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已经成为了中学历史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方式。众所周知,中学历史教学和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关系非常密切,目前,已有很多的中学历史教师正在探究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方式方法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根据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如下分析,希望能为各位中学历史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历史教学;批判思维;培养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对优化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价值观等方面意义重大。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优化培养方法作为促进中学历史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需要中学历史教师继续在现代教育领域中进行深入研究。借助培养方法,让学生接触更全面的学习内容,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根本指导方针。下面,笔者将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
一、批判思维的具体表现——以评价孔子为例
(一)尊重客观史实
只有本着尊重客观史实的态度,我们才能根据历史史料客观分析圣人孔子的历史功过。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对于孔子的评价基本上都是“万圣先师”,根据其弟子所著的《论语》《三字经》等著名的历史文献,我们就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孔老夫子超越同时代人的伟大思想。但是,孔子在讲“仁爱”的时候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封建思想的确立虽然是古时期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但是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其中的某些言论显然是非常守旧刻板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说孔子的思想不好,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孔子的思想已经为那时候的君主和臣民指明了前进方向,这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
(二)抑扬有机结合
圣人首先是人,孔子是人,自然就有人的七情六欲,自然也会犯错,就连孔子自己都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所以我们在评价孔子的时候必须要讲求抑扬结合。所谓抑即批评,是以现代人的眼光去批判孔子的思想行为,所谓扬即颂扬,是以现代人的眼光去歌颂孔子的伟大贡献。抑扬有机结合保证了评说孔子之时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当然,孔子被称为圣人,即表明他的历史影响还是积极向上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有机”二字,即多从正面评价孔子,这样才不会因为抑扬共存而让评价过程丧失“主心骨”。
二、新课程下提高中学生历史批判思维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学习方式和历史价值观
传统历史教学中,学生只是跟着课本内容去学历史,完全不会考虑教材中某些史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就是为了让学生摆脱“人云亦云”的学习方式,形成严谨认真、客观公正的历史学习方式和价值观。
(二)有利于教师推进教学进程,引入历史素材
学生只有具备批判思维才能进行史料实证,教师才能够顺理成章的引入历史素材,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互动教学等等,不仅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建立高效的互动交流关系,还能有效推进教学进程,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新课程下提高中学生历史批判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基础和前提
(1)秉持“人本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本教学”理念已经成为了主流的教学理念之一。当下,每个学生都应当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接受和理解知识,这样才能真正的畅游知识海洋。所以,教师必须要秉持“人本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自觉的进行史料实证。
(2)选择学生能接受的史料
教师在选择史料的时候必须要以学生为本,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选择性的筛选史料。有些出自野史,或由于其他原因不适合中学生阅看的史料(比如南京大屠杀中一些不堪入目的照片资料)就不要出现在学生的课桌上,最大限度的照顾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方法和思路——以《統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为例
(1)多媒体导入史料,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多媒体导入史料的好处在于多媒体技术能够直观、生动的展示史料,从而让学生摆脱“读读写写画画”的枯燥方式。通过多媒体导入图片(秦始皇的画像;货币度量衡、长城的图片)、文字(相关文献),让学生在多感官学习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兴趣。
(2)分组讨论史料,博采众长
通过多媒体导入史料之后,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对这些史料进行分析研究,比如根据描述秦始皇外貌的文字资料与秦始皇的画像讨论秦始皇的外貌特征,甚至可以合作画一画秦始皇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就对史料的不同理解相互讨论分析,学生在集体智慧的影响和帮助下会博采众长,从而提升史料实证能力。
(3)以问题为引,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
教师在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时候必须要清楚历史教学目的——找到能启迪现代人思想的历史经验教训。所以,把握重点内容,知道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剖析、评价秦始皇就变得非常重要。比如对秦始皇来说,“统一六国”“统一货币度量衡”“秦始皇焚书坑儒”等等是绝对的核心内容,而至于其他内容则居次位或者只是附证。
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虽然很热烈,但毕竟缺乏主心骨,是无法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的。所以教师还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启发作用,以问题为引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比如介绍秦始皇的时候,始皇帝的历史功过是重中之重,所以教师可以从根据重点内容设置问题,比如从统一度量衡(功)、焚书坑儒(过)两个角度分析先有史料,从而对秦始皇有一个相对公正、客观、准确的评判。
(4)师生互动,让学生豁然开朗
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形成清晰而完整的认识,结合学生的自学、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必然会建立相对系统而完善的知识体系。而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最好是融入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理清秦始皇的一生,比如以时间为线串联秦始皇的历史功过,从秦始皇的少年入手分析他的性格特点等等。总之,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就能跟着线索分析史料,从而培养自身的批判思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批判思维是新课程理念思想指导下中学历史教学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当明确批判思维在学生身上的具体表现,明白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采取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优化相关的培养方法。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个人浅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希望各位中学历史教师能基于本文的分析论证继续探究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文中尚存的不足之处也请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杨学敏.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J]. 中学时代, 2016(22):221-221.
[2]陈立, 袁媛.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 大观周刊, 2017(42):259-259.
[3]荀瑾.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关注学生迁移思维的培养[J]. 文教资料, 2016(04).
[4]王翔. 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基础教育研究, 2015(23):741-742.
作者简介:
张小芳(1968-),女,汉族,甘肃陇南人,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城关中学 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历史教学;批判思维;培养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对优化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价值观等方面意义重大。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优化培养方法作为促进中学历史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需要中学历史教师继续在现代教育领域中进行深入研究。借助培养方法,让学生接触更全面的学习内容,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根本指导方针。下面,笔者将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
一、批判思维的具体表现——以评价孔子为例
(一)尊重客观史实
只有本着尊重客观史实的态度,我们才能根据历史史料客观分析圣人孔子的历史功过。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对于孔子的评价基本上都是“万圣先师”,根据其弟子所著的《论语》《三字经》等著名的历史文献,我们就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孔老夫子超越同时代人的伟大思想。但是,孔子在讲“仁爱”的时候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封建思想的确立虽然是古时期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但是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其中的某些言论显然是非常守旧刻板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说孔子的思想不好,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孔子的思想已经为那时候的君主和臣民指明了前进方向,这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
(二)抑扬有机结合
圣人首先是人,孔子是人,自然就有人的七情六欲,自然也会犯错,就连孔子自己都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所以我们在评价孔子的时候必须要讲求抑扬结合。所谓抑即批评,是以现代人的眼光去批判孔子的思想行为,所谓扬即颂扬,是以现代人的眼光去歌颂孔子的伟大贡献。抑扬有机结合保证了评说孔子之时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当然,孔子被称为圣人,即表明他的历史影响还是积极向上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有机”二字,即多从正面评价孔子,这样才不会因为抑扬共存而让评价过程丧失“主心骨”。
二、新课程下提高中学生历史批判思维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学习方式和历史价值观
传统历史教学中,学生只是跟着课本内容去学历史,完全不会考虑教材中某些史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就是为了让学生摆脱“人云亦云”的学习方式,形成严谨认真、客观公正的历史学习方式和价值观。
(二)有利于教师推进教学进程,引入历史素材
学生只有具备批判思维才能进行史料实证,教师才能够顺理成章的引入历史素材,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互动教学等等,不仅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建立高效的互动交流关系,还能有效推进教学进程,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新课程下提高中学生历史批判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基础和前提
(1)秉持“人本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本教学”理念已经成为了主流的教学理念之一。当下,每个学生都应当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接受和理解知识,这样才能真正的畅游知识海洋。所以,教师必须要秉持“人本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自觉的进行史料实证。
(2)选择学生能接受的史料
教师在选择史料的时候必须要以学生为本,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选择性的筛选史料。有些出自野史,或由于其他原因不适合中学生阅看的史料(比如南京大屠杀中一些不堪入目的照片资料)就不要出现在学生的课桌上,最大限度的照顾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方法和思路——以《統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为例
(1)多媒体导入史料,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多媒体导入史料的好处在于多媒体技术能够直观、生动的展示史料,从而让学生摆脱“读读写写画画”的枯燥方式。通过多媒体导入图片(秦始皇的画像;货币度量衡、长城的图片)、文字(相关文献),让学生在多感官学习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兴趣。
(2)分组讨论史料,博采众长
通过多媒体导入史料之后,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对这些史料进行分析研究,比如根据描述秦始皇外貌的文字资料与秦始皇的画像讨论秦始皇的外貌特征,甚至可以合作画一画秦始皇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就对史料的不同理解相互讨论分析,学生在集体智慧的影响和帮助下会博采众长,从而提升史料实证能力。
(3)以问题为引,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
教师在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时候必须要清楚历史教学目的——找到能启迪现代人思想的历史经验教训。所以,把握重点内容,知道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剖析、评价秦始皇就变得非常重要。比如对秦始皇来说,“统一六国”“统一货币度量衡”“秦始皇焚书坑儒”等等是绝对的核心内容,而至于其他内容则居次位或者只是附证。
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虽然很热烈,但毕竟缺乏主心骨,是无法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的。所以教师还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启发作用,以问题为引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比如介绍秦始皇的时候,始皇帝的历史功过是重中之重,所以教师可以从根据重点内容设置问题,比如从统一度量衡(功)、焚书坑儒(过)两个角度分析先有史料,从而对秦始皇有一个相对公正、客观、准确的评判。
(4)师生互动,让学生豁然开朗
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形成清晰而完整的认识,结合学生的自学、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必然会建立相对系统而完善的知识体系。而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最好是融入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理清秦始皇的一生,比如以时间为线串联秦始皇的历史功过,从秦始皇的少年入手分析他的性格特点等等。总之,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就能跟着线索分析史料,从而培养自身的批判思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批判思维是新课程理念思想指导下中学历史教学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当明确批判思维在学生身上的具体表现,明白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采取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优化相关的培养方法。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个人浅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希望各位中学历史教师能基于本文的分析论证继续探究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文中尚存的不足之处也请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杨学敏.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J]. 中学时代, 2016(22):221-221.
[2]陈立, 袁媛.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 大观周刊, 2017(42):259-259.
[3]荀瑾.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关注学生迁移思维的培养[J]. 文教资料, 2016(04).
[4]王翔. 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基础教育研究, 2015(23):741-742.
作者简介:
张小芳(1968-),女,汉族,甘肃陇南人,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城关中学 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