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A股“暴雷”现象屡见不鲜,其中不乏一些原本业绩较好、市场形象不错被视为“白马股”的公司。“白马黑化”现象让同样是“白马股”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面对央视采访时表示,“暴雷的不是真正的白马股”,同时也公开宣示格力电器“100%”不会“暴雷”。作为一位公认的优秀企业家,董明珠的表态展现了对格力电器基本面的信心;但“暴雷不是真白马”之说却有一竿子打翻一条船之嫌,值得商榷。笔者认为,“暴雷”与否不能作为判断“真假白马”的唯一标准,对于一些“白马股”在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短期挫折,需要分门别类看待,不宜随意扣上“假白马股”的帽子。
细数A股的“暴雷”事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业绩雷”,因为业绩增速不如预期或大幅下滑甚至亏损;“经营雷”,控股股东出问题或大额债务无法偿還等;“造假雷”,原本业绩造假被曝光之后,白马被发现原来是“白骨精”,从绩优股变为垃圾股。这三类“雷”,虽然都会造成股价大跌,对投资者造成损失,但成因不同,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影响也完全不同。
三类“雷”当中影响最恶劣的莫过于“造假雷”,20世纪的银广夏、蓝田股份的“造假雷”至今仍让许多老股民印象深刻,这种“雷”对股价的杀伤力最大,也完全符合董明珠所说的“暴雷不是真白马”的观点。近期一些白马股的“暴雷”大多是属于“业绩雷”,如东阿阿胶、涪陵榨菜等,都是业绩不如预期导致股价大跌。这其中,可能有行业整体的因素,公司产品或经营模式面临瓶颈,也可能是市场之前预期过高,导致炒高的股价无法获得相应的业绩支持。但只要公司没有涉及造假,业绩的一时波动也未必能够成为否定白马股的理由,像去年10月贵州茅台也一度因为三季报业绩增速不如预期股价出现跌停,但随着接下来业绩恢复增长,导致“暴雷”的因素消失,又重新进入了上升趋势并一度成为“千元股”。因此,一时的“业绩雷”并不能简单否定公司的基本面。而在“经营雷”中,虽然未必会对短期账面利润造成影响,但需要观察经营层的情况,是否会对公司的长期经营造成影响?如果不影响的话,白马股未来走出目前的阵痛,就是可预期的大概率事件。因此,“暴雷非真白马”的结论失之简单,“暴雷”之后白马可能还是白马。
上市公司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刨除“造假雷”,另两类雷几乎是所有公司都很难完全避免的。就像贵州茅台,上市将近20年股价表现抢眼,每年都有丰厚的分红,但依然无法完全避免“暴雷”。而同样上市以来表现良好的格力电器,也不能完全说就没有“暴雷”,2015年年报就曾经出现营收和净利润下滑超过10%,但由于停牌而没有反映在股价上;2018年4月26日,格力电器也因为“不分红”而导致市场出现失望性卖压,股价大跌近9%。当然,这两次业绩和股价的短期波动,目前为止并没有影响格力电器的基本面,其对股东的现金回报也是相当丰厚的,这也在侧面佐证了“暴雷”不能和“假白马”画上等号。
既然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等市场公认的白马股都会难免短期“暴雷”,那么其他公司想要完全“避雷”,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对于业绩波动引起的“暴雷”,投资者既要高度警惕、尽量从事前的蛛丝马迹中预防避免,也要保持平常心看待,将“暴雷”视为股市的一种常态,不过多将仓位押注在单一股票上,而是通过分散、组合投资,来降低个别公司在特定阶段“暴雷”对自身账户市值造成的冲击。
虽然“暴雷”尤其是“业绩雷”不可能100%完全杜绝,但如果能做到信息的真实、公开透明,则可以大大降低其破坏力。比如,上市公司对下一季业绩的预告,要尽可能从客观角度做出预判,而不是正式公布业绩的时候突然“变脸”;分红比例要稳定,让股东形成确定性的预期;有关公司管理层情况的变动,也应当及时披露,尽可能让所有投资者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信息透明的情况下,二级市场才能根据公开信息给出最贴近当下市场的价格,最大限度减少股价的大起大落。
而另一方面,针对“造假雷”,则需要监管部门结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尽早排雷,并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减少投资者的损失。近期有关科创板认定欺诈发行要在5个工作日内启动购回就是很好的方式。让造假者尽快曝光并最大限度赔偿投资者损失,才能起到震慑作用,从源头上减少“造假雷”的发生。
“暴雷”之后,白马不再是白马?
细数A股的“暴雷”事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业绩雷”,因为业绩增速不如预期或大幅下滑甚至亏损;“经营雷”,控股股东出问题或大额债务无法偿還等;“造假雷”,原本业绩造假被曝光之后,白马被发现原来是“白骨精”,从绩优股变为垃圾股。这三类“雷”,虽然都会造成股价大跌,对投资者造成损失,但成因不同,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影响也完全不同。
三类“雷”当中影响最恶劣的莫过于“造假雷”,20世纪的银广夏、蓝田股份的“造假雷”至今仍让许多老股民印象深刻,这种“雷”对股价的杀伤力最大,也完全符合董明珠所说的“暴雷不是真白马”的观点。近期一些白马股的“暴雷”大多是属于“业绩雷”,如东阿阿胶、涪陵榨菜等,都是业绩不如预期导致股价大跌。这其中,可能有行业整体的因素,公司产品或经营模式面临瓶颈,也可能是市场之前预期过高,导致炒高的股价无法获得相应的业绩支持。但只要公司没有涉及造假,业绩的一时波动也未必能够成为否定白马股的理由,像去年10月贵州茅台也一度因为三季报业绩增速不如预期股价出现跌停,但随着接下来业绩恢复增长,导致“暴雷”的因素消失,又重新进入了上升趋势并一度成为“千元股”。因此,一时的“业绩雷”并不能简单否定公司的基本面。而在“经营雷”中,虽然未必会对短期账面利润造成影响,但需要观察经营层的情况,是否会对公司的长期经营造成影响?如果不影响的话,白马股未来走出目前的阵痛,就是可预期的大概率事件。因此,“暴雷非真白马”的结论失之简单,“暴雷”之后白马可能还是白马。
“暴雷”是股市投资的常态
上市公司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刨除“造假雷”,另两类雷几乎是所有公司都很难完全避免的。就像贵州茅台,上市将近20年股价表现抢眼,每年都有丰厚的分红,但依然无法完全避免“暴雷”。而同样上市以来表现良好的格力电器,也不能完全说就没有“暴雷”,2015年年报就曾经出现营收和净利润下滑超过10%,但由于停牌而没有反映在股价上;2018年4月26日,格力电器也因为“不分红”而导致市场出现失望性卖压,股价大跌近9%。当然,这两次业绩和股价的短期波动,目前为止并没有影响格力电器的基本面,其对股东的现金回报也是相当丰厚的,这也在侧面佐证了“暴雷”不能和“假白马”画上等号。
既然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等市场公认的白马股都会难免短期“暴雷”,那么其他公司想要完全“避雷”,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对于业绩波动引起的“暴雷”,投资者既要高度警惕、尽量从事前的蛛丝马迹中预防避免,也要保持平常心看待,将“暴雷”视为股市的一种常态,不过多将仓位押注在单一股票上,而是通过分散、组合投资,来降低个别公司在特定阶段“暴雷”对自身账户市值造成的冲击。
防范“暴雷”关键在信息透明
虽然“暴雷”尤其是“业绩雷”不可能100%完全杜绝,但如果能做到信息的真实、公开透明,则可以大大降低其破坏力。比如,上市公司对下一季业绩的预告,要尽可能从客观角度做出预判,而不是正式公布业绩的时候突然“变脸”;分红比例要稳定,让股东形成确定性的预期;有关公司管理层情况的变动,也应当及时披露,尽可能让所有投资者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信息透明的情况下,二级市场才能根据公开信息给出最贴近当下市场的价格,最大限度减少股价的大起大落。
而另一方面,针对“造假雷”,则需要监管部门结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尽早排雷,并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减少投资者的损失。近期有关科创板认定欺诈发行要在5个工作日内启动购回就是很好的方式。让造假者尽快曝光并最大限度赔偿投资者损失,才能起到震慑作用,从源头上减少“造假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