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瘤周脑水肿的发生机制.方法对15例星形细胞瘤瘤周脑水肿的宽度进行分级:一级0~20mm、二级21~40mm、三级>40mm.结合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对15例星形细胞瘤瘤体、瘤周水肿区及正常脑组织的活检标本进行电镜观察比较.结果CT增强扫描可强化,瘤周脑水肿明显的病人,其瘤体及瘤周水肿区毛细血管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毛细血管的分布和结构变化,影响着瘤周水肿区的形态,瘤体毛细血管的明显异常,出现于大范围瘤周水肿区的病例.CT增强扫描无强化,瘤周脑水肿不明显的病人,毛细血管超微结构与正常脑组织相似.结论伴有明显瘤周脑水肿的星形细胞瘤,其瘤体及瘤周水肿区毛细血管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而瘤周水肿的产生,是瘤体及瘤周水肿区毛细血管超微结构改变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