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塔院井数字化观测水温的同震效应研究

来源 :地震学报 | 被引量 : 67次 | 上传用户:wo402179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北京塔院井数字化水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远震引起的水温同震效应,注意到塔院井水温同震变化总是具有下降-上升-恢复的过程,不受地震方位和震源机制的影响;水温同震下降幅度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三者之间有较好的关系;震后水温后效恢复上升幅值受水位动态影响.最后,对塔院井水温同震效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井孔中的水体受震荡激发而加速对流与掺混是导致水温先下降的主要原因:当井水受到地震波的作用时,对流加速,井内深部较热的水体上涌,而浅部较冷的水体下沉,水温探头将先观测到温度下降
其他文献
统计学习理论是研究小样本情况下机器学习规律的理论.支持向量机是基于统计学习理论框架下的一种新的通用机器学习方法.它不但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困扰很多学习方法的小样本、过学习、高维数、局部最小等实际难题,而且具有很强的泛化(预测)能力,其预测效果通常优于人工神经网络.我国大陆强震与全球主要板块边界的强震活动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尽管这种关系还不清楚,但是通过支持向量机可以很好地
根据地震构造环境和震害分布特点,将四川及邻区划分为西南地区和四川盆地地区.收集了西南地区96次、四川盆地地区40次近代破坏性地震资料,并对各次地震的震级参数进行了统一校核
利用中国大陆45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的432条垂直向地震记录,采用叠加频谱比值法计算单台Lg尾波Q0(1Hz的Q值)及η值.利用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中国大陆及邻区(70°~135°E,20°~50°N)Lg尾波Q0及η值的横向变化图象.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及邻区Q0值主要在150~600之间.其中川滇及缅甸西北部地区的Q0值最低(510)区主要位于蒙古高原南部、阿拉善、鄂尔多斯块体交界.其频率依赖η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一般把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震源(潜在震源)简化为点源或者是线源.但对于较大震级的地震,仍然采用点源或线源模型来描述潜在震源显然是不合理的.为此,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本文提出了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并以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7.6级地震的车笼埔断层为例,探讨了其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结果表明:①采用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是合理的,因为它可以模
2000年1月15日姚安MS6.5地震后,云南省地震局在余震区布设的流动数字台网接收到了大量余震序列的数字波形,这为研究姚安地震的性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由于剪切波经过上地壳传播时的分裂现象反映了上地壳介质的各向异性,因此在对余震事件进行精确定位的基础上,文中应用互相关系数法计算了余震序列剪切波的分裂参数,并对不同台站和不同区域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主要得到以下结论:余震区的平均快波偏振方向受区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
分析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在全国布设的27个GPS连续站开始运行以来至2005年11月的站坐标时间序列.在对数据进行清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站坐标分量噪声的功率谱密度,计算了表征各分量的噪声特性的谱指数.谱指数显示,大部分站的各坐标分量时间序列的噪声可以用白噪声+闪烁噪声的模型来描述,少部分则可用白噪声+闪烁噪声+随机漫步噪声的模型来描述.采用最大似然估计准则,定量估计了模型中的各噪声分量.结果表明
计算机仿真模拟设定地震断层动态破裂传播和近断层强地表运动响应的结果表明,对于特征地震而言,近断层附近的地表运动特征与断层破裂传播的方向性有着强烈的依赖关系.当场地(观测点)至断层的距离给定时,正向于破裂传播方向的场地(场地A)的地表质点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远远大于震中附近(场地B)和反向于破裂传播方向的场地(场地C)的地表质点运动,而且沿断层垂直分量所辐射的SH波的传播起到了主导作用.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