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传统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精神的体会。
一、变教师讲明白为主为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思考,自我总结,自我醒悟为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则采取“变‘教师讲’为‘学生做’”,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课堂教学的基本问题。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几个大的学习活动,由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教师只起一个组织者和“顾问”的作用。活动教学的首要的教学原则就是“尽可能把时间让给学生”,这就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设计上,尽量地操作化、具体化,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学生拿出已作好的三角形纸片,我提出问题:“怎样得到∠A的平分线?”学生先保持沉默,而后各小组开始讨论,还有学生动手操作。过了一会儿,第三组发言代表回答:“用量角器量一下,再平分计算。”同学们纷纷微笑,并点头以示赞许。突然第六小组的同学发言人举手表示异议:“我们组同学认为这是困难的,如我们假定三角形的∠A=56.7°,若再平分的话就是28.35°,因为56.7°本身是估计的,更何况做出28.35°的角就有很大的误差,而我们前面已经学过角平分线是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我们组用量角器量出后,用这种方法做出它的平分线,经过操作后,发现两个角是重合的。”他边说边取出一个三角形的纸片操作给同学看。同学们抱以热烈的掌声,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他也洋洋得意,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我追问:“这能够得到准确的角平分线吗?”沉思片刻,第三组发言人再次请求发言:“用量角器量出角平分线,这种方法从理论上是能行通的,但操作中是会出现误差,现要准确做出角平分线,只要将∠A对折,使边AC与AB重合就可以了,折痕便是……”他边说边操作给同学看,我点头表示赞许,并让同学们动手操作,然后用量角器验证。结果发现它确实是∠A的一条角平分线。这是一堂出乎我意料的课,我原来想让同学们得出用度量法可以把一个角平分,但被学生推翻了。这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后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切身体验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同学们的思维更深刻,对数学的理解更全面。
二、变教师提出问题为主,为学生提出问题为主,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意识。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稍有“冷场”,就赶紧“启发”,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解题必须遵守“标准”的格式和方法,不许标新立异;操作原则与过程要严格按照教师的规定,听从教师的指挥,一步一步地做,讨论往往稍“放”即“收”,惟恐“失控”。这样,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和压抑,难以发散。
教学中则不仅把问题交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应充分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恰当处理课堂中学生突然提问的“袭击”,把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当作课程资源开发并加以有效的利用,要巧妙地将学生的“疑问”转化为学生讨论的“问题”,不断把学生推向探索、发现的境地。
三、变“单干”为“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历来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一个人同时也在教育别人时,他自己才能更好地受到教育。
然而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一是静坐听讲,二是独立练习,没有教师的允许,不能“乱说乱动”。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只能“单干”。这是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缺陷问题之一。
我在教学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尽可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条教学原则。事实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具有许多优越性,并能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
第一,学生具有“好合群”的心理特点,在小组中共同学习,他们兴趣浓、热情高,学习积极主动,创新意识强。
第二,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操作、提问、质疑、讨论,教学真正具备“全体性”。不像全班学习那样,少数人回答教师提问,多数人坐“冷板凳”。由于能自由发表意见,所以,创新的气氛就很浓。
第三,由于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小组中有合作也有竞争。同时使用小组学习还要进行组间交流,因此小组间有合作也有竞争。而竞争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第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互相鼓励、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扩大眼界,开阔思路,产生独自一人难以想到的新想法、新主意,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之,教学中我尽量采取开放式教学,不再把教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在教学中融入学习方式与方法,给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激起学生探求数学的兴趣,体会在探求中发现、掌握数学知识的乐趣,让数学课堂给学生带来欢乐和成功。
一、变教师讲明白为主为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思考,自我总结,自我醒悟为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则采取“变‘教师讲’为‘学生做’”,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课堂教学的基本问题。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几个大的学习活动,由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教师只起一个组织者和“顾问”的作用。活动教学的首要的教学原则就是“尽可能把时间让给学生”,这就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设计上,尽量地操作化、具体化,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学生拿出已作好的三角形纸片,我提出问题:“怎样得到∠A的平分线?”学生先保持沉默,而后各小组开始讨论,还有学生动手操作。过了一会儿,第三组发言代表回答:“用量角器量一下,再平分计算。”同学们纷纷微笑,并点头以示赞许。突然第六小组的同学发言人举手表示异议:“我们组同学认为这是困难的,如我们假定三角形的∠A=56.7°,若再平分的话就是28.35°,因为56.7°本身是估计的,更何况做出28.35°的角就有很大的误差,而我们前面已经学过角平分线是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我们组用量角器量出后,用这种方法做出它的平分线,经过操作后,发现两个角是重合的。”他边说边取出一个三角形的纸片操作给同学看。同学们抱以热烈的掌声,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他也洋洋得意,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我追问:“这能够得到准确的角平分线吗?”沉思片刻,第三组发言人再次请求发言:“用量角器量出角平分线,这种方法从理论上是能行通的,但操作中是会出现误差,现要准确做出角平分线,只要将∠A对折,使边AC与AB重合就可以了,折痕便是……”他边说边操作给同学看,我点头表示赞许,并让同学们动手操作,然后用量角器验证。结果发现它确实是∠A的一条角平分线。这是一堂出乎我意料的课,我原来想让同学们得出用度量法可以把一个角平分,但被学生推翻了。这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后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切身体验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同学们的思维更深刻,对数学的理解更全面。
二、变教师提出问题为主,为学生提出问题为主,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意识。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稍有“冷场”,就赶紧“启发”,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解题必须遵守“标准”的格式和方法,不许标新立异;操作原则与过程要严格按照教师的规定,听从教师的指挥,一步一步地做,讨论往往稍“放”即“收”,惟恐“失控”。这样,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和压抑,难以发散。
教学中则不仅把问题交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应充分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恰当处理课堂中学生突然提问的“袭击”,把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当作课程资源开发并加以有效的利用,要巧妙地将学生的“疑问”转化为学生讨论的“问题”,不断把学生推向探索、发现的境地。
三、变“单干”为“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历来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一个人同时也在教育别人时,他自己才能更好地受到教育。
然而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一是静坐听讲,二是独立练习,没有教师的允许,不能“乱说乱动”。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只能“单干”。这是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缺陷问题之一。
我在教学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尽可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条教学原则。事实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具有许多优越性,并能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
第一,学生具有“好合群”的心理特点,在小组中共同学习,他们兴趣浓、热情高,学习积极主动,创新意识强。
第二,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操作、提问、质疑、讨论,教学真正具备“全体性”。不像全班学习那样,少数人回答教师提问,多数人坐“冷板凳”。由于能自由发表意见,所以,创新的气氛就很浓。
第三,由于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小组中有合作也有竞争。同时使用小组学习还要进行组间交流,因此小组间有合作也有竞争。而竞争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第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互相鼓励、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扩大眼界,开阔思路,产生独自一人难以想到的新想法、新主意,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之,教学中我尽量采取开放式教学,不再把教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在教学中融入学习方式与方法,给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激起学生探求数学的兴趣,体会在探求中发现、掌握数学知识的乐趣,让数学课堂给学生带来欢乐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