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安康工业经济是在改革面临攻坚、发展面临宏观调控、稳定面对复杂矛盾的局面下展开的,全市工业战线努力克服煤电运紧张、原材料及电力、运价等生产要素价格上调、企业贷款极为艰难、部分行业市场剧烈变动等诸多困难和矛盾,坚持深化改革、突出重点、调整结构、提高效益、求真务实,牢牢把掘发展第一要务,保持了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效益持续提高的良好局面。全市工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8%,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在全市GDP的比重为15.4%,比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3.7亿元,增长23.2%;完成工业增加值18亿元,增长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13.9亿元,增长17.9%。
(一)
1.市县区工业高速增长,中省工业略有下降。2004年,市县区属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完成现价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39.4%,是拉动全市工业持续增长的主力军。市属工业完成现价产值6.3亿元,增长44.7%;县区工业预计完成现价产值16.7亿元,增长37.5%,十县区规模以上工业均保持增长;地方企业首次出现3个产值过亿元大户。中省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0.7亿元,同比略有下降。
2.特色工业比重上升,是支撑全市工业的基础和中坚。医药、丝绸、食品、电力和矿产五大特色产业全年完成现价总产值27.1亿元,增长44.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3.3%,较上年同期上升5.5个百分点,生产要素向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聚集的特点更趋明显。其中:秦巴医药完成产值3.5亿元,增长9.7%;特色矿产完成产值9.5亿元,增长115.9%;安康丝绸完成产值1.6亿元,增长6.7%;食品工业完成产值6.2亿元,增长0.3%;电力工业完成产值6.3亿元,增长7.7%。
3.全市工业呈向重化工阶段迈进态势,重工业增速高于轻工业。以水电能源、矿产开采加工、机械化工为支撑的重工业全年完成产值20.8亿元,增长33%;以生物制药、绿色食品、茧丝加工为代表的轻工业预计完成产值12.9亿元,增长10.2%,重工业的增速比轻工业的增速快22.8个百分点。
4.十五种主要产品产量9增6降。安康供电局向社会售电12.78亿度,同比增长16.4%。全市累计生产泸慷酒1785吨,增长4.5%,魔芋精粉1776吨,增长30%,生产炸药8000吨,增长54.3%,铁合金3.1万吨,增长1.6倍,电解锰587吨,增长15.8%,水泥65万吨,增长12.5%,生产化学原料药61吨,增长9.1%,氮肥3.7万吨,增长26.9%;水力发电、白厂丝、卷烟、重晶石及矿粉、黄金等产品产量下降。
5。扭亏增盈成效显著。一是企业亏损户减少,亏损面下降。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一批亏损严重的国有小企业经改制退出国有序列,安康市印染厂、江北化工厂、医化总厂、市铁合金厂及汉滨区机械厂、石泉县缫丝厂等40余户企业实现了国退民进;二是抓大户,促减亏。安康恒远丝绸公司和市丝绸工厂分别较同期减亏182万元和384万元;三是石泉县建材总厂等企业因改制将历年亏损潜亏全部反映在当年亏损数额之中,使亏损额虚高3100万元,如剔除改制使企业以前年度潜亏显现因素,全市企业亏损额可下降4000万元。
(二)
1,深化国企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全年启动改制企业172户,2004年已完成112户。市直属启动改制企业34户,已基本完成13户,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的18户。2005年1月28日,安康通用机械公司将实施兼并重组市造船厂、平利县电机厂的低成本扩张方案。安康日报社对市电路公司实现了跨行业兼并重组。全市349户国有企业,至今累计完成改制291户,占全市国有企业的83%,大批国有企业通过改制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2.积极发挥经济运行协调职能。针对煤电油运紧张、信贷紧缩问题,加大了铁企、电企、银企三大关系的协调力度。一是在省工交办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协调部门较好地保障了重点企业、主要地方工业品和主要工业原材料的运输,解决了全市积压的70余万吨矿产品的运输问题,保障了全年三百万吨的铁路运力供应;二是提请市分管领导多次召开协调会,以用电高峰期侧管理、电价政策和保障正常供电为重点,着力协调电力部门与企业间的关系,保障了全市工业生产的正常供电。三是为解决资金紧张,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改制、项目建设等发展资金问题,一方面多渠道协调银行融通流动资金,有效地解决了蚕茧收购资金瓶颈,使全市蚕茧收购入库突破两千万斤,创近几年的历史新高。
3.坚持优化结构中加快发展。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以推动中药现代化为目标,突出种植、加工和销售环节的标准化认证,打造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秦巴医药”品牌。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以喜河电站截流、蜀河电站进站为标志,汉江干支流开发掀起了全面建设的新高潮。以生态绿色、风味独特、特色鲜明为主攻方向,富硒茶叶加工、卷烟制品、饮料酒、魔芋制品等食品生产企业,产销上规模、质量上水平、效益大提高。以推广桑园冬管、优良蚕种、方格簇营茧、节能烘茧等技术为着力点,全面提高蚕茧质量,提升茧丝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注重环保的基础上,实施铅锌矿、重晶石、板石等特色矿产的有序开发,配套发展特种铁合金等载能产品。
4.超额完成技改投资任务。全市实施技改项目88个,已竣工投产40项,全年可完成投资4.8亿元。市直企业技改项目11个,已竣工投产7个,累计完成投资7630万元,占全年任务8000万元的95.38%,全年完成技改投资8500万元。县区实施项目77项,竣工投产28项,累计完成投资41516万元,超额完成3.2亿元的投资任务,为工业经济培植了新的增长点。
5.全力维护招资环境。对干扰和破坏招商引资和重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经贸委牵头联合相关部门迅速给予调解或处理,必要时提请市委或维护投资环境领导小组予以严处,增强了外来企业的投资信心和发展欲望。
6.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经贸系统信访量大,矛盾和困难较多,维稳工作任务艰巨。我们始终把维稳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第一责任,经常开展信访案件排查治理工作,认真接待上访,深入企业排查调研,靠前解决问题,有效保障了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
2005年将围绕绿色安康战略,突出“药、水、游”三大产业建设,以扩张工业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为中心,以特色优势资源为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培育成长型企业群,不断增强工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全市工业总量上台阶、速度高增长、效益大提高。
一是培育壮大特色支柱工业,形成比较优势明显、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二是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产业升级;三是深化国企改革,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四是加大技改投入,提升工业档次和水平,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五是全力做好经济运行调控监测和协调工作。
(一)
1.市县区工业高速增长,中省工业略有下降。2004年,市县区属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完成现价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39.4%,是拉动全市工业持续增长的主力军。市属工业完成现价产值6.3亿元,增长44.7%;县区工业预计完成现价产值16.7亿元,增长37.5%,十县区规模以上工业均保持增长;地方企业首次出现3个产值过亿元大户。中省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0.7亿元,同比略有下降。
2.特色工业比重上升,是支撑全市工业的基础和中坚。医药、丝绸、食品、电力和矿产五大特色产业全年完成现价总产值27.1亿元,增长44.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3.3%,较上年同期上升5.5个百分点,生产要素向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聚集的特点更趋明显。其中:秦巴医药完成产值3.5亿元,增长9.7%;特色矿产完成产值9.5亿元,增长115.9%;安康丝绸完成产值1.6亿元,增长6.7%;食品工业完成产值6.2亿元,增长0.3%;电力工业完成产值6.3亿元,增长7.7%。
3.全市工业呈向重化工阶段迈进态势,重工业增速高于轻工业。以水电能源、矿产开采加工、机械化工为支撑的重工业全年完成产值20.8亿元,增长33%;以生物制药、绿色食品、茧丝加工为代表的轻工业预计完成产值12.9亿元,增长10.2%,重工业的增速比轻工业的增速快22.8个百分点。
4.十五种主要产品产量9增6降。安康供电局向社会售电12.78亿度,同比增长16.4%。全市累计生产泸慷酒1785吨,增长4.5%,魔芋精粉1776吨,增长30%,生产炸药8000吨,增长54.3%,铁合金3.1万吨,增长1.6倍,电解锰587吨,增长15.8%,水泥65万吨,增长12.5%,生产化学原料药61吨,增长9.1%,氮肥3.7万吨,增长26.9%;水力发电、白厂丝、卷烟、重晶石及矿粉、黄金等产品产量下降。
5。扭亏增盈成效显著。一是企业亏损户减少,亏损面下降。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一批亏损严重的国有小企业经改制退出国有序列,安康市印染厂、江北化工厂、医化总厂、市铁合金厂及汉滨区机械厂、石泉县缫丝厂等40余户企业实现了国退民进;二是抓大户,促减亏。安康恒远丝绸公司和市丝绸工厂分别较同期减亏182万元和384万元;三是石泉县建材总厂等企业因改制将历年亏损潜亏全部反映在当年亏损数额之中,使亏损额虚高3100万元,如剔除改制使企业以前年度潜亏显现因素,全市企业亏损额可下降4000万元。
(二)
1,深化国企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全年启动改制企业172户,2004年已完成112户。市直属启动改制企业34户,已基本完成13户,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的18户。2005年1月28日,安康通用机械公司将实施兼并重组市造船厂、平利县电机厂的低成本扩张方案。安康日报社对市电路公司实现了跨行业兼并重组。全市349户国有企业,至今累计完成改制291户,占全市国有企业的83%,大批国有企业通过改制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2.积极发挥经济运行协调职能。针对煤电油运紧张、信贷紧缩问题,加大了铁企、电企、银企三大关系的协调力度。一是在省工交办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协调部门较好地保障了重点企业、主要地方工业品和主要工业原材料的运输,解决了全市积压的70余万吨矿产品的运输问题,保障了全年三百万吨的铁路运力供应;二是提请市分管领导多次召开协调会,以用电高峰期侧管理、电价政策和保障正常供电为重点,着力协调电力部门与企业间的关系,保障了全市工业生产的正常供电。三是为解决资金紧张,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改制、项目建设等发展资金问题,一方面多渠道协调银行融通流动资金,有效地解决了蚕茧收购资金瓶颈,使全市蚕茧收购入库突破两千万斤,创近几年的历史新高。
3.坚持优化结构中加快发展。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以推动中药现代化为目标,突出种植、加工和销售环节的标准化认证,打造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秦巴医药”品牌。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以喜河电站截流、蜀河电站进站为标志,汉江干支流开发掀起了全面建设的新高潮。以生态绿色、风味独特、特色鲜明为主攻方向,富硒茶叶加工、卷烟制品、饮料酒、魔芋制品等食品生产企业,产销上规模、质量上水平、效益大提高。以推广桑园冬管、优良蚕种、方格簇营茧、节能烘茧等技术为着力点,全面提高蚕茧质量,提升茧丝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注重环保的基础上,实施铅锌矿、重晶石、板石等特色矿产的有序开发,配套发展特种铁合金等载能产品。
4.超额完成技改投资任务。全市实施技改项目88个,已竣工投产40项,全年可完成投资4.8亿元。市直企业技改项目11个,已竣工投产7个,累计完成投资7630万元,占全年任务8000万元的95.38%,全年完成技改投资8500万元。县区实施项目77项,竣工投产28项,累计完成投资41516万元,超额完成3.2亿元的投资任务,为工业经济培植了新的增长点。
5.全力维护招资环境。对干扰和破坏招商引资和重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经贸委牵头联合相关部门迅速给予调解或处理,必要时提请市委或维护投资环境领导小组予以严处,增强了外来企业的投资信心和发展欲望。
6.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经贸系统信访量大,矛盾和困难较多,维稳工作任务艰巨。我们始终把维稳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第一责任,经常开展信访案件排查治理工作,认真接待上访,深入企业排查调研,靠前解决问题,有效保障了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
2005年将围绕绿色安康战略,突出“药、水、游”三大产业建设,以扩张工业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为中心,以特色优势资源为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培育成长型企业群,不断增强工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全市工业总量上台阶、速度高增长、效益大提高。
一是培育壮大特色支柱工业,形成比较优势明显、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二是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产业升级;三是深化国企改革,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四是加大技改投入,提升工业档次和水平,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五是全力做好经济运行调控监测和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