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资料:
十五岁的徐安庐求学经历颇为传奇——两岁时以乐高组合玩具组成与自己同高的机器人。五岁时已能解简单的代数题目,六岁智商超出量表能测出的范围,八岁起开始在家自学,十一岁赢得华盛顿州高中组科展大奖,成为历届年纪最小的大奖得主,并代表华盛顿州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展。十二岁即进入华盛顿大学就读。
除了医学外,徐安庐最关心的是世界上受压迫的儿童。他在十一岁时与弟弟徐安祺共同创立了“世界儿童组织基金会”,关怀儿童教育问题;并结合专家学者完成一套共一百三十册的英语教材,免费赠送各地贫童。美国CBS、ABC、《时代杂志》、《国家地理杂志》儿童版均曾详细报道徐安庐的故事,其学习经验更被编入美国教科书中。
如果你问我,我的爸妈教了,我什么,我可能答不上来,因为我真的不记得他们教了我什么具体的知识,我所知道的所有的知识,不是我原已知道的,就是从书本上看来的。
知识不过是事实的累积,其实是最容易的,他们知道我不需要他们给我这些。他们所给我的,是超越知识层面的东西,是一个成功而且快乐的人所需具备的特质。
跳蚤的故事
我和弟弟很小的时候,爸爸就跟我们说“跳蚤的故事”——如果你把跳蚤放在一个浅盘中,盖上盖子,刚开始,这群跳蚤就像发了疯似的一直往外跳,撞到盖子后,跳蚤很快就学乖了,也不想再往外跳了。这个时候,把盖子取掉,没有了盖子的限制,跳蚤照理说应该可以很轻易地跳出浅盘的,但事实是跳蚤连再尝试的勇气都没有了,只是很认命地留在盘内,再也不想往外跳了。
这个故事的道理是:就像跳蚤不再想脱逃,人也很容易接受现状,认为自己只能做到如此了。其实。人没有意识到,这只是“自我设限”或受他人限制的结果。
爸爸说:“告诉你们这个故事,是要你们不要受别人看法的左右,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不管别人以为你们做得到做不到,只要你们认定自己的目标。相信自己能做到,你们就一定能做到。”
爸爸说的没错,在实际生活里,我处处体验、经历着“跳蚤症候群”的表现,如果我没有得到这样的教导和认识,我肯定不會去尝试许多我现在正在做的事,譬如说三年内拿三个半大学学位的事,我就绝不会去做。
我是“重要人物”
从小,父母就教导我:“走出家门就要随时提醒自己是个重要的人物。”因此我重视自己,也有着很高的自尊,我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好,也尝试把事情做好,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父母对我的重视和支持。影响到我的表现。而我努力地去做每一件事,也加深了老师、长辈和同学对我的信任,接着他们赋予我更大的责任,也给了我更多磨练的机会。这一切,我叫它“良性的循环”。
从我十岁进入华盛顿大学的拜尔实验室开始,我就一直在学习如何和实验室的其他成员合作。说实在的,对我而言,一开始还根本谈不上合作,我要做的主要是不带给别人麻烦。那时在实验室有一位来自德国的女士,对我非常不友善,常常瞪大双眼看着我,好像是在说:“你这个小孩不应该来这里。”
我想起父母的话,它给了我很大的自信,我知道,我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我的心情不再受到影响,而是耐心地努力地做好每项工作、参加实验室的讨论会议……神奇的是,我真的慢慢融入了这个集体,也没人再找我麻烦了,我甚至还可以指导一下那些后进实验室的人。
从小,爸爸就对我说过一句话,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出自孟子的一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把它翻译成英文,贴在书桌前的墙上,经常地反省自己。当我遇到挫折时,就常常用它来鼓励自己,把逆境当成是一种磨练。现在的我,还是每天在接受磨练和挑战,我乐在其中。我知道,我才刚起步,距离成功还非常遥远。但我也相信,我正在接受的训练,有一天,会让我有能力、有信心、也有勇气,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献出全力,来改造这个世界,为人类造就更美好的生活。
摘自《不只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