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方法。试样裁切方向会影响硫化胶脆性温度的测定结果。建议在GB/T 1682—2014修订时应该考虑试样裁切方向和试样冷冻期间搅拌的影响。明确了在给定脆性温度限值时的试验结果判定方法,对橡胶制品的低温脆性检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机 构】
:
青岛市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青岛黑猫炭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方法。试样裁切方向会影响硫化胶脆性温度的测定结果。建议在GB/T 1682—2014修订时应该考虑试样裁切方向和试样冷冻期间搅拌的影响。明确了在给定脆性温度限值时的试验结果判定方法,对橡胶制品的低温脆性检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研究新型生物基聚酰胺56(PA56)纤维及浸胶帘布性能。结果表明:PA56纤维性能与锦纶66(N66)纤维相当;PA56浸胶帘布的常温和高温物理性能、耐热性能、动态疲劳性能及粘合性能与N66浸胶帘布差异不大。新型生物基PA56帘线可用作轮胎冠带层骨架材料。
介绍注射成型工艺对橡胶制品质量的影响。指出在胶料配方和注射模具结构一定的情况下,注射成型工艺的温度、压力、时间、速度等参数对制品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以发动机后支撑总成为例,综合分析确定其最佳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并结合调整胶料配方改善注射工艺达到提高制品质量的目的。
车渡是重庆跨江大桥大规模建成之前唯一可载汽车涉渡的交通工具.随着城市交通结构的逐步完善,车渡作为交通工具的职能逐步衰退.三土渡口是重庆主城区域内仅存的在航公益车渡渡口,渡口两岸拥有良好的景观资源和人文底蕴,却在单向的城市化进程中渐被遗忘.三胜车渡服务站基于长江索道将单一交通服务转变为“交旅融合”项目的成功模式,通过设计一个依托于传统车渡航线体验的复合型公共空间,激活所在老城区的内生潜力,为下阶段的微更新创造可能[1].
研究在典型的白炭黑胎面胶配方中用促进剂DPT和TATD替代促进剂DPG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虽然促进剂DPG高温裂解会产生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的苯胺,但其在白炭黑胎面胶配方中的综合性能优势比较明显;促进剂DPT替代促进剂DPG在硫化体系上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要注意其对胶料门尼粘度、拉伸强度及拉断伸长率等的影响;促进剂TATD替代促进剂DPG的难度较大,替代后混炼胶的加工性能和硫化胶的物理性能都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在白炭黑胎面胶配方中促进剂DPG替代不能进行简单的品种更换,同时需对配方其他组分进行优化调整
介绍205/55R16 FRC26高性能轮胎的设计。结构设计:外直径623 mm,断面宽226 mm,行驶面宽度170 mm,行驶面弧度高9.5 mm,胎圈着合直径400 mm,胎圈着合宽度192.8 mm,断面水平轴位置(H1/H2)0.9998,胎面采用变节距花纹,花纹深度7.5 mm,花纹饱和度69.11%,花纹周节数47。施工设计:胎面采用全分层设计,胎侧采用双复合结构,冠带层采用锦纶66帘线,1#和2#带束层使用3×0.30HT钢丝帘线,胎体采用高模量低收缩聚酯帘线,采用一次法成型机成型和氮气硫
通过单一加入方式,选出不同温度下稳定效果较好的不溶性硫黄(IS)稳定剂,并根据试验结果对IS稳定剂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究。在105℃时,松节油、苯乙烯、促进剂DM以及复合稳定剂(主要组分为黄原酸酯、氯化苄和邻苯二甲醇二丁酯)能够提升IS的稳定性,其中促进剂DM对IS的稳定效果最好;在120℃时,松节油与苯乙烯对IS的稳定效果极弱,促进剂DM和复合稳定剂对IS仍具有稳定效果,其中复合稳定剂的稳定效果最好。
介绍欧洲镶钉轮胎使用背景及环境影响,结合欧洲最新镶钉轮胎设计标准对镶钉轮胎允许使用国家、使用时间、防滑钉安装规定及其他使用附加要求进行解读。北欧地区新发布的关于车辆用镶钉轮胎的技术要求和认证法规于2021年7月1日正式实施,分析镶钉轮胎认证要求和过渡期限制。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金字塔模型,可帮助验证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弹性导控的值域取值.没有效率无从谈公平,公平是更高阶的效率.“效率-公平”协调的重点在于以“效率底线”“功能品质优化”“社会可持续”为出发点的值域确定.以上海33个中心区T O D地块基面公共空间为样本,将其行为学数据降维得出可达性、功能可见性、连续性三维度的主成分得分,通过拟合三维度之间的高低阶曲线函数关系,实证了可达性、功能可见性、连续性作为三个公共空间活动指示剂,依次处于金字塔模型的效率发展、品质发展、可持续发展层级,由此可指导TOD地块不同
良好的公共空间被视为实现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幸福感的关键.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私有公共空间和城市综合体中的“伪公共空间”伴随着立体化城市发展涌现,其公共性评价难度随之增加,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公共空间评价方法.可达性作为公共空间的基本属性,其三维可视化分析及评价方法尚未在立体化城市设计中的公共空间有所应用.本研究以香港港岛东太古坊为例,通过采用三维空间网络分析测度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对其进行可视化,并结合星形模型评估立体化城市的公共性,从而为公共空间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支持.
进入存量时代后,伴随着城市发展更加关注人本价值,以及空间更新与社会治理趋向于协同发展,探讨如何在微更新过程中更好地向公众赋权具有较强的研究和实践价值.文章旨在通过对北京双井街道微更新实践案例的总结论述,挖掘城市微更新过程中,新型的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增强现实技术工具从不同维度、不同层次上对公众赋权的途径.实践证明,双井的人本循证参与式设计方法中所运用的数字感知、增强设计、科学决策、智慧运营四类技术在提升被赋权主体的包容性、赋予公众参与设计能力、决策能力、维护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正向作用.城市微更新的设