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些名言道出了读书对人们的重要性有多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肩负的责任就更大了。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必须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1 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在小学低年级时,还不会阅读,或者没有阅读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每周抽出时间引导孩子阅读,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大大增加,阅读习惯也慢慢培养起来。阅读完一篇故事后,还可以提出一些简单问题,例如:读完《丑小鸭》后,可问问孩子: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这样,不仅帮助孩子理解了文章内容,还培养了孩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同时,我们可以建议家长在一个记录本上,简单签出阅读时间、书名、效果。老师每周检查一次,对坚持好的学生,发给阅读激励章等方式奖励,学生阅读的兴趣将会大大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之后,学生的阅读兴趣已调动,且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进入中年级后,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此时家长由原来的陪同孩子一起阅读,可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阅读。进入高年级后,老师可以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课外阅读要求。
2 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给孩子推荐读物时要注意下面几点:①要主题鲜明,思想健康。受年龄、阅历、水平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②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过深、过古、过洋的读物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收效甚微,而且会把学生引进死胡同。③要有趣味性。枯燥、乏味、缺乏艺术力量的读物难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尤其是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初期,更要注意课外读物的选择。此时,应以孩子喜欢的读物。
3 有计划地合理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第一从教材扩展延伸。现行的语文教科书的作品经过严格的筛选、编排时充分地考虑了儿童各个因素在各阶段的发展。我们除按进度读好自读课本外,还可以再安排一些相关的读物。例如,四年级学生学过《我的自白书》,为了进一步学习革命烈士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精神,我们可推荐长篇小说《红岩》。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们可以推荐一些科学小品文。为了提高学生的现代诗歌的鉴赏力,可以安排学生阅读《怎样欣赏中国现代诗歌》。第二从体裁考虑。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第三从时间上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
4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要想学生在有限的课外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一定要提高阅读能力,讲究阅读效率,提高阅读速度。要求学生每周写不少于三次的读书笔记,分层次要求学生运用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多种方式完成。老师每周检查一次,给学生写上评语。同时,也鼓励家长参与学生读书笔记的评价,让家长有机会走进孩子的心理。我们可从三方面考虑。
4.1 運用迁移。对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在课堂上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学习课文的方法。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方法规律,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就是要通过切实有效的阅读指导。
4.2 进行速读训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遮盖速读法”操作方法是准备好一张白纸和书页差不多大小,放在书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眼睛不能来回重复,同时减少眼睛的左右移动,增强眼的视觉广度。随着训练,把遮盖挡用的纸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渐提高速度。另一种是“限量速读法”即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4.3 养成默读的好习惯。首先明确默读的要求:要正确地读,读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做到不丢字,不掉句,不漏行,逐步达到手不指、唇不动。注意每一个标点,注意每句话的语气。要读得流畅。有一定速度的要求,养成正常的眼动习惯,克服不必要的回视和不正确的扫视。要集中注意力读。低年级儿童注意力不稳定,好动不好静,所以要养成静读,不怕干扰的习惯。要理解地读。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对文中不懂的地方绝不轻易放过,要反复看多遍,联系文中的语言环境动脑认真地分析、思索,使之真正弄明白课文内容。
5 开展比赛,促进阅读
课外阅读根据需要,既要安排在课余,又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安排在阅读课上。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
1 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在小学低年级时,还不会阅读,或者没有阅读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每周抽出时间引导孩子阅读,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大大增加,阅读习惯也慢慢培养起来。阅读完一篇故事后,还可以提出一些简单问题,例如:读完《丑小鸭》后,可问问孩子: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这样,不仅帮助孩子理解了文章内容,还培养了孩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同时,我们可以建议家长在一个记录本上,简单签出阅读时间、书名、效果。老师每周检查一次,对坚持好的学生,发给阅读激励章等方式奖励,学生阅读的兴趣将会大大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之后,学生的阅读兴趣已调动,且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进入中年级后,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此时家长由原来的陪同孩子一起阅读,可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阅读。进入高年级后,老师可以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课外阅读要求。
2 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给孩子推荐读物时要注意下面几点:①要主题鲜明,思想健康。受年龄、阅历、水平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②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过深、过古、过洋的读物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收效甚微,而且会把学生引进死胡同。③要有趣味性。枯燥、乏味、缺乏艺术力量的读物难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尤其是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初期,更要注意课外读物的选择。此时,应以孩子喜欢的读物。
3 有计划地合理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第一从教材扩展延伸。现行的语文教科书的作品经过严格的筛选、编排时充分地考虑了儿童各个因素在各阶段的发展。我们除按进度读好自读课本外,还可以再安排一些相关的读物。例如,四年级学生学过《我的自白书》,为了进一步学习革命烈士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精神,我们可推荐长篇小说《红岩》。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们可以推荐一些科学小品文。为了提高学生的现代诗歌的鉴赏力,可以安排学生阅读《怎样欣赏中国现代诗歌》。第二从体裁考虑。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第三从时间上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
4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要想学生在有限的课外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一定要提高阅读能力,讲究阅读效率,提高阅读速度。要求学生每周写不少于三次的读书笔记,分层次要求学生运用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多种方式完成。老师每周检查一次,给学生写上评语。同时,也鼓励家长参与学生读书笔记的评价,让家长有机会走进孩子的心理。我们可从三方面考虑。
4.1 運用迁移。对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在课堂上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学习课文的方法。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方法规律,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就是要通过切实有效的阅读指导。
4.2 进行速读训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遮盖速读法”操作方法是准备好一张白纸和书页差不多大小,放在书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眼睛不能来回重复,同时减少眼睛的左右移动,增强眼的视觉广度。随着训练,把遮盖挡用的纸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渐提高速度。另一种是“限量速读法”即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4.3 养成默读的好习惯。首先明确默读的要求:要正确地读,读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做到不丢字,不掉句,不漏行,逐步达到手不指、唇不动。注意每一个标点,注意每句话的语气。要读得流畅。有一定速度的要求,养成正常的眼动习惯,克服不必要的回视和不正确的扫视。要集中注意力读。低年级儿童注意力不稳定,好动不好静,所以要养成静读,不怕干扰的习惯。要理解地读。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对文中不懂的地方绝不轻易放过,要反复看多遍,联系文中的语言环境动脑认真地分析、思索,使之真正弄明白课文内容。
5 开展比赛,促进阅读
课外阅读根据需要,既要安排在课余,又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安排在阅读课上。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