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猴在中国文化中出现得比较早,可作为成熟的绘画艺术题材,比人物画、山水画都晚,到唐宋时期才发展起来。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猿猴从来沒有被人类驯化成如牛马羊一样的家畜,于是在艺术题材方面,就表现出“起——落——起”三阶段。
上古时代的人类,生活环境比较荒蛮,人类自身的生产能力和对环境的控制力有限,对野生动物就会怀有敬畏、尊崇的心理。故经常把动物形象以图腾崇拜等形式表现出来,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形象,很多都带有这种神秘色彩,包括猿猴。
随着人类对环境控制力的增强,对动物的尊崇心理也会减弱,艺术作品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熟悉的生活,这时候,未被人类完全驯化的猿猴,自然也就落到了人类的视野之外。直到生产能力进一步发达,人们在生活之外,还可以用纯粹审美欣赏的眼光打量世界,这时候才会又发现猿猴这样的题材,并表现为生动的艺术作品。
南宋刘松年的名作《猿猴献果图》,表现的是山林间两只猿猴向罗汉师徒献上水果,小沙弥打躬作揖致谢的场景。这也是佛教理念的一种传达,亦即佛法广布世间,人与动物和谐共处,就会出现“猛虎皈依”“猿猴献果”这样的奇景。
不仅刘松年,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19世纪的绘画《十罗汉图》,又名《猿猴献果图》,表现的也是类似场景,画上的猿猴似为一家三口,圆乎乎的造型颇有几分卡通画的效果,十分逗人喜爱。
北宋画家易元吉,被称作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位发掘“猴画”的画家。他不仅开拓了花鸟画的范畴,把前人很少注意的猿猴主题纳入绘画中,而且十分注重师法自然,经常深入山林,观察揣摩猿猴的生活状态,领悟感受猿猴的各种习性,所以他笔下的猿猴特别生动逼真,呼之欲出。至今天的作品有《枇杷猿戏图》《蛛网攫猿图》《缚猴窃果图》《猴猫图》等等,猿猴灵巧、顽皮、狡黠、伶俐的特点活灵活现。
易元吉的画风与师法自然的作画方式深刻影响了后世。近代著名画家张大千,也爱猴、画猴,他的《临李升猿猴图》、《松猿图轴》、《老树腾猿图》,等等,学习古人的画法而又不拘泥旧规,传统与现代感结合,显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
再说中国文化中最著名的一只猴,莫过于齐天大圣美猴王了。宋人摹唐人画作《百马图》位列《石渠宝笈续编》,原属故宫旧藏,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上共有94匹马,10多个正在劳动的人,还有一只猴,这就是传说中司掌天马的弼马温,传说猴性活泼好动,养在马厩里可有促进马匹活动、减少生病的功效,“弼马温”就是“避马瘟”的谐音,于是当仁不让地成了孙大圣的职务之一。
颐和园有一条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全长728米,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其中有不少都是《西游记》题材故事画,构图紧凑,人物突出,寥寥几下就把原著中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清楚楚,经常引得游人驻足观看品评,陶醉其中。如《大闹天宫》偷喝天庭美酒、《三调芭蕉扇》中共斗牛魔王的场景等等。
(摘自《当代人》2016年第5期)
上古时代的人类,生活环境比较荒蛮,人类自身的生产能力和对环境的控制力有限,对野生动物就会怀有敬畏、尊崇的心理。故经常把动物形象以图腾崇拜等形式表现出来,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形象,很多都带有这种神秘色彩,包括猿猴。
随着人类对环境控制力的增强,对动物的尊崇心理也会减弱,艺术作品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熟悉的生活,这时候,未被人类完全驯化的猿猴,自然也就落到了人类的视野之外。直到生产能力进一步发达,人们在生活之外,还可以用纯粹审美欣赏的眼光打量世界,这时候才会又发现猿猴这样的题材,并表现为生动的艺术作品。
南宋刘松年的名作《猿猴献果图》,表现的是山林间两只猿猴向罗汉师徒献上水果,小沙弥打躬作揖致谢的场景。这也是佛教理念的一种传达,亦即佛法广布世间,人与动物和谐共处,就会出现“猛虎皈依”“猿猴献果”这样的奇景。
不仅刘松年,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19世纪的绘画《十罗汉图》,又名《猿猴献果图》,表现的也是类似场景,画上的猿猴似为一家三口,圆乎乎的造型颇有几分卡通画的效果,十分逗人喜爱。
北宋画家易元吉,被称作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位发掘“猴画”的画家。他不仅开拓了花鸟画的范畴,把前人很少注意的猿猴主题纳入绘画中,而且十分注重师法自然,经常深入山林,观察揣摩猿猴的生活状态,领悟感受猿猴的各种习性,所以他笔下的猿猴特别生动逼真,呼之欲出。至今天的作品有《枇杷猿戏图》《蛛网攫猿图》《缚猴窃果图》《猴猫图》等等,猿猴灵巧、顽皮、狡黠、伶俐的特点活灵活现。
易元吉的画风与师法自然的作画方式深刻影响了后世。近代著名画家张大千,也爱猴、画猴,他的《临李升猿猴图》、《松猿图轴》、《老树腾猿图》,等等,学习古人的画法而又不拘泥旧规,传统与现代感结合,显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
再说中国文化中最著名的一只猴,莫过于齐天大圣美猴王了。宋人摹唐人画作《百马图》位列《石渠宝笈续编》,原属故宫旧藏,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上共有94匹马,10多个正在劳动的人,还有一只猴,这就是传说中司掌天马的弼马温,传说猴性活泼好动,养在马厩里可有促进马匹活动、减少生病的功效,“弼马温”就是“避马瘟”的谐音,于是当仁不让地成了孙大圣的职务之一。
颐和园有一条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全长728米,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其中有不少都是《西游记》题材故事画,构图紧凑,人物突出,寥寥几下就把原著中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清楚楚,经常引得游人驻足观看品评,陶醉其中。如《大闹天宫》偷喝天庭美酒、《三调芭蕉扇》中共斗牛魔王的场景等等。
(摘自《当代人》201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