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智力支持的有效对接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wayu0bell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高等教育有着广泛且深刻的需求,高等院校要主动承担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使命,提供智力支持是地方高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关键,拓展高校职能是地方高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核心,健全的服务体系是地方高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保证。
  关键词:地方高校;新农村建设;智力支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远的战略工程,系统庞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这一紧迫任务,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重点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一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主阵地责无旁贷。从一般意义上来说,高等学校具有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这三大职能都是十分需要的。所以,高校应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主要的智力支持来源和人才支撑。
  
  一﹑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文化智力支持现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宏伟目标,不仅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更关系到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但关键靠的是人才方面的智力支持。近几年来,虽然各地区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较好地发挥了各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在农村人才工作方面,客观地说还相对薄弱。据调查了解,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缺乏人才,尤其是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此外,农村中的文化传播需要进一步提高,要加大对农民的文化教育,用先进的文化武装农民的头脑,使农民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这才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和农民完全脱贫致富的关键因素。零点调查发布的《2005年度零点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显示,文化娱乐设施和资源在我国农村地区极度匮乏,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在农村普及率仅为5.9%,90.3%的农村居民表示当地没有任何可供借阅图书或音像的公共图书馆。所以,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尤其是高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树立经济落后并不可怕,文化的停滞不前才是致命的观念意识。
  
  二、地方高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智力支持有效对接措施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关键工程是新农村建设。大学职能也随之经历着一次历史演变,现代大学已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大职能,这三大职能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高校应该走在社会的前列,真正实现与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持有效对接。怎样才能实现高校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呢?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高校要加大为农村培养应用型人才力度,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走向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瓶颈。“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2000年,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为6.79年,仅相当于初中一年级文化程度;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44年,相当于初中毕业和高中一年级入学的水平;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0.79年,平均为高中二年级文化程度。”而在世界发达国家,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并不低于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这也构成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农业现代化过程是变革传统农业,变革传统农村,变革传统农民的过程。它依靠农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也愈益深切地要求高等教育的介入与支持。高等学校具有人才、知识、技术优势,完全可以大有作为。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火热实践。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服务“三农”培养、培训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和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实用人才和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带头人。要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相互交叉融合、人才荟萃的优势,突出办学特色,紧密结合“三农”实际加强学科建设,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积极投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重要的生力军作用。要努力探索各种有效途径,深入农村一线,广泛开展技术指导示范、成果转化推广、信息咨询传播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建立和完善示范基地,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来源,从根本上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瓶颈。
  (2)高校要继续推进“顶天立地”发展战略,加大科研成果在发展现代农业上的转化力度,树立“多点合围”教育理念,弥合城乡观念差异,培养新型农民。高等学校要深刻认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抢抓机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科技创新有着强烈的需求,有许多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亟待解决。故此,高校要坚持“顶天立地”的发展思路,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高校与农村的“双赢”。一方面高度重视现代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的研发,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面向“三农”第一线,特别是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造福农民群众。要破除偏见,摈弃鄙视社会服务、鄙视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的错误观念,在与“三农”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把高水平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直接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根据农业部调查,现有科技成果中,有23%来自高等农林院校;国家级奖项中,有27%是高等农林院校获得,这充分显示了高等院校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来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农民是主要人口。虽然高校在对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支持,而要从根本上发展和解放农村生产力,就要花大力气用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武装农民,这才是治本的办法。要把近10亿的农民武装起来,并非易事,这就要创新教育方法采取适应农民特点,结合农村实际,兼顾农民利益,实施“多点合围”的教育理念。从农村发展和农民接受能力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使教育内容真正入耳、入脑、入心。要使科学技术进课堂、进家庭。让高等教育更多地面向农村,让高等教育惠及更多的农村人,从根本上消解“城市人”与“农村人”的差异,弥合“城市人”与“农村人”之间的鸿 沟。
  (3)高校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实现教育、农业、科技的紧密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科技、教育、产业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将给高校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存在广阔的市场。高校作为教学、科研单位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校要根据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和农民的新需求调整学生的培养结构、科研主攻方向、实现研发理论和农村生产力的零对接。这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要求和表现。我国薄弱产业是农业,薄弱区域是农村,薄弱群体是农民。充分发挥高校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促进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中的农林教育承担着为新农村建设培养、输送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农村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怎样才能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实现教育、农业、科技的紧密结合呢?一方面,高校必须要不惜将科技要素切实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因为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就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农民增收问题,农村和谐发展问题。其本质就是要使农村的生产力得到较快较好发展,而要推动生产力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形式就是要把科技要素贯穿于农村生产中。故此,科技要素植入农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切入点,要把优化要素配置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科技是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引导科技植入农村作为农村科技的重要使命,要致力将现代科技根植于农村一线;加强科技创新,把科技成果引入农村一线;加强机制创新,把科技人员引入农村一线;加强人才培养,把科技知识引入农村一线。科技部将把发挥农林高等学校的作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科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科学研究方面,高校的科研课题要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相适应,地方高校应基于区域性、地方性的特点,以基础研究为主导,在强化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主动调整科研方向、结构,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把农业、农村、农民遇到的难题作为研究课题,解决地方经济和农村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主动服务新农村建设。在科研目标的设定方面,也应突出实用性,要直接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指导,坚持产、学、研有机结合,通过科研活动,进一步增强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地方高校科研工作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同时,地方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过程中,也将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21世纪MBA教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78-85.
  [2]李佐军.新农村建设需要理论创新与智力支持[J].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6,(9):11.
其他文献
资深金融工作者余丰慧日前发表文章表示,中国楼市贷款没有像美国那样进行了证券包装进而上市,影响不到资本市场;我国个人住房抵押按揭贷款门槛较高,虽然确实存在虚假按揭情况,但总
摘要:我国目前的物流业适应营业税政策,存在“重复征税”与“政策漏洞”并存的问题,影响了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制约了小规模物流企业的发展。为此,应合理确定物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统一物流业营业税税率,允许物流企业所得税实行合并纳税。  关键词:物流 税收 改革    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物流业迅速发展。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工程调试过程中我们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封闭母线,所用绝缘介质也不尽相同,被广泛应用于发配电、用电等各种厂矿企业及变电站工程中。本文针对南方气候条件广泛采用的一种全连式
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看待企业的人力资源激励活动,把人力资源激励活动看成一种营销活动,视薪酬为激励的“核心产品”,将定价、促销策略、营销渠道、“以顾客为中心”等理念贯穿于
日前,LG化学宣布已决定在惠州大亚湾建设1座产能为20万t/a丙烯腈一丁二烯一苯乙烯(ABS)厂,预计2008投产,该项目原计划产能为30万t/a。目前公司正为此寻求项目许可和承包商。公司还
【摘 要】 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多通过环境管理、组织管理、护理人员管理、信息反馈等方面的建设来实现,而立足于门诊护理及患者需求,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之后,能从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等多个方面得到正面反馈,提升综合护理水平。本文主要对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关键词】 护理质量控制体系 门诊护理 应用及评价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
C2C网络市场环境中的风险与信任问题C2C即Consumer to Consumer,意指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在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的部署下,汕尾市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带动下面几所中职学校开展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中高职衔接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与之
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主要支柱之一就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表现尤为明显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自此之后中小企业的发展呈上升的趋势,逐渐的占据了我国的市场经济
在教育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伟大浪潮下,思想素质教育也随之全面贯彻落实。而小学生即少年时代更是要注重德育,根正苗红,从根抓起。所以在小学教育中,不仅仅要探索德育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