历史增加了其沉重感吧!我们现在已经看不清老人面部的表情,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他看到这兴衰往事时的神情,又或许这正是画家本人的化身,正在感叹自己的命运。李成是由五代入宋的李唐宗室后裔,对唐朝有一种很深的怀旧感,他一直也认为自己是大唐人,然而毕竟时过境迁,那块大型墓碑或许就是唐王朝已经灭亡的见证,可是无论如何画家对唐朝的惋惜和留恋之情是挥之不去的,萧疏凄凉的画面也正好印证了画家此时此刻的心境和人生状况。画中,尽管老树叶已凋零但不失苍劲和坚挺。
  “李成的画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推崇备至,除了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画面营造的幽美气氛外,还跟他不畏权贵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吾儒者,粗识去就,性爱山水,弄笔自适耳,岂能奔走豪士之门,与工技同处哉’。”⑤
  普桑(1594—1665),全名尼古拉斯·普桑,是17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古典主义画家,也是西方美术史上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普桑从小就喜欢画画,并且表现出了画画的天赋。1612年,18岁的普桑去了巴黎学习。他在巴黎期间,有幸结交了意大利诗人马里诺,在马里诺的鼓舞下,1624年,30岁的普桑来到了心驰神往的意大利,普桑在罗马期间十分注重对古典文艺理论的研究,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
  不过,初到罗马的普桑,正是巴洛克风格盛行的时期,他的绘画风格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但是很快,普桑就厌倦了巴洛克的热闹,开始思考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家具有水一样的特性,总是在流动中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⑥1629年,35岁的普桑创作的《诗人的灵感》是其绘画风格的转折点,他放弃了巴洛克艺术的强烈对比和激情,画面给人以宁静和崇高之感。
  1630—1640年,是普桑个人艺术风格完全成熟期也是他艺术创作的高峰期。在这期间,他带着幽古情思经常去罗马郊外走走。1640年,46岁的普桑已经很有名气了,画也特别受人喜爱,在首相黎塞留和国王路易十三的再三邀请下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法国,可是由于普桑很难融入宫廷生活,1642年的秋天,他返回到了罗马。1640—1650年,普桑创作了很多圣经、神话题材的作品。1670年起,进入晚年的普桑,疾病缠身,不过,他还是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创作了绝笔之作——《四季》风景组画。
  “普桑有句名言,大意是:只有对生命进行沉思,才能在遭受命运的打击时,巍然屹立和不屈。”⑦《阿尔卡迪亚的牧人》(图2)可以说是以这句名言为主题的形象的再现。
  阿尔卡迪亚传说是希腊神话中的纯净乐土,它位于希腊伯罗奔尼撒地区,在文学作品里,那儿是牧歌田园式的天堂:在这儿,牧羊人放牧羊群,生活幸福快乐,一片祥和。画中人物活动在一片既古老又明丽的南欧田园式风景中展开,三个牧羊人头戴花冠,手持牧杖,围绕着大石块砌成的墓碑,他们看着碑上的文字好像在讨论什么,仔细辨认,墓碑上用铭文清楚地写着“甚至在阿尔卡迪亚也有我”,这里的“我”是指死神,几位牧羊人对此疑惑不解。“思想的烙印反映在普桑的作品中,弥漫着浓浓的忧思。” ⑧右边的一个男子正指着墓碑上的文字望着身旁的牧羊女,希望她能给出解释,牧羊女身穿金黄色的上衣和蓝色的群裤,她体态悠然,并没有对这墓碑以及上面的文字感到惊恐和慌张,她像一位高贵的公主,也象征真理的女神,牧羊女与最左边的伙伴静静站着,其眼神与读碑文的两个人的眼神像一个“V”字形,有着鲜明的呼应关系。画中,天空晴朗,白云悠然,阳光透过云层洒下大地,树叶茂密,正随风摇曳,主人公亦人亦神,风景亦真亦幻,在淡淡的、金黄的色调里,画家构成了一幅静谧、庄严的画面。严谨的构图、敦实的造型、沉着的色彩和画家怀旧的心情,淡化了画面的悲剧和恐怖气氛。作品悄无声息地诉说着这样一个真理:在历史的长河里,一个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欢乐也好,痛苦也罢,那些都是过眼烟云,而只有死亡才是永恒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当前的时光。   通过这幅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普桑“他在艺术上具有罕见的思想深度,对理性的崇拜与对崇高、单纯的向往。”⑨“普桑的艺术对后来的法国艺术家有很大的影响,受他影响的人有大卫、安格尔、塞尚等。塞尚说,我每次从普桑那儿回家,我便更了解我是谁。” ⑩
  虽然都是读碑图,可它们还是有区别的:第一,艺术媒介不一样。《读碑窠石图》是在宣纸上用水墨作画,淡墨作皴,苍润浑厚,而《阿尔卡迪亚的牧人》是在布上用松节油和矿物质颜料作画,较能真实细致地表现对象的形貌和质感;第二,构图不一样。李成采用的是平远法构图,山石树木在画面中占有突出位置,人和驴如“豆马寸人”,而普桑采用的是焦点透视构图,人物处于画面中心,人物和风景都有严格的比例大小,是完全写实的;第三,用色不一样。中国传统绘画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认为“运墨而五色具”,主张“墨分五彩”,力倡天真清新的风格,因此《读碑窠石图》是靠墨与水的比例形成不同墨色来“随类赋彩”的,而西方绘画主要受亚里士多德模仿说的影响,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要有“真实美”,《阿尔卡迪亚的牧人》采用的是颜色已经明朗的矿物质颜料直接融合松节油作画,而且还可以将两三种颜色调和在一起作画,以达到对象的真实感,颜色虽沉着却很丰富艳丽;第四,画面感受不一样。《读碑窠石图》意境清幽而又荒寒萧索,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而《阿尔卡迪亚的牧人》画面宁静和谐、庄重典雅;第五,文化背景不一样。李成生活在五代和北宋时期(主要是五代时期),五代时期,虽然战乱不断,但是人们的思想却很自由,“玄学”得到极大发展,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出现了新的山水皴法。宋代的统一结束了五代的战乱,恢复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不过禅学、道学、佛学也在不断发展,理学此时也开始兴起;普桑成长在17世纪的法国,是欧洲最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虽然也建立了法兰西艺术学院,不过所有的文学艺术创作都要歌颂国王、为宫廷服务,从而推动了官方推崇的庄严、宏大的古典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普桑是法国画家,但是他的一生主要是在意大利罗马度过的,其画风深受意大利古典文艺思想影响。
  尽管《读碑窠石图》和《阿尔卡迪亚的牧人》是不同的画种,出自不同的画家之手,但是画面至真至美,毫无做作、浮夸,情景交融,充满了哲理思考,传递给观赏者一种岁月沧桑、人生苦短的感想。放眼当今艺术创作,几乎都以市场为导向,很多艺术家在面临生存和个性的抉择时,放弃自我,从而也迷失了自我,纵使当今有些所谓的知名艺术家混得有声有色,然而历史是最好的证明,只有经过历史的检验、岁月的洗礼、大浪淘沙的筛选,而沉淀下来的艺术作品才是优秀的艺术作品,它们不会随着时间久远而贬值,相反会愈加升值。伦勃朗的作品《夜巡》,以及布莱克、梵高、弗里德里希等人的绘画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作为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都应该明确一点:市场价值只不过是艺术品表面的商业经济价值,而决定一件艺术品价值高低的却是艺术价值,因为艺术价值反映了艺术品最本真、最深刻的艺术特征和思想内容。
  注释:
  ①[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②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③陈传席,顾平,杭春晓.中国画山文化[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④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历代名画记 图画见闻志选译[M].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1.
  ⑤洪丕谟.点击中国绘画[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⑥[美]庞龙.庞龙讲述艺术的故事[M].夏云海 唐新善,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
  ⑦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⑧张文怡,董淑梅.唯美的极致:学院派[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⑨李宏.西方美术理论简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⑩李春.欧洲17世纪美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罗曼·罗兰曾说过:“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是青年人。”本期《中国陶瓷设计》杂志有幸邀请到了中央美术学院黄春茂老师与我们共同探讨日用陶瓷行业中青年人未来的发展。
机电设备维修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主要手段,是煤炭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是生产费用支出的主要部分,也是一项主要的生产费用支出。本文针对传统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的的缺点,
“家”是个温暖的字眼,是挡风遮雨的港湾。近几年,在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蒲白矿区工会的大力支持下,蒲白矿务局生活服务中心工会把“建家”活动作为推动基层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
文章从描述钢坯内部不稳定导热的偏微分方程及相应的边界条件出发 ,研究了描述钢坯热状态的离散状态空间模型。每次推钢后通过计算机多次模拟钢坯在加热段和均热段内的加热过
建立了计算模型,分析了室外温度和水流量对冷却塔热工性能的影响,讨论了优化水气比。得出在室外空气温度10.5℃、相对湿度60%、冷却塔进水温度0℃情况下,冷却塔辅助供热量达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分析了低空气系数与锅炉热损失之间关系,并提出了5种实施低空气系数燃烧的控制方法,选用哪种方法,应根据工艺要求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
采用DeST能耗软件模拟了南京一典型居住建筑在24种围护结构参数组合及间歇空调运行模式下的建筑全年能耗,并建立了南京地区典型居住建筑的能耗回归模型。同时分析了围护结构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寄托着生存和希望.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又是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更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保护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