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留旧宅

来源 :民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a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成为一座空宅。然而人人都知道这里住过一位大诗人,而且草堂宅园的设计风雅别致,周围的景色如画,仍是很多人心中的神往之地。杜甫离蜀第二年,崔宁被任命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崔宁到任后,纳任氏为妾,而这位任氏,本是家住浣花溪畔的民家女子,也算是杜甫草堂的邻居。任氏以前也许曾到过杜甫草堂,非常喜欢这里的环境,当上了节度使夫人后,她设法将草堂据为自己的宅邸,并在里面大兴土木,整修扩建,把简朴的草堂装潢得富丽堂皇。崔宁常常在这里宴请宾客,来这里的宾客,都以能一睹杜甫故居为幸。任氏后来放弃了这个宅园,将它送给了寺庙,在这里修建了梵安寺,又称草堂寺。这位任氏,也是一位巾帼女杰,几年后率民众抗击叛军,免遭生灵涂炭,保卫了成都。后人为纪念她,在草堂寺中为她立祠,名为浣花祠。今天的杜甫草堂中,浣花祠犹在。不过,在人们的心目中,这里还是杜甫旧宅。
  公元827 年,成都诗人雍陶经过杜甫草堂,写《经杜甫旧宅》,描绘了草堂的景象:
  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
  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
  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
  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
  雍陶写这首诗时,杜甫已告别草堂62年。这里人去屋毁,水槛崩塌,树木颓倒,一派荒凉,当年的美景,已不复存在。雍陶在诗中表达了无数人的心声:“万古只应留旧宅”,杜甫草堂,应该保留下来。然而在那个时代,谁有能力来做这件事呢。此后将近百年,荒凉在这里继续蔓延。
  杜甫草堂的第一次修复,是晚唐诗人韦庄的功绩。那时,离杜甫辞草堂,过去了146年,草堂已经无迹可寻。公元901年,韦庄任职四川,后应西川节度使王建之聘为西蜀奏记,在成都定居。韦庄沿浣花溪考察,寻得杜甫草堂旧址,命人在这里建造一间茅屋,“诛茅重作草堂”,他还将自己的诗集命名为《浣花集》,纪念杜甫。韦庄去世后,他所建造的茅屋仍被保存,成为公认的杜甫草堂遗址,全国各地的文人墨客,如来成都,都要来这里寻访诗圣足迹,感受草堂诗篇的意境,表达对杜甫的敬慕。杜甫草堂被确认,并成为文学的圣地流传至今,韦庄功不可没。“万古只应留旧宅”,不再是一句空话。
  韦庄重建草堂之后将近两百年间,不断有人前来寻访杜甫足迹。人们可以看到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遗址上有一间草房。风雨使之歪斜倾塌,但总有人将它重新整修好。晚唐和北宋的不少诗词和地方掌故典籍中,都对杜甫草堂遗址有描述。北宋诗人赵抃曾长期在成都为官,他曾以《题杜子美书室》为题作诗,诗中写道:“茅屋一间遗像在,有谁于世是知音。”赵抃写这首诗时,已是杜甫辞别草堂300年之后。公元1078年,吕大防出镇成都。吕大防崇拜杜甫,到成都后,即去寻访草堂故居。在浣花溪畔,找到了梵安寺,但已不见茅屋,只见“松竹荒凉”。吕大防在草堂遗址重建了草堂,并请画家在墙壁上画了杜甫的像,供人瞻仰。这使杜甫草堂有了纪念性祠宇的雏形。10多年后,胡宗愈任成都知府,他赞赏前任重建杜甫草堂的举动,并有进一步举措:扩大草堂的范围,并命人将杜甫的草堂诗篇勒刻于石,形成诗碑,陈列在草堂宅园中。北宋这两位官员对杜甫草堂的贡献,应载入史册,杜甫草堂能流传后世,成为一个文学圣地,是他们两位打下了基础。此后,杜甫草堂虽屡有废兴,但这里成为杜甫的一个最重要的纪念地,已被世人公认,再无法更改。
  北宋诗人黄庭坚,是杜甫的崇拜者,他曾贬官入蜀,在四川住了6年。他以自己的才华和影响,竭力推崇杜甫。黄庭坚是宋代大书法家,曾听说黄庭坚手书杜甫在四川创作的全部诗作,刻石为碑,陈列在杜甫草堂。但今天的杜甫草堂中并没有黄庭坚的书法杜诗碑。其实,这是误传,黄庭坚是被贬官至戎州,他手书杜诗刻碑建堂,不是在成都杜甫草堂,而是在戎州。然而可以肯定,黄庭坚一定来寻访过杜甫草堂,他熟读杜甫的草堂诗篇,对杜甫的草堂生活了如指掌。而到草堂遗址实地探访,让他百感交集,前贤身影,如在眼前。寻访草堂遗址后,黄庭坚写了《老杜浣花溪图引》,诗中对杜甫的草堂生活作了生动描绘:
  拾遗流落锦官城,故人作尹眼为青。
  碧鸡坊西结茅屋,百花潭水濯冠缨。
  故衣未补新衣绽,空蟠胸中书万卷。
  探道欲度羲皇前,论诗未觉国风远。
  干戈峥嵘暗宇县,杜陵韦曲无鸡犬。
  老妻稚子且眼前,弟妹飘零不相见。
  此公乐易真可人,园翁溪友肯卜邻。
  邻家有酒邀皆去,得意鱼鸟来相亲。
  浣花酒船散车骑,野墙无主看桃李。
  宗文守家宗武扶,落日蹇驴驮醉起。
  愿闻解鞍脱兜鍪,老儒不用千户侯。
  中原未得平安报,醉里眉攒万国愁。
  生绡铺墙粉墨落,平生忠义今寂寞。
  儿呼不苏驴失脚,犹恐醒来有新作。
  常使诗人拜画图,煎胶续弦千古无。
  南宋初,杜甫草堂因无人管理,屋颓园荒,又开始变得荒凉。公元1139年,吏部尚书张焘知成都府兼安抚使,张焘到成都后,即来杜甫草堂拜谒,只见荒草杂长,屋宇颓败,墙上的杜甫画像斑驳不清,四周的诗碑也已破损毁坏。草堂败落的景象,使张焘愤懑,作为地方长官,他也感到自愧。从草堂回来,张焘马上决定重修草堂。这次重修,不是小修小补,而是大兴土木,重起炉灶,不仅把草堂整修一新,还新建了亭台,新种了竹子和松柏。更大的动作,是“断石为碑”,将杜甫的1400多首诗刻在26块大石碑上,置陈于草堂四周。这次工程,花了4个月时间,“虑工一千五百,计泉(钱)八万有奇”。这次重修,使杜甫草堂面貌一新,具备了纪念性祠宇的规模。30年之后,陆游访问杜甫草堂。站在杜甫的画像前,陆游感觉自己和诗圣心心相印,遂写《草堂拜少陵遗像》:
  清江抱孤村,杜子昔所馆。
  虚堂尘不扫,小径门可款。
  公诗岂纸上,遗句处处满。   人皆欲拾取,志大才苦短。
  计公客此时,一饱得亦罕。
  厄穷端有自,宁独坐房琯。
  至今壁间像,朱绶意萧散。
  长安貂蝉多,死去谁复算。
  宋代之后,杜甫草堂一直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书院。公元1251年,元人纽璘入蜀,为成都最高地方长官。他倡议在草堂建立书院,并为杜甫请谥“文贞”封号。杜甫草堂在这一时期又得到整修扩展。元代的大书法家赵孟頫曾来寻访杜甫草堂,并留下诗句:“浣花溪上草堂存,会见能诗几代孙。”可见杜甫草堂当时深入人心,已是成都重要的人文风景。
  明代270多年间,杜甫草堂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草堂不可终废”,成为代代相传的共识。公元1500年,钟蕃和姚祥执掌四川军政大权,他们合力倡议并主持重修草堂,扩大了园林,新建了屋宇,重立了书院,从此奠定杜甫草堂的建筑群分布和风格。之后,草堂不断得到维修和扩展,建馆、盖亭、造桥、刻碑、开园、植树,“辟廊庑,起甍栋,引流为池,易甃以石”, 杜甫草堂,逐渐扩展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建筑园林。
  明末,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打到成都,一把大火烧毁了杜甫草堂。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川湖总督蔡毓荣到成都,在草堂寺侧找到了被毁的草堂遗址,只见“草披荆,以入荒地,断碑犹存焉”,即与四川布政使金俊、成都知府冀应熊商议重建,并很快付诸实施。重建过程中挖出杜甫遗像断碑,碑上的杜甫像“全躯俱存,一尘不染”,命工临摹重刻。原刻杜甫像和临摹石碑,今天仍陈列在杜甫草堂。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康熙皇帝的第17子果亲王到成都,拜谒草堂,以楷书题“少陵草堂”并刻石立碑,保存至今。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春,杜甫后裔杜玉林入川主持邮政,多次勘察草堂,并建议重修草堂,还“贮银二千两于成都府署”,用于草堂维修。之后100多年中,草堂又经过多次扩大重修。1793年,四川总督福康安曾入住草堂,亲自布置装修草堂,并命人绘“少陵草堂图”,将当时草堂园林建筑布局清晰绘出,刻石于壁。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四川总督常明和布政使方积发起重修草堂,对草堂进行了规模较大的修缮,并在工部祠塑陆游像配祀杜甫。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四川总督丁宝桢推行每年春秋两季在草堂举行拜祭杜甫的仪式,并创立杜祠基金,为祭祀专用。在工部祠中,又添黄庭坚塑像。这样,祠内三尊塑像,正中为杜甫,黄庭坚和陆游分列两旁。这样的格局,一直保存到现在。让宋代的黄庭坚和陆游来陪伴杜甫,是因为这两位诗人都崇敬热爱杜甫,虽隔了一个时代,却都是杜甫的知音。杜甫若地下有知,定会欢迎这两位后世知音的陪伴。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战乱不断。草堂几经危难,呈颓坏之势,虽有几次民间出资的修缮,但一直风雨飘摇。有一段时间,草堂被军队占用,成为军队驻地,禁止游人进入。杜甫草堂变成兵营,实在是莫大的讽刺。住进草堂的兵士,对草堂的建筑大肆破坏,拆门窗,卸匾额,毁廊柱,砍树木,只要是能燃烧生火的,都被他们当做柴薪烧水做饭取暖,草堂里火光熊熊,斯文扫地。可怜杜甫的塑像竟失去了屋顶的遮蔽,暴露在风雨中。隔壁草堂寺的僧人眼见不忍,用斗笠覆盖塑像,使杜甫免遭风雨侵袭。近人曾延年曾写《成都草堂》记当时景象:
  茅屋秋风昔所哀,草堂今之间蒿莱。
  洗兵梦觉人何处,遗像尘封迹已灰。
  新中国成立后,杜甫草堂得到保护和全面修整。1954年,成都市政府筹建杜甫纪念馆,1955年正式开放。此后数十年,杜甫草堂不断得到维护和修葺,破屋重建,旧房翻新,河塘清疏,花树再植,成为名扬天下的历史文化名胜之地。1961年,杜甫草堂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现代中国人的心目中,这里依然是诗歌和文学的圣地,成都人珍视它,爱护它,也用心保护它。即便是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杜甫草堂也没有被破坏,成都人用智慧和勇气,保护了这片有灵性的文学圣地。“文革”结束之后,杜甫草堂迎来了风和日丽的时代。这里不仅是诗圣杜甫的纪念之地,也成了一个内容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博物馆。1985年,杜甫纪念馆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浣花溪畔,这个历尽千年沧桑的诗人博物馆,吸引了海内外的文学爱好者,成为成都的一个举世闻名的文化座标。
  1997年,经过精心设计,草堂重建了杜甫茅屋。茅屋的位置、形态、周边的花草树木,全都设之有据,这些根据,来自杜甫的草堂诗篇,这是最真实,也是最权威的根据。杜甫茅屋建成3年之后,在草堂园内发现了两处唐代遗迹,一处在正门西侧,为唐代石灰坑,另一处在工部祠北面,为唐代民宅遗址。唐代民宅遗址中,有房舍、水井、灶坑,很清晰地展示了当时农舍的结构和生活的场景。这使重建的杜甫茅屋在现代人的眼中更为真实可信。2004年,在唐代遗迹的考古发掘原址上,建成杜甫草堂唐代遗址陈列馆。在通体透亮的现代化大展厅中,地下的唐代乡村民宅遗址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从残存的柱桩、墙基、井台、牲圈和院落中,可以想象杜甫时代的乡村生活。这被发现的遗址,也许是杜甫的“北邻”或“南邻”,也许是曾经让杜甫流连忘返的黄四娘家,是“邀我尝春酒”的“田夫”之宅、是送来樱桃,“相赠满筠笼”的“野人”之家,都有可能,读着杜甫的草堂诗篇,任你想象吧。
  (完)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作协副主席)
其他文献
唐代的青瓷、明代嘉靖的青花、唐寅的《溪柳鱼乐图》、清代的粉彩、启功的行书、周春芽的“绿狗”雕塑,甚至还有辽国契丹族陪葬的金缕衣、藏传佛教的水晶立像……藏品总数超
陈世钦先生《螳螂拳的由来及其发展的探讨》(下称《探讨》)一文在刊物上发表后,引起了关心螳螂拳这一拳种渊源的读者的关注。对陈文中关于“于七即王郎”一说,则见仁见智不
近年来,人们企图用建立嫁接种子园的方法来解决林木种子问题。但是,直到目前仍有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存在着争论,需要进一步试验。对接穗和砧木的一般要求接穗要采用优树
基于晓南矿在近两年矿井生产施工设计中遇到的地质问题,通过地质专业技术探测和分析,研究晓南矿地质状况规律和总结经验,从而能够正确预测和发现今后矿井采掘过程中遇到的地
高科技在排球比赛中的应用日本男排在比赛时,教练员席位上总是放着一台笔记本型电脑。教练员在比赛进行中通过电脑就可随时掌握对方技战术变化,对临场指挥起到“参谋”作用。爱
胡枝子是美国国立科学院薪炭林小组确认的热带高原地区最适宜的薪炭林树种之一。近年来,它曾作为南朝鲜重要的薪炭林造林树种,在解决农村生活用能中发挥了作用(平均每年每公
冯达飞,连州市东陂镇人,生于1901年。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学苏联学习飞行和炮科。参加过我党领导的百色起义、广州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和抗日战争,历任红
从3月份起,中央电视台主办了别开生面的第一届 CCTV 杯乒乓球擂台赛。据国家体委副主任徐寅生讲,这是为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而开展的一次活动。看过电视的现场直播,
混凝土作为水利工程中的主要建筑材料,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渗漏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工程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概述了混凝
期刊
近年来,游客的增多使得景区的容纳程度多显狭小和不足,如何合理的利用景区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并把破坏降到最小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而凸显出来,而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去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