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发展能力为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化学教学 素质教育 探索
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 学生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是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 中学化学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并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要义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 也即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 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 仍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 只注重培养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 而对升学无望的学生听之任之, 造成学生中两极分化。在平时的教学中, 向尖子生看齐, 高层次设计教学目标, 相对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有不少教师在讲授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时, 把课程标准要求的掌握由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提高到由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触及反应物的过量运算。又如根据溶解度概念的计算, 也人为地增加难度, 把温度、溶剂两个条件同时变化的计算列为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另外, 布置作业、练习和测试实行一刀切, 只考虑成绩好的学生能“吃饱”, 而不考虑基础差的学生难“消化”, 造成大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对学习失去兴趣, 造成不良后果。所以, 我们必须革除面向少数学生的“应试教育”, 而实行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教学中, 遵循教育规律, 注意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关爱优生, “偏爱” 差生, 着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创造, 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都能学好化学知识。
二、以学生为主体
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仍然是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如何把学生从被动、苦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并成为学习的主体, 这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确认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为没有学生主动参与, 没有学生能动性的发挥, 教学这一双边活动就不可能取得实效。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 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要我学” 到“我要学” 的转变, 为了实现这一转变, 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 对于化学用语的教学可采用竞赛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物质性质的教学, 相当部分的内容可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 使学生有多些动手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参与教学过程, 使学生有充分的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 在亲自感知、操作、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 获得知识并发展智力和能力,进而学会学习, 乐于学习, 掌握化学的学习方法。
三、以发展能力为目标
现代教育观认为,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不断地给学生增大知识容量, 而在于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因此,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及其对未来发展的迁移作用, 而更要注意直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把提高全体学生各方面素质作为终极目标。在化学教学中, 作为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化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例如,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初中生学习化学过程中感到较难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教会学生利用化合价写出正确的化学式, 教会学生在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式的基础上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对于化学实验, 教师也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大胆地去实践、去探索。
总之, 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展能力。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和能力, 才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四、实施愉快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把师生情感的和谐融洽作为其刻意追求的一种心理环境, 着力从理性与情感统一的高度来驾驭和实施教学活动。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换, 从师道尊严的角色变成与学生完全平等的知己式的辅导员和朋友,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帮助学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纳学生的优缺点, 营造宽松、愉快、民主和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投入教学活动, 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快感和乐趣。为了达到愉快教学的效果, 教师在化学教学的形式上要寓教于乐, 充分利用化学图片、模型、实验、声像设备辅助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多使用讨论式、座谈式、启发式等有利于愉快教学的教学方式。多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和获得成功机会, 努力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理疲劳和心理紧张, 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
五、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同, 就在于它承认差异、尊重差异, 并把此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和教学的依据。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要面向所有学生, 实施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心理素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的差异, 设计和安排教学, 有区别地制订分层教学目标, 设计分层课程内容, 控制课题的大小、难度、快慢和深度, 组织分层练习, 即因材施教、因材施法(方法)、因材施练、因材施标(目标)。如上课的问题训练要注意每位学生的有效参与度, 对差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太难、太大, 问题与问题之间的思维梯度不能太陡, 提问和速度不能太快。相对来说, 对优生的训练可以将思维坡度设计的陡一些, 作业也可以适当多布置一些选做题、思考题, 有一些超前知识的输入。如对于初中优生来说,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提高到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来分析, 而不只局限在有氧得失的基础上。对于高中优生来说, 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教学中, 课外练习可以深到电子亚层以及屏蔽效应。在分子结构的教学中, 可以深到将杂化轨道理论。从而激发优生的智慧火花。
总之, 通过因材施教,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并由此获取成功的体验和自信。
六、渗透各学科知识
在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渗透各学科的知识, 挖掘教材中的最佳结合点, 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等思想品德教育, 陶冶其高尚的情操。如学习分子的运动、原子的结构、溶液的导电等知识时, 可以联系物理课的知识。在学习煤、石油和铁等矿藏资源知识时, 可以联系地理课的知识。在学习我国化学的发展史时, 可以联系历史课的知识, 并运用我国大庆油田的建成, “两弹一星” 的研制成功,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以及宇宙飞船发射升天等光辉业绩, 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崇尚科学, 勇于探索, 为国家和民族的富强作奉献的精神,从而真正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根本目的。
此外, 还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的目标, 积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 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 发表独立见解, 鼓励标新立异, 异想天开, 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逐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研究、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使他们在未来的生存和竞争中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峰著. 素质教育: 理论
【关键词】化学教学 素质教育 探索
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 学生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是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 中学化学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并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要义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 也即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 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 仍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 只注重培养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 而对升学无望的学生听之任之, 造成学生中两极分化。在平时的教学中, 向尖子生看齐, 高层次设计教学目标, 相对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有不少教师在讲授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时, 把课程标准要求的掌握由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提高到由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触及反应物的过量运算。又如根据溶解度概念的计算, 也人为地增加难度, 把温度、溶剂两个条件同时变化的计算列为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另外, 布置作业、练习和测试实行一刀切, 只考虑成绩好的学生能“吃饱”, 而不考虑基础差的学生难“消化”, 造成大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对学习失去兴趣, 造成不良后果。所以, 我们必须革除面向少数学生的“应试教育”, 而实行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教学中, 遵循教育规律, 注意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关爱优生, “偏爱” 差生, 着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创造, 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都能学好化学知识。
二、以学生为主体
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仍然是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如何把学生从被动、苦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并成为学习的主体, 这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确认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为没有学生主动参与, 没有学生能动性的发挥, 教学这一双边活动就不可能取得实效。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 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要我学” 到“我要学” 的转变, 为了实现这一转变, 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 对于化学用语的教学可采用竞赛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物质性质的教学, 相当部分的内容可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 使学生有多些动手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参与教学过程, 使学生有充分的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 在亲自感知、操作、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 获得知识并发展智力和能力,进而学会学习, 乐于学习, 掌握化学的学习方法。
三、以发展能力为目标
现代教育观认为,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不断地给学生增大知识容量, 而在于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因此,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及其对未来发展的迁移作用, 而更要注意直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把提高全体学生各方面素质作为终极目标。在化学教学中, 作为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化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例如,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初中生学习化学过程中感到较难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教会学生利用化合价写出正确的化学式, 教会学生在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式的基础上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对于化学实验, 教师也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大胆地去实践、去探索。
总之, 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展能力。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和能力, 才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四、实施愉快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把师生情感的和谐融洽作为其刻意追求的一种心理环境, 着力从理性与情感统一的高度来驾驭和实施教学活动。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换, 从师道尊严的角色变成与学生完全平等的知己式的辅导员和朋友,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帮助学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纳学生的优缺点, 营造宽松、愉快、民主和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投入教学活动, 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快感和乐趣。为了达到愉快教学的效果, 教师在化学教学的形式上要寓教于乐, 充分利用化学图片、模型、实验、声像设备辅助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多使用讨论式、座谈式、启发式等有利于愉快教学的教学方式。多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和获得成功机会, 努力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理疲劳和心理紧张, 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
五、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同, 就在于它承认差异、尊重差异, 并把此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和教学的依据。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要面向所有学生, 实施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心理素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的差异, 设计和安排教学, 有区别地制订分层教学目标, 设计分层课程内容, 控制课题的大小、难度、快慢和深度, 组织分层练习, 即因材施教、因材施法(方法)、因材施练、因材施标(目标)。如上课的问题训练要注意每位学生的有效参与度, 对差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太难、太大, 问题与问题之间的思维梯度不能太陡, 提问和速度不能太快。相对来说, 对优生的训练可以将思维坡度设计的陡一些, 作业也可以适当多布置一些选做题、思考题, 有一些超前知识的输入。如对于初中优生来说,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提高到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来分析, 而不只局限在有氧得失的基础上。对于高中优生来说, 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教学中, 课外练习可以深到电子亚层以及屏蔽效应。在分子结构的教学中, 可以深到将杂化轨道理论。从而激发优生的智慧火花。
总之, 通过因材施教,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并由此获取成功的体验和自信。
六、渗透各学科知识
在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渗透各学科的知识, 挖掘教材中的最佳结合点, 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等思想品德教育, 陶冶其高尚的情操。如学习分子的运动、原子的结构、溶液的导电等知识时, 可以联系物理课的知识。在学习煤、石油和铁等矿藏资源知识时, 可以联系地理课的知识。在学习我国化学的发展史时, 可以联系历史课的知识, 并运用我国大庆油田的建成, “两弹一星” 的研制成功,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以及宇宙飞船发射升天等光辉业绩, 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崇尚科学, 勇于探索, 为国家和民族的富强作奉献的精神,从而真正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根本目的。
此外, 还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的目标, 积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 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 发表独立见解, 鼓励标新立异, 异想天开, 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逐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研究、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使他们在未来的生存和竞争中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峰著. 素质教育: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