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734~933m)榴辉岩和片麻岩元素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来源 :岩石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两段榴辉岩与片麻岩互层的岩芯样品(Ⅰ:734.21~737.16m和Ⅱ:929.67~932.86m)分别进行了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1)榴辉岩具有较大的成分变化范围(SiO2含量为46.8%~59.8%),表现出平坦或轻稀土(LREE)富集的分布模式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或亏损以及Nb、Ta负异常特征.部分榴辉岩样品具有明显低的活动性元素(Rb、Ba和K)含量,指示了板块俯冲过程中的脱水变质效应;(2)两段岩芯中的片麻岩具有明显不同的
其他文献
本文以低铝高烧失量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高温融熔法制备粉煤灰微晶玻璃,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可达60%以上。利用DTA分析了所制备基础玻璃的热效应,并据其制定了相应的热处理
北祁连造山带石灰沟奥陶纪硅质岩与碱性玄武岩、熔结凝灰岩、火山碎屑岩、泥岩、杂砂岩、砂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及生物礁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海山组合序列。其中硅质岩
采用水热晶化法一步合成了掺杂不同锡含量(以n(si)/n(sn)表示)的介孔结构氧化硅(MPS)复合材料。通过XRD、N2吸附-脱附、TEM、UV-Vis等分析测试技术对样品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n(s
对氮化硅转化法制备碳化硅晶须的反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采用氮化硅为硅源,石墨、活性炭和炭黑为碳源,氧化硼作为催化剂,利用氮化硅转化法分别在1500℃、1550℃、1600℃合成碳
主诉:右内踝下方无症状暗紫红色斑2年.现病史:患者男,20岁,于2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下肢内踝下方有一黄豆大小的紫红色斑,压之不褪色,也无自觉症状,未引起重视.此后皮损逐渐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