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艺术?我努力尝试去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却始终没有答案。我只知道,艺术不分好坏,艺术不分对错,艺术只是宣泄内心欲望与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从偶然间接触摄影的迷茫,到将摄影认识为一种生活态度。无时无刻都有一种对于艺术执着的热情和因为残酷现实的无可奈何。在我看来,追寻艺术的道路充满矛盾和挣扎。
理想主义者Van.H之摄影纪事
曾经的现在的。逝去的,拥有的。希望的,绝望的。现实的,实现的。依然是在这个盛大的虚无里朝着那个很多人努力的方向漂流。坚持的理由——热情与希望
记得第一次接触摄影是因为高中毕业后家里环境不好上不了大学,家人为了让我以后有门手艺通过熟人介绍,进入了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影学院。以前连相机都没摸过的我,就这样接触了它。
2002年一刚从摄影学校毕业的我,在西安当地一家儿童影楼做摄影助理一看惯了每天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动作、背景、道具甚至是构图,那时的我不爱说话,一天到晚耳朵像牵了跟绳子似的,摄影师说要拿什么,自己就像疯了一样去找,现在想起来觉得很好笑。可是有一天她突然很郑重地告诉我“其实你不适合做摄影”。已经记不起那时我的表情,我想一定很尴尬一定很难过。
说来也很巧,没多久后我生了场大病一场让我觉得生死也不过是瞌睡了这么简单而又可怕的大病。躺在病床上的我,只是在想一件事情:当我可以像以前那样走路、呼吸的时候我一定要想以前不敢想的、做以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就这样,康复后的我,加入了朋友的一支乐队。那时候每天只吃一块钱的馒头来充饥却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两年的乐队生活,让我认识到摇滚是一种生活态度一同样的,其实摄影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不在乎你的学历、你的设备,以及你的技术,这一切的一切只在乎你的思想,以及你对生活的态度。也是这两年的乐队的生活奠定了我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后来和朋友们聊到那时候坚持的理由——热情与希望。这种热情和希望不是因为可以站在台上表演而热忱万分,或看到未来的生活希望,而是对于艺术的本身。
2006年,我带着青春的躁动和对生活的向往 怀揣着200元钱离开西安,只身前往海滨城市浙江台州,就那样开始了我的摄影生活。依然是坚持自己喜欢的艺术风格,依然是只想用视觉艺术来诉说内心的情绪,但毕竟现实还是现实,还记得那时候老板给的忠告“走商业的路可以让自己衣食无忧,走艺术的路可能会使自己一无所获”,直到现在,还记得那时候我的不屑,不过回过头想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自己生存都有问题的时候。怎么谈艺术呢?2007年,我回到西安,决定一定要摸出来一条艺术与商业兼顾的路子来后来我进入了当地一家大型写真摄影公司 努力尝试将商业的手法添加到我喜欢的视觉艺术风格中。出乎意料的是,人们是可以接受这种风格的,而且也喜欢这样的照片出现在他们的相册里。在那些日子里,我倍受鼓舞。不过后来我还是离开了那家公司,因为公司发展到了一定的地步开始了新的管理方法,这就要求摄影师的一切拍摄都得将他们以高价购买来的样片作为模仿对象,包括动作和光线。我不愿意做摄影匠人,所以,我选择离开。
我依然在寻找
如果说我的摄影生活就像一条曲线,那么我想2008年是这条曲线的低谷,是的 我再一次迷茫,不过我不再想以前那样害怕、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的低谷都不是结束,而是新的高潮的开始。这年冬天我又一次选择了离开,决定用身上仅剩的300元钱做一次打工旅行,3个月的时间我去了我想去的城市,沿途用摄影作为生活来源,经过了上海、福州、广州、深圳,每个城市都给我留下了不同的印象和感触。在那些城市里,我拍过摄影工作室的客照,也拍过五星级酒店里的高级小姐工作照,还向影楼卖过样片,同样也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他们中也有很多和我一样抱着对艺术的执着和生活的压力而选择漂泊的人。
2009年4月对我来说是幸运并且充满希望的,因为我终于可以做一家以自己拍摄风格为主的摄影工作室了我给它起名——黑色瞳画一个早在做乐队的时候就想出来的属于自己工作室的名字。整整三个月的策划从底板到灯光、从墙面到门窗,我把我的心血部付出在这里。不过在这里,我还是宁愿把自己当做一个刚接触摄影不久的人,因为把我所有拿起相机拍照的时间加起来,也不到两年。直到现在,对于黑色瞳画风格的定位,我依然没有确定。我依然在寻找,寻找将艺术与商业结合的方式。很多时候回过头,再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我只能说曾经拥有的现在逝去了,曾经希望的现在绝望了一曾经逝去的现在拥有了,曾经绝望的现在却希望了。
个性化摄影师们的伊甸园
Van.H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社会群体的生活现状:在这个缺乏激情的小时代,在那些消灭个性的大都市里,总有这样一群不甘心被由钢筋水泥森林所构筑的文明规则或潜规则而束缚的年青人,他们厌倦体制化与一成不变的日复一日,在难以被现代化主流们所理解的边缘状态自由地生活着,用心灵的流浪来寻找真正的自我。他们也许是地下乐队成员、是驻唱歌手、是自由撰稿人、是自由摄影师 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理想主义者。
艺术向商业化的妥协?
然而,大多数的这类理想主义者就如同希腊神话里的艺术家伊卡洛斯,他们想要飞得很高,但用理想编织的翅膀却承受不起现实的重量,最终只能在阳光下融化、跌落尘埃。就拿自由摄影师这个职业来说Van,H的经历告诉人们,这只是一个那看上去很美的工作。而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所谓“自由”就意味着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所以,对于那些将摄影机当做记录生活、表现生活的画笔而非谋生糊口工具的艺术青年们来说,这很可能是一条充满艰辛而且没有出口的死路。正如Van H当年所经历的那样,他们四处漂泊寻找自己想要的艺术,对赤裸裸的所谓商业化不屑一顾,却又找不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位置。也许他们终将向现实妥协,也许他们最终会成为理想的殉道者。
当然,也有少数这样如同Van.H一样的人,他们在四处碰壁的同时也在四处探索着。他曾经的老板忠告过他,“走商业的路可以让自己衣食无忧,走艺术的路可能会使自己一无所获”。但理想与现实是否真如两条平行线一样,泾渭分明永远找不到焦点?在艺术化与商业{b之间,他们找到了第三条路,将艺术与商业兼顾起来,让追求自己梦想的年青人能够首先保证活下来,并且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不过,我们不应该把这种想法看成是艺术向商业化的简单妥协,而应该将它看成一种新的创业模式。
充满前景的朝阳产业
还是以黑色瞳画视觉社团为例,近几年来,在各个大小城市中 这样的小型摄影工作室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地冒了出来。它们成了那些对艺术还有执着,想要追求摄影风格个性化的摄影师们的伊甸园,这些摄影工作室规模往往都不大,他们由几个人、至多十几个人组成,而成员们都是清一色20~30岁之间的年青人,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对理想还充满了热情与执着,还有着这样那样的叛逆想法而小型摄影工作室则成为了他们实现自己想法的平台。
这种小型摄影工作室和其它所有商业化组织一样,都是以追求盈利为目的。不过,它们的盈利主要是为了将这个实现各种大胆艺术想法的平台维持下去,所以他们在拍摄商业片之余会将一部分原本可以用来承接更多业务的时间用来拍摄许多实验片,尝试着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另类拍摄方式。从表面上来看,拍摄这种没有收入、只有支出的实验片会耽误他们赚取更多金钱的时间与精力,但实际上,正是通过这些实验片所带来的各种艺术手法的尝试,造就了这些小型摄影工作室区别于正规照相馆与大规模影楼的独特风格,而这种风格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相比起那些把每一个顾客当做产品,通过流水化一条龙服务打包作业的大型影楼,小型摄影工作室的宗旨往往是为每一个顾客量身打造不同的拍摄体验,他们贩卖的是自己的创意与想法。因此青睐小型摄影工作室的顾客往往更多的集中在那些在内心深处厌倦平凡,喜欢与众不同的都市白领和年轻一族群体之中。而小型摄影工作室这种创业模式可以算得上是一项充满前景的朝阳产业。
理想脱离了现实,就只是那天空中看似飘渺自由却毫无根基的浮云,现实脱离了理想,就只是荒野里将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紧紧桎梏住的一潭烂泥,也许只有像Van.H那样,通过尝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巧妙地找到一个让两者相结合的平衡点,才是最好的出路吧!
理想主义者Van.H之摄影纪事
曾经的现在的。逝去的,拥有的。希望的,绝望的。现实的,实现的。依然是在这个盛大的虚无里朝着那个很多人努力的方向漂流。坚持的理由——热情与希望
记得第一次接触摄影是因为高中毕业后家里环境不好上不了大学,家人为了让我以后有门手艺通过熟人介绍,进入了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影学院。以前连相机都没摸过的我,就这样接触了它。
2002年一刚从摄影学校毕业的我,在西安当地一家儿童影楼做摄影助理一看惯了每天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动作、背景、道具甚至是构图,那时的我不爱说话,一天到晚耳朵像牵了跟绳子似的,摄影师说要拿什么,自己就像疯了一样去找,现在想起来觉得很好笑。可是有一天她突然很郑重地告诉我“其实你不适合做摄影”。已经记不起那时我的表情,我想一定很尴尬一定很难过。
说来也很巧,没多久后我生了场大病一场让我觉得生死也不过是瞌睡了这么简单而又可怕的大病。躺在病床上的我,只是在想一件事情:当我可以像以前那样走路、呼吸的时候我一定要想以前不敢想的、做以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就这样,康复后的我,加入了朋友的一支乐队。那时候每天只吃一块钱的馒头来充饥却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两年的乐队生活,让我认识到摇滚是一种生活态度一同样的,其实摄影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不在乎你的学历、你的设备,以及你的技术,这一切的一切只在乎你的思想,以及你对生活的态度。也是这两年的乐队的生活奠定了我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后来和朋友们聊到那时候坚持的理由——热情与希望。这种热情和希望不是因为可以站在台上表演而热忱万分,或看到未来的生活希望,而是对于艺术的本身。
2006年,我带着青春的躁动和对生活的向往 怀揣着200元钱离开西安,只身前往海滨城市浙江台州,就那样开始了我的摄影生活。依然是坚持自己喜欢的艺术风格,依然是只想用视觉艺术来诉说内心的情绪,但毕竟现实还是现实,还记得那时候老板给的忠告“走商业的路可以让自己衣食无忧,走艺术的路可能会使自己一无所获”,直到现在,还记得那时候我的不屑,不过回过头想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自己生存都有问题的时候。怎么谈艺术呢?2007年,我回到西安,决定一定要摸出来一条艺术与商业兼顾的路子来后来我进入了当地一家大型写真摄影公司 努力尝试将商业的手法添加到我喜欢的视觉艺术风格中。出乎意料的是,人们是可以接受这种风格的,而且也喜欢这样的照片出现在他们的相册里。在那些日子里,我倍受鼓舞。不过后来我还是离开了那家公司,因为公司发展到了一定的地步开始了新的管理方法,这就要求摄影师的一切拍摄都得将他们以高价购买来的样片作为模仿对象,包括动作和光线。我不愿意做摄影匠人,所以,我选择离开。
我依然在寻找
如果说我的摄影生活就像一条曲线,那么我想2008年是这条曲线的低谷,是的 我再一次迷茫,不过我不再想以前那样害怕、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的低谷都不是结束,而是新的高潮的开始。这年冬天我又一次选择了离开,决定用身上仅剩的300元钱做一次打工旅行,3个月的时间我去了我想去的城市,沿途用摄影作为生活来源,经过了上海、福州、广州、深圳,每个城市都给我留下了不同的印象和感触。在那些城市里,我拍过摄影工作室的客照,也拍过五星级酒店里的高级小姐工作照,还向影楼卖过样片,同样也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他们中也有很多和我一样抱着对艺术的执着和生活的压力而选择漂泊的人。
2009年4月对我来说是幸运并且充满希望的,因为我终于可以做一家以自己拍摄风格为主的摄影工作室了我给它起名——黑色瞳画一个早在做乐队的时候就想出来的属于自己工作室的名字。整整三个月的策划从底板到灯光、从墙面到门窗,我把我的心血部付出在这里。不过在这里,我还是宁愿把自己当做一个刚接触摄影不久的人,因为把我所有拿起相机拍照的时间加起来,也不到两年。直到现在,对于黑色瞳画风格的定位,我依然没有确定。我依然在寻找,寻找将艺术与商业结合的方式。很多时候回过头,再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我只能说曾经拥有的现在逝去了,曾经希望的现在绝望了一曾经逝去的现在拥有了,曾经绝望的现在却希望了。
个性化摄影师们的伊甸园
Van.H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社会群体的生活现状:在这个缺乏激情的小时代,在那些消灭个性的大都市里,总有这样一群不甘心被由钢筋水泥森林所构筑的文明规则或潜规则而束缚的年青人,他们厌倦体制化与一成不变的日复一日,在难以被现代化主流们所理解的边缘状态自由地生活着,用心灵的流浪来寻找真正的自我。他们也许是地下乐队成员、是驻唱歌手、是自由撰稿人、是自由摄影师 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理想主义者。
艺术向商业化的妥协?
然而,大多数的这类理想主义者就如同希腊神话里的艺术家伊卡洛斯,他们想要飞得很高,但用理想编织的翅膀却承受不起现实的重量,最终只能在阳光下融化、跌落尘埃。就拿自由摄影师这个职业来说Van,H的经历告诉人们,这只是一个那看上去很美的工作。而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所谓“自由”就意味着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所以,对于那些将摄影机当做记录生活、表现生活的画笔而非谋生糊口工具的艺术青年们来说,这很可能是一条充满艰辛而且没有出口的死路。正如Van H当年所经历的那样,他们四处漂泊寻找自己想要的艺术,对赤裸裸的所谓商业化不屑一顾,却又找不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位置。也许他们终将向现实妥协,也许他们最终会成为理想的殉道者。
当然,也有少数这样如同Van.H一样的人,他们在四处碰壁的同时也在四处探索着。他曾经的老板忠告过他,“走商业的路可以让自己衣食无忧,走艺术的路可能会使自己一无所获”。但理想与现实是否真如两条平行线一样,泾渭分明永远找不到焦点?在艺术化与商业{b之间,他们找到了第三条路,将艺术与商业兼顾起来,让追求自己梦想的年青人能够首先保证活下来,并且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不过,我们不应该把这种想法看成是艺术向商业化的简单妥协,而应该将它看成一种新的创业模式。
充满前景的朝阳产业
还是以黑色瞳画视觉社团为例,近几年来,在各个大小城市中 这样的小型摄影工作室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地冒了出来。它们成了那些对艺术还有执着,想要追求摄影风格个性化的摄影师们的伊甸园,这些摄影工作室规模往往都不大,他们由几个人、至多十几个人组成,而成员们都是清一色20~30岁之间的年青人,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对理想还充满了热情与执着,还有着这样那样的叛逆想法而小型摄影工作室则成为了他们实现自己想法的平台。
这种小型摄影工作室和其它所有商业化组织一样,都是以追求盈利为目的。不过,它们的盈利主要是为了将这个实现各种大胆艺术想法的平台维持下去,所以他们在拍摄商业片之余会将一部分原本可以用来承接更多业务的时间用来拍摄许多实验片,尝试着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另类拍摄方式。从表面上来看,拍摄这种没有收入、只有支出的实验片会耽误他们赚取更多金钱的时间与精力,但实际上,正是通过这些实验片所带来的各种艺术手法的尝试,造就了这些小型摄影工作室区别于正规照相馆与大规模影楼的独特风格,而这种风格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相比起那些把每一个顾客当做产品,通过流水化一条龙服务打包作业的大型影楼,小型摄影工作室的宗旨往往是为每一个顾客量身打造不同的拍摄体验,他们贩卖的是自己的创意与想法。因此青睐小型摄影工作室的顾客往往更多的集中在那些在内心深处厌倦平凡,喜欢与众不同的都市白领和年轻一族群体之中。而小型摄影工作室这种创业模式可以算得上是一项充满前景的朝阳产业。
理想脱离了现实,就只是那天空中看似飘渺自由却毫无根基的浮云,现实脱离了理想,就只是荒野里将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紧紧桎梏住的一潭烂泥,也许只有像Van.H那样,通过尝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巧妙地找到一个让两者相结合的平衡点,才是最好的出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