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离蔓延数年的品牌纷争,年过七旬的JilSander过着归园田居般的生活,时不时通过回顾展及其他项目在公众面前短暂露面,继而即刻转身,兴致盎然地投入到位于德国北部的自家花园的打理工作之中。从这位在社交媒体上难觅踪影的传奇设计师身上,似乎嗅不到任何重振时尚生涯的野心。诚然,在热火朝天的60年代迈入时尚行业,经历次文化暗潮涌动的70年代、各种风格百花齐放的80年代、极简主义喧嚣直上的90年代、复兴与颠覆之风交替领跑的千禧年前后,可以说几乎已经将时尚的种种面貌尽收眼底的Sander,现在是否还能保持对时尚的热情和创作的欲望?
面对这个疑惑,Sander回答道:“时尚已经和我的生活密不可分,我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周身的一切。”60年代,时尚教育尚未普及,Ralph Lauren、Diane Von Furstenbera、Thierry Muqler等同时代的设计师基本都是半路出家,而在纺织学校学习面料的背景,可以说让Sander成了同辈中最接近科班出身的一位。这般专业训练也将对面料质感、剪裁精准度、服装功能性等技术层面的关注深深嵌入到她的设计语言当中。而初入时尚界的第一份工作——时装编辑,更是让她得以以一种更加宏观且清晰的视角嘹望时尚本身,这使得当Sander摇身一变成为设计师时,作品中立刻呈现了一种一击即中的精准和魄力。
仿佛沿着身体轮廓悠然下笔的流畅线条,勾勒出貌不惊人却令身体倍感妥帖的衣服架构,填充以丝毫不喧宾夺主的朴素色系,一同描绘了Sander自70年代首次在巴黎发布至今,数十年如一日的包豪斯式化繁为简的设计美学。衣服中的每一个微小细节都透露着纯粹的笃定,其中没有过多的试探,而是以无声胜有声,以不变应万变。正是这样一份不曾被磨灭的棱角,在女性渴望回归职场,重拾地位与权力,改变社会如何看待自己的历史时刻,如柔软的盔甲般,带去一种静默且长久的体恤和支持;也为时尚行业带来了女装革新,将极简一词永远地留在了时装词典当中。
再将目光挪移至当下,不难发现,历史的车轮已经扎扎实实碾过了一圈,又将Sander式美学推至众人面前。在全年都被疫情的阴霾所笼罩的2020年,人们追逐新潮的兴致略有消减,更需要那些真实且掷地有声的衣服带来一些恒久的慰藉。而这不论是对于Sander自己的设计,还是曾经携手Unialo推出的 J系列,都是盘旋其间的主旋律。如她所说,“這场危机令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上不同以往的深刻变化。在这种时候,每个人都希望有个全新的开始。在购买行为上更加审慎或许是其中之一,同时我也希望衣服能反映当下的时刻,呈现人们对此的态度。对我来说,我总是试图把握当下,根据时代精神来构思、调整和完成我的设计。现在的社会风向是做真实的自己,这对于我的设计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我热衷于以一种微妙低调的方式来强调个体,同时以服装的廓形、比例等方面来传递具有当代性的信息。”
在这个语境之下,Sander的回归迫在眉睫。正如2009年经济危机肆虐之时,她与Uniglo首次合作推出的 J系列令人们可以以合理的价格买到卓越的设计.11年后的当下, J的重启同样在这个人心惶惶的全球危机之下,为日常注入一丝难得的欣喜。Sander表示,“这些年我并没有闲着,许多事情占据着我的时间和精力,比如举办回顾展,比如数字化我的设计档案。但设计的想法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中,到现在,我认为是时候去付诸实际行动了。”
为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本次合作的筹备当中,也为在这个规模不算小的系列中传递连贯清晰的讯息,Sander透露,自己从未像这般在位于德国汉堡的工作室内待如此长的时间。而所呈现的成果自然也独具匠心:基础色系的衬衫、羊绒衫、西装、羽绒服……乍一看或许是一个得体精良的基本款系列,但细腻的羊绒和顺滑的高科技面料中编织着熟悉的触感,衬衫侧面的开衩设计、羽绒服上的可拆卸衣领、高领针织衫上的透视拼接等细节,也蕴含着这位传奇设计师的深厚功底和全新思考。如她所说:“时代精神发生了改变,往日的种种已不再适用。此时此刻,我渴望通过服装抚慰人心。即使是宽大的廓形,我也会做严格的试衣,以尽可能精准地勾勒身体。我希望打造一个雕塑般肃穆的形象,在一举一动间彰显从容。”
尽管当下各种跨界合作屡见不鲜,但这场再度联手还是轻易在热火朝天的氛围中脱颖而出,赚足了业界内外的关注和期待。不仅是因为双方时隔11年再续前缘,更重要的,这还是Jil Sander在离开自己创立的同名品牌后,大众为数不多可以欣赏、触摸并拥有她的全新设计作品的机会。而当这场合作结束,Sander将再度投身于她那座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日式花园中,没有人知道何时才能看到这位极简女王再度出山。但毫无疑问,她始终惦记着这个自己叱咤数十载的地方。“时尚行业必须要解决大量的问题:全球化是个挑战,虚拟层面的沟通也是其一。还有公平问题、可持续发展……所有这些都令时尚的方向有些未卜。我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解决了这些问题的时尚行业,重新回归到它的征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