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职业卫生教育中,普遍存在重视专业轻语文教学的现象,对语文教育的意义、作用、地位认识浅薄,影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不利。进一步重视语文教学在职业卫生教育中的作用,有利于在新形势下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职业卫生教育 作用
现阶段,在职业卫生教育体制中,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课的现象,学生为找工作努力学习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对语文课的作用、意义、地位等认识浅薄,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语文课的积极性。在卫生职业教育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其服务性特征,适应专业需求,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重视语文教学的意义
语文是各种自然科学的基础,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到了大学或职业教育中,它显然被忽视了。在卫生职业教育中,学生更重视专业技能和就业方向,认为语文课的设置微不足道。医学生分析一种疾病,学会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都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感觉自己掌握了新的知识技能,然而语文教学却是一个潜移默化、不断积累的过程,取得的进步也是难以迅速衡量的,这就导致技能培训有时显得急功近利,片面肤浅。
知识灌输量的无限增加,减弱了对培训学生健全人格的关注,其客观效果是重知轻德。专业技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却没有相应提高。许多学生有知识,缺文化;有学问,缺修养;有理论,缺行动,没有进行完善的素质教育,所以不能成为有底蕴的科技工作者。
卫生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可能成为护士、药师等,他们与其说是跟疾病打交道的职业工作者,更应该说是跟人打交道的职业工作者,所以沟通能力也成了职业素质中重要的环节。良好的沟通不仅能提升就业范畴,而且能为工作的顺利进展铺下基石,所以语文教学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良好的语言功底与沟通能力。
医史学家西格里斯特指出:“与其说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社会科学。”这一论断的价值在于:看到了医学的社会性目的;明确指出无论是医学还是护理、检验等相关医学,都应该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所以人文的基础就是语文教学。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职业卫生教育中的作用
语文学科的学科特性和教学任务是多维的、丰富的,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性。语文作为一门知识课、基础课,我们是否已经运用自如了呢?我们常常不能理解较长的句子,不能把握作者所表达的真正思想,不能积极有效地做好笔记,写作时错字连篇、词不达意,说话时常常语塞,不能随心所欲地表情达意。所有这些方面都体现出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运用中的尴尬和无奈。
2.工具性。不论学习哪一门科学,都需要借助语文能力来完成。我们要通过听来接受知识,卫生职业教育的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服务的对象仍然是人,需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1],与患者良好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互相交流,清楚表达自身的意图,工作中写总结、写计划、写病历、写论文、写演讲稿,等等,无时无刻不在运用语文工具。
3.人文性。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它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汲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从而为自己在政治思想方向的选择与价值取向上打下文化基础和审美基础。而语文教学所提供的文章则能够有选择地帮助提高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调节个人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事业的成功;有助于突破思维定式,获得启发,有利于创新;有助于陶冶性情,提高鉴赏力和写作水平[2]。人文素质教育是生命的对话,是心灵感情的流露与交流。它告诉学生的是人生价值、人生信仰、人生意义,向学生说明人的理念与思想、抱负、希望和理想。这给学生从客观世界中对照自己提供了可能,有助于学生扩大对人生感悟的视野,受到情感的震撼、意志的磨炼,逐步达到人格的完善。
三、如何激发语文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语文教学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校和学生重专业轻基础的教育现象,打击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积极性;二是普遍存在于部分教师中的亦步亦趋、按都就班的施教理念和方法,往往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迫切需要。
1.增加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针对当前阶段职业卫生学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应该给他们灌输的是竞争中的合作精神和从医职业人员严谨的职业道德及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3]。提供多种多样的具有文学渲染力的教材,让学生更感兴趣,更多地带着个人感情色彩体会文学带来的冲击力,从而在面对职业特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阅读能力。
2.把语文教学渗透到专业能力培养中,体现更现代、更实用的工具作用。语文势必要从昨天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育观。所谓“开放”,就是要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把语文和其它学科结合起来,把学生今天的学识水平和明天的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突出语文的实用性和工具性。设计专业对口的语文练习,以及文学题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语文授课效果。
3.增加实践活动,推进多种形式的教育改革[4]。实践是促使能力提高、知识飞跃的一双翅膀,是教学中既不可缺少又举足轻重的一个环节。然而职业学校语文的教学时数是非常有限的,所以练习时的针对性、倾向性显得尤其重要。同时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借助延伸的课外阅读、征文竞赛、演讲比赛、辩论会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双管齐下,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总之,教师应当重视语文教学在职位卫生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更多更好地为社会输出更职业化的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温霞.论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言语能力与护理工作者的关系[J].护理研究,2008,(4):1025-1026.
[2]罗翠梅.浅谈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9,(12):169-170.
[3]沈星怡,鄒祥平.护理高职语文教学新路径探析[J].职教论坛,(8):103-104.
[4]石杰.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9).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职业卫生教育 作用
现阶段,在职业卫生教育体制中,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课的现象,学生为找工作努力学习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对语文课的作用、意义、地位等认识浅薄,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语文课的积极性。在卫生职业教育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其服务性特征,适应专业需求,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重视语文教学的意义
语文是各种自然科学的基础,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到了大学或职业教育中,它显然被忽视了。在卫生职业教育中,学生更重视专业技能和就业方向,认为语文课的设置微不足道。医学生分析一种疾病,学会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都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感觉自己掌握了新的知识技能,然而语文教学却是一个潜移默化、不断积累的过程,取得的进步也是难以迅速衡量的,这就导致技能培训有时显得急功近利,片面肤浅。
知识灌输量的无限增加,减弱了对培训学生健全人格的关注,其客观效果是重知轻德。专业技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却没有相应提高。许多学生有知识,缺文化;有学问,缺修养;有理论,缺行动,没有进行完善的素质教育,所以不能成为有底蕴的科技工作者。
卫生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可能成为护士、药师等,他们与其说是跟疾病打交道的职业工作者,更应该说是跟人打交道的职业工作者,所以沟通能力也成了职业素质中重要的环节。良好的沟通不仅能提升就业范畴,而且能为工作的顺利进展铺下基石,所以语文教学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良好的语言功底与沟通能力。
医史学家西格里斯特指出:“与其说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社会科学。”这一论断的价值在于:看到了医学的社会性目的;明确指出无论是医学还是护理、检验等相关医学,都应该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所以人文的基础就是语文教学。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职业卫生教育中的作用
语文学科的学科特性和教学任务是多维的、丰富的,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性。语文作为一门知识课、基础课,我们是否已经运用自如了呢?我们常常不能理解较长的句子,不能把握作者所表达的真正思想,不能积极有效地做好笔记,写作时错字连篇、词不达意,说话时常常语塞,不能随心所欲地表情达意。所有这些方面都体现出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运用中的尴尬和无奈。
2.工具性。不论学习哪一门科学,都需要借助语文能力来完成。我们要通过听来接受知识,卫生职业教育的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服务的对象仍然是人,需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1],与患者良好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互相交流,清楚表达自身的意图,工作中写总结、写计划、写病历、写论文、写演讲稿,等等,无时无刻不在运用语文工具。
3.人文性。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它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汲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从而为自己在政治思想方向的选择与价值取向上打下文化基础和审美基础。而语文教学所提供的文章则能够有选择地帮助提高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调节个人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事业的成功;有助于突破思维定式,获得启发,有利于创新;有助于陶冶性情,提高鉴赏力和写作水平[2]。人文素质教育是生命的对话,是心灵感情的流露与交流。它告诉学生的是人生价值、人生信仰、人生意义,向学生说明人的理念与思想、抱负、希望和理想。这给学生从客观世界中对照自己提供了可能,有助于学生扩大对人生感悟的视野,受到情感的震撼、意志的磨炼,逐步达到人格的完善。
三、如何激发语文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语文教学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校和学生重专业轻基础的教育现象,打击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积极性;二是普遍存在于部分教师中的亦步亦趋、按都就班的施教理念和方法,往往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迫切需要。
1.增加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针对当前阶段职业卫生学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应该给他们灌输的是竞争中的合作精神和从医职业人员严谨的职业道德及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3]。提供多种多样的具有文学渲染力的教材,让学生更感兴趣,更多地带着个人感情色彩体会文学带来的冲击力,从而在面对职业特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阅读能力。
2.把语文教学渗透到专业能力培养中,体现更现代、更实用的工具作用。语文势必要从昨天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育观。所谓“开放”,就是要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把语文和其它学科结合起来,把学生今天的学识水平和明天的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突出语文的实用性和工具性。设计专业对口的语文练习,以及文学题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语文授课效果。
3.增加实践活动,推进多种形式的教育改革[4]。实践是促使能力提高、知识飞跃的一双翅膀,是教学中既不可缺少又举足轻重的一个环节。然而职业学校语文的教学时数是非常有限的,所以练习时的针对性、倾向性显得尤其重要。同时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借助延伸的课外阅读、征文竞赛、演讲比赛、辩论会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双管齐下,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总之,教师应当重视语文教学在职位卫生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更多更好地为社会输出更职业化的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温霞.论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言语能力与护理工作者的关系[J].护理研究,2008,(4):1025-1026.
[2]罗翠梅.浅谈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9,(12):169-170.
[3]沈星怡,鄒祥平.护理高职语文教学新路径探析[J].职教论坛,(8):103-104.
[4]石杰.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