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鲁迅《风筝》一文,文质兼美,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对其写作特点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学生的写作实践,提高其表达能力。教师巧引导,多赏识激励。
关键词:研究鲁迅《风筝》写作特点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
鲁迅《风筝》一文,文质兼美,饱孕着手足深情,流露了作者的忏悔之意,折射出大文豪勇于自我解剖的人性光辉。
该文为何有如此感人的艺术魅力、能入选初中语文教材。这与它所具有的写作特点不无关系。于是我要求学生对《风筝》一文的写作特点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将研究成果自觉运用到写作实践,提高表达能力。
1 研究《风筝》一文的写作特点
(1)设疑:《风筝》一文的写作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何特表达效果?
(2)学生课前查资料,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写出研究报告
(3)课堂上,各小组代表登台发言,报告研究成果。
(4)师生共同梳理、归纳:
①以小见大、前后对比。用自己对弟弟放“风筝”一事,前后判若两人的态度转变,来表现手足深情,忏悔之意和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②倒叙的记叙顺序,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法。采用倒叙手法,由冬天在北京看别人放风筝的情景,引起对过去自己与弟弟间有关风筝故事的回忆,最后回归现实。倒叙手法的运用便于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增添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而第一人称“我”,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给人以情真意切之感。
③正面描写与景物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感受。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用“严冬的肃杀”这一环境描写,烘托了“我”因不准弟弟放风筝,毁掉弟弟自制的风筝而无法补过的忏悔与悲凉之情。
在回忆部分,则重点采用了外貌、语言、心理、细节等正面描写人物的方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时侯的弟弟的体弱多病,对风筝的喜爱、活泼好动,以及在兄长的无理粗暴面前的无奈和绝望;还有长大后的弟弟的健忘与对所遭迫害的麻木。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兄长开始时的无知、顽固、蛮横和粗暴;以及后来的悔悟和无法补过的悲凉。
④采用比喻、反复修辞手法。如“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写出了作者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是“精神的虐杀”后心情的沉痛。
⑤采用“以乐衬悲”手法。文章第7自然段句子“我们嚷着、跑着、笑着”,写到了兄弟俩一起放风筝的快乐。可是马上又笔锋一转,写到“然而他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又流露出了时过境迁、物似人非的悲凉。
⑥“凤凰三点头”,多次巧妙点题。开篇、中间、篇末多次巧妙点题,强化了“风筝”这一意象的线索作用。
2 运用对《风筝》一文写作特点的研究成果,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高表达能力
“学以致用”,阅读教学与写作实践相结合,方能体现阅读教学的最大价值。对写作特点的研究与赏析,最终目的还是为写作、提高表达能力服务。《风筝》一文写作特点异彩粉呈,易于领悟、操作,便于学生在写作中借鉴。于是我布置了以下任务: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记忆中,总会有一些东西撞击你的心灵,在你的心海里激起朵朵浪花,这些浪花或许是一位朋、一件往事、一处风景、一段感情--------他们不仅让你难以忘怀,更多的是让你深思,让你回味。
请你以“心海里的那朵浪花”为题,运用对《风筝》一文写作特点的研究成果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3 学生借鉴《风筝》一文的写作特点作文。
4 教师指导学生互相批改同学作文,找出同学作文到底能自觉运用《风筝》一文写作特点的哪几点。
5 教师批改,验证批改的准确度,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活学活用情况。
6 学生自我登台展示,谈自己本次作文的突出优点和得意之处,领悟《风筝》一文的写作特点,给自己作文带来的有益启示、借鉴和深远影响。
7 教师总结本次专题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充分运用赏识教育法,高度肯定同学们的积极主动、广泛涉猎、合作探究、发言踊跃、梳理小结、活学活用、用则能胜等多方面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和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
[2] 孟鸿仲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3] 王俊德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9,4.
关键词:研究鲁迅《风筝》写作特点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
鲁迅《风筝》一文,文质兼美,饱孕着手足深情,流露了作者的忏悔之意,折射出大文豪勇于自我解剖的人性光辉。
该文为何有如此感人的艺术魅力、能入选初中语文教材。这与它所具有的写作特点不无关系。于是我要求学生对《风筝》一文的写作特点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将研究成果自觉运用到写作实践,提高表达能力。
1 研究《风筝》一文的写作特点
(1)设疑:《风筝》一文的写作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何特表达效果?
(2)学生课前查资料,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写出研究报告
(3)课堂上,各小组代表登台发言,报告研究成果。
(4)师生共同梳理、归纳:
①以小见大、前后对比。用自己对弟弟放“风筝”一事,前后判若两人的态度转变,来表现手足深情,忏悔之意和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②倒叙的记叙顺序,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法。采用倒叙手法,由冬天在北京看别人放风筝的情景,引起对过去自己与弟弟间有关风筝故事的回忆,最后回归现实。倒叙手法的运用便于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增添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而第一人称“我”,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给人以情真意切之感。
③正面描写与景物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感受。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用“严冬的肃杀”这一环境描写,烘托了“我”因不准弟弟放风筝,毁掉弟弟自制的风筝而无法补过的忏悔与悲凉之情。
在回忆部分,则重点采用了外貌、语言、心理、细节等正面描写人物的方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时侯的弟弟的体弱多病,对风筝的喜爱、活泼好动,以及在兄长的无理粗暴面前的无奈和绝望;还有长大后的弟弟的健忘与对所遭迫害的麻木。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兄长开始时的无知、顽固、蛮横和粗暴;以及后来的悔悟和无法补过的悲凉。
④采用比喻、反复修辞手法。如“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写出了作者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是“精神的虐杀”后心情的沉痛。
⑤采用“以乐衬悲”手法。文章第7自然段句子“我们嚷着、跑着、笑着”,写到了兄弟俩一起放风筝的快乐。可是马上又笔锋一转,写到“然而他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又流露出了时过境迁、物似人非的悲凉。
⑥“凤凰三点头”,多次巧妙点题。开篇、中间、篇末多次巧妙点题,强化了“风筝”这一意象的线索作用。
2 运用对《风筝》一文写作特点的研究成果,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高表达能力
“学以致用”,阅读教学与写作实践相结合,方能体现阅读教学的最大价值。对写作特点的研究与赏析,最终目的还是为写作、提高表达能力服务。《风筝》一文写作特点异彩粉呈,易于领悟、操作,便于学生在写作中借鉴。于是我布置了以下任务: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记忆中,总会有一些东西撞击你的心灵,在你的心海里激起朵朵浪花,这些浪花或许是一位朋、一件往事、一处风景、一段感情--------他们不仅让你难以忘怀,更多的是让你深思,让你回味。
请你以“心海里的那朵浪花”为题,运用对《风筝》一文写作特点的研究成果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3 学生借鉴《风筝》一文的写作特点作文。
4 教师指导学生互相批改同学作文,找出同学作文到底能自觉运用《风筝》一文写作特点的哪几点。
5 教师批改,验证批改的准确度,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活学活用情况。
6 学生自我登台展示,谈自己本次作文的突出优点和得意之处,领悟《风筝》一文的写作特点,给自己作文带来的有益启示、借鉴和深远影响。
7 教师总结本次专题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充分运用赏识教育法,高度肯定同学们的积极主动、广泛涉猎、合作探究、发言踊跃、梳理小结、活学活用、用则能胜等多方面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和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
[2] 孟鸿仲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3] 王俊德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