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漯河市农科院在农业部对全国农业科研和开发单位“十五”综合实力评估中,位居全国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第9名,全省第2名,全国综合位次65名,全省综合位次第9名,跨入全国先进行列。随着漯河市农科院的发展变化和“漯字”牌系列新品种走向全国各地,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农业专家在漯河市农科院这片沃土上孕育而生,他们以骄人的业绩铸就着漯河市农科院的辉煌,也成就了其不凡的一生,张仙美,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随着享誉全国的“漯芝”牌(漯芝12、漯芝15、漯芝16、漯芝18、漯芝19、漯芝20)系列芝麻新品种在中原大地被广泛推广应用的同时,一个响亮的名字——张仙美,在农业科研、推广部门和农民中被广为传颂。而这一切都维系着张仙美同志20年的不解情结——
刻苦创新,求真务实,豆蔻年华创辉煌
1988年的秋天,刚满22岁的她,带着对农业科研的神往,走进了漯河农科院的大院,开始了她的事业之旅。二十载矢志不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刻苦学习知识,认真钻研业务,创新工作思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求真务实,渐渐成长为漯河市农科院的技术骨干、知名的育种专家,逐渐展露出自己的才华。她高树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内改写漯河农科院芝麻育种史上的空白,踏出一条艰辛而又辉煌的创新历程,也刷新了漯河市农科院的数项纪录。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朴实无华的作风,创出了漯河农科院芝麻育种辉煌的业绩,对我国、我省育种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种植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食品名城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白手起家,取经探宝,开创研究新课题
1989年,漯河市农科院成立了芝麻研究课题,刚刚毕业不久的她被任命为课题负责人。由于是新课题,起点低,起步晚,既没有现成的育种材料,又没有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仅有一份试验实施方案。这对于一个刚从农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想干出成效来,谈何容易?芝麻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出口创汇产品,当时,由于芝麻品种产量低、效益差、抗性弱,特别是遇到多雨年份,涝害严重,病害发生,产量和品质大幅度降低,严重制约了芝麻产业链的发展。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优质高产抗病的芝麻品种。当张仙美了解到这个现状后,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相反更加坚定了做好这个课题的决心,她积极投身于课题组的组建工作中。一切从零开始,白手起家,用她娇小的身躯支撑起芝麻研究课题。她翻阅了大量相关的国内外资枓和芝麻育种研究信息,了解动态,理清思路,选准主攻方向,并向同行、老同志和兄弟单位请教。先后走访了全国几乎所有同行育种单位,取经探宝,收集材料,摸索着开始了芝麻新品种选育的艰难历程。并暗下决心攻克这个世界级难题,实现自己的梦想。
植根大地,埋头苦干,实现育种新突破
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农业科研是一个周期漫长、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十年磨一剑”这句话对如今的她来说感受颇深。当初的十几份材料,通过杂交组合,改良创新和引进,材料达到上千份。要想从这上千份材料中寻找到一株优良品种,如同大海捞针。她的育种田里、实验室里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标记牌,只有她自己最清楚。为了专心观察记载,张仙美时常忘记接送孩子上学,有时她的孩子就在试验田地里睡着了。
随着形势的发展,对育种目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针对芝麻生产中存在的产量低、抗病耐渍性差的突出难题,张仙美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利用高抗病耐渍野生芝麻与高产优质栽培种进行杂交,解决杂种后代早期胚败育的问题。为了攻破这一世界级的难题,她一直忙碌在实验室、试验地里,没有节假日,有时甚至连饭也顾不上吃,在试验田一呆就是一天。在当今社会,受商潮冲击,有许多年轻科技工作者都下海经商,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她从没有犹豫过、动摇过自己的信念,总是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昂扬的斗志,潜心研究,植根大地,情系农民,无怨无悔,为了让农民种上优良品种苦苦奋战在广袤的田野上。
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通过对国内外芝麻野生种和栽培种的日APD、SSR分子标记进行了研究和筛选,为解决亲本来源单一、遗传基础狭隘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并创造出一批抗病耐渍新种质,实现了育种新突破。按照设计育种模式,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创造性地采取人工接菌和连年重茬的多元病因进行抗病性鉴定,通过基因导入,实现了优质、高产、抗病、耐渍多个优良基因的有效组合,先后主持选育出四个芝麻新品种:漯芝16号、漯芝18号分别于2006年、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漯芝15号、漯12分别于2007年、2001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在“2005年中国郑州先进适用技术交易会”上,漯河农科院从试验田带到会场的4株高2米多的芝麻样株放在展台旁,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有篇会议报道侃称为“芝麻树”。在此次交易会上漯12、漯芝18号双双获得金奖,并分别于2002年、2005年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填补了漯河农科院没有自主国家级项目的空白,争得了荣誉。
硕果累累,铸就辉煌事业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20年的摸爬滚打,使她从一个普通的农业科研工作者成长为知名的优秀育种专家。在短短的7年间,通过国家审定芝麻新品种2个,通过省级审定芝麻新品种2个,2008年漯芝19号又将通过省级审定。随着“漯芝”牌系列芝麻新品种被广泛推广应用,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青睐,已成为黄淮海芝麻主产区主导品种。通过二十载的努力,张仙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以骄人的业绩令同行们刮目相看。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省市级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成果18项。尤其近3年,加强自主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主持的“芝麻新品种漯12的选育及应用”,2005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优质高效型芝麻新品种漯芝18号”,2007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添补了多年来漯河市没有农业科技大成果的空白。
张仙美本人2006年被评为“科技先进个人”,并获得漯河市科技最高嘉奖。2007年被推评为“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并被批准享受漯河市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在河南省万名科技专家服务三农活动中被授予“优秀专家”,先后被评为“市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双汇产业化工程先进工作者”、“市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市十佳党外知识分子”,两次被评为市“三八”红旗手和“巾帼科技服务队先进工作者”。她的先进事迹,被漯河特区报、电视台、电台以“扎根大地”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为了农民的喜悦,为了大地的丰收,张仙美以其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直诚实的优秀人格,永不言败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骄人业绩,对一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进行了诠释。所有成绩,对于她已成为历史,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她又产生了新的构思:选育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产量更高、品种更优、抗病耐渍的出口型芝麻新品种,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的形成,确保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升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我们期盼张仙美的科研事业正如她的芝麻品种的持征那样:芝麻开花节节高,在希望的田野上,再创新佳绩!
随着享誉全国的“漯芝”牌(漯芝12、漯芝15、漯芝16、漯芝18、漯芝19、漯芝20)系列芝麻新品种在中原大地被广泛推广应用的同时,一个响亮的名字——张仙美,在农业科研、推广部门和农民中被广为传颂。而这一切都维系着张仙美同志20年的不解情结——
刻苦创新,求真务实,豆蔻年华创辉煌
1988年的秋天,刚满22岁的她,带着对农业科研的神往,走进了漯河农科院的大院,开始了她的事业之旅。二十载矢志不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刻苦学习知识,认真钻研业务,创新工作思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求真务实,渐渐成长为漯河市农科院的技术骨干、知名的育种专家,逐渐展露出自己的才华。她高树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内改写漯河农科院芝麻育种史上的空白,踏出一条艰辛而又辉煌的创新历程,也刷新了漯河市农科院的数项纪录。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朴实无华的作风,创出了漯河农科院芝麻育种辉煌的业绩,对我国、我省育种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种植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食品名城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白手起家,取经探宝,开创研究新课题
1989年,漯河市农科院成立了芝麻研究课题,刚刚毕业不久的她被任命为课题负责人。由于是新课题,起点低,起步晚,既没有现成的育种材料,又没有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仅有一份试验实施方案。这对于一个刚从农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想干出成效来,谈何容易?芝麻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出口创汇产品,当时,由于芝麻品种产量低、效益差、抗性弱,特别是遇到多雨年份,涝害严重,病害发生,产量和品质大幅度降低,严重制约了芝麻产业链的发展。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优质高产抗病的芝麻品种。当张仙美了解到这个现状后,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相反更加坚定了做好这个课题的决心,她积极投身于课题组的组建工作中。一切从零开始,白手起家,用她娇小的身躯支撑起芝麻研究课题。她翻阅了大量相关的国内外资枓和芝麻育种研究信息,了解动态,理清思路,选准主攻方向,并向同行、老同志和兄弟单位请教。先后走访了全国几乎所有同行育种单位,取经探宝,收集材料,摸索着开始了芝麻新品种选育的艰难历程。并暗下决心攻克这个世界级难题,实现自己的梦想。
植根大地,埋头苦干,实现育种新突破
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农业科研是一个周期漫长、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十年磨一剑”这句话对如今的她来说感受颇深。当初的十几份材料,通过杂交组合,改良创新和引进,材料达到上千份。要想从这上千份材料中寻找到一株优良品种,如同大海捞针。她的育种田里、实验室里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标记牌,只有她自己最清楚。为了专心观察记载,张仙美时常忘记接送孩子上学,有时她的孩子就在试验田地里睡着了。
随着形势的发展,对育种目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针对芝麻生产中存在的产量低、抗病耐渍性差的突出难题,张仙美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利用高抗病耐渍野生芝麻与高产优质栽培种进行杂交,解决杂种后代早期胚败育的问题。为了攻破这一世界级的难题,她一直忙碌在实验室、试验地里,没有节假日,有时甚至连饭也顾不上吃,在试验田一呆就是一天。在当今社会,受商潮冲击,有许多年轻科技工作者都下海经商,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她从没有犹豫过、动摇过自己的信念,总是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昂扬的斗志,潜心研究,植根大地,情系农民,无怨无悔,为了让农民种上优良品种苦苦奋战在广袤的田野上。
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通过对国内外芝麻野生种和栽培种的日APD、SSR分子标记进行了研究和筛选,为解决亲本来源单一、遗传基础狭隘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并创造出一批抗病耐渍新种质,实现了育种新突破。按照设计育种模式,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创造性地采取人工接菌和连年重茬的多元病因进行抗病性鉴定,通过基因导入,实现了优质、高产、抗病、耐渍多个优良基因的有效组合,先后主持选育出四个芝麻新品种:漯芝16号、漯芝18号分别于2006年、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漯芝15号、漯12分别于2007年、2001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在“2005年中国郑州先进适用技术交易会”上,漯河农科院从试验田带到会场的4株高2米多的芝麻样株放在展台旁,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有篇会议报道侃称为“芝麻树”。在此次交易会上漯12、漯芝18号双双获得金奖,并分别于2002年、2005年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填补了漯河农科院没有自主国家级项目的空白,争得了荣誉。
硕果累累,铸就辉煌事业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20年的摸爬滚打,使她从一个普通的农业科研工作者成长为知名的优秀育种专家。在短短的7年间,通过国家审定芝麻新品种2个,通过省级审定芝麻新品种2个,2008年漯芝19号又将通过省级审定。随着“漯芝”牌系列芝麻新品种被广泛推广应用,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青睐,已成为黄淮海芝麻主产区主导品种。通过二十载的努力,张仙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以骄人的业绩令同行们刮目相看。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省市级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成果18项。尤其近3年,加强自主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主持的“芝麻新品种漯12的选育及应用”,2005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优质高效型芝麻新品种漯芝18号”,2007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添补了多年来漯河市没有农业科技大成果的空白。
张仙美本人2006年被评为“科技先进个人”,并获得漯河市科技最高嘉奖。2007年被推评为“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并被批准享受漯河市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在河南省万名科技专家服务三农活动中被授予“优秀专家”,先后被评为“市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双汇产业化工程先进工作者”、“市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市十佳党外知识分子”,两次被评为市“三八”红旗手和“巾帼科技服务队先进工作者”。她的先进事迹,被漯河特区报、电视台、电台以“扎根大地”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为了农民的喜悦,为了大地的丰收,张仙美以其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直诚实的优秀人格,永不言败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骄人业绩,对一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进行了诠释。所有成绩,对于她已成为历史,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她又产生了新的构思:选育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产量更高、品种更优、抗病耐渍的出口型芝麻新品种,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的形成,确保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升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我们期盼张仙美的科研事业正如她的芝麻品种的持征那样:芝麻开花节节高,在希望的田野上,再创新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