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热点问题不断凸现,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会演变成危机事件,影响教育的发展。教育宣传要发挥其导向作用,做好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的宣传,重视与公众的沟通与交流,做好相关政策的解读,为教育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关键词:教育改革发展 教育宣传 实践探索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举措和发展成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同时,教育改革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一些热点问题进一步凸现。加强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的宣传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展示形象、获得认可的重要途径。
1 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
宣传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取得成功的一大优势和法宝。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十分重视宣传工作,形成了重视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宣传工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指出,“务使报刊宣传服从于党的政策”,“抓紧对通讯社及报纸的领导,务使通讯社及报纸的宣传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务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要“经常注意掌握新闻政策和社论方针”。在1944年的《报纸是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武器》和1948年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毛泽东同志又指出:“应该把报纸拿在自己手里,作为组织一切工作的一个武器,反映政治、军事、经济并且又指导政治、军事、经济的一个武器,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的一个武器”,而且“要以很大的精力来注意这个工作”。
邓小平同志历来重视宣传工作,强调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他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讲话中明确提出:“整个思想战线的工作都需要加强。我们要把这个问题郑重地提到全党面前,提到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他提出:“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地提出:“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1996年9月26日,他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进一步深刻地指出:“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和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胡锦涛同志也非常重视新闻宣传工作,指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宣传思想工作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担负着重大使命,通过广泛深入的工作,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入人心,使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使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入人心,使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党的这一政治优势,努力保持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以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确保我国在新世纪宏伟目标的实现。”他在200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宣传工作的论述高屋建瓴,言简意赅,精辟地论述了宣传工作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教育宣传是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程度相当高的行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它的兴衰成败与千家万户、各行各业,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育改革不只是自身的深刻变革,更是一项深刻的社会变革。教育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众多的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教育收费、考试与招生等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过程就是教育发展的过程。但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成为新闻热点,为教育工作带来舆论压力,甚至成为一个个危机事件,影响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做好教育宣传工作,重视与公众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客观信息的披露、坦诚的信息交流和恰当的新闻宣传,让学生、家长、社会等相关利益方充分了解有关事件的来龙去脉,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化解危机,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条件和外部环境,助力教育发展。
2 教育宣传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2.1 增强策划,大题材实现宣传效果最佳化
人们常说,好宣传是策划出来的。一项重大题材的社会影响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宣传策划。例如,时间节点的确定、篇幅的长短、媒体和版面的选择、题材的侧重、新闻点的切入、文风的定调等等,许多环节都决定了一篇新闻稿的内涵和影响力,其中许多环节又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一个题材如果宣传策划做得好,材料准备充分,宣传时间、媒体选择恰当,就能发挥宣传效果的最佳化。相反,一个好的题材,策划方面重视不够,宣传以后,社会反应平淡,就起不到好的宣传效果。在长期的宣传实践中,我们发现,从宣传时间的选择上考虑,周二至周四是宣传的最佳时间。这段时间内,人们的工作状态处于一周中的最佳状态期,注意力集中,了解新闻的需求较为强烈。周末,人们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休息、度假上,了解新闻的需求大为下降。针对公众的这些阅读需求和习惯,在宣传策划中,重大题材的宣传,在时间安排上,我们一般放在周二至周四的时间段内,力求读者最大化,追求宣传效果最佳化。
按照国家既定的教育发展规划,我省将于2010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工作)的目标。在这之前,全国已有90%的省(市、自治区)实现了这一目标,只有云南、西藏、四川、宁夏等省、自治区还未实现“两基”目标。因此,云南在2010年实现“两基”目标是形势所迫。怎样让全社会认识实现“两基”目标的重要意义,让全社会助力教育系统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关系到这项工作的成败。为此,教育宣传部门做了精心策划,分阶段、有侧重地组织宣传。为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在媒体类型上,从传统平面媒体到数字化新媒体,全方位、立体化地做好“两基”工作的宣传。教育宣传部门还组织“教育新闻采访团”赴基层采访报道,点面结合,既有面上的总体介绍,也有点上的典型宣传;既有发展成绩的宣传,也有发展过程中问题和不足的客观反映。这些宣传让全省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战胜困难,如期实现“两基”目标的信心,也让社会相关方面了解了“两基”工作的困难,让他们主动帮助教育部门解决困难,共同为实现“两基”目标群策群力,做好工作。2010年年底,在全省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我省顺利实现“两基”目标,通过国家检查组的验收,受到了教育部的表扬。 2.2 注重参与,好题材实现宣传效果生活化
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是新闻宣传保持生机活力的重要条件。因为群众才是真正的语言大师,老百姓的话最生动、最活泼、最有生活气息。工作中,我们常常感到,有的文稿流于表面,语言和百姓有距离,存在编辑、记者对于稿件内容如何贴近生活的消化不够等问题。只有通过走进基层,消化经历,才能掌握和运用群众的丰富语言,形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风。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里遣词造句,或者走马观花地走形式,语言就会干瘪枯燥,新闻稿件就会索然无味,走不进群众心里。我们说的话群众听不懂,有距离感,宣传就不会有感召力。2011年以来,教育宣传工作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深入基层采访,尽量用群众、师生朴实的语言报道,让师生读得亲切,受到感染。广南县莲城镇落松地小学教师农加贵27年坚守这个曾经众人远离的麻风村小学教书育人,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学生,改变了这些农村孩子的命运,让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麻风村彻底变了样,重新焕发生机。记者在走基层中了解到这个典型后,采访了大量村民、学生,写了通讯《“老师大爹”农加贵》,语言贴近生活、朴实生动,人物鲜活,感染力强,社会反响强烈,2014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云南省教育厅发文,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向农加贵老师学习。
2.3 重视跟踪,好题材实现宣传效果持久化
在侧重报道反映学校重大活动和成果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用师生身边的故事来感动身边的人。对一些有持续关注价值的题材开展延续性的跟踪报道,充分发挥好题材,实现宣传效果的持久化。
云南处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抗震设防烈度7度以上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9%,地震灾害频发。云南广大农村地区校舍质量较差,成为农村学校的安全隐患。从2008年开始,云南省委、省政府投入巨资,实施校安工程,对处于地震带上的农村学校校舍按8度设防的标准设计建设。因为抗震设防度高,所以单位面积成本高。一些不了解云南省情的部门人士就认为校安工程成本高,在当前经济发展还较低的情况下,建设校安工程没有必要。针对此问题,教育宣传部门做好策划,有针对性地选取在一些重大地质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校安工程典型,用事实说话。2011年“3·10”盈江地震,2012年“9·07”彝良地震,2014年“8·03”鲁甸地震,记者都重点报道校安工程在地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尤其是“8·03”鲁甸地震,震中龙头山镇绝大多数建筑倒塌了,校安工程项目——龙头山镇中学教学楼屹立不倒,成了师生和群众的临时避难所,在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连续报道对消除疑问,阐释问题起到了较好作用。
2.4 重视网络,追求宣传覆盖最大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于网络的宣传平台越来越多,读者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明显。任何一个事件的报道,读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点播和阅读。这一优势是其他媒体不具备的。针对这些变化,教育宣传部门与时俱进,在重视用好传统媒体进行宣传的同时,更加重视网络媒体的作用。云南省教育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报会,教育宣传部门都邀请新华网、中国新闻通讯网、云南网这些权威网络媒体参加,积极构建教育宣传的立体阵地,努力追求教育宣传覆盖的最大化。很多教育新闻在上述3家网站发了以后,被全国四十多家网站转载,宣传的覆盖面很大,效果很好。
高考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利益的工作,万人瞩目。高考改革一直是社会方方面面高度关注的工作。2011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省对高考进行改革,在传统考试科目中加入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英语听力每年考两次,考生可以从中选择成绩最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成绩。在一次考试定终身的高考中加入了平时成绩考核的权重,这样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考生在高考过程中因生病等一些偶然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录取过程中增加了平行志愿的投档,为考生创造更多的录取机会。这些改革对考生而言是一次有益、有利的改革。怎样让这些改革家喻户晓,让改革的实质为社会了解、接受和支持是这项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新闻发布会前,相关人员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准备了详细的政策解读材料。新闻发布后,业务人员又和记者一道修改新闻稿,为翔实、准确的新闻报道打下了基础。除《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等一批中央及省(市)知名媒体报道外,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光明网、新浪网、腾讯网等全国70多家网站也做了报道,社会覆盖面非常大,方方面面关注,反响强烈。由于准备充分,政策解读细致,这项改革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改革顺利、平稳推进。
实践表明,积极主动地开拓多种渠道和途径,探索实践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主动开展新闻宣传工作,是信息时代对教育宣传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教育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2]新华社新闻研究所.邓小平论新闻宣传[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3]任贤良.舆论引导艺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4]田涛.成功的新闻宣传策划为党报增添光彩——南京日报新闻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北京:新闻战线,2002,(6).
责任编辑:晏祥辉
关键词:教育改革发展 教育宣传 实践探索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举措和发展成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同时,教育改革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一些热点问题进一步凸现。加强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的宣传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展示形象、获得认可的重要途径。
1 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
宣传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取得成功的一大优势和法宝。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十分重视宣传工作,形成了重视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宣传工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指出,“务使报刊宣传服从于党的政策”,“抓紧对通讯社及报纸的领导,务使通讯社及报纸的宣传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务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要“经常注意掌握新闻政策和社论方针”。在1944年的《报纸是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武器》和1948年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毛泽东同志又指出:“应该把报纸拿在自己手里,作为组织一切工作的一个武器,反映政治、军事、经济并且又指导政治、军事、经济的一个武器,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的一个武器”,而且“要以很大的精力来注意这个工作”。
邓小平同志历来重视宣传工作,强调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他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讲话中明确提出:“整个思想战线的工作都需要加强。我们要把这个问题郑重地提到全党面前,提到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他提出:“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地提出:“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1996年9月26日,他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进一步深刻地指出:“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和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胡锦涛同志也非常重视新闻宣传工作,指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宣传思想工作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担负着重大使命,通过广泛深入的工作,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入人心,使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使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入人心,使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党的这一政治优势,努力保持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以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确保我国在新世纪宏伟目标的实现。”他在200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宣传工作的论述高屋建瓴,言简意赅,精辟地论述了宣传工作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教育宣传是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程度相当高的行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它的兴衰成败与千家万户、各行各业,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育改革不只是自身的深刻变革,更是一项深刻的社会变革。教育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众多的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教育收费、考试与招生等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过程就是教育发展的过程。但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成为新闻热点,为教育工作带来舆论压力,甚至成为一个个危机事件,影响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做好教育宣传工作,重视与公众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客观信息的披露、坦诚的信息交流和恰当的新闻宣传,让学生、家长、社会等相关利益方充分了解有关事件的来龙去脉,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化解危机,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条件和外部环境,助力教育发展。
2 教育宣传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2.1 增强策划,大题材实现宣传效果最佳化
人们常说,好宣传是策划出来的。一项重大题材的社会影响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宣传策划。例如,时间节点的确定、篇幅的长短、媒体和版面的选择、题材的侧重、新闻点的切入、文风的定调等等,许多环节都决定了一篇新闻稿的内涵和影响力,其中许多环节又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一个题材如果宣传策划做得好,材料准备充分,宣传时间、媒体选择恰当,就能发挥宣传效果的最佳化。相反,一个好的题材,策划方面重视不够,宣传以后,社会反应平淡,就起不到好的宣传效果。在长期的宣传实践中,我们发现,从宣传时间的选择上考虑,周二至周四是宣传的最佳时间。这段时间内,人们的工作状态处于一周中的最佳状态期,注意力集中,了解新闻的需求较为强烈。周末,人们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休息、度假上,了解新闻的需求大为下降。针对公众的这些阅读需求和习惯,在宣传策划中,重大题材的宣传,在时间安排上,我们一般放在周二至周四的时间段内,力求读者最大化,追求宣传效果最佳化。
按照国家既定的教育发展规划,我省将于2010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工作)的目标。在这之前,全国已有90%的省(市、自治区)实现了这一目标,只有云南、西藏、四川、宁夏等省、自治区还未实现“两基”目标。因此,云南在2010年实现“两基”目标是形势所迫。怎样让全社会认识实现“两基”目标的重要意义,让全社会助力教育系统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关系到这项工作的成败。为此,教育宣传部门做了精心策划,分阶段、有侧重地组织宣传。为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在媒体类型上,从传统平面媒体到数字化新媒体,全方位、立体化地做好“两基”工作的宣传。教育宣传部门还组织“教育新闻采访团”赴基层采访报道,点面结合,既有面上的总体介绍,也有点上的典型宣传;既有发展成绩的宣传,也有发展过程中问题和不足的客观反映。这些宣传让全省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战胜困难,如期实现“两基”目标的信心,也让社会相关方面了解了“两基”工作的困难,让他们主动帮助教育部门解决困难,共同为实现“两基”目标群策群力,做好工作。2010年年底,在全省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我省顺利实现“两基”目标,通过国家检查组的验收,受到了教育部的表扬。 2.2 注重参与,好题材实现宣传效果生活化
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是新闻宣传保持生机活力的重要条件。因为群众才是真正的语言大师,老百姓的话最生动、最活泼、最有生活气息。工作中,我们常常感到,有的文稿流于表面,语言和百姓有距离,存在编辑、记者对于稿件内容如何贴近生活的消化不够等问题。只有通过走进基层,消化经历,才能掌握和运用群众的丰富语言,形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风。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里遣词造句,或者走马观花地走形式,语言就会干瘪枯燥,新闻稿件就会索然无味,走不进群众心里。我们说的话群众听不懂,有距离感,宣传就不会有感召力。2011年以来,教育宣传工作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深入基层采访,尽量用群众、师生朴实的语言报道,让师生读得亲切,受到感染。广南县莲城镇落松地小学教师农加贵27年坚守这个曾经众人远离的麻风村小学教书育人,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学生,改变了这些农村孩子的命运,让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麻风村彻底变了样,重新焕发生机。记者在走基层中了解到这个典型后,采访了大量村民、学生,写了通讯《“老师大爹”农加贵》,语言贴近生活、朴实生动,人物鲜活,感染力强,社会反响强烈,2014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云南省教育厅发文,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向农加贵老师学习。
2.3 重视跟踪,好题材实现宣传效果持久化
在侧重报道反映学校重大活动和成果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用师生身边的故事来感动身边的人。对一些有持续关注价值的题材开展延续性的跟踪报道,充分发挥好题材,实现宣传效果的持久化。
云南处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抗震设防烈度7度以上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9%,地震灾害频发。云南广大农村地区校舍质量较差,成为农村学校的安全隐患。从2008年开始,云南省委、省政府投入巨资,实施校安工程,对处于地震带上的农村学校校舍按8度设防的标准设计建设。因为抗震设防度高,所以单位面积成本高。一些不了解云南省情的部门人士就认为校安工程成本高,在当前经济发展还较低的情况下,建设校安工程没有必要。针对此问题,教育宣传部门做好策划,有针对性地选取在一些重大地质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校安工程典型,用事实说话。2011年“3·10”盈江地震,2012年“9·07”彝良地震,2014年“8·03”鲁甸地震,记者都重点报道校安工程在地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尤其是“8·03”鲁甸地震,震中龙头山镇绝大多数建筑倒塌了,校安工程项目——龙头山镇中学教学楼屹立不倒,成了师生和群众的临时避难所,在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连续报道对消除疑问,阐释问题起到了较好作用。
2.4 重视网络,追求宣传覆盖最大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于网络的宣传平台越来越多,读者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明显。任何一个事件的报道,读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点播和阅读。这一优势是其他媒体不具备的。针对这些变化,教育宣传部门与时俱进,在重视用好传统媒体进行宣传的同时,更加重视网络媒体的作用。云南省教育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报会,教育宣传部门都邀请新华网、中国新闻通讯网、云南网这些权威网络媒体参加,积极构建教育宣传的立体阵地,努力追求教育宣传覆盖的最大化。很多教育新闻在上述3家网站发了以后,被全国四十多家网站转载,宣传的覆盖面很大,效果很好。
高考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利益的工作,万人瞩目。高考改革一直是社会方方面面高度关注的工作。2011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省对高考进行改革,在传统考试科目中加入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英语听力每年考两次,考生可以从中选择成绩最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成绩。在一次考试定终身的高考中加入了平时成绩考核的权重,这样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考生在高考过程中因生病等一些偶然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录取过程中增加了平行志愿的投档,为考生创造更多的录取机会。这些改革对考生而言是一次有益、有利的改革。怎样让这些改革家喻户晓,让改革的实质为社会了解、接受和支持是这项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新闻发布会前,相关人员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准备了详细的政策解读材料。新闻发布后,业务人员又和记者一道修改新闻稿,为翔实、准确的新闻报道打下了基础。除《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等一批中央及省(市)知名媒体报道外,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光明网、新浪网、腾讯网等全国70多家网站也做了报道,社会覆盖面非常大,方方面面关注,反响强烈。由于准备充分,政策解读细致,这项改革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改革顺利、平稳推进。
实践表明,积极主动地开拓多种渠道和途径,探索实践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主动开展新闻宣传工作,是信息时代对教育宣传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教育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2]新华社新闻研究所.邓小平论新闻宣传[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3]任贤良.舆论引导艺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4]田涛.成功的新闻宣传策划为党报增添光彩——南京日报新闻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北京:新闻战线,2002,(6).
责任编辑:晏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